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霖道霈禅师悟道因缘
发布时间:2023-05-20 10:35:21作者:金刚经全文网道霈禅师,鼓山元贤禅师之法嗣,字为霖,号旅泊,亦称非家叟,俗姓丁,福建建安人,生于大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道霈禅师十四岁投本郡白云寺为沙弥,第二年便落发,学习经教。
道霈禅师十八岁时,听说闻谷广印禅师居宝善寺,遂前往礼谒,请问出生死之要。广印禅师于是为他开示了念佛成佛之道理。道霈禅师一听,即谛信不疑。广印禅师知道霈禅师是个不可多得的法器,遂令他参礼永觉元贤禅师。
道霈禅师于是投元贤禅师座下,充当侍者,服勤左右,并依元贤禅师之教,专看赵州和尚“庭前柏树子”之公案。崇祯七年(1634),元贤禅师应邀移居鼓山,道霈禅师亦随而前往。在那里,道霈禅师精勤参修了四年,可是仍然一无所得。不得已,道霈禅师便辞别元贤禅师,离开福建,前往杭州,游历讲肆,学习经教,达五年之久。
后来,闻谷禅师圆寂,元贤道霈禅师特来真寂(禅院)凭吊。道霈禅师听说后,遂前往拜礼元贤禅师。
道霈禅师施礼毕,便向元贤禅师详细地汇报了自己五年来学习经教所得。
元贤禅师听了,突然问道:“柏树子话作么生?”
道霈禅师无言以对。
元贤禅师遂呵斥道:“入海算沙,有甚么限(有什么了期)?”
道霈禅师一听,惭愧不已,遂顶礼而退。
从此以后,道霈禅师终日惶愧不堪,寝食难安,心中如压着一块大石头相似。
一日,道霈禅师阅读《正法眼藏》,至“无位真人”这一段落的时候,恍然有所省悟,只是仍然不知其落处。
后听说密云圆悟禅师正在天童大开法化,道霈禅师遂前往参礼。
初礼圆悟禅师,道霈禅师便问:“山河大地与学人自己是同是别?”
圆悟禅师一听,拈柱杖便打。
道霈禅师茫然不知所措。退出之后,心中迷闷不已。
经过六个月的猛力参究,一天晚上,道霈禅师经行至三更,回到寮中,欲解衣就寝。就在他思想放松的这一刻,道霈禅师终于豁然大悟。
第二天早晨,道霈禅师便径直入丈室,向圆悟禅师呈偈云:
“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
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圆悟禅师览其偈,知道霈禅师虽有所悟,但还没有完全达到不疑之地,因此没有给他印可。
于是道霈禅师便辞别圆悟禅师,前往真寂,参礼元贤禅师,并向元贤禅师通报了自己的所证所悟。
元贤禅师听了,便道:“子已入门,但未升堂入室耳。”
道霈禅师于是又辞别元贤禅师,前往天目山,朝礼高峰祖师的“死关”,并在那里呆了一年。后回大百丈山,结庵而居,与其母共修净业,五易春秋。
清世祖顺治七年(1650),道霈禅师重上鼓山,奉元贤禅师之命,充当维那。从此,道霈禅师用功更加精勤,朝夕不怠。
一天晚上,道霈禅师从禅堂中走出,欲上厕所,头脑闷糊糊的,不小心撞在石头门柱上,终于豁然开解。
第二天早晨,道霈禅师来到丈室,告诉元贤禅师道:“某甲今日有个十成语,举似和尚。”
元贤禅师道:“汝试道看。”
道霈禅师便双手叉在背后,说道:“请和尚鉴。”
元贤禅师道:“好与七藤条。”
为了进一步勘验道霈禅师,过了几天,元贤禅师拿出洞上宗旨,给道霈禅师看,并令他作偈颂。道霈禅师所作偈颂,一一皆契合其旨。元贤禅师于是给予他印可。
道霈禅师得法后不久,即离鼓山,前往建宁广福庵,闭关隐修,三年后,又重新返回鼓山。顺治十四年(1657),元贤禅师将衣法和拂子传给道霈禅师,并令他秉拂说法接众。第二年,元贤禅师圆寂,道霈禅师于是继其法席,一住就是十四年。
道霈禅师生前著作很多,有《秉拂录》、《鼓山录》、《旅泊庵稿》、《禅海十珍》、《净土旨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