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四步——观心、安心、静心、净心
发布时间:2024-03-12 02:42:40作者:金刚经全文网做人,先要正心,修心必不可少。做人就像盖房子,需要先把地基打好,做人的地基,就是修心。要想成佛,先要做人,要想做人,先要修心。做好自己,才能得到幸福
。我们常常会觉得幸福,越是走近越是朦胧。这是因为我们忘记了修心,忽视了本性。修心第一步:观心
主动孤独,沉淀烦恼。有的人生性好静,不愿敷衍灯红酒绿的社交,闲暇时间更愿意陪伴青灯古卷,亦或是涉足山川沃野。但是更多的人害怕孤独,无论是独处的宁静,还是超然的清高,都是他们难以忍受的。
孤独有四种:主动孤独、情感孤独、思想孤独、权势孤独。权势的孤独是高处不胜寒的感受;思想孤独,是思想不被认可的孤立无援;情感孤独,是被团体排斥所感受到的寂寞;主动孤独,是为了修行而主动创造的孤独享受。但,无论是哪一种孤独,仔细体会,沉淀烦恼,都能修心。
孤独,迫使我们认识自己,反省自己。人生在世,若能够时刻自省,也就没有什么烦恼、痛苦是无法排遣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果没有自省的态度,那么即使明镜摆在眼前,也是视若未暏。自省的时候偶,不仅看自己,同时也在想着别人。自省,是道德完善的重要方法,是治愈错误的良药,是光的指引。
修行第二部:安心
真正的贫穷是心无安处。浮躁,源自于急于求成的心态和即刻拥有的贪婪,浮躁的人无法心安。唯有戒掉浮躁,放开胸怀,才可安心,安心才可静心。“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一句话,贯彻了整个修行的过程。
安心,是不被外在利诱,不被险恶威胁。心安,方能心静。生活紧张而焦灼,人们总是难以品味到静的芬芳,就是因为紧张让我们无法安心。外在的嘈杂,总是让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内心安宁,甘愿受其牵动。我们总是为了身外之物而忙碌,殊不知堆积地越多,心越难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世事无常,不必挂怀。“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此,世人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到头来一无所得。觉后为空,而未觉之时,则感叹世事无常,被命运捉弄。若是能够认识和接受世事无常的事实,就能够明白自己的欲望是否属于妄念,想到这些而放下,方能心安。
修行第三步:静心
“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静,是一种大智大觉的智慧,是空灵,是高远。没有贪、嗔、痴,心就能非常清净。我们懂得放慢脚步,就能寻找到一方安静的天地,就可以从容面对一切。生活的旅途中,人们常常忽略美好而执着于痛苦,在不停歇的拼搏中,疲惫万分。静心,才能体会到路边的美景;心燥,只能看到目标,无法嗅到满园的芬芳。
真正能够享受平和宁静的人,才是离真我、幸福最近的人。如果一个人总是被忙碌牵扯,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扯,因此而情绪波动太大,失去自我的控制,终会因焦虑和多疑饱受折磨。无论,我们身处何处,都应该清楚自己在哪,想要去哪。而这点必须心静,“静而后能虑”就是这个道理。
修行第四步:净心
净心就是排除不必要的妄念,留下最真的欲望。不自扰,烦恼皆在身外。我们总是拥有太多妄念,不可为而不自知,不知而为。净心,重在放下,提得起放得下。我们无法清醒地认知到自己应该在乎什么,应该放下什么,所以才会被心魔所困。提得起,放得下,正是抓住了生命本身的乐趣,才能得到释怀。
净心,便不拘于外物,不对外物过于执着。能够抛去杂念,直指目标,坦然面对,心境也就不会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净心,也是明初心。那些能够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往往拥有别人无法想象的幸福。对于妄念的执着,是人生痛苦的根源。只对初心的追求,能够减少这些不必要的痛苦,同时也让初心更容易达成。
拥有时爱惜,失去时洒脱放手。对心爱之物不过分执着,即便心有不舍也不会心生愤怒。痴迷,本身并没有错,痴迷也是净心,但痴迷地过多,则是贪心。
修心,就是修本;浮躁,就是修末,本乱而末治者,未之有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正是修心的根本宗旨,也是做人的根本宗旨。“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