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虚云老和尚及其门下十比丘

发布时间:2022-12-26 18:18:32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内容提要:近现代百年,在波诡云谲的政权更迭与政治运动中,中国佛教曾一次次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为挽救中国佛教,一大批菩萨纷纷化现于世间。其中,虚云老和尚以真修实证的卓越功行,以复兴名刹、培养弟子、嗣衍五宗、弘传戒法、制定规约、承传法仪、挺身护教、整理古籍、弘扬佛法、慈济众生等兴教利他的十大业绩,成为四众尊仰的人天楷模,法海灯塔。其培养出的具行、观本、灵源、本焕、佛源、净慧、圣一、宣化、传印、一诚等一大批弟子,或默默修行,或为佛门顶柱,续焰传灯,传承和拓展佛法的慧命。过往与现实,均昭示虚老的处理方法是真正能振兴佛教的妙方。

  关键词语:虚云老和尚;十比丘;近现代汉传佛教

  一、引言

  回顾近现代百年,在风起云涌的政权更迭与政治运动中,中国佛教因其宗教的性质与僧众自身的积弱,不断受到庙产兴学等种种法难的冲击,进而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为挽救中国佛教,虚云、弘一、来果、寄禅、太虚、印光等一大批菩萨纷纷化现于世间,他们以一样的悲心,不一样的行愿,革故鼎新,优化僧团,化世导俗,树立起了令人耳目一新、健康振奋的佛教新形象。

  今年是虚云老和尚圆寂五十周年纪念。我们正好借此机会,重温虚老一生不平凡的行履,认真总结和学习他在修行、卫教、利他方面的方法与建树,认识他及其悲心行愿的后继者——弟子,对近现代佛教的贡献。这不仅是出于感恩和追思,也是出于探索未来发展的需要。相信这对我们佛教四众,特别是对荷担如来家业的僧侣同仁而言,该如何作好当下事,是一种启示。

  二、真修实证人天楷模

  【一】、孜孜参索

  虚云老和尚(1840~1959)(1),讳古岩、演彻,字德清,自号虚云、幻游。祖籍湖南湘乡萧氏。父玉堂,母颜氏,中年无出,祷于观音,得诞虚老。时其父玉堂宦游福建,清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二十九日寅时,虚老诞于福建泉州。13岁,随父扶祖母灵柩回湘乡安葬,观礼家人请僧侣所作法事,又随家人朝礼南岳山,遂萌出家之志。17岁,潜往南岳出家,半路被家人截回,与堂弟富国一道被送往泉州其父居处。父为娶田、谭二氏以留其心(2),虚老亦不为染,结成净侣。

  19岁,虚老作诗《皮袋歌》(3)一首留别田、谭二氏,携堂弟富国潜往福州鼓山涌泉寺(4),礼常开禅师(5)披剃。次年,依妙莲和尚(6)受戒。时其父派人四处寻找,虚老遂隐居鼓山深处岩洞,持头陀行,与虎狼为伴,采山果野菜充饥,礼《万佛忏》为课。如是三年,后尊妙莲和尚命回寺,职水头、园头、行堂、典座等,常住苦行事皆发心为之,并常亲近寺中苦行上座古月禅师(7)。四年后,复入后山隐修三年。幕天席地,食草饮泉,日久衣履俱烂,而耳目聪明,体力日强,步履如飞,自问亦不知其所以然,以为达四禅天人之境。

  31岁,行脚参方至浙江天台山,参融镜法师(8),深受针砭:

  师顾视良久,曰:“你是僧耶?道耶?俗耶?”

  答曰:“僧。”

  问:“受戒否?”

  答:“已受具。”

  问:“你这样,试有多久?”

  予略述经过。

  问:“谁教你如此做?”

  答:“因见古人每多苦行成道,故此想学。”

  问:“你知道古人持身,还知道古人持心否?观你作为近于外道,皆非正路,枉了十年功夫。岩栖谷饮,寿命万年,亦不过如楞严十种仙之一,去道尚远。即进一步,证到初果,亦不过自了汉耳。若菩萨发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间不离世间法。你勉强绝粒,连裤子都不穿,未免显奇立异,又何怪功夫不能成片呢?”

  予被老人痛处一锥,直透到底。(9)

  从此,虚老亲近融镜法师受教修行,随众饮食,发心劳务,学习天台教观,并依教参话头:“拖死尸是谁?”(10)深得法师嘉许。并依融镜法师启示,先后到天台山、普陀山、阿育王寺、天童寺、天宁寺、金山寺、高旻寺等江浙名刹,礼敏曦法师、清光和尚、朗辉和尚等诸山尊宿,参学禅法,打七用功,听习《法华经》、《阿弥陀经》、《楞严宗通》等经教,达12年之久。

  观虚老自鼓山出家受戒的十二年修行,开始偏重于苦修,忽略了经教的研习。在参礼融镜法师后,才得以纠正,自此走上借教悟宗、解行并进的路子。虚老一生行持与弘扬,虽专于禅宗,却深研教理精通佛法,且能兼收并蓄天台、净土诸宗,应是受益于融镜法师思想与天台宗教观。今日,佛门一些刚剃度的禅和子,因向道热劲,也往往疏忽了对经教的研习,走许多弯路,故不可不引以为戒。

  此外,融镜法师点拨虚老的话:“枉了十年功夫”,只是针对虚老当时忽略经教、缺参禅法、一味苦行(11)的偏执而说,是用以破执、以利行大乘菩萨道,而并非虚老当真完全枉费了十年功夫。毕竟,在鼓山的12年,已为虚老日后的禅修用功,打下了常人无可比拟的坚实基础。

  【二】、苦修悟道

  光绪八年(1882)七月初一日,为报父母生养深恩,虚老自浙江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前往山西五台山。其间虽经种种磨难苦楚,而虚老始终愿行不改,诚感文殊菩萨两次化现为文吉(12)乞丐前来救助。终于光绪十年(1884)五月底,历时三年,圆满拜到了五台山。

  七月初十日,虚老拜谢文殊菩萨离开山西五台山。随后朝礼北岳恒山,入陕西境朝西岳华山,至长安礼慈恩寺、玄奘法师塔等。上终南山,礼道宣律师塔、鸠摩罗什法师塔,参访隐修的僧侣,与觉朗、冶开、法忍、体安、法性诸上座同住茅棚静修两年。

  光绪十三年(1887)春,离终南山,由陕西入四川,参礼宝光寺、昭觉寺、文殊院、峨眉山。跋山涉水,入藏地,礼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等。于光绪十五年春,翻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参礼圣迹。后乘船至缅甸,礼大金塔等地。

  光绪十五年(1889)回国,七月三十日至云南鸡足山。于华首门进香礼大迦叶时有钟声三响之瑞。然而目睹山中僧侣堕落几与俗人无异,深深伤叹,思欲有为而因缘暂不具。乃下山,经贵州、湖南至湖北武昌,礼宝通寺志摩和尚学《大悲忏》法毕。赴江西庐山,礼志善和尚于海会寺,参加念佛七。光绪十六年(1890)秋,到江苏赤山礼法忍和尚(13),助其建寺。光绪十七年(1891),在金陵伴松严上人,助修净成寺,时与杨仁山居士往来,参论《因明论》、《般若灯论》等。光绪十八年(1892)至二十一年(1895),与月霞、谛闲、普照诸师为伴,于安徽九华山翠微峰住茅棚研读《华严经》等。

  光绪二十一年(1895),扬州高旻寺方丈月朗和尚到九华山,说有施主供养,高旻寺将打为期十二个七的禅七,由赤山法忍和尚主七,约请参加禅七,虚老遂预期前往。行至长江渡口,河水暴涨,渡工索资六枚。虚老囊中羞涩,默不作声,继沿江边行走,失足堕江,顺流沉浮一昼夜,至采石矶为渔民网获得救,虽七窍流血,仍赴高旻禅七。高旻寺请代职,虚老不愿,又不说堕江事,只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家风严峻,请职拒不就者视为慢众,于是表堂打香板,虚老顺受不语。由是病情加剧,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为待。然而虚老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参悟,于禅堂中:

  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经二十余日,众病顿息……从此万念顿息,工(功)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夕夜放晚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地光明如白昼,内外洞彻;隔垣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色色,悉皆了见;是时才鸣三板耳。翌日,询问香灯师及西单,果然。余知是境,不以为异。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支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予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因述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历历。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又偈: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14)

  从19岁出家到56岁开悟,虚老用功了整整37年时间。住山苦修,立志刚猛的修行人多有这一经历。行脚参访,是磨练身心,增强见地的必须途径。赵州八十犹行脚,是脍炙人口的禅门佳话;雪峰三到投子,九上洞山,行脚于吴、楚、梁、宋、燕、秦,“巡名山,叩诸禅宗,突兀飘摇,云翔鸟逝”(15);云门祖师则“爰自韶龄,切慕空门。竭诚誓摒于他缘,锐志唯探于内典。其或忘餐侍问,立雪求知,困风霜于十七年间,涉南北于数千里外。”(16)由此三例,可见一斑。而虚老行脚参访更是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华东、西南、终南、峨眉都留下了他行脚参学的足迹。他还经西藏,历不丹,到印度,下南洋,归云南礼鸡足山。这番修行阅历,除唐以前西行求法的少数高僧外,在佛门内可谓绝无仅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迎来了“万念顿息,功夫落堂”,借缘“茶杯堕地,一声破碎”而“顿断疑根”,“如从梦醒”。

  【三】、悟后真修

  对于真修实证的禅和子来说,悟前的修行只是参究和探索,悟后的修行才是真修。开悟后的虚老继续虚心参访,精进修行。

  光绪二十三年(1897),虚老至宁波阿育王寺拜舍利,并发愿燃指供佛(17)以报母恩。每日自三板起,至晚间开大静,除殿堂外,不用蒲团,展大具,每日三千拜,诚感瑞景。复急求灵瑞,超负荷增加礼拜,至十一月初大病顿发,进如意寮疗治。幸得显亲首座、宗亮监院及卢女士等人多方施救,然不见效。众恐带病燃指或有意外而劝阻。而虚老誓愿以死为休,坚持按择定日燃指供佛:

  十七日早,宗亮请他师弟宗信帮燃,数人轮流扶上大殿礼佛,经种种仪节礼诵,及大众念《忏悔文》,予一心念佛,超度慈母。初尚觉痛苦,继而心渐清定,终而智觉朗然。念至“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予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竖起。指已燃毕,予自起立礼佛,不用人扶。此时不知自己之有病也。於是步行酬谢大众,回寮。咸叹稀有。即日迁出如意寮。翌日入盐水泡一天,亦未流血,不数日肤肉完复,渐渐恢复礼拜。(18)

  光绪二十六年(1900),虚老在江浙住了十年,又思行脚云游,拟再朝五台山,后复入终南山隐修。然而,事有因缘,时义和团起,八国联军又攻陷京、津,一时兵荒马乱。虚老挂单于北京龙泉寺时,与来寺礼佛诸王公大臣相熟。诸公劝请虚老同随光绪帝驾行西安,沿路目睹遍地饥荒。难民大量涌入,西安城更是饥民遍地。虚老悲心济之,应请于西安卧龙寺组织四众启建息灾法会。佛事灵瑞,声名日隆,嚣扰日甚。虚老不恋于斯,十月,按原计划潜往终南山狮子岩住茅棚隐修,为杜外扰,改号虚云。时山中隐修同参有戒尘、青山、复成、月霞、了尘诸师。

  光绪二十七年(1901)冬,万山积雪,严寒彻骨。虚老独居茅棚,身心清净,一日煮芋釜中,趺坐待熟,不觉入定,不知时日。次年正月:

  山中邻棚复成师等,讶予久不至,来茅棚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入视,见予在定中,乃以磬开静,问曰:“已食否?”

  曰:“未。芋在釜,度已熟矣。”

  发视之,已霉高寸许,坚冰如石。复成讶曰:“你一定已半月矣。”(19)

  复成师等回去后,远近僧俗纷来瞻礼。虚老厌于酬答,乃挑起行李,又向万里无人深山另结茅棚隐修。不数日,戒尘法师(20)寻至,相约云游,到四川朝礼峨眉山后转往云南,实现他当年复兴鸡足山佛教的誓愿。自此以后,虚老和尚以“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殊胜功行,无论在鸡足山、西山、鼓山、曹溪、云门、云居,所到之处,皆能含辛茹苦,宠辱不惊,兴灭续绝,革故鼎新,使沉寂了两百多年的中国佛教禅宗气象一新。

  三、兴教利他法海灯塔

  作为一位“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赴炉汤”(21)的菩萨行者,虚老一生的行持,朱镜宙先生在《虚云老和尚年谱暨法汇简引》(22)中归纳为净行、苦行、孝行、忍行、定行、舍行、悲行、异行、方便行、无畏行、不放逸行十一大类,有心者可参阅,此不赘言。笔者认为,从历史的坐标来看,虚老是以下述兴教利他的十大业绩,奠定了他在佛教的不朽地位,其深远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一】、复兴名刹

  在政局动荡和庙产兴学等重重困境的情况下,虚老不忍佛教道场荒废,佛法衰落,一生奋力兴建十方丛林无有休歇,实为“挑雪填井无休歇,龟毛作柱建丛林”(23)。

  以曹溪南华寺为例,经由虚老“十载经营,综理次第,心力交瘁,始具规模”。(24)其寺依序重重而建殿堂楼阁243楹,供奉佛像690尊。自曹溪门至九龙泉,深广数百丈,不论至何地方,皆长廊曲径,雨不湿衣,泥不污鞋。大雄宝殿,高及十丈,飞檐斗拱,接驳七重,其壮丽坚美,媲美于杭州灵隐。殿内供奉大佛三尊,高达六丈;五百罗汉,浮动壁间,相好庄严,则诸方鲜能比美。

  事实上,复兴古刹远非将寺院殿堂修葺或重建即可。据虚老《重兴曹溪南华寺记》(25)记述其事迹为:一、更改河流以避凶煞;二、更正山向以成主体;三、培山主以免坐空,及筑高左右护山以成大场局;四、新建殿堂以式庄严;五、驱逐流棍革除积弊;六、清丈界址以保古迹;七、增置产业以维常住;八、严守戒律以挽颓风;九、办禅堂安僧众熏修以续慧命;十、传戒法立学校以培育人才。综观虚老复兴各地古刹,方法大体如是。从建筑的修建与保护,到与环境的整体协调,再到僧才的培养与传承,无一不考虑周全。

  尤为可贵的是,虚老每建一寺,都是亲自手持罗盘测度设计,率众搬石运土、植树育林,甚至制瓦烧砖、爆破采石,辛劳不息。但每每住持建好一寺,僧团安居修行走上正规之后,便择一有德具能者住持。自身则悄然隐退,又背起一铲一衲行脚到新的工地,兴复新的道场。

\

  虚老辛劳一生,先后住持复兴鸡足山祝圣寺、西山云栖寺、鼓山涌泉寺、曹溪南华寺、云门山大觉寺、云居山真如寺等大小佛刹八十余座,作为僧众安居修行的场所,光扬佛法的阵地。其建寺安僧的业绩可谓空前。

  【二】、培养弟子

  据不完全统计,在虚老座下剃度、嗣法、受戒、受皈依的弟子达百万之众,大多分布在海内及东南亚和北美诸国。虚老一生不仅奋力重建祖庭不歇,弘法不倦,还历任鸡足山祝圣寺、西山云栖寺、鼓山涌泉寺、曹溪南华寺、云门大觉寺、云居山真如寺等名山大刹方丈,并以名刹为摇篮,言传身教,“带出了一批僧才,当今海内外住持名山大刹的本焕、佛源、净慧、传印、圣一、宣化、灵源、一诚等法师,皆出其门下。他们多能继承虚云和尚家风,重修持,懂规矩,善于营建寺刹、主持丛林,起码撑持着当代中国佛教的半边天。”(26)

  【三】、嗣衍五宗。

  众所周知,虚老不仅是一位苦修悟道的高僧,更是一位嗣衍禅宗五家法脉的禅宗泰斗。据虚老撰《禅宗五派源流》(27)等史文记述,虚老在鼓山妙莲和尚座下嗣临济宗衣钵,为临济宗第四十三世法脉传人;接曹洞宗法,为曹洞宗第四十七世。后来,又相继应福建长汀八宝山本湛青持和尚之请,遥嗣良庆和尚法脉,为法眼宗第八世祖。应湖南宝生和尚之请,遥嗣兴阳词铎禅师法脉,为沩仰宗第八世祖。在住持中兴云门祖庭时,又遥承己庵深静禅师法脉,为云门宗第十二世祖。

  据《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禅宗宗派源流》(28)、《虚云老和尚五宗法嗣录》(29)等笔者所见的有限资料作不完全统计,虚老所传云门宗法嗣有:妙心佛源、妙宗净慧、妙道朗耀、妙慈法云、妙虚佛纬(宽能尼)等四十多位。传临济宗法脉有:贞训修圆、佛耀本动、本达印玄(体光)、本焕乘妙、本宗净慧等三十余位。传曹洞宗法脉有:复仁法宗、复彻宽贤、惟因今果等数十位。传法眼宗法脉有:本湛青持、本智信清、灵意寂照等近十位。传沩仰宗法脉有:宣云满觉、宣传月川(传印)、宣玄圣一、宣化度轮、衍心一诚等数十位。

  现在,虚老所嗣诸宗法脉代代相承,繁衍已有三四世之多,如所传云门宗妙心佛源禅师一脉,繁衍已至文偃下第十六代暨虚老下第四代乾字辈,而虚老下第二代明字辈门人如明禅、明良、明向、明如、惟升、本智、隆醒、静波、明慧(尼)等都已赴任诸山方丈,挑起住持佛法弘化一方的重任。虚老以一身兼祧五宗法脉,传付门人分别弘衍,续绝起衰,绍隆祖道,不能不说是禅宗近千年来的一件大事。

  【四】、弘传戒法

  虚老一生,以严持戒律、行头陀行而著称于世,在对弟子耳提面命,钳锤禅法的同时,言传身教严持戒律,强调“戒律是佛法之根本”(30),“修行以戒为体,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31)在《重刊三坛传戒仪范跋》中,虚老开示:

  戒行不严,道风不振。察其原因,盖由滥设戒坛之过咎……屡见诸方传戒之处,虽递年照例,三五十日者,实则先圣授受之美范,早已废尽……于主法师不知死活,或无僧行。结期或七日三日,乃至一日三坛俱毕……不知律仪为何事……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宁不悲夫!(32)

  因此,为庄严戒德,虚老一生如法如律开坛传戒数十次,成就了不少发心出家学佛者纳受清净戒体,成为持戒修行,住持佛法的僧宝。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虚老仍谆谆开示门人,要保持佛教传统,使佛法常住世间,“只有一字,曰“戒!”(33)

  虚老每到一个地方整肃僧纪,中兴祖师道场,总是从提升僧众的戒律意识入手,坚持半月布萨,创造条件开坛如法如律传戒,在鼓山、曹溪还开办戒律学院,培养僧众以戒摄身以戒摄心的严持律仪风气。今天,其住持过的鼓山、曹溪、云门、云居,及其门人住持的宝峰、柏林诸寺,依然保持半月布萨,开坛传戒等持戒弘律的传统。

  【五】、制定规约

  唐代百丈禅师制定《百丈清规》,距今已有千余年。世风流变使得《百丈清规》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现代社会,如何管理寺院,也成为一门大学问。虚老出家于丛林,又参访天下丛林无数,并历任多座名刹方丈,对寺院及僧团管理了如指掌,深有经验。为使寺院常住僧团修行生活有章可循,大众和合安心进道,虚老依佛教戒律及古代丛林清规,结合现实,制定了《云栖寺万年簿记》(常住规约)、《教习学僧规约》、《客堂规约》、《云水堂规约》、《禅堂规约》、《戒堂规约》、《爱道堂共住规约》、《衣钵寮规约》、《库房规约》、《大寮规约》、《浴室规约》、《农场组织简章》、《学戒堂规约》、《水陆法会念诵执事规约》、《题云水堂记》等十余种规约(34)。虚老制定的这些规约,一方面是适应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更为具体地从各种细节上保障了严持僧戒、防护讥嫌、维护僧团六和。这不仅是当时,也依然是今天的后人管理寺院,安居僧众的重要参照规章。

  【六】、承传法仪。

  细观虚老抓丛林道风,主要从僧团律仪与法事仪规两方面入手。佛祖律仪能落实于生活,丛林僧团则六和。法事仪规能规范有序,大众熏修则如法如律。

  凡夫心随境转。如法如律的大众熏修,不仅于修行者本人可以陶冶性情,调治三业,由凡入圣。亦能令观礼见闻者心生恭敬,信佛向善。

  虚老早年出家于鼓山丛林,又先后至天台山、高旻寺参学禅法、禅制,礼志摩和尚等诸前辈法师学习了《大悲忏》法等各种法仪,深知如法熏修对普利幽明的重要,并深得其奥。其应用之感应灵瑞,在《年谱、法汇》中多有记载(35)。在虚老的言传身教下,现在虚老住持过的道场及其门人住持的丛林如鼓山、曹溪、云门、云居、宝峰、柏林、宝林诸寺,依然很好的传承着良好的法事熏修仪规,从日常的钟板、礼佛诵经、二时临斋、普佛、布萨、祈雨祈晴,还是比较大型的禅七、传戒、开光、升座等各种熏修法事,不论是法器的敲打、僧众的唱诵礼拜、还是法事的程序,斯寺僧团都做得非常的庄严、有序、如法。

  这些如法的仪轨能够完整传承并发扬光大,虚老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其花费的的心力亦是不可计量的。这些仪轨的传承,不仅是对虚老精神的继承,也对后世众生是一种有力的摄受,对佛法的传播和弘扬的是一种巨大的推动。

  【七】、挺身护教

  虚老一生虽安居于山林,但总览佛教全局,每当佛教面临危险,他总是挺身而出,为佛教的命运而奔走,成功扭转局面后,又总是复归山林。

  如光绪三十一年,虚老正在南洋讲经,“冬,滇省全体僧众来电,谓政府提取寺产。寄禅等有电来约,请速回,共图挽救。”虚老遂回国,与寄禅和尚等同进京请愿,次年得朝廷谕旨,“此谕颁后,各省提寺产之风遂告平息。”(36)辛亥革命后,虚老又从鸡足山赴上海,与普常、太虚、杨仁山、谛闲等协商成立中华佛教总会,并赴南京见孙中山,又与寄禅同赴北京见袁世凯,维护佛教权益。在云南,面对尼庵被侵占,佛教界受尽欺凌的困窘,虚老甚至不得不采取没有办法的办法(37)以迫使侵占者归还寺产。乃至神州政权鼎革之初,民众信仰被压制,教界不安,虚老仍不顾时艰以一百一十三岁高龄,携弟子佛源禅师等进京,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佛协筹备会既成,师(虚老)上书政府,请颁布共同纲领,规定人民有宗教信仰之自由,速定对于佛教寺院之保护及管理办法,目前急于救援施行者:一、无论何地,不许再拆寺院,毁像焚经。二、不许强迫僧尼还俗。三、寺产收归公有后,仍应按僧配给田亩若干,使僧人得自行耕植,或扶助其生产事业。政府许之,僧尼赖安。”(38)

  【八】、整理古籍

  虚老甚为注重古籍、史文的整理,尤以住持鼓山时于古籍整理尤为着力。鼓山以经板丰富而闻名海内,但积于经坊败架若干年无人保养护理。虚老乃安排曾为晚清举人身出家的弟子观本法师负责组织人员保养编补经板,历时三年就绪,著有《鼓山涌泉禅寺经板目录》。将整理经板中发现的元代福建陈觉琳居士刻本《大般若经》六百卷、《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大涅槃经》四十卷,经首座慈舟法师等班首共同编补核对,由朱庆澜居士编进宋《碛砂大藏经》影印流通,从而提高了《碛砂大藏经》的价值。又校正并刊印《三坛传戒正范》、《星灯集》,增订《佛祖道影》。

  在中兴云门时,又嘱岑学吕居士收集史料,编《云门山志》。后中兴云居时,主持重刊《云居山志》并亲撰《云居山志重刊缘起》。

  【九】、弘扬佛法

  佛教是“济度众生,使众生脱苦”(39),“欲救世界人心,须将佛法弘扬”(40)。为此,虚老一生弘法不倦,赴各地讲经弘法的足迹遍及海内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影响广泛而深远。为达到弘扬佛法的最佳效果,虚老还十分重视以情动人,以诗度人,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作,为佛法增添光彩,引人入胜。虚老还发挥文字般若以宣扬佛法,撰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心经解》等著作。惜我辈福薄,这些著作手稿及众多书信问答、法语记录稿等,未及编集刊印已在“云门事变”中佚失殆尽。弟子平日记录的只言片语,经佛源和尚等整理成篇,交由岑学吕居士编成《虚云老和尚法汇》;其生平事迹,亦由岑居士编订为《虚云老和尚年谱》,这是我们今天依然能够得到这位先德启示加持的法身舍利。

  【十】、慈济众生

  虚老悲心广大,以众生苦为己苦,广行慈济,除讲经说法、施设各种佛事为众生消灾解厄,还常常带领门人捐款捐物赈灾扶危,甚至多次不顾个人安危以三寸不烂之舌为民化解兵祸。如民国十五年(1926)云南战乱民不聊生,虚老邀数千名乡民来云栖寺共住,“始则同食干饭,继则粥;粥尽则同食糠、饮水,乡民见僧伽同甘共苦,为之下泪。”(41)民国二十八年(1938),虚老在曹溪“提议当兹抗日战争,兵民损伤甚众,凡为佛子,应各发心,乃设坛每日礼忏二小时,荐亡息灾。全体大众减省晚食,节积余粮,献助国家赈济,均赞助实行。”(42)民国初年,西藏王公喇嘛自恃险远,不肯易旗归顺民国中央,由是一场统独之战爆发在即,虚老知道后赶赴军部会晤讨藏独军总司令,建议息兵而遣使促统,并前往丽江说服东宝喇嘛为使前往西藏,果然约统而还(43)。又民国七年(1918),说服云南两巨匪杨天福、吴学显招安,以利云南百姓安居乐业(44)。类似的慈济实例,还可在《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中看到不少。

  四、续焰传灯以十比丘为例

  不论何法,贵在得人。一种伟大思想的传播和弘化一定程度上仰赖于传播者的多寡和素质。古之圣贤总以育人为根本,故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之谓。佛经所载常随佛陀的弟子更是多达千二百五十人,皆是大阿罗汉。

  作为一代高僧大德,笔者认为,其贵在自身有卓绝的修行,同时在兴教利他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就后者而言,贡献非仅止于建寺弘法,更重要的是看其培养出了多少堪能住持佛法的弟子,综观近现代高僧门下弟子的数量与素质,虚老门下弟子可谓首屈一指。

  为更好的窥见虚老培养弟子的成效,及其对近现代汉传佛教的深远影响。限于篇幅,谨据笔者所居山寺收藏有限文献,从亲炙于虚老修学佛法,人数多达百万之众的四众弟子中,选出十位比丘弟子为例作介绍。其中,具行禅师是云南时期的代表弟子,观本法师、灵源和尚是鼓山时期的代表弟子,本焕和尚是曹溪时期的代表弟子,佛源和尚、净慧和尚是云门时期的代表弟子,圣一和尚、宣化和尚、传印和尚、一诚和尚是云居时期的代表弟子。当然,还可以这么说,具行禅师是默默修行的代表弟子;观本法师是只担任丛林一般执事的代表弟子;灵源和尚、本焕和尚、佛源和尚、净慧和尚、圣一和尚、宣化和尚、一诚和尚是有德具能,以修持和弘扬禅宗为主,能住持名刹,善于营建丛林、培养弟子、弘化一方,成为佛门顶柱的代表弟子;传印和尚是嗣虚老禅宗法脉,而主修并弘扬净土的代表弟子。

  【一】、具行禅师

  具行禅师(1876~1924),名日辩,云南大理人。幼失依怙,入赘曾氏。虚老至鸡足山,师全家八人皆在寺务工,渐生信仰。宣统元年(1909),师领其妻、子、侄、弟、嫂、岳母等全家八人同礼虚老剃度受戒。自是,日则种菜苦行,夜则礼佛、拜经、坐禅、念观世音菩萨。民国九年(1920),虚老正式移锡昆明西山云栖寺,师亦往助,住下院胜因寺,依旧负责种菜。民国十三年(1924)云栖传戒,虚老请师为尊证。戒期将毕,师变卖衣服设斋供众,随后告假至下院,自取禾秆数把,披袈裟趺坐,左手执引磬,右手敲木鱼,面向西方念佛,现神通出“火光三昧”(45)自化。虽成灰炭,仍能保持身貌,巍然不动。唐继尧省长等昆明市民闻讯涌来瞻礼,咸称不可思议。虚老有《追悼具行禅人自化身生西记诗》二首,其一为:

  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

  数载名山参谒遍,归来念佛荷锄边。

  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

  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46)

  虚老晚年于云居山开示时,再次提起此事:

  (具行)虽然不识字,但很用功,《早晚课诵》、《普门品》等,不数年全能背诵。终日种菜不休息,夜里拜佛拜经,不贪睡眠。常替人缝衣服,缝一针念一句南无观世音菩萨,针针不空过。后朝四大名山,阅八年,再回云南。是时我正在兴建云栖寺,他还是苦行,常住大小事都肯干……临命终时……他将几把禾秆,于云南省云栖下院胜因寺自行化去。及被人发现,他已往生了,其身上衣袍钩环,虽皆成灰,还如平常一样没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执木鱼、引磬……他每天忙个不休息,并没有忘记修行,所以生死去来,这样自由。动用中修行,比静中修行,还易得力。(47)

  虚老开示,向来以古德尊宿为例,很少提到自己的弟子,且在追悼诗中,以孔悼颜来比喻自己心中的悲痛,可见虚老对具行禅师是何等的赞赏和厚爱,也明确了虚老对“动用中修行,比静中修行,还易得力”的农禅思想的大力提倡。

  【二】、观本法师

  观本法师(1868~1945),俗姓张,广东香山县人,家富。光绪十七年,中本省乡试第七名举人。后东渡日本,为横滨大同学校校长。师笃信佛法,出家前即以其丰裕家产于澳门建立佛声社、无量寿功德林等道场,弘扬佛法。民国十九年,师赴鼓山礼虚老为师受戒,虚老赐名明一。

  师叩问:“弟子己事未明,不能放下,乞开示。”

  虚老开示:“我平时教人放下,但是教你不要放下,且要挑起来……你要挑起来,乃能担荷如来大事啊!”(48)

  师涕泣受教,虚老委为鼓山监院,并负责组织整理经板及刊印各种典籍。后虚老至曹溪复兴南华寺,时在澳门弘法的观本法师接虚老法谕北上韶关,虚老即请师为南华首座代监院。师为虚老复兴鼓山、曹溪两大祖庭助力甚多。民国三十四年,虚老拟推举师出任广州六榕寺方丈。然而师化缘已满,于是年腊月初七日,在僧尼居士围绕念佛声中示寂,世寿七十八,僧腊十六。荼毗时,骨灰中现舍利子无数。综观法师一生,蓄道德,能任事,善文章,弘法度众不倦,男女皈依者数万人,著有《香光阁集》二十卷。

  【三】、灵源和尚

  灵源和尚(1902~1988),浙江临海县人。师幼年多病,三岁时头颈长毒瘤,服百药仍无效。家母信佛,为焚香礼佛而虔祷,并日诵观音圣号,遂感菩萨摄护,瘤渐干瘪,不药而愈。师由是随家人笃信佛法。民国二十一年(1932),师投鼓山礼虚老出家,九月十九日虚老亲为剃度,序于宽印佛慧禅师座下,为徒孙辈,法名宏妙,字灵源。自是常住鼓山受具戒,习律仪,参禅法,学经纶,并参学诸方。1946年春,虚老于曹溪南华开坛传戒,师赴戒期随学。戒期毕,虚老返回云门兴建该寺,师随往云门,开山挑土,无役不与。是年,南华寺方丈复仁和尚退居,修圆和尚代理数月又辞,虚老命师接任。时神州不靖,事极艰繁,师不欲勉为,摄受丈席数月即谦辞,赴香港常住于大屿山宝莲寺。

  1953年秋,师应南怀瑾居士及基隆佛教讲堂普观法师之请,赴台弘化。师感于基隆为国际商港,却无一座十方丛林,乃于基隆相得一水环山抱之地,开基兴建十方大觉寺,历十年辛劳,终成基隆新兴佛刹,其后安居的僧众亦渐至数十人。为绍隆佛种,师于1964年、1968年两次于寺开坛传授三坛大戒,共为518名戒子具戒。

  师亲嗣虚老,禅教俱通,毗尼清净,行履严谨,惜福俭朴,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法脉传人。莅台弘化后,几乎足不出寺,一心率众用功参禅,闲暇之余则画佛菩萨圣像自娱。著有《梵网经集义句解》、《灵源梦话》、《山居杂语》、《净业纲要》、《心经集注》,以及《佛菩萨圣像画集》等。师于1988年7月17日在四众弟子的念佛声中安详舍报,世寿87岁,戒腊55夏。师在台弟子众多,目前较广为人知的有中台山开山长老惟觉禅师,法鼓山开山长老(惟柔)圣严禅师,继任十方大觉寺方丈的见性法师。他们继承了虚老的法脉,在绍兴佛陀的教法上有着不可限量的贡献。

  【四】、本焕和尚

  本焕和尚(1907~2012),1907年9月21日生于湖北新洲。1930年礼本县报恩寺传圣法师剃度。同年四月礼武昌宝通寺持松和尚座下受戒。是年7月,前往扬州高旻寺依止来果禅师参禅,旋为侍者,五年后请为维那。1937年,朝礼五台山入住广济茅棚,刺血为墨,抄写《楞严经》、《地藏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等经书二十余卷。1942年7月起闭关三年,三年中白天阅藏累计四千余卷,晚上放《瑜伽焰口》一千余台。

  1948年,师南下广东参礼虚老为师。1949年正月初八,师蒙虚老传法,为临济宗第四十四世法脉传人。当年四月初八,虚老委师为南华方丈并亲为送座。于时局动荡中,师不负虚老栽培与委托,领众农禅,努力撑持祖庭,并于1949年、1950年、1953年、1956年组织开坛,敦请虚老回山传戒。

  1958年夏,反右事起,师蒙冤入狱历15年,身处逆境而道心弥坚。

  1980年,师获平反后,以古稀之年应请为丹霞山别传寺方丈,主持重建道场,开禅堂聚众熏修,禅风之劲,为诸方禅和子称道。1986年,师竟虚老未竟之愿,至广州,主持收复重建光孝寺。旋开山深圳弘法寺,主持重建湖北报恩寺、四祖寺、南雄莲开寺、大雄寺等名刹。师在奋力重建禅宗道场的同时,致力护教安僧,绍隆佛种,多次主持或参与传戒,并多次应邀赴海外弘法传禅,著有《禅堂开示》一书。

  师率门人悲心救苦,在抗击非典和汶川赈灾等国家危难时贡献卓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政府的表彰。本焕长老修行80余载,足迹遍布海内外,行化南北,花开天下,为阐扬佛法、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杰出贡献,受到海内外佛教信众的崇敬和爱戴,成就了禅门尊宿的地位。

  【五】、佛源和尚

  佛源和尚(1923~2009),湖南桃江莫氏子。18岁,投益阳栖霞寺智辉上人剃度,法名心净,号真空。方七日,《楞严咒》已能背诵。

  1951年春,为求决大事,师南行至广东云门礼拜虚老为师。虚老见而奇之,赐号佛源,留为侍者,得以晨昏闻法。同年八月初三,虚老于云门丈室六祖真身前(49)传师云门宗法,赐名妙心,为云门宗第十三世法脉传人,传法偈云:

  妙心胜德不可量,恺志雄能振宗纲。

  佛慈梵畅摩诃衍,源远流长法海康。(50)

  1952年,“云门事变”中,师为保护虚老及寺僧,毅然燃指供佛发愿,秉受虚老慈命,不惜身命,赴京求助。在李济深副主席、周恩来总理过问下,厄难得解。同年7月,周恩来总理、李济深副主席四次电催虚老进京,师随侍前往,悉心照料虚老起居,记录法语开示,协助虚老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主持和平法会、禅七。

  虚老离开云门寺后,云门群龙无首。而云门诸师以时世维艰,需大慧福德方可胜任,皆不肯承命领众。虚老无奈,乃示监院印开,将合寺诸师名置筒中,在韦驮菩萨前上供祈祷后拈阄,连出三次者即为云门方丈。遂得师名,众皆欢喜。师临危受命,于1953年六月初三韦驮菩萨诞日,晋为云门方丈。《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记述:

  (虚老)将云门事,付其徒佛源。佛源,湘籍,性沉毅,能任事,克绍箕业,以师之心为心,重建祖殿,完成海会塔未竟之功,使云门于动荡中复归安定。连任至今。三灾过后,佛日重光,云门法运,其复兴欤!(51)

  然而诸行无常。1958年反右事起,师蒙冤入狱。1961年虽获释,仍受劳动监管于南华寺达18年。文革中,六祖、憨山、丹田三位祖师真身几被毁,师不顾性命,冒死护藏祖师真身。

  1979年,师获昭雪,旋进京,受聘于中国佛学院教授戒律。

  虽饱经沧桑,师未尝忘记虚老之嘱,韦天之托。1982年,师毅辞京城教席,重返云门,复鸣祖师钟板于山阿。其时云门仅余老僧三人,危房数幢,经像法器荡然无存。师既归,日夜筹度,重建殿堂,农禅并举,率寺僧耕种水田数十亩,果树千余棵,修竹万竿;复办禅堂,每日坐香六支,冬季则五七专精参究;创办云门佛学院,培养解行并进的宗门接班人。德感龙天护佑,四众仰皈,常住云门依师熏修的僧尼恒盈五百众。经师半个多世纪坚忍不拔的努力,云门祖庭终于重现复兴。

  在驻锡云门祖庭的同时,师尚应请摄受曹溪南华寺、湖南南岳祝圣寺、益阳白鹿寺、德山乾明寺等名刹方丈。于斯道场,师皆以临深履薄的精神,清肃于内,庄严于外,礼贤下士,组织农禅、开坛传戒、兴办法会绍兴佛法。并委助门人兴复鸡足山虚云寺、梅州千佛塔寺等祖师道场。师为绍兴佛法呕心沥血,一生剃度、授戒、传法、课徒、授皈依者数十万,为海众景仰的当代佛门尊宿。然而,临终末后一着,师预知化机圆满,赴禅堂向大众告驾,仍自谦数十年来没有照顾好大家,对不起大家,对不起祖师,向大家礼拜磕头求忏悔,殷嘱大众努力修行,光扬佛法。而后,在门人的念佛声中安详舍报于云门祖庭。门人珍师之教,收集师之法语、开示、诗联、书法,编印成《佛源老和尚法汇》、《佛源老和尚墨宝选录》流通。得之者,视为至宝。

  【六】、净慧和尚

  净慧和尚(1933~至今),湖北新洲籍。年十五,至武昌三佛寺剃度。1951年,慕名至广东云门礼拜虚老为师受戒。虚老并未立即答应师受戒之事,而予他一把锄头、六斤花生种子去开垦一亩荒地。经过一段时间考察,虚老方允师在云门受比丘戒。后又蒙虚老慈悲,留为侍者,言传身教,并与法兄佛源和尚等同嗣云门宗法,虚老赐名妙宗,为云门宗第十三世法脉传人,表信偈云:

  妙宗开化佛悲怀,道济苍生法界宽。

  净戒严持崇胜德,慧命相传般若灯。(52)

  后又承虚老临济宗法,名本宗,为临济宗第四十四世法脉传人,表信偈云:

  当年二祖为心宗,求法忘躯立雪中。

  子志若能继先德,芳名千载自流通。(53)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由虚老勉励报考,师成为该院第一届学僧,并任班长。

  1962年,师将收集到的虚老遗珍,编成《虚云老和尚法汇续编》。

  文革结束后,师回到北京,任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主编。随后同时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创《禅》刊,任主编;创河北禅学研究所,任所长;创河北佛学院,任院长;历任赵州柏林寺、北京房山云居寺、湖北玉泉寺、四祖寺等名刹方丈,主持重建邢台玉泉寺、湖北老祖寺、芦花庵等道场。每年举办生活禅夏令营,率领广大青年学禅,深有影响。倡导成立河北省佛教慈善功德会,慈善济困之外,还设立多处宏德家园为众多孤苦学龄儿童提供了完备的生活和读书条件。

  师“宗绍云门,法传临济”,为人谦卑,团结、组织协调、教化能力很强,所住持的道场既能保持旺盛的禅林古风,又能将弘法事业开展得轰轰烈烈,并于佛教有智慧的宏观战略思维,对教规教务开展多进嘉言(54),为海众所尊仰。

  【七】、圣一和尚

  圣一和尚(1922年~至今),广东新会籍。19岁至香港莲花山礼信求法师座下剃度。1943年,至曹溪南华寺礼于虚老座下受戒。旋任虚老弟子南华寺方丈复仁和尚之衣钵侍者,兼理财务。不久,遵虚老安排,助理广东省佛教会事务。1944年,日寇陷韶关,师于炮火中冒着生命危险筹集粮食,以维常住。后云游参学弘法于诸方数年。1948年返回香港后,刺血为墨,血书《金刚经》一部。潜心禅修,参透玄关,顿时不见身心,内外俱寂。1958年三月,赴云居山谒见虚老,得承心印,赐名宣玄,为沩仰宗第九世法脉传人,表信偈云:

  宣宏妙义继先宗,玄玄泯迹事融融。

  圣解凡情空化影,一任逍遥自在人。(55)

  师回港后,住持大屿山宝林寺法席。1983年,受众推举为大屿山宝莲寺方丈。师秉虚老家风,率众习禅熏修,三年一次传戒如期举行。并尽心筹划,使天坛大佛工程得以圆满开光,雄坐于大屿山木鱼峰之顶,接引十方人士皈心向佛。

  师悲心宏愿,虔诚护持广东南华寺、云门寺、江西云居山、庐山、西安卧龙寺及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普寿寺等祖庭名刹。应佛源和尚、一诚和尚、妙善和尚、仁德和尚等诸公之请,常至内地名山传戒传禅,讲经说法,并应邀至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地弘法利生,普渡众生无数。现师回住大屿山宝林寺,一心课徒,规制严正,禅风淳朴,为海众所尊仰。

  【八】、宣化和尚

  宣化和尚(1917~1995),吉林双城县人。母为优婆夷,少年即随母亲礼佛学经。22岁,至吉林三缘寺剃度。1947年,师南下广东亲近虚老。随侍不久即得印可,有偈记云:“云公见我云如是,我见云公证如是。云公与我皆如是,普愿众生亦如是。”(56)随之,师受虚老请为曹溪南华戒律学院监学。1949年,虚老于南华传戒,师受请为第四尊证。是年夏,师移居香港。1956年四月,师获虚老传嗣为沩仰宗第九世法脉传人,法名宣化,字度轮,其表信偈云:

  宣沩妙义振家声,化承灵岳法道隆。

  度以四六传心印,轮旋无休济苦伦。(57)

  1962年,师离港赴美国定居弘法。不久,在加州成立法界佛教总会,出版英文月刊《金刚菩提海》。1970年,在三潘市启建金山禅寺。后建地藏寺,为尼众道场。1973年,创立国际译经院,将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法、西班牙语等多种文字,流通各国。1976年,在旧金山市创建万佛城,设立法界佛教大学。1987年,邀请中国佛教僧伽法务团赴美举办水陆法会。1989年,邀请佛源和尚、一诚和尚、传印和尚等12位中国高僧前往美国,主持万佛城首届传授三坛大戒法会,为来自美、英、法、柬埔寨诸国的数百名戒子受戒。

  师一生弘法利生,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在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创立佛教道场27所,翻译、印刷佛教典籍数百万册。宣讲经典三十多会,留下弘法语录、开示数十种,座下培养出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籍的青年僧才数千人,为佛法在西方国家的弘传做出了较大贡献,也成为虚老赴北美洲弘法的弟子中成就最大的一位。

  【九】、传印和尚

  传印和尚(1927~至今),吉林辽源籍。乃吉林辽源弥陀寺名尼能述法师亲弟。受姐早年出家影响,1947年师发心在家乡寺院剃度出家。1954年,师恭诣云居山投拜于虚老座下。次年冬依虚老座下受戒后,亲侍虚老左右,笔录法语开示,深沐法恩。1957年,于云居茅棚得嗣虚老心印,为沩仰宗第九世法脉传人,法名宣传,表信偈云:

  月印心地本无生,川影毋劳真幻征。

  宣透现成个消息,传持法界普光明。(58)

  1956年,中国佛学院成立,师被选送就读。文革期间,师结茅棚蛰居于云居山,持戒潜修不辍。1981年,师受中国佛教协会公派,留学于日本京都佛教大学。1983年期满回国,执教于中国佛学院。师现任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江西庐山东林寺方丈等职,然而师心隐淡,少涉尘世,颇有大隐于市之德范,一心潜修,授经育僧,尤其于戒律与净土的研究和行持深为得力,深受四众尊仰。著有《四分律戒本讲义》、《中国佛教与日本净土宗》。

  【十】、一诚和尚

  一诚和尚(1927~至今),湖南望城籍。师少年即随父习石工泥作,并兼承父学钻研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因夙具佛缘,心怀出尘之志而常遭父母训诉。至成年,对世事无常之感愈加,毅然摒弃尘缘,于1949年6月投望城县洗心寺明心法师座下剃度。1956年3月,因慕虚老硕德,从湖南望城行脚至江西云居山跟随虚老修行,亲炙禅法。是年冬,广东南华寺传戒,虚老为授戒和尚,云门寺佛源方丈为教授。师随侍虚老前往,并受戒品。1957年,得嗣虚老心印,辈序观本法师坐下,为徒孙,名常妙,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世法脉传人,表信偈云:

  一为万法主,诚乃圣贤心。

  常乐我净德,妙性体泰清。(59)

  又续于虚老法子宣扬性福和尚座下,名衍心,为沩仰宗第十世法脉传人,表信偈云:

  衍就妙法自巍巍,心空及第无是非。

  一法通时达万法,诚到极处宝所归。(60)

  文革期间,师被强行下放为云山垦殖场农工。而师佛心坚若金刚,坚持独身素食,农工之余依然暗中诵经习禅不辍。文革后,师返回云居山参与寺院修复。1985年,受大众推举,升座继席云居山方丈。严肃戒规,率众农禅,重现虚老淳朴家风。安居、打七、传戒,依期如法如律举行,德泽普被,道风远播。以此同时,师尚主持复兴马祖道场宝峰禅寺、湖南望城洗心禅寺,创《丛林》佛教季刊,复办江西佛学院等。并多次应邀至海内及美国等地寺院传戒传禅,为绍隆佛法不遗余力,望重诸山。故于2002年10月,被推举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掌舵中国佛教。

  这些亲炙于虚老的僧尼弟子们多能继承虚老家风,重修持、严律仪、善于营建寺刹、统领僧团、弘法利生。无论是先于虚老圆寂的具行法师、观本法师,还是离开大陆弘化他方的灵源和尚、圣一和尚、宣化和尚,或是文革后仍住世,在大陆弘化的本焕和尚、佛源和尚、净慧和尚、传印和尚、一诚和尚,他们无一不秉承了虚老家风,在复兴名刹、培养弟子、弘扬佛法、慈济众生等方面兴教利他,做出了令四众敬仰的贡献。尤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海内佛教遭受了长达十余年的文革法难后,身为虚老法嗣的本焕和尚、佛源和尚、净慧和尚、传印和尚、一诚和尚在百废待兴之时毅然肩起振兴大陆佛教的责任,重整废业,高树法幢。不仅复兴了数十古刹,还分别在江西、广东、河北等地积极创办数所佛学院以培养僧才,他们积极入世弘法利生:或印行佛经流通、或创办高质量佛教刊物、或投身公益事业,当众生有难时闻声救苦广行菩萨道,不仅得到政府表彰,更得到世人认可。

  当然上述只是虚老海众弟子中的十位,但由他们也足以管窥虚老弟子们的威德行止。在虚老圆寂已半个世纪的今天,其门下弟子依然在当今大陆汉传佛教中所起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足可见虚老的教化之功,影响之远。

  结语

  应化于动荡的年代的大德菩萨们,为挽救和振兴濒临崩溃的中国佛教纷纷把脉开方。如果说来果禅师、印光法师等一部分大德,主张通过回归传统,一心参禅、老实念佛来拯救佛教,是抓住了维系佛教这棵大树得以生存的“实修之根”;弘一律师等一部分大德,主张通过严持戒律、整顿僧纲来挽救佛教,是抓住了维系佛教生存的“戒律之根”;谛闲、圆瑛法师等一部分大德,主张从研习经教、弘扬经教开始振兴佛教,是抓住了佛教的“经教之根”;太虚法师等一部分大德,主张佛教要振兴,就必须扎根于现实生活,关爱社会,利益众生,走人间佛教的道路,是抓住了佛教生存的“现实之根”;虚老则不是用单一菜品和方法,而是如将几种蔬菜同时放进一口大锅里,用心烹调,成为一道营养丰富的对治佛教时弊及困境的“罗汉菜”。 (61)

  而用以烹调这道“罗汉菜”的大锅,就是名山大刹,祖师道场。因为名山大刹祖师道场的土壤肥沃——人杰地灵,有文化底蕴,有修行传统,护法有力,向外辐射大,向后代传承的力量持久。借助祖师道场的历史文化优势,通过复兴名山大刹祖师道场、培养弟子、嗣衍五宗、弘传戒法、制定规约、承传法仪、挺身护教、整理古籍、弘扬佛法、慈济众生的方法,全面陪护佛教这棵大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修证之根、戒律之根、经教之根、现实之根等根系。

  尤为可贵的是,亲炙于虚老的佛源和尚、净慧和尚、一诚和尚、本焕和尚、宣化和尚、圣一和尚、传印和尚、满觉和尚、体光和尚、灵源和尚等一大批弟子们,在虚老的言传身教下继承了虚老的品格、僧魂和行愿。他们或漂洋过海弘扬佛法,将虚老的法脉传到南亚和北美诸国。或留在大陆,尽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佛教遭受众所周知的冲击,但他们心中的寺院岿然不倒,以坚韧顽强的毅力保住了自己的信仰,并顽强的生存了下来,保住了佛法的薪传。劫难过后,他们出来复兴名刹,传承家风,兴教利他,使虚老的法脉不断得到繁衍茁壮。

  回顾虚云老和尚一生的行持及其建树,旨在佛教的传承与弘化,是谓“但教群迷登觉岸,敢辞微命赴炉汤”。他留给后世不仅是数十道场那么简单,而是给后世四众弟子树立了作为一名佛子如何安身立命的典范,示范了在现今社会如何才能真正振兴佛教的妙方。以十比丘为代表的其门下徒众所继承的精髓也在于此。这就是为什么虚云老和尚和他的法嗣们,能够支撑起中国汉传佛教半边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

  首发于2009年7月台北中国佛教会民国高僧学术研讨会

  注释:

  (1)、本文所述虚老诞寂时间及其一生行履,若无另加注释,则为源自《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大理]鸡足山虚云寺印行,1999年版。

  (2)、田、谭二氏,后亦出家,田氏法名真洁,谭氏法名清节。详见清节《清节尼来书》,《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

  (3)、《皮袋歌》,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835页。由此诗歌可窥见虚老出家时,对人生、佛法已有相当深入的参悟,且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4)、鼓山涌泉寺,位于福州东南郊。唐建中四年(783),灵峤禅师开山。以历史悠远,殿宇千重,高僧辈出,人文荟萃,环境清幽,而为“闽邦第一名胜”。参见,文稷《福建佛教巡礼》,《福建佛教》,2006年第1期,35、36页。又,2003年春,笔者礼鼓山,见寺宇幽净依然,现任方丈普法和尚。

  (5)、据虚老编《星灯集序》,基隆灵泉禅寺印,5、6页记载,常开禅师,字善慈,湖北武昌籍。

  (6)、据虚老《传曹洞宗四十五世妙莲老和尚塔铭》等文史:妙莲和尚,讳地华,别号云池,生於道光四年(1824)甲申七月十二日子时,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福建归化冯氏。21岁,礼鼓山量老和尚出家。得戒于怀公。继量老位为鼓山方丈。在鼓山位期间,筹募佛粮,募修殿堂,请颁《龙藏》,并建漳州南山寺、南洋槟榔屿极乐寺等,功勋甚伟。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

  (7)、古月禅师(1843-1919),号圆朗,福建闽清朱氏。出家后,于鼓山住山洞苦修数十年,入夜时可见于岩上放光,并能降蛇、伏虎、治病,当地民众尊之如佛。继妙莲和尚位为鼓山方丈。晚年复兴崇福寺,并于该寺圆寂。参阅陈锡璋《福州鼓山涌泉寺历代住持传略》,智者出版社,1996年,430-431页;虚云老和尚《增校鼓山列祖联芳集》,鼓山涌泉寺版。

  (8)、《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31页,有“法师年已八十余,精严戒律,宗教并通”之说;903页,有虚老作《融镜老人真赞》:“华顶山中,这老和尚。道齐诸祖,行继百丈。吴越钦尊,一山德望……”可见融老必为德腊俱尊的一代尊宿。

  (9)、(10)、《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

  (11)、关于苦行,僧那禅师对门人慧满的开示:“祖师心印非专苦行,但助道耳。若契本心,发随意真光之用,则苦行如握土成金。若惟务苦行,而不明本心,为憎爱所缚,则苦行如黑月夜,履於险道。”见明·瞿汝稷、清·聂先编集《指月录、续指月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8年。

  (12)、《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34、39、48页记载,光绪九年(1883)腊月初二日,虚老于黄河铁卸渡渡过黄河,到岸已晚,四处无人烟,歇足于路边破草棚,夜下大雪,连续数日被冰雪所埋,饥寒交困,仅存一息。文殊菩萨首次化身为乞丐文吉前来救助,并与虚老有一段颇具机锋的对话。文吉煮粥取雪代水,问:“南海有这个吗?”答:“无。”问:“吃什么?”答:“吃水。”釜中雪融化后,文吉指釜中水又问:“是什么?”虚老无语。十多年后,虚老于高旻寺禅七开悟,复忆此事深为感慨,若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何言语?同书36页记载,次年正月十三日,虚老痢疾病危,再次得到文吉救助。

  (13)、法忍禅师,俗姓郭,曾于江苏句容县赤山结茅,禅风清越,被誉为当时智慧第一。参阅于凌波《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10-12页。

  (14)、《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47、48页。

  (15)、《宋高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286页。

  (16)、《古尊宿语录》,[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344页。

  (17)、“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详见《梵网经菩萨戒本》,高雄文殊讲堂恭印,1996年版,29页。

  (18)、(19)《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50页、55页。

  (20)、戒尘法师(1878-1948),湖北孝感人,在终南山隐修期间与虚老结为禅侣,佐虚老中兴鸡足山事,后任昆明筇竹寺方丈,修行与利生德望甚高。参见昆明市宗教事务局、昆明市佛教协会编《昆明佛教史》,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265-266页。

  (21)、虚老《辞世诗》,全诗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1233-1234页。

  (22)、文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1页。

  (23)、虚老《宽智居士请题自赞》,全偈是“憨憨呆呆老冻脓,颠颠倒倒可怜生。走遍天涯寻知己,未知若个是知音。挑雪填井无休歇,鬼毛作柱建丛林。耗费施主钱和米,空劳一生受苦辛。”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909页。

  (24)、(25)、虚老《重兴曹溪南华寺记》,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148页。

  (26)、陈兵:《虚云和尚全集序》,见《禅》,河北佛教协会,2008年第5期,11页。同时可参阅陈兵、邓子美著《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11月,290页。

  (27)、文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733页。

  (28)、吴立民主编《禅宗宗派源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29)、素闻:《虚云老和尚五宗法嗣录》,《禅》,河北省佛教协会,2008年第1期,33页。

  (30)、虚老:《戒律是佛法之根本》,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397页。

  (31)、虚老:《方便开示·六月二十七日》,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381页。

  (32)、虚云老和尚:《重刊三坛传戒仪范后跋》,见《虚云老和尚法汇》,[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255页。

  (33)、《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448页。

  (34)、以上规约均见于《规约》章,《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793-834页。

  (35)、如《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第99页记载,民国十一年暮春,虚老应云南省长唐继尧居士之情,率众设坛施设法事,以祈雪消除旱灾喉疫,“越日,雪下盈尺,喉疫顿止”;169页记载,民国三十五年秋,虚老应邀率众于广州六榕寺办法会,“寺内绯桃,忽然着花,重台璀璨,得未曾有”。

  (36)、《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64-65页。

  (37)、释乐观:《虚云和尚上生廿二周年纪念感言》,见《海潮音》,1980年第10期,15-17页。此法是吩咐尼众每天提装有粪便的瓦罐去砸侵占寺产的单位大门,抗争多日,侵占单位终于归还了寺产。

  (38)、详见岑学吕编著《虚云法师年谱》,[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134-137页。

  (39)、虚老:《劫外余音序》,《虚云老和尚法汇》,271页。

  (40)、虚老:《圆音月刊复刊弁言》,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1208页。

  (41)、(42)、《虚云来和尚年谱、法汇》,109页、134页。

  (43)、《虚云法师年谱》44-45页,同时还记述有虚老成功化解宾川群攻县衙、李根源兵临鸡足山驱僧毁寺等共三列。

  (44)、《虚云法师年谱》51-53页。同时可参阅杨维真《唐继尧与西南政局》,[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4年,184-188页。

  (45)、参见陈慧剑:《中国末代禅师》[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年11月,145-146页。

  (46)、《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101页。

  (47)、《虚云和尚开示录》,[大理]鸡足山虚云寺印,2006年,111-112页。

  (48)、郑子健:《观本法师事略》,见《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170页。

  (49)、抗战期间,虚老将供于曹溪南华寺的六祖、憨山、丹田三位祖师真身请到云门亲为守护,直到1953年南华寺传戒,才由佛源和尚等用轿子送回南华。

  (50)、(51)《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1225页,126页。

  (52)、(53)、见素闻:《虚云老和尚五宗法嗣录》。

  (54)、如在中佛协会长会议上,净慧老讲到当前佛教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俗气、阔气、官气、霸气等不良四气,语重心长的告诫诸同仁,这四气是败家之象,要通过僧团的道风建设要坚持传统化,僧团的管理要坚持律制化,僧团的弘法要坚持大众化,僧团的生活要坚持平民化,依此四化克服四气,才能兴家兴教。详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会议在河南郑州举行》文中净慧和尚的发言,《法音》,2008年第10期,第8页。

  (55)、素闻:《虚云老和尚五宗法嗣录》。

  (56)、(57)见佛源和尚主修《新编曹溪通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9月。

  (58)、(59)、(60)、释绍云《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云居山真如寺赠送,1999,。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