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命运,老祖如是说:宁生穷命,不生穷相;三寸长寿,四寸无忧
发布时间:2024-12-04 02:40:20作者:金刚经全文网文/金不焕
导读:“大浪淘沙始见金”,中华文明历史久远,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文化也数不尽数,这当中有现今还适用的经验大智慧,也有早已被历史淘汰掉的东西,俗语就是老祖宗们留下的一大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对现今人们的生活依旧起着十分大的作用。古往今来,流传的俗语不计其数,所包含的领域也各有千秋,有的是跟天气有关的生活经验,有的是风俗忌讳,也有的是老祖宗对后辈的谆谆诱导,这些俗语浅显易懂,用最通俗的话语道出了世间万千道理,细细品味必定会有一番收获。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宁生穷命,不生穷相;三寸长寿,四寸无忧”,这句俗语又是什么意思呢?长寿、无忧跟尺寸和穷相穷命又有什么关系?据考证,俗语的出现是由于当时的老祖宗们大多没有读过书,于是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全都浓缩进一句一句的俗语当中,是现实主义的经验之谈,然而这些看似话糙理不糙,直白浅显的俗语所蕴含的道理或许更能让人深有感触。
宁生穷命,不生穷相
老祖宗为什么这样说呢?“穷相”又指的是什么呢?《论语》中有句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何为命?命即天命,古语有云:人力有穷时,在古代,人力所不可更改之事即为天命。尽管很多人不认可这种说法,但每个人无法决定的出身,有人生来就是富贵人家,含玉而生,有人生来就是贫贱,从出生到成长都只是苟延残喘的生存。
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古人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又研究出了一套新的理论: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一个人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往往才是他觉醒的开始,在这一阶段,你会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也许是打拼了一辈子也未能乘风化龙的运气,也许是研究了很久也没个结果的项目。
有时候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缺少那一点转瞬即逝的机遇,机遇来临之时没有任何预兆,就看你能否抓住。相比较于“穷命”,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富命”,老话说,“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会让你少奋斗二十年”。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命,尊严的获取都只能通过双手的打拼,即时你出生卑微,依旧可以靠自己获得他人的认可。
宁生穷命,不生穷相
穷相比穷命还可怕吗?《无常经》中有句话,“世事无相,相由心生”,何为相?相即表现形式,你心中所想而展现出来的气质、精神就是相。何为穷相?
穷相即消极的负面情绪,有的人虽然家庭贫穷,但活的积极乐观,这就是福相;有的人家庭富裕,却成天消极厌世,认为世间没有什么值得去做的,从而沉醉于纸醉金迷当中,这就是穷相;穷相也是志气,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的决心与果断力,是空有想法而犹犹豫豫不去行动,古之成大事者,必不缺少勇气与决心。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宁愿生在贫苦的家庭也不要活的消极,出身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家里穷并不意味着没有出路。古往今来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出生穷苦人家但最后获得成功的名人,比如西汉时期的卫青,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等,所以不论是所谓的“穷命”还是“富命”,都不能“穷相”,唯有积极面对生活,生活也才会眷顾于你。
三寸长寿,四寸无忧
抛开健康谈理想,即时成功了又能怎样?伟人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长寿与无忧与人们的睡眠休息有关,睡觉的时候自然是离不开枕头了,在枕头的选择上也各有不同,有的人喜欢高一点,有的人喜欢低一点的,这句俗语中的三寸与四寸指的就是枕头的高度。
三寸即一个成年男子脚步的距离,大约10厘米,四寸大约13厘米左右,若是选择三寸高的枕头,会得到长寿,若是选择四寸高的枕头,会得到无忧无虑的快乐。枕头的高低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枕头太矮会导致颈椎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睡的不舒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颈椎会造成畸形,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症,不仅如此还会有落枕的可能,导致一天都歪着脖子,转个头都疼,所以选对枕头就相当于预防疾病,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高枕无忧
尽管话虽如此,但高枕未必无忧,过高的枕头同样对人的健康有害,其实说是枕头,但枕的却是人们的脖子,枕头的作用就是将脖子保持在一个合适的生理曲度,保证人们晚上睡得安心与舒适,太高的枕头会使颈椎处在一个长时间压迫的状态,继而造成头疼、头晕。医学表明,枕头的高度一般以10厘米到15厘米左右,至于具体的尺寸高度还得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去决定,三寸和四寸的枕头刚好处于最合适的状态,夜晚睡觉的时候将枕头调到这个高度不仅会让人睡的安心,而且脖子也会得到更好的放松,第二天醒来心情舒畅,元气满满。
金不焕观点:在小编看来,所谓的穷命并不重要,就算是家财万贯,没有经营也会败落,所以要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厌世也不消极,乐观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坎。而且自古以来就有睡三寸的枕头长寿,睡四寸的枕头无忧这种说法,但长寿与无忧也有夸张的成分。一天有24小时,但这24小时的三分之一时间都被用来睡觉,陪伴人们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枕头了,选对一个适合自己的枕头才能睡得舒适,第二天才会有更充沛的精力去面对学习与工作。
编辑:金不焕
参考文献:《俗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