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精神 第44节:第七章 因势利导,谋事成事皆在人(1)
发布时间:2022-04-19 17:20:36作者:金刚经全文网智者,因势利导也!
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人能够单枪匹马闯天下;
实力决定一切,一个好的外援能够让你省去很多麻烦,良好的外部环境才是事半功倍的保障;
要善于把每一个机会都朝有利的一面转变,并且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离开西域的玄奘一行在银山遇上强盗,却奇迹般的化险为夷;
取经队伍在葱岭被风雪所困,最后来到了"热海"边的碎叶城,这是传说中大诗人李白的故乡;
强大的西突厥叶护可汗又会怎样对待这支千里西来的队伍?
西行取经,玄奘为何不直接南下印度,反而绕道西北拜见突厥可汗?这对接下来的西行之路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呢?在离开碎叶城后的一段旅程中,玄奘又在哪些国家经历了有趣的故事呢?
冬去春来,冰雪消融,玄奘一行再次踏上了茫茫西行之路。丝绸之路在西域境内分为南北中三条路,玄奘现在走得就是中路--即沿着天山南麓和塔里木河北面的平原往西前进。有了天山冰雪融水和塔里木河的双重浇灌,这片东西走向的狭长平原就成为南疆地区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但是西域的平原和中原不同,它并不是由完整的可耕种土地或草原牧场,而是由大大小小的绿洲或河谷组成--哪里有水源,哪里就有人聚居;哪里有河流经过,哪里就能孕育出文明和国度。
因此,即便是富饶繁荣的龟兹国,其周围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漠,而绿洲国家之间的这些荒漠,就成了西域马贼强盗盘踞出没的最理想场所。西域民族众多各派势力犬牙交错,大多数绿洲国家只能维持辖境内的和平安定,对周边地区大多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就给长途出行的商队旅客带来了很大的危险。
为了保护财货、免遭杀身之祸,人们在穿越西域时往往结伴而行,一边雇用护卫和刀客(如电影《天地英雄》里的屠城校尉李)沿途保护,一边找熟悉当地环境、而且与马贼强盗有"交情"(很多地方的强盗都是闲则为民,出则为盗)的人来充当向导,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不过玄奘没那么幸运,在离开龟兹两天后,马队就遇到了一伙马贼。
这伙马贼出现的时候,几乎把所有人都吓得面如土色--足足两千骑,清一色的突厥打扮,弯刀骏马、杀气腾腾!突厥人称自己为草原上的狼,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就是以金狼为图腾旗帜称霸一时,这个称呼既代表了突厥骑兵来去如风多变诡异的群狼战术(有点像意大利罗马队的假中锋前卫后插上打法),又生动刻画了突厥人勇猛噬血的彪悍性格。这样一支骑兵,若是野战,足以对抗任何一个西域国家的主力军队,为什么偏偏会让玄奘碰上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当时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其内部一直都是纷争战乱不断,这支突厥骑兵很可能是在与同族争夺土地或权力失败后从境外流窜到西域,又不被各个国家所接纳,于是成了马贼;
第二,龟兹是南疆丝路上最重要也是最繁华的枢纽,往来商人众多,"油水"丰厚,这支突厥马贼本来就躲在龟兹国边上打秋风,见到商队就下手;
第三,玄奘西行取经的消息已经传遍西域,沿途又得到了各国国王的丰厚布施,是一块大大的肥肉--他们就是冲着玄奘而来;
第四,由于玄奘在龟兹呆了两个月,而这两个月又是天寒地冻谋生最为艰难的时候,为生计所迫的马贼们不得已才冒着遭遇军队的危险靠近龟兹国境,打算狠捞一笔然后跑路;
于是,马队被围了,就像一群毫无还手之力的绵羊遇到了碧眼垂尾的饥饿狼群,在依旧带有寒意的春风中瑟瑟颤抖。狼不但是凶猛的噬血者,更是把猎杀当成一种艺术来享受--它们绝不会一来上就猛冲猛打,而是首先营造恐怖阴森的氛围,让猎物在气势上先垮一半;然后派出小股队伍绕着不敢动弹的猎物疾驰,冷不丁咬你一口,一点点摧垮猎物的心理防线;它们不急着一下子把猎物全部咬死,它们享受的是猎物将死未死又无从挣扎的快感;只有过程,才是最精彩的……
于是,在圈定目标后,马贼们停了下来,饶有兴致的打量着这支传说中的取经队伍,每一个突厥人的眼中都闪着绿光--那可是一百两黄金、三万银钱、五百匹绫绢啊!
于是,狼群们竟无视自己的猎物,开始商量如何分赃。
对玄奘而言,即便所有的财物都被马贼抢走,自己的西行之路还是要继续下去,被抢与布施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马贼也是人,马贼也要生存,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因此,他根本不觉得害怕,镇定从容的念着佛经,让心情平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