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千五岁六祖扛文化旗巡游广东

发布时间:2024-06-28 02:39:53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六祖俗姓卢,法名惠能,唐新州人(今新兴县夏卢村人),生于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十四岁投奔五祖弘忍门下学佛,得真传衣钵,成为中国员粤民宗、梁惠明、刘烁、邓国柱、梁国劲)

  六祖传奇故事

  广州光孝寺受戒先成祖后成僧

光孝寺原为虞苑,又称诃林
光孝寺内的六祖瘗发塔。(资料图片)
  光孝寺号称岭南第一古刹,是初祖达摩来华弘法第一站,也是六祖惠能开演东山法门第一站。寺内有中国第一棵菩提树,梁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智药三藏由海路抵达广州,带来一株菩提树,种在寺内的戒坛前,预言说:“吾过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

  六祖南下后,隐于四会、怀集十五年,后觉机缘成熟,出山说法,于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正月初八前往广州法性寺(即今天的光孝寺),当时,住持僧印宗法师正在寺内给僧众讲《涅槃经》。恰好一阵风吹得佛幡飘动不已,“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僧众骇然。这便是佛教禅宗史上著名的“风幡之议”。印宗法师久闻五祖衣钵南来,知其必为六祖,遂请其出示衣钵,并亲手为其剃发受戒(当时六祖尚是行者,并未正式受戒出家),并建塔藏六祖头发。

  六祖正式升座说法,开演东山法门,弘扬顿教宗旨,一时轰动羊城,半年后才应请转往韶州宝林寺(今韶关南华寺);有六祖殿,在大雄宝殿左侧,原名祖堂,北宋真宗时为纪念禅宗六祖惠能而建,殿内供奉一尊高2.5米的六祖坐像。

  神秘传奇的一生足迹遍布岭南

  六祖俗姓卢,其父早亡,母亲含辛茹苦将其养大。24岁时,正在卖柴的惠能听人诵读《金刚经》突有所悟,前往湖北黄梅东山寺向五祖弘忍求法。

  弘忍并未给惠能剃度,让其舂米八月有余。一日,五祖欲物色继承人,让弟子均作一偈语。大弟子神秀作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识字的惠能却缓缓吟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认为惠能已顿悟成佛,遂传衣钵。

  妒忌不已的神秀等少数僧众起了歹心,围堵慧能欲抢夺佛祖衣钵。为逃避追杀,惠能不得不回到了广东隐迹。这一段历史被现代众多影视文学作品所改编引用,如电影《木棉袈裟》等。

  隐居15年后,惠能来到了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剃度出家。其后,惠能来到了韶关曹溪宝林寺(今南华寺)教授徒弟,宣讲禅法。一时信徒云集。

  惠能在南华寺37年,得法弟子43人,传播全国各地。后来形成了河北临济、湖南沩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法眼宗后来传于泰国、朝鲜半岛,曹洞、临济盛行于日本,云门及临济远播于欧美。故南华寺具有“禅宗祖庭”之称。睿宗延和元年(公元712年),惠能回到了故乡,入住国恩寺。次年圆寂,享年76岁。六祖真身后迁回曹溪,供奉在灵照塔中。

  六祖身后留下衣钵千古之谜

  六祖惠能的一生充满着传奇和神秘的色彩,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释迦牟尼将百衲袈裟和化缘用的钵盂这两件法器作为历代佛祖的世传信物。这一衣一钵被达摩带到了中国,后下传到了六祖惠能。六祖圆寂后,佛祖衣钵神秘消失了,从此成为千古之谜。

  为了追寻这个谜团,本报记者经过特许曾经进入到南华寺秘藏大量珍宝的藏经阁中一探究竟却一无所获。经多方查阅历史典籍,记者找到了较多人信服的几个推测。有记载说,武则天很欣赏六祖的思想,希望借佛教来巩固自己的势力,便用一件珍贵的千佛袈裟和一只水晶钵强行交换了六祖手中的佛祖衣钵。

武则天死后,佛祖衣钵被作为随葬品带进了女皇的陵墓。也有人认为,五祖在传衣钵给惠能时说,以后只传心法,不传衣钵,惠能遂将衣钵自行处理。还有一种说法是,慧能带着衣钵四处躲避歹人的追杀,为断绝后续传人不尽烦恼,六祖将衣钵销毁了。

  解读禅宗文化

  广东北有五岭山脉,中有珠三角腹地,南接茫茫大海,人杰地灵。近代中国广东人常开时代风气之先,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都站立在时代的潮头浪尖;历史上,名相张九龄和明代大儒陈白沙等亦令人瞩目;而六祖惠能对我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更是非凡,一直延续到今天。

  六祖慧能一生76个春秋的行踪,主要在广东和湖北六个地方,分别是新兴、四会、怀集、广州、韶关和黄梅。

  六祖降生地新兴龙山风景秀丽,被喻为“百城烟水无双地”。以传统文化中的堪舆学观点来看,龙山高低起伏,盘成360度,属“回龙”。龙山背后主峰由三个山峰并列而成,佛教界人士认为宛若如来三宝升座宣法,故名“三宝鼎”,前面的“案山”形如莲花,称为“莲台山”。这种独特地理环境,被认为有利于出文化和宗教方面的人才。

  韶关南华寺坐落在大庾岭支脉的山麓中,为印度高僧智乐三藏主持建造。智乐三藏虽来自印度,但其选址方法和中国古代堪舆学的选址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南华寺后面“玄武垂头”,左右两边的山形如龟蛇大象,前面众山“来朝”,如一群和尚跪地参拜,这种格局堪舆学称为“万佛朝宗”。

  广州光孝寺地势后高前低,寺西侧古代有西濠,寺内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前堂后寢、左钟右鼓,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建筑,东南西三面回廊环绕,布局合理巧妙。自建寺以来,光孝寺高僧辈出,对中国佛教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钟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