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度众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首先要断烦恼

发布时间:2024-11-29 02:36:31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度众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首先要断烦恼

摘自《安心、安身生活之方法》第四集2013年5月30日讲于斯里兰卡

尊敬的强帝玛法师,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们:

今天下午这一堂课我们谈谈世尊在大乘教里所说的“四弘”、“六度”。这是菩萨必须要遵守、要学习的。

“四弘”就是发菩提心,“四弘”第一是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佛菩萨的慈悲,我们前面给诸位报告过,大慈悲心从什么地方去体现?就在这一句经文。菩萨看到一切众生有苦难的时候,一定伸出援手去帮助。诸佛如来在常寂光中,“常寂光”就是“自性”、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如来的“法身”。“法身”没有形象,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所以用“常寂光”。“常”是永恒不断、不生不灭;“寂”是清净;“光”是真实智慧遍照法界,利益一切众生。

法身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是一切法的理体,哲学里面所说的“本体”,没有它不可能有一切法,一切法依它而现、依它而生。所生所现的一切法是“相”,是“法相”。这些“相”不是真的,这些“相”是生灭法。所以我们晓得,“体”、“真如”、“自性”不生不灭;“相”,是生灭法,有生有灭,时间长短不一样,总归是有生有灭。

那么法身如来遇到众生有感的时候,有“感”是什么?有苦有难想祈求帮助,动这个念头了,这个念头就是“感”;佛菩萨就有“应”,自然有“应”,决定有“应”,不可能没有“应”。这个在大乘教里面讲得非常详细、讲得非常多,这个大篇幅的经论来谈这个问题,这个也是宇宙的奥秘。

那么现在的科学跟哲学也在探讨这个问题,到今天没有一个结论。结论在大乘经教里,佛说得非常清楚、非常具体,有少分被现在科学家证明了。那我们相信科学越进步,它就越接近佛法。那么能不能达到佛法的目的,就是入大般涅槃?这个不可能的。什么原因?科学家没有离开起心动念,没有离开分别执着,这是他的障碍,障住不能证得。如果他能够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放下,那他就成佛了,他就真的能证得,跟佛完全相同的境界会出现。

所以这个第一愿不可思议,学大乘头一个要发这个愿,要发度众生的愿。既然发度众生的愿,决定不会障碍众生、不会害众生;有障碍众生、害众生的念头,与你这个愿想违背。只有成就一切众生,不会做障缘,不可能去做障缘。

那么第二愿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三愿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第四愿是“佛道无上誓愿成”。

那么我们很明显的能看出来,真正讲“愿”就是第一,后面这三条是完成第一,没有后面三条,你自己度自己都做不到,你怎么能度众生?!度众生先要度自己,度自己首先要断烦恼。佛在经里面跟我们说得很清楚,见思烦恼断了就证阿罗汉果。前面曾经说过,“见惑”,“身见”、“边见”;“见取”、“戒取”这两个合起来是我们世间人所讲的“成见”,某人成见很深,这属于“成见”;最后一个“邪见”,错误的见解。这都是障碍,这五种错误的见解要是断,你就证得须陀洹果,四果里头的初果.初果地位虽然不高,但是他是圣人。怎么是圣人呢?他没有离开六道,他在六道里面还有一段时间要住,但是他只有人、天两道,他决定不会堕三恶道,保证不堕三恶道;人间寿命到了,他到天道去;天上寿命到了,他又到人间来;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不多,只有七次,他就决定证得四果罗汉,那就永远脱离轮回了。所以这是圣人。他不会往后退,只有往前进。进步速度不一样,有的勇猛精进,他的时间短一点,很快会证得;有些不是很勇猛,那么他的速度就比较慢,但是他不会退转,他一定证得。所以,断烦恼比什么都重要,烦恼断之后才能学法门。

那么现在学法门的人很多,很多出了问题。我们早年访问英国的汉学院,这一次我们参加巴黎的活动,活动结束之后有一天的时间,访问法国的汉学院。与这些欧洲的汉学家接触,他们的研究也相当可观。将来我们在马来西亚建立个汉学院,希望能够互补,我们互相往来共同学习。我们跟他不相同的是什么?他们不断烦恼,就学法门,所以把佛法变成了学术,我们这个世间的学术,不得受用。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句话应该是古大德说的。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很年轻的时候,老师告诉我的,告诉我这句话。以后九零年代,我在新加坡住了一段时期,新加坡的总统纳丹先生,我们很熟。他告诉我,他是印度人,他信印度教。他说他一生最敬佩的是佛教,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当时听了这句话寒毛直竖,“他怎么会知道这句话”。

所以我就想这个话不应该是老师说的,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应该是古大德说的;为什么两个人说相同的话,两个人也不认识。那么由此可知,佛陀的教诲传遍得很广,传遍的时间很长。

有些真正修行人都知道,佛法重实质,实质是重“行”,你学到一句,你要做到。譬如我们今天早晨讲的,“六和敬”,我们学一条要把这一条做到,这叫佛弟子;学了之后不肯去做,这不是真正佛弟子,这是假的佛弟子,不是真的。

所以“三皈”要做的,“三皈”是依靠,“皈”是回头,“依”就是依靠。从哪里回头?我们“皈依佛”,佛是觉悟的意思,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头,依自性觉,我们自性本来具足智慧德相,觉就是智慧。所以佛弟子不是迷信的,他依佛陀的自性觉,佛陀自性觉跟我们自性觉是一不是二,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自己要能相信、要能肯定,这才是佛的入门弟子。第二,皈依法。“法”是经典,经典是佛灭度之后我们最重要的依靠,佛所说的话都记录在这里面,展开经卷就像听佛教诲一样。佛怎么样教,我们怎么样去学习?一定去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真正皈依法了。第三,皈依僧。“僧”代表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看到出家人要恭敬,他自己有没有修行与我不相干,他的形象让我们一看这是僧宝,僧宝就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要学他,我要远离一切染污,做一个身心清净的佛弟子,这就对了。

所以“三宝”它时时刻刻提醒我,没有它我容易忘掉,有它常常看见、常常提醒。特别是佛弟子要做早晚功课,供养三宝。我们在佛堂有佛像、有菩萨像、有经典,菩萨是僧宝,菩萨僧,所以就三宝具足了。一看到了有没有想到我要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马上就提醒自己。晚课,一天早晚两次提醒自己,这个叫真正修三皈依。

三皈依不是在佛前面念一遍之后,拿到皈依证就没事了,不是的,那完全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每一天早晚,甚至于我们现在讲经,因为真正懂得三皈的不多,大乘教里面讲经之前先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是念这个。强帝玛法师告诉我,我们念三皈依,用三皈依来代替开经偈,这个建议好,我很赞成,所以我就采纳了。最近一段时间你看我讲经,前面都念三皈依,“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我们念这个。这个有好处,念念不离佛陀最高指导原则,我们要记在心上,这是真正的三宝。

学习一定要通过“戒、定、慧”。所以断烦恼是戒律,戒律是帮助我们断烦恼。烦恼断了之后清净心现前,这叫三昧;三昧不能够放弃,得到之后要坚持,要继续不断的努力,一定要等他开智慧。智慧开的时候有小智慧、有大智慧、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究竟智慧。一直要到究竟智慧出现,才能算是毕业了,那个境界就不一样了。佛法里面赞叹佛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般外国的宗教赞叹上帝“全知全能”,其实佛跟上帝是相同的,是一不是二,我们自己自性跟佛的自性是一个自性,不是两个。换一句话说,佛的万德万能,佛有,我们也有,人人都有,个个不无。

人不可以有自卑感,也不能有傲慢。有傲慢错误了,有自卑感,那个错误跟傲慢是相同的,都是自己障碍自己。所以我们要谦虚、要恭敬,要认真努力的来学习。一定先断烦恼后学法门,才得真正的受用,才是真正学佛、学儒、学道。所以在中国自古以来,像这些扎根的教育多半是在家庭当中完成的。中国古人非常有智慧,懂得教育,也就是说他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育的方法,有教育的经验、效果。

佛法在全世界传播,有很多地方我们都知道,两三百年没有了,四五百年没有了,六七百年没有了。像我们在爪哇,印尼的爪哇岛,我们在那里看到佛教的遗迹,现在佛教中断,都是依奉伊斯兰教。但是在公元七百年的时候,那个地方的佛教非常兴盛,以后衰灭了。唯独在中国这一支,也像斯里兰卡一样,传到今天还在,这为什么,为什么别的地方都不在了,中国还在,斯里兰卡还在?中国保存的是大乘教,虽然还在,比不上此地。此地斯里兰卡是小乘教,保存得非常完整,人民真正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他真正得到了。在中国,有学习的、有研究的、有讲解的,这不多了,现在是一年比一年少了,真正修学的没有。这个我们自己要承认,真正依教修行的人没有,所以,距离断层的这个时间好像也很快。我们要不加紧努力把它拯救,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可能中国的佛教就没有了。这是现象已经浮出来,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桩事情我们很着急啊。

缘,我相信是佛菩萨安排的,绝对没有偶然的。强帝玛国师在台湾留学二十多年,我们没有想到,他在台湾就住在我的小道场,我们两个缘就是这样结的。虽然我不常在台湾,常年都在国外,可是他对我一举一动都很清楚,我们二十多年的关系,我不知道他是斯里兰卡的国师,所以在台湾我们对他很怠慢了,我们感到很抱歉,没有好好的接待他。可是二十多年来,台湾的佛教他看得很清楚。

为什么佛教会衰?我们追究原因,衰的原因就是我们把戒律疏忽了。我们学佛,我自己也是如此,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妄想多,喜欢分别,喜欢批评,不老实,这是通病。我的老师有智慧,在当时不知道。因为我们非常喜欢经典,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在经典上下的功夫很深,时间很长。对戒律,我们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戒律是生活规范,是日常生活当中一些规矩。这些规矩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朝代都有新革,就是有修订的,有不适当的把它去掉,需要增加的就把它加进去,好像国家宪法,每隔几年要修订一次。我们有这么一个错误概念。那么佛的生活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也要修正才对啊。那没有人提倡到修正戒律,没有人谈这个话,可是我们觉得修正是有必要的。

今天生活方式跟古人完全不相同,尤其是戒律里面完全是印度人的生活方式,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居住环境不相同。印度是热带,所以“三衣一钵”就够了。中国不行,中国这个“三衣”冬天不能御寒。好在佛法令人尊敬的地方,就是它是“通权达遍”,它并不执着,它确确实实做到了“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佛教传到中国之后,出家人穿中国衣服,中国衣服外面袈裟搭在外面,用这个方式。传到日本,日本就更简单了,日本连这个长褂都没有,日本法师很多穿西装,袈裟呢一点点大,二十五条衣,装在口袋里,做法师的时候拿出来套在脖子上,这就代表了披袈裟。这个通权达遍是大乘教里许可的。

可是戒律根本精神,我们把它会错了意思。它根本精神是“防非止恶”,是防范,怕我们造作恶业,用这些戒条来制止我们。那么这个标准是凡圣的标准,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我们中国的“三礼”,夏、商、周三代的“礼”那是世间法,所以有兴有革,就是他们的东西后人有修订。佛的戒律不能修订,为什么?佛的戒律是教你得三昧的,是教你大彻大悟。你一修订你就得不到三昧,你也没办法开悟。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但是年轻人很难接受,我也是不容易接受。我跟老师学习,那个时候年轻,自己还要上班,只有星期天。老师很慈悲,每个星期天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他如果忙的时候,一个小时;如果没有事情的时候,两个小时。我跟老师三年,他老人家圆寂了。我每一次离开他,他一定送我到门口,给我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轻描淡写,他说的话很轻,就这么一句“戒律很重要”,所以这一句话大概听了几十遍。

老师往生不在了,我跟甘珠活佛我们有十几个人,都是老师身边亲近的弟子,在火化的时候,他是特别建立一个火化炉,他专用的,不跟大众在一起。我们在火化炉旁边搭了个帐篷,甘珠活佛他们守了七天七夜,我在那里住了三天三夜,因为我还要上班,七天假请不到,三天假可以。我在那里认真反省,跟老师三年,老师教了我什么东西?这一反省,第一句、第一个念头就是“戒律很重要”。他怎么常常跟我说这句话,这什么意思,是不是真的很重要,我疏忽了?我才非常认真想这一句的意思。想了两个星期,才懂了。懂了什么了?这是出世间法,我过去执着是世间法,拿世间法来比出世间法,这个是不可以的。可是老师不指责,指责我的时候可能我不会接受,我会跟他辩论,那么我们师生感情会搞坏。所以他不跟我辩论,只是轻描淡写的提起一次,一个星期见一次面,提醒一次;三年大概一百五十个星期,至少接近一百次,所以印象非常深刻,“戒律很重要”。

现在我们看看,我们佛教为什么衰到这个程度?原因戒律没有了。我走过许许多多的国家、地区,接触多数都是华人,学佛的同学,在家,“三皈”、“五戒”、“十善”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这就是我们佛教为什么会衰、为什么会灭,原因在此地。所以我很着急,如何我们来把戒律恢复?戒律恢复得有个懂得戒律的人来教啊!

今天我看到,这是台湾九华山大兴善寺,今天有台湾同学在此地,台湾同学应该都知道有个果清法师,在埔里有一个道场,专修戒律。果清跟我的关系也很深,他大学毕业之后就学佛,参加台中内典研究班,李炳南老居士创办的。这个班当时招收八个学生,六个男众、两个女众。女众的条件是一生不准结婚,老师有这个要求,如果结婚你就不要来参加了。那么这个研究班只办了一届,只办了四年。八个学生,六个老师,我也是老师的一个,所以果清师我教过他。我们现在老了,老师过去了,我们老,学生都超过六十岁,果清今年六十六岁。非常难得,三十多年将近四十年的时间,专攻戒律。今天谈到戒律大概全世界只有这么一个了,再找不到第二个,佛法将来复兴要靠他。所以他今年年初来看我,很难得,三十年我们没有往来,他到香港来看我,我非常欢喜,我赞叹他的成就。这就是老祖宗所说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四句话我说你做到了,你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说这四句话我知道,但是我没有做到。我会全心全力支持他、帮助他。希望佛法的振兴要从戒律学院开始。

无论在家学佛、出家学佛,中国过去的老规矩是五年学戒,没有五年学戒,不能皈依。皈依的时候,你对戒律懂不懂,懂,学会了戒律才可以皈依,出家才可以受戒、才可以剃度。没有五年学戒的时候不能剃度出家,也不能做在家居士。所以从前限制非常严格,佛法兴旺;现在把这个废弃掉,佛法衰,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想方法来挽救。

果清他那个地方现在有学生六十多个人,能够教戒学、讲戒学的,指导修行的人有六个,我让他要加紧培训,最好能够有五、六十个人,可以帮助全世界的佛教。因为一个戒律学院至少也得要有六、七个老师,才能办得成功;三、四个老师那太辛苦、太累了,很难成就。所以这是我们看到一线的希望,看到戒律真正有人在干,毫不含糊。所以我到埔里去参观,我看了很欢喜。

信徒学了之后,能够把佛法落实在生活,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了,这是全世界没有第二个的地方,希望真正学佛的人都到这个地方来参学。这个地方现在正在筹备要办一个佛教大学,培养师资,佛教大学可以办这个戒律学院在大学里面。另外,我们还要办一个宗教大学,宗教大学是团结宗教的,是拯救社会。我们教育的目标,至少要在这个地球上化解所有的冲突,团结族群,团结宗教,团结不同的文化,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共存共荣。这是我们这一生当中所得到的真实利益。如果这个做不到,那佛法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

所以今天学佛的人虽然多,读经的人也不少,每天坚持着课诵,但是对于经的意思,理解的不多;有深度理解的就更少。深度理解要功夫,这个功夫不是读诵。但是读诵是一种手段,它不是目的。手段的意思在哪里?就是收心。你不专心去读的时候,你有妄想,你有很多妄念,专心读书妄念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去妄念、去杂念的一种方法,要懂这个道理。但是你专心去读,自然会产生一个付作用,那就是什么?你记得很多。好像是背诵,你记得很多,那个不是主目的。主目的是让你把杂念、妄想排除掉,把清净心念出来,这才是主目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