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信佛需具备哪几种心
发布时间:2024-10-26 02:42:46作者:金刚经全文网修行者的发心可谓千差万别,每一个人的学佛目的不同,自然发心也就不同。就;希求出离三界,了生脱死,成就佛道而言,要发;增上生心,出离心,大悲心,菩提心。同时,还要有;般若慧。
1、增上生心:希求来生的果报比今生殊胜,希求来生生人中,具有大福报;或者希求能升天。站在解脱的角度上,这是人天小果,有漏之福,修行人不能只停留在这个高度,要进一步发;出离心求出三界。
2、出离心:就是厌离三有希求涅槃的心。《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佛说八大人觉经》云:;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所以,修行人要时时提醒自己,三界无安,片刻不可留,希求出离三界,永出轮回。
3、大悲心:《大日经》云:;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大悲心即是悲悯一切众生之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正如印顺导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中说:;菩提心是从大悲心生起的,大悲心是对于人世间一切苦痛的同情,想施以救济,使世间得到部分的与究竟圆满的解脱自在。有情——人是互相依待而存在的,如他人不能脱离苦痛,即等于自己的缺陷,所以大乘要以利他的大悲行,完成自我的净化。
4、菩提心:就是总观三界一切有情,沉溺生死苦海,无有出期,为欲度一切有情出生死苦,希求证得无上菩提之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印顺导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云:;菩提心即以长期修集福德智能,乃至成最后圆满的遍正觉,为修学佛法的崇高目标,坚定信愿以求其实现。
5、般若慧:即是了达诸法实相之智慧。《大智度论》说:;般若能生诸佛,摄持菩萨,佛法即是般若。正所谓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能生一切菩萨。《金刚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心经》亦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千经万论,处处赞叹般若,可见般若是成佛之必需,没有般若慧便不能成佛道。我们所说的;发心,不能只停留在文字上,要切实的落实在现实生活中。《弟子规》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儒家尚且有此学修并重的说法。我等佛子岂可落于其后?禅宗亦云;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我们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紧密结合生活,把学到的佛法认真落实在生活中,时时提起正念,如理作意。真为生死之大事,真为佛法之弘传,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否则便是憨山大师所说;诵经容易解经难,口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