金刚经全文网

千年古刹宝光寺

发布时间:2024-06-28 02:41:02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千年古刹宝光寺

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十八公里处的新都区,占地10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殿宇深幽,古木葱茏,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禅宗寺院,与文殊院、昭觉寺、草堂寺并列为成都 四大精蓝 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 四大丛林 ,每年前往游览、朝拜者在百万人次以上。1983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2011年被评为 成都十景 并挂牌 四川省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宝光寺始建于东汉,历经战火,几度重修,终成今日之规模。相传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亡到四川,在夜间看见寺内福感塔下放出祥光,随后挖出一内藏13颗舍利子的石匣,遂改寺名为 宝光寺 ,将舍利子置于塔下,改塔名为 无垢净观舍利宝塔 ,又称宝光塔。

宝光寺坐北朝南,红墙绿瓦,茂林修竹,静静地隐藏在新都繁华的闹市中心。由一塔、二坊、三楼、四殿、十二堂、十六院组成,四面经墙环护,绿树萦绕。中轴线上, 福 字照壁、山门殿、天王殿、舍利塔、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 紫霞山 照壁依次而立;两旁有东、西牌坊,钟楼、鼓楼,客堂、云水堂,斋堂、戒堂,祖堂、影堂,东方丈、西方丈相对称,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宝光寺是我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 寺塔一体、塔踞中心 的典型布局的寺庙。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迭经培修,是一座高23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塔身修长纤丽,婀娜多姿;塔角朱雀衔铃,清风传声;塔顶鎏金溢彩,映日带辉。让人称奇的是,这座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的舍利塔,不长苔藓,不生野草,不结蛛网,不筑虫窝,在喧嚣的都市尘纷中始终保持着不染尘埃的高洁品格。岁月相催,风雨相侵,如今这座古塔已经向西倾斜了92毫米,但它仍安然处之,从容屹立,浴朝霞沐星辉,展现 东方斜塔 优美挺拔的身姿,引无数游人在此流连。

宝光寺建筑多是木石结构,使用石柱多达400余根,仅罗汉堂一处,合抱之粗的石柱即有整整100根。宝光寺共有佛教造像600余尊,这些造像除了传统的诸佛菩萨外,还有一些不见于别寺的尊貌,成为宝光寺造像的特色,宝光寺造像的最大特色,还在名闻遐迩的罗汉堂中。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是现存明清罗汉堂中规模之最。堂内塑佛、菩萨、罗汉及历代祖师像合计577尊,塑像平均高约2米,造型优美,全身彩绘贴金,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在现存明清五百罗汉造像中体量最大。宝光寺五百罗汉造像集杭州净慈寺、灵隐寺和常州天宁寺之长,荟萃了陕西帮、川西帮、川东帮三批民间艺人技能,人体比例适中,表情活泼生动,夸张而不失真实,亲近而不落俗套,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准。宝光寺罗汉堂跻身于中国 四大罗汉堂 之列,可谓名副其实。

自古寺院文翰地,匾额楹联透墨香。宝光寺嵌刻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匾联。其中,匾额计有198块,楹联计有142副,檐下柱上,殿外堂内,能够嵌悬匾联的地方几乎都有它们的身影,把禅院变成了一座匾联的陈列馆。宝光寺匾联数量之巨、价值之高,在全国现存的明清寺院中首屈一指,有多幅作品被选为 中华名匾 中华名联 。其中,尤以镌刻于大雄宝殿的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一联最为知名,不仅蜚声禅林,更流传海外。客堂外的 挑起一担,通身白汗阿谁识?放下两头,遍体清凉只自知 一联,看似出语浅白,却令无数通人贤达为之沉吟再三。以上两例仅为宝光寺楹联之九牛一毛,殿前廊下,佛龛照壁,妙语警句随处可见,游人仰而读之,俯而思之,如同时时接受佛家奥义的洗礼。

建筑是寺院的外观,收藏是寺院的内涵。宝光寺文物收藏非常丰厚,为了保护与共享,2005年夏专门辟建了 文物精品馆 ,这是国内第一个由寺院兴建的博物馆,18000余件代表性珍藏文物在馆内轮流展出,娓娓诉说着这座千年古刹的故人与往事。宝光寺的文物收藏在数量、珍贵程度和保存状况各个方面都名列前茅。据国家文物部门鉴定,符合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标准的就有250套、7733件之多。其宝贵者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的千佛碑,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施衣社华严三圣造像石刻碑》,唐僖宗行宫遗础,明永乐年间的 尊胜陀罗尼 石幢,宋微宗《白鹦鹉》元代金银粉书《华严经》,赵孟頫《五马图》,清代《乾隆大藏经》,玉佛和石刻舍利塔,清代的破山草书、竹禅书画、也有近现代名家翁同龢、王懿荣、康有为、赵熙、于右任、谢无量等人的书法以及张大千《水月观音》、徐悲鸿《立马图》等等,琳琅满目,价值连城。在宝光寺众多文物珍品中,锡兰(今斯里兰卡)国王亲赐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子、清道光皇帝转赐的印度优昙花和暹罗(今泰国)国王馈赠的贝叶经被誉为 镇寺三宝 ,是宝光寺地位的象征,更是僧侣们不畏艰险,远游求法,光大中土佛教的物证。

文化瑰宝,佛门之光,宝光寺非凡的人文、历史积淀,因佛缘而聚,因地缘而兴,得人缘而久。开启宝光寺的门扉,它将引领我们穿越千年时空、去触摸一座古寺与一座古城,去感知蜀地丰饶的文化和佛教东传的历史。

欣逢盛世,辉印千年的异彩,必将再现宝相光明。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