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析.33 尽可能放下以个人情绪为主导的思维模式
发布时间:2024-02-09 02:42:21作者:金刚经全文网原创: 幻海迷局人间天 幻海迷局微信公众号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经文:【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分析问题需要采集信息,信息量的准确性客观性直接影响分析问题的准确性,于是任何一个门科里分析问题的部分,都会给我们种种线索,就像数学的应用题一样,给出了几个线索,我们根据线索提供的内容,去分析哪个有用,哪个暂时没用,再用门科里提供的方法去做出推导和演示,从而解决掉问题。
就像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游戏叫做九宫格,也叫数独,这个游戏就是在81个方格里提供很有限的数字线索,游戏者要去推导出余下的数字都是什么,菜鸟级别提供的线索就会很多,而骨灰级别提供的线索就非常少,最后按要求完成这些数字的填写,这个游戏就完成了。
我们看到某些线索提示,不可以主观推导认为就是这样的,认为一定是这样的。如果没有确切的支撑,这个主观臆想的推导准确性就会出问题,随后建立的余下推导就会错的离谱。这和学佛是一样的,智是分析问题的能力,慧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想得慧眼,就要尽最大可能放下个人情绪为主的思维模式。
当我们还在以个人情绪为主导的思维问题,那么分析问题就会出现主观偏差,就会随我们个人的情绪而偏移,以这样偏颇的信息采集方式,必然决定了样本误差率增大,推导出的结果也一定会更加偏差。
所以我们想很明确地解决问题,那么就必须弄明白这个问题是由什么导致,如何才能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就像一个大工程。
想用慧眼,首先就是要放得下这些影响我们的主观情绪,带着情绪就不用说慧眼了。有情绪天眼的使用也会出现偏差乃至无法开启,各位有天眼的同修会明白,有时候看得事物并不完全准确。就像有人腰腿痛了,天眼一看这有众生,那么解决的方法可以很粗暴地把众生弄下去,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但是慧眼的话就要换角度了,这些众生为什么要来到这里?
于是一问,原来这些众生是他的亲人眷属,要帮他学佛,要推他学佛,或者要讨他债务,这样我们在一个简单的腰腿痛的事情里就有了智慧的增长,明白了更多事实真相。于是慧眼并不多难,难的是这个思维方式,你要学得会,并且要常常去使用。再拓展出来,当我们遇到种种事情的顺逆,我们要如何去看待?
慧眼的方法就是在这个事情里看到背后的原因,痛就要找到痛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你的痛。比如说糖尿病,糖尿病是一个泛称,但是导致的原因可以很多样,比如胰腺的功能衰弱,生产的蛋白酶质量不达标;比如说生产的胰蛋白酶质量达标,但是数量不够;比如说生产能力很正常,但是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合成蛋白酶;比如说生产能力正常,产品质量正常,原材料供应正常,但是运输不畅,这些条件都会形成糖尿病的结果来。粗暴的解决就是人工补充蛋白酶,但是这不是究竟的方法,究竟的方法一定是找到问题的结点对症下药,这样才可以药到病除。
慧眼可以说是找到问题的结点,并能找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法眼呢?就要再上升层面。
法眼是在种种事物里能看到法,能看到这个本质核心的秘密,历代的祖师大德并不都能达到这个水平,所以这个内容我们说来容易,但是真要达到就要另说了。
先去获得慧眼的受用,法眼就有企及的基础,如果慧眼的方法用不了,法眼也是用不了的。
舍利弗这位上首弟子的状态已经是法眼净的大阿罗汉、宿福深厚、承福所生、累世修行、善根深厚,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弟子,在佛陀讲《阿弥陀经》的时候,以他来做契机众,为什么?
为什么全篇就是佛陀对舍利弗在说,而舍利弗却只言片语都没有?可见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内容,连舍利弗这样的大弟子都插不上只言片语,这个深度各位要思维;这个净土法门的深厚,各位要思维;佛陀的良苦用心,各位要思维。
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佛说阿弥陀经析.33(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原创: 人间天 幻海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