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業與佛教文化關系新探
发布时间:2025-02-26 02:36:13作者:金刚经全文网山西:佛教勝地,作為各地的黃金旅游地區,歷來都是中外游人朝拜、觀光、考察和療養的好地方。佛教以其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教義,千姿百態,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建築、雕塑、石刻、壁畫,充滿神秘色彩的宗教儀式而名揚天下,從而促進了旅游業不斷興盛和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方面黨對宗教問題的正確方針和政策得到迅速恢復和落實;另一方面,改革開放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帶來的旅游需求的不斷增長,使我國旅游業與宗教更加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一起,旅游和宗教顯現出相互促進的態勢。那麼,在新的環境下,作為特殊的文化旅游資源之一的佛教旅游,已不僅僅是佛教信徒以朝覲為目的進行佛教文化傳播的方式,而更多的是人們在旅游中將其作為一種人文景觀加以追求和欣賞。這些宗教建築和設施的“文物價值”更能吸引人們的關注和神往。這種現象,也使佛教旅游不斷增加了新的文化內涵。 一、以弘揚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為主題,對佛教重點中心建築加以恢復重建和擴建 我國的佛教是在隋唐時進入全盛時期的,隋文帝楊堅將其作為國教,在全國大興佛事。到了唐朝,更是進入了大發展時期,在全國各地先后建立了許多寺廟。從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湮雨中”即可見一斑。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傳播,佛教建築遍布全國各地,特別是在一些風景優美的名山,真可謂“天下名山僧占多”。目前我國保存下來的著名寺院達數千座,這些寺廟、塔等建築,由于年久失修和經過歷朝歷代的戰火硝湮,多已損壞,甚至面目全非。特別是“文革”這場浩劫的破壞,更使得這些歷史文化遺產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改革開放以后,為了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保護文化遺產,黨和政府決定投入巨資對一些國家重點文物古跡加以修復擴建和保護。 “蓮花佛國”九華山佛教,從金喬覺到現代的慈明,前后共出現了12尊肉身。“文革”期間8尊被毀,現供奉的4尊,都施加了現代化的保護措施。目前,經過修復、擴建的九華山正以其悠久的佛教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風光,形成了獨特的宗教色彩和山野情趣,是旅游觀光勝境,又是海內外信士朝拜之聖地。 為了使“光大明山”的峨眉山金頂四大奇觀能夠再現于游人面前,政府投入數百萬元資金對其加以修復,修復重建后的華藏寺,可謂金碧輝煌,光彩照人。登上此處,便可觀日出、雲海、佛光、神燈四大奇觀之景,特別是見到佛光,可謂至幸至喜了。 遠離山水,地處平原地帶的法門寺(位于西安和寶雞之間),作為新興人文景點,在游人崇尚山水,回歸自然的今天,走出了一條以弘揚中國古代優秀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獨具特色的旅游振興發展之路。在原有的博物館和寺院為主體的基礎上,復建了大雄寶殿和殿前廣場,並修建了面積達150??的瞻禮舍利的現代地宮。1993年6月11日,江澤民總書記來寺參觀,視察后欣然題詞:“充分利用地下出土文物這珍貴的文化遺產,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締造文明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
1997年7月1日,一套電腦監控設備在古老而散發著濃厚佛教文化氣息的樂山大佛開始投入使用,這套數千只“電子眼”將晝夜不停地為其服務,它集監控游人安全、防火、防盜三個功能于一體,對保護樂山大佛這一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將起到切實有效的作用。 現代通信設備的投入和使用,使得各地很多寺廟都裝有電話。僅1997年少林寺就有10部手***和6部電話***。所以和尚、尼姑腰戴BP***也不必大驚小怪,他們乘汽車、火車、輪船、飛***觀光旅游,也無可厚非。一些寺廟的藏經閣不僅裝有電腦,華貴地毯,還配有吸塵器,走廊還有現代滅火器。僧侶們的住處,也不再是“古佛青燈”,地面、牆壁大多經過裝修,室內用電燈照明,配有電視、空調等。就連每日播放的佛經,也是通過現代音響設備播出的。在少林寺,每個禮拜一是少林僧眾雷打不動的集中學習日,這一天,寺院里的錄像***將播放一個星期以來的有關全國和世界各地的佛事活動的錄像帶。 近年來,隨著知識的增值, “文憑熱”也同樣沖擊著佛門。我國現有北京佛學院、南方佛學院、四川佛學院、九華山佛學院等高等學府。這些學府每年向全國各地培養高級的佛學畢業生。他們為我國佛學文化的發展,佛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現在僅少林寺像這樣得意“驕子”就有20多人。少林寺還自己創辦雜志、專刊,像《少林慈善》、《少林禪苑》等,在印刷上都采用了先進的激光照排技術。現代文明,正一步步融入佛門。 四、保護佛教文化,嚴厲打擊封建迷信 佛教文化作為旅游業的人文景觀,它給旅游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創造了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一些不法分子看到其有利可圖,便假借宗教名義,大肆宣揚封建迷信活動,騙取人們錢財。這種行為敗壞了旅游業的名聲,破壞了宗教文化的發展,是對人們思想情操的極大傷害。所以,為了保護旅游業,保護宗教文化,消除精神垃圾,維護社會穩定,必須要把正常的宗教文化活動與封建迷信活動區分開來,必須對這種“魚目混珠”的“假佛教”現象進行嚴厲打擊。 在這方面,四川省敘永縣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們展開了制止亂建廟宇和露天神像的專項治理工作,效果顯著。他們一面對廣大群眾加強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傳教育和宗教基本知識的教育,另一方面對封建迷信、巫師、神漢進行嚴厲打擊,很好地保護了旅游事業中的宗教文化。 “假佛教”的現象在平原和小城市及農村有所抬頭,並且有的地方還相當嚴重。這些建廟供佛之人,大有急功近利,臨時抱佛腳之嫌,或“病急亂投醫”,讓佛保佑,為其經濟利益、賺錢而服務。如有些廟宇名為三太子廟,正殿奉的是托塔李天王李靖的三兒子哪吒,兩旁偏殿供的卻是觀音菩薩和包公,把二者變成了哪吒手下的哼哈二將。在南方,還有的寺廟,把觀音菩薩和呂祖及眾多男女大仙供奉在一起,真是荒唐可笑。也許建廟者認為把天下諸神都供在一起,便可化解天下所有難事和苦難了。 有的農村境內只有座禿山,既無異樹,又無奇峰,好不容易找個山洞,炸它兩炮,讓其“深邃幽遠”,擺上佛像,刻上些字,于是“神洞”就成為“勝景”。這些粗制濫造的景點,不僅破壞了當地的環境,造成了風景污染和精神文化污染,同時這些“假佛、假菩薩”也使得對佛教不了解或知之甚少的人們容易上當受騙,把佛教和封建迷信混淆起來。這種現象,既不利于佛教文化的發展,也不利于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甚至會帶來一些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所以必須嚴厲打擊,決不手軟。 總之,現代社會把旅游業與佛教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旅游業這一新興產業的出現,推動了佛教的復興和發展,並賦予了佛教文化一些新的文化內涵和新的現象,我們研究它、探討它,就是要更好地弘揚佛教文化,發掘佛教凈化人心靈的積極作用,讓佛教文化更好地服務于旅游業,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