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喇嘛洞召2017法讯(拜我佛慈悲)

发布时间:2024-07-12 02:39:44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喇嘛洞召2017法讯(拜我佛慈悲)

呼和浩特(喇嘛洞召)

第十世活佛王铎扎木苏

拜佛线路图

拜佛线路图

蒙古族著名歌手韩磊拜碣佛教圣地喇嘛洞

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市毕克齐镇牛群房村西北10公里处,途经脑包村、毕克齐国营果园、浩峰农业、茶房、群山簇拥,是旅游、度假休闲的好去处,喇嘛洞,又叫广化寺,位于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以北十五公里的大青山中。这里曾经是蒙古地方喇嘛教(佛教)的圣地之一,迄今已经有四百余年的历史。喇嘛洞召置身在山清水秀之间400多年,有人称此地“佛地生辉,犹如仙境”:春天山杏泛红,盛夏山丹奇艳,金秋层林叠翠,冬到雪挂琼枝。谷中山泉长流不断,水质甘甜,冬不结冰,依古松、临清流,令人神往。

据宗教界人士追溯和学术界同志的考订,远在明朝万历初年(1576年前),喇嘛教的黄帽派就在土默特地区开始了宗教活 动,在民间和蒙古贵族中具有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促成阿拉坦汗迎请达赖三世索南嘉措扎木苏的因素之一。

被誉为“召城之最”的大召、“佛教建筑典范”的席力图召、“杏坞翻红”的乌素图召、“古木参天”的喇嘛洞召等众多召庙,组成独具魅力的呼和浩特召庙文化。

与大召、席力图召等召庙身处闹市不同的是,喇嘛洞召隐身大青山之中,平添几分山野的静怡

秋日登山观古刹

呼和浩特是召庙林立、金碧辉煌的美丽城市,素有“召城”之称,民间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

深秋的一天,赵如意一行由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北行,登山去参观阴山古刹喇嘛洞召。

行过一段路,车进入山中。山路在一条山沟旁,顺着山势延伸往大山的深处。经过修整,山路不算难走。半天不见喇嘛洞,同行者不由惊叹当年出家人的毅力,选择深山处修行。

这一段路有7公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在喇嘛洞召的山下修建了停车场。

一条石阶山路向山上延伸,犹如泰山之十八盘一般,山腰有一座召庙。

喇嘛洞召,是呼和浩特最著名的召庙之一,也是呼和浩特地区最早兴建的一座喇嘛教召庙。

由于山势较为陡峭,石阶山路亦然,人们攀登时大多“俯首”,俨然个个是虔诚者。沿着石阶上行,是考验体力的,虽然只有124级石阶,依然有不少人走走停停。趁歇息之际,人们仰望召庙,回首俯瞰山下之景。

攀登至喇嘛洞召前的平台,虽是大汗淋漓,但在山风习习中,顿感惬意。极目远望,山下美景尽收眼底,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天下名山寺占多”,喇嘛洞召所居之山虽非名山,却也是阴山中一个美不胜收之处。

喇嘛洞召倚山而建,与峭壁合二为一,犹如大山的胸前佩戴着一块色彩斑斓的彩带。仰望,喇嘛洞召气势恢宏。

喇嘛洞召三面环山,东有铜山横卧,西有狮山昂首,中有奇峰矗立。召庙两旁怪石嶙峋,苍松翠柏参天。

喇嘛洞召置身在山清水秀之间400多年,有人称此地“佛地生辉,犹如仙境”:春天山杏泛红,盛夏山丹奇艳,金秋层林叠翠,冬到雪挂琼枝。谷中山泉长流不断,水质甘甜,冬不结冰,依古松、临清流……

历史悠久美名扬

广化寺俗称喇嘛洞,明崇祯初年道宝迪彦齐赤列扎木素喇嘛始建,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在银洞山下扩建殿堂,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扩建,次年清廷赐名广化寺。

隐居深山之广化寺,由前后两寺组成。

前寺有天王殿3间,供四大王;大经堂49间,楼两层,每层7楹;大殿25间,供三世佛,殿前悬挂蒙满汉藏4种文字烫金“广化寺”匾额;二殿为欢喜佛殿;东西八角楼供十八罗汉和观音菩萨……各殿佛像多为黄铜铸成,工艺高超,造型精美。

后寺建于银洞山半山腰,与银洞连为一体,倚山楼三层,为一座藏式楼房,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

喇嘛洞召124级石阶直抵山脚,东侧悬崖上有大小不等的摩崖造像多处。此外,前寺尚有佛爷府、禅房和僧房多处,白塔数座。

“喇嘛洞俗称银洞,是开山祖师博格达察罕喇嘛修行的山洞。博格达察罕喇嘛于明朝万历年间在此山洞长斋诵经,坐禅苦修,收徒度众,讲经说法,1627年(明天启七年)坐化。众弟子将其灵体以坐姿密闭于山洞内,被尊为一世活佛,后将山洞修为佛寺。从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开始,在山下修建殿堂,形成广化寺。”在喇嘛洞召一楼外面悬挂的一块黄牌子上写道。

山腰有石洞,据传博格达察罕喇嘛遗体存于洞内。不过,进入洞内并不见高僧灵骨。记者不由想起清代诗人范大元所作《喇嘛洞》:“洞里人何在?寻来总未逢。石床高卧处,只有绿苔封。”

我们在洞内找不到高僧灵骨的答案是:1985年,土默特左旗政府重修此洞,将格达察罕喇嘛的灵骨迎请回佛爷府供奉。当年,洞里里面收藏的东西价值连城,有释迦摩尼如来佛、十八罗汉、欢喜佛、观音菩萨、弥勒佛雕像,有绢本的经文……

“喇嘛洞召历史悠久,影响甚远,是呼和浩特喇嘛教的发源地,对呼和浩特地区喇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呼和浩特市文物专家推崇喇嘛洞召。

文物专家的推崇是有依据的。喇嘛洞召的第一世活佛博格达察罕喇嘛是来自西藏的高僧,他曾游历呼和浩特地区的许多地方,最后选择在喇嘛洞召一带修行度众。他在这里建造了本地区第一座喇嘛教寺庙(这个说法与道宝迪彦齐赤列扎木素喇嘛始建相左,已无考证)。博格达察罕喇嘛圆寂后,他的著名弟子查干·迪彦齐、察哈尔·迪彦齐、额尔德尼·迪彦齐继承了他的衣钵,于明末清初,在呼和浩特地区先后建造了什报气召(慈寿寺)、乌素图召(广寿寺)、东喇嘛洞召(崇禧寺),并分别分为各寺的第一代活佛。

喇嘛洞召还有珠尔沟召、阿鲁板召、祝乐庆召、明安召、黑格林召等10多座属召,就连百里之外的包头沙尔沁召(西广化寺)也是喇嘛洞召的属召……

佛教岩刻价值高

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赵如意是一位喜欢与友人分享快乐的人。在去年的一个冬日,他给友人发邮件,分享在大青山古代摩崖岩刻群寻访之乐。

2012年11月1日晚上,赵如意与友人聚餐,他打电话邀请好友荣宏伟。荣宏伟回老家土默特左旗,不能赴约,但告诉赵如意:“在我们的老家北山上发现了面积很大的阴山岩刻岩画,形象生动,文字清晰可辨,你们来拍摄吧。”

“这是真的吗?大青山也真有岩画岩刻吗?有什么内容?大不大?多不多?远不远?好不好走?拍摄角度怎么样?”赵如意兴奋起来,电话放不下,问个没完没了。

第二天一早,赵如意背上相机,和朋友直奔土默特左旗。

“山峰不是很高,垂直距离有300多米,但山坡陡峭行路难。也许我的年龄和身体不适应,我一口气登到半山腰就上气不接下气了。”赵如意说。

赵如意前往探寻的阴山岩刻岩画之地,就是喇嘛洞召。

稍事休息,赵如意继续爬山。又过了半个时辰,他们来到了一个悬崖下面。

“看到了,看到了,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崖壁上密密麻麻的刻满了蒙古文字,抬头看见的还是我读不太懂的六字真言……”赵如意欣喜若狂。

赵如意不停地拍摄,横拍竖拍,左拍右拍,生怕角度不到或丢掉哪一幅岩刻。

“在岩洞周围100多米长、2米多高的岩石上,雕刻着运笔娴熟的古代蒙古文、藏文、梵文……十几尊佛像栩栩如生,姿态优美、神态各异。”赵如意说。

经辨认,这些岩刻有名人题记落款,其中有温布洪台吉,还有彭顺召喇嘛的记名。温布洪系16世纪土默特部领主阿拉坦汗之孙。据记载,喇嘛洞一世活佛博格达察汗早期就是在这里修行布道的。

“我们喜出望外如获至宝,全然忘记了疲惫,忘记了危险。回首脚下,万丈沟壑,真是置生命于不顾。”赵如意一口气拍摄了300多张图片。

荣宏伟告诉赵如意,上面还有一层岩刻,有雕花,有佛像……

“下次再来拍摄吧。”赵如意体力不支,留下了遗憾,留下了牵挂……

这是400多年前的古代摩崖佛教岩刻。

查询《土默特左旗志》,上面记载“银洞山唐古特经字,在毕克齐镇北喇嘛洞(广化寺)银洞山崖上,凡数十处,单刻一字者,大至五六尺,小亦尺许。镌经文者,字大者二三寸,小仅寸许。风雨侵蚀,大多不易辨认。”“喇嘛洞银洞山山崖上,有大小摩岩造像多尊,为释迦、弥勒、长寿、药师等佛像,还有菩萨及各种护法神像。大者数尺,小者不足一尺。”

岩刻采用了深浅不同的浮雕技法,线条粗犷有力,形象生动古朴,是呼和浩特地区最精美的岩刻之一,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据宗教界人士追溯和学术界同志的考订,远在明朝万历初年(1576年前),喇嘛教的黄帽派就在土默特地区开始了宗教活 动,在民间和蒙古贵族中具有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促成阿拉坦汗迎请达赖三世索南嘉措扎木苏的因素之一。

据宗教界人士追溯和学术界同志的考订,远在明朝万历初年(1576年前),喇嘛教的黄帽派就在土默特地区开始了宗教活 动,在民间和蒙古贵族中具有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正是促成阿拉坦汗迎请达赖三世索南嘉措扎木苏的因素之一。

博格达·察罕喇嘛是最早在蒙古地方传播黄教教义的喇嘛教高僧,他从事宗教活动的基地就是喇嘛洞。他在那里建立了寺庙,并广收徒众。其弟子中最著名的有查干·迪彦齐、察哈尔·迪彦齐、额尔德尼·迪彦齐。这些喇嘛在蒙古地方黄教发展史上都有很大的影响。1627年(明天启七年,清天聪元年),博格达·察罕喇嘛在喇嘛洞银洞山的山洞中圆寂,到1 658年(顺治十五年,一说顺治十二年)之前,其弟子不仅扩建了喇嘛洞的召庙建筑,查干·迪彦齐、察哈尔,迪彦齐、额尔德尼,迪彦齐还分别修建了慈寿寺(在什报气村北山角下)、庆缘寺(乌素图西召)和崇禧寺(即东喇嘛洞),并各自成为所建召庙的第一代胡图格克图(活佛)。喇嘛洞的属召,除了上述三处寺院外,还有沙尔沁召(萨县召沟口)、朱尔沟召和明安庙等多处。乾隆三年(1738年,一说为乾隆十四年即1749年),巴达格尔召(即五当召)建成后,其第一代活佛就拜喇嘛洞活佛为师,从此,两召结为师徒关系。由此可见,喇嘛洞的宗教影响是很大的,称它为喇嘛教在蒙古地方传播的基地和中心,是不为过的。

博格达·察罕喇嘛的徒众在坐禅诵经之外,也从事政治活动。当后金(即满清)强大起来以后,查干·迪彦齐和察哈尔·迪彦齐先后赴盛京向皇太极献贡礼品,表示归顺,对满清征服蒙古各部起过一定作用。因此,满清极力扶持喇嘛教黄教派,对广化寺也给予特别恩宠。例如:1724年(雍正二年)清廷赐给喇嘛洞召度牒四十道,凡持钦赐度牒的喇嘛均可享受国家俸禄。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清廷给喇嘛洞赐名“广化寺”,(意为教化一切),再次赐给度牒六十道。同年,任命博格达五世为呼和浩特掌印札萨克达喇嘛,总管呼和浩特十五大寺院和二十五处召庙的事务,其政治地位与盟长相同,可直接向皇帝呈递奏章。1823年(道光三年),博格达六世被任命为呼和浩特副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并给予乘绿色大轿的荣宠。

在清廷的提倡、扶持下,广化寺香客不断,善男信女如云,不啻是一座僻处岩林之中的喇嘛城。据喇嘛印务处1819年的统计,当时喇嘛洞有喇嘛一人,德木齐二名,格速贵九名,普通喇嘛二百四十二名,黑徒二十七名,总计僧众二百八十二名,最多时,达四百余人,仅次于呼和浩特的席勒图召。有清一代,喇嘛洞的庙产逐渐膨胀,除牛马羊群外,东起东山沟(旗下营以东),西至萨县以西,南起和林格尔,北达水泉沟,在如此广阔的地域内均有其收租的地盘或房产(如呼和浩特旧城就有房产多处),收入甚多。四百多名僧众主要是靠此项收入维持生活并进行宗教活动的。

历史上,喇嘛洞对土默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曾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如毕克齐意为书手住的地方,其职业主要是为喇嘛洞抄写经书,而纸张则由察素齐供应。这两个地方由最初的写经、造纸,逐渐发展为百业俱全的小镇,很大程度上是在喇嘛洞的影响下形成的。当时,甚至察哈尔、卫拉特等地的僧俗都远道而来此习经或学习寺庙建筑技术,由此足见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之一斑。

广化寺的建筑宏伟壮观,由前后两寺组成。前寺凡四重,天王殿三间,供四大天王,大经堂四十九间,楼两层,每层七楹;大殿二十五间,供弥勒佛、释迦牟尼、如来佛,殿前悬挂清朝钦赐的用蒙、满、汉、藏四种文字镌刻的金字“广化寺”匾额;二殿为欢喜殿;东西八角楼供十八罗汉(过海和观音菩萨,另有十殿阎君殿七间)。各殿佛像多为黄铜铸造,工艺高超,栩栩如生,为其他召寺所少见。后寺建于银洞山半山腰,凿石洞为之,建楼三层,塑有全寺最大的坐佛,寺内所供佛像及经卷甚多,有石阶百二十四级,东侧悬崖有不同规模之摩岩造像多尊。这里原为博格达喇嘛(一说为吹斯喀巴,或谓此乃博格达之佛号)诵经传教及圆寂之所,其骨殖即密闭保存于此。喇嘛洞之召名即因后寺而得,俗称银洞。此外,前寺尚有佛爷府、禅房和僧房多处,并有白塔数座。喇嘛洞洞天佛地,香烟氤氲,曾盛极一时。

“山里我有四个弟子,我留下一支拐杖和一个法钵。山沟里有长流水呢,水里有宝哩——这

里是念经的好地方。”相传这是博格达一世为其徒众留下的一段偈语。纵观喇嘛洞的环境,当初博格达及其弟子在此传教、建寺,确实独具慧眼。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又出产黄金,游人莫不为其如画的风景所陶醉而留连忘返。

喇嘛洞三面环山,南为宽阔的洞沟,日照充足,光线明亮,视野开阔。银洞山犹如一道色彩斑斓的巨大屏风,高高矗立在北方。哈登席勒(铜山)横亘于寺之东,山势较缓,松柏疏密有致,或如伞如盖,或曲屈虬结,偃仰自如。阿斯楞席力(狮子背)耸立于寺之西,山势陡峻,奇峰突起,满山青松,参天笔立,荫天翳日。峰巅劲松,如吼狮竖鬣,跃然欲奔。攀上狮子背,于落日余晖中远眺“牛角独秀”,别是一番洞天。巴拉陶勒盖(虎头山)雄居于寺东北,眈眈俯视,俨然如守护诸佛宝座之猛虎。去寺西北十数里,有巍峨险峻的金銮殿峰,传说康熙皇帝曾避暑于此。立足峰巅,极目南望,土默川阡陌纵横,村镇星罗棋布,黄河黑水萦绕如带,哈素海波光潋滟,却像明珠镶嵌,往来车辆疾似奔星……无限美景尽收眼底,能不心旷神怡?或则茫茫云海汹涌于群峰之间,层峦若隐若现,虹献七彩于苍穹,霓悬彩练舞之于空濛。当此之时,山风习习,衣袂飘飘,神欤?仙欤?此喇嘛洞山岩峰峦之趣也。

广化寺上下,清泉淙淙,溪水潺潺,自上而下有德度宝力嘎(上泉)、阿日善宝力嘎(贵重的供神之水)、道日度宝力嘎(下泉)。泉水裂石而出,夏日清冽,冬不结冰,水质甘甜,不让琼浆。溪水曲折蛇行,叮叮咚咚,如琴似筝。若遇三五之夜,清辉遍地,山色朦胧,树影婆娑,依古松,临清流,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妙趣。此则喇嘛洞林泉之乐也。

喇嘛洞所处环境得天独厚,拥有独特的小气候。严冬无砭骨寒风袭扰之忧,酷暑无炎热蒸烤之烦。春来山杏泛红,草木点翠;盛夏山丹怒放,群芳争妍;金秋层林尽染,林涛滚滚;冬则雪映山野,红妆素裹。四时之景各异,而无冬无夏,由早及晚,空气清新如洗,无烟尘之污染,有花香、松香之袭人。静坐可闻飞禽于树梢,登高可见狐狍麂蹿于林间。喇嘛洞诚为一方之胜境,游览、疗养之宝地。

到了近代,由于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加剧,加之匪患兵燹,喇嘛洞屡遭灾祸,僧众减少,庙产散失,佛殿失修,渐渐走上了衰败的道路。在抗日战争中,广化寺的喇嘛曾多方帮助我八路军的抗日游击队。我军或在此打尖、宿营,侦察人员或来此隐蔽,无不受到热情接待。充分表现了蒙古民族各阶层人民支援革命的深情厚意。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