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原来佛祖也曾化身猴王,怪不得见了孙悟空这样称呼他!

发布时间:2024-08-31 02:46:03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原来佛祖也曾化身猴王,怪不得见了孙悟空这样称呼他!

看《西游记》,感觉佛祖如来对孙悟空挺不错的,面带微笑,常用昵称,有时候是你这猴头,有时候是你这泼猴。等到孙悟空取经到了西天,又 “亲热”的叫他悟空,感觉像老熟人一般。

翻看过往记载,果不其然,佛祖和孙猴子的关系不一般,两人甚至很早就认识了。

比如在本生经里有记载,说佛祖曾经往生做过一段时间猴王!

在印度神话里,也有一只类似孙悟空这样的猴子叫哈奴曼,佛祖在古印度发源地创立佛教之前,这个哈奴曼就存在了,性格据说和悟空一样,腾云驾雾,变化多端。也许有可能佛祖悟道成佛后这猴头不服气来捣乱,被佛祖收复也未可知。

可见,佛祖对猴头的习性是很了解的!佛经说猴子在佛眼里是心性浮躁的,有时候还自作聪明,就像人的妄念。

关于妄念,《佛教哲学大词典》是这么解释的:虚妄的想念。无认为有。假想、不合道理的想法、念头与看法。即错误的想法、胡乱的思考。与“妄心”、“妄念”同义。

在《杂阿含经》有六种动物被用来比喻佛教的六根。

这六种动物就是狗、鸟、毒蛇、野牛、失收摩罗(鳄鱼)、猴子。

经书里的意思是这样的,把这六种动物用绳子绑在一起,然后观察它们的行为,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故事,进而从这些故事折射出一些佛理。

这六种动物绑在一起,每个动物都有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狗当然是想去村庄,毕竟那里有玩伴和食物;鸟儿当然是希望翱翔天空; 蛇喜欢爬进洞穴,野牛希望回到草原,鳄鱼自然是喜欢大河畅游拦路截杀斑马;至于最后的猴子自然喜欢回归山林,呼朋唤友,当它的山大王。

但是,他们是被绳子绑在一起的,各有喜欢的地方却去不得,于是使劲儿的想挣脱绳索的羁绊,最后最有力气的动物拖着其他动物到了自己喜欢的地方,但依旧是没有办法挣脱绳索。

这是什么意思呢?佛说这就如人的“六根”,各自都有自己的欲望,但各种欲望交织在一起,如六种动物,终究逃脱不了绳索,最后只得筋疲力尽消停下来。

想要好好的降服这六种欲望,就要潜心修习,对自己的举动要分明,时间久了,就能悟道真谛。这就是《杂阿含经》讲的“六生喻经”。在这里,猴头就是那个不能安心欲望,上传下跳的代表之一。

话题再说回猴子。

《摩诃僧祗律》记载说提婆达多曾经是猕猴王,结果害死了很多的猴子。提婆达多这个人我们已经很熟悉了,这家伙是佛祖叔叔家的孩子,因为嫉妒佛祖的才能,几次三番想害死佛祖。

他的前世原来是只“愚蠢”的猴王,它做了什么事情害死了很多猴子呢?就是大家同样熟悉的“猴子捞月”。传说一天提婆达多作为猴王领着猴子部下和嫔妃赏月,这时候它们看到月亮落在了河面上,于是想把月亮捞上来,就让猴子们手把手从树枝上下去捞月亮,结果月亮没捞到,树枝忽然折断,把很多猴子都给淹死了。

后来,佛祖曾经往生为猴王,以身做桥拯救过群猴。

这是佛祖的随类化现,佛祖化为猴王相就是为了度化猴群,普度众生。佛祖还化为鹿王相,漫游在喜马拉雅山下传为美谈。

佛化身猴王,只是佛的一种相。众生所见是不同的,有人见到了佛相,有人见到了魔像,有人见到了金刚像。

《无量寿经》所说:“世尊能演一声音,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由此可见,佛祖见了孙悟空,亲切的称他为猴头,是很了解它的脾性的,佛祖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就是磨一磨悟空身的不安分。他也知道这猴头没有五百年是不能磨出来的,然后又让菩萨来指点他成佛之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克服障难,循觉出迷,终于将他煎熬不逊的性格磨成了忠义,稳重的斗战胜佛。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