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你若是不会吃,那就生出贪心
发布时间:2024-10-19 02:37:11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佛遗教经浅释》
◎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这段经文就是说要我们吃饭会吃,睡觉会睡,穿衣服会穿。吃饭怎么样会吃呢?你若是不会吃,那就生出贪心,好吃的就吃很多,不好吃的就不要吃,这就是不会吃饭。你穿衣服,好的衣服,你穿上一百多件;不好的衣服,你一件也不穿,这也是太过了。睡觉,你若愿意睡的时候,睡个十天、二十天,白天、晚间都睡,入了睡觉三昧;你不愿意睡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的,总看天花板,这也叫不会睡觉。或者像打麻将似的,几宿不睡觉,他也都受得了,他若是不打麻将呢?叫他做一点旁的工作,就说:“我很疲倦了,要睡觉了。”这都是不相当的。
现在这是说,我们吃东西就好像吃药似的,能把我们饥饿的病治好了,不管它味道好不好。证了初果须陀洹(初果阿罗汉)果位的圣人,就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证初果的圣人,走路不着地,脚上没有尘土。为什么他脚不沾尘土?因为他没有色欲,没有食欲,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见惑──见到就迷惑,这八十八品都断了,所以他走路好像在虚空里一样。他吃东西也不管味道好不好,都是一样的味道,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不被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所转,能把好和不好的味道都变成一个味道,变成一味,吃了就养他的生命,这是证了初果阿罗汉能有这个境界。所以修道的人,你看他吃好东西也吃这么多,吃不好的东西也这么多,没有一点贪味道的思想,没有这种的行为,这个人已经是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的,这就叫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现在这一段经文是叫我们人对治食欲的贪心。
所以佛说,“汝等比丘”:虽然说是比丘,也包括优婆塞、优婆夷都在内。比丘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有三种意思。
第一:乞士。上乞法于诸佛,以养慧命;下乞食于众生,以养色身,所以叫乞士。乞士就是托钵乞食,次第去化斋。在暹罗、缅甸、锡兰,比丘都一早就出去,托着钵到每一个家庭去化缘,化斋饭来吃。虽说是化斋饭,可是施主布施什么东西,他们都吃。布施肉,他就吃肉;布施鱼,他们就吃鱼。因为这是旁人布施给他的,不是他自己想要吃这个东西。如果自己想要吃这个东西,就要到有钱的家里化肉啊!鱼啊!这就是贪心。
第二:怖魔。魔王见到比丘,听到比丘这个名字就怕。这是在比丘受比丘戒,登比丘坛,三师七证在那儿做羯磨的时候,就问他:“汝已发菩提心否?”说你已经发菩提心了吗?他说:“已发菩提心。”问:“汝是大丈夫否?”你是不是一个大丈夫?
他说:“是大丈夫。”就在羯磨师问他的时候,地行夜叉就去报告空行夜叉。夜叉鬼有在地上行的夜叉,也有空行的夜叉。这空行夜叉就又去报告给天魔,天魔听见有人发菩提心了,有人要做大丈夫,他就恐怖了。他恐怖什么呢?他心里就想:“啊!我魔王的眷属又少了一个,佛的眷属现在又多了一个。”于是乎他就恐惧害怕了。因为这样子,所以比丘有一个名字叫怖魔,令魔王恐惧。第三:破恶。破什么恶?破烦恼的恶。我们人有烦恼在我们自己身上,跟着我们跑,烦恼就是罪恶的源流,我们若是没有烦恼,就没有罪恶。我们造种种的罪,都因为生烦恼,所以如果能把烦恼没有了,罪业也就消除了,因此第三个意思就叫破恶。因为有这三个意思,所以翻译的时候,也就不翻译它,还保留这个梵音“比丘”。
“受诸饮食”:受诸饮食就是受人供养的时候,这是因为斋主供养,你来吃这个斋菜。“当如服药”:就应该好像吃药似的。出家人吃饭的时候有三念五观。所谓:
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
三心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我们修道的人不要尽打妄想,不打过去的妄想,不打现在的妄想,不打未来的妄想,三心了不可得。你三心若是不了,没有把三心制之一处,前边不是说“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把这个心制得什么念头也都没有了,一个妄念也没有了。制到一处,就没有什么事情没有办完的,都办完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什么都做完毕,再不会有来生了。
三心也代表三念。三念是什么呢?第一个念“愿断一切恶”,愿意断了所有一切的恶,我不能在修道里头加了不善的念头,所以愿断一切恶。第二念是“愿修一切善”。上面两句也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第三念是“誓度一切众生”,我发誓愿普度一切的众生,把所有的众生都度明白了,令他们都明白佛法,愿意修一切善。这是出家人在吃饭的时候应该观想的三念。你观想这三念,就不打其他妄想,什么妄想也没有了。所以说“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
出家人吃饭的时候不讲话,而作五种的观想,所谓:
佛制比丘,食存五观;
散心杂话,信施难消。
本来说“佛制比丘,食存五观”,若出家人、在家人很多人在一起吃饭时,可以改成“佛制食时”,佛制吃饭的时候,“食存五观”,要观这五观。五观是: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第一要算一算自己的功德有多少?这粮食用了多少工?自己有多少的功德受人家的供养?这一粒米经过农夫多少的工夫才能有?好像春天种田似的,中国古老的方法,先种下去,然后用锄头把草都铲去,铲完了又用泥巴把它摊上去,这是一遍。过了十多、二十多天,草又长出来了,又用锄头把它铲除一遍,铲完了又摊。每一次种田要铲三遍、摊三遍。你看这费多少人工?所以古来说: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锄禾就是铲地;日当午,太阳正在中午的时候,非常的炎热。“汗滴禾下土”,出了汗,就滴到禾苗土上。“谁知盘中飧”,谁知道这一碗饭,“粒粒皆辛苦”,每一粒、每一粒都来得很辛苦的,由这看来,所以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忖就是想一想,忖度忖度自己修行有什么德行?是不是整天尽打妄想?是不是天天参禅打坐?是不是天天学习佛法?要“忖己德行”,要忖度忖度自己修行有没有德行?“全缺应供”,或者这德行够了,或者是不够。那么我应施主的供养,我够不够德行?这叫“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第三,你要防备、小心一点。小心什么呢?小心你这个心,生出一种贪心来。离过,要很小心的,不要教你这个心,见好吃的东西就生出贪心,吃多一点,这也是个过,贪心的过;不好吃的东西就讨厌了,就吃少一点,这讨厌的心也是过。你贪心是过;不愿意吃,这也是过。等为宗:你要好和不好都平等。好也不吃多一点,不好也不吃少一点,吃饱了就是,不要贪好味。味道一好,就吃多一口,这下子就是贪心,你看就这么厉害。修道是“差之丝毫”,就“谬之千里”,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居饮食上,都要用功修行,找中道,不能在吃的饮食上分别好和不好。所以防心离过,要离开贪的过和不愿意吃的过。贪等为宗,以平等食作为宗旨。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
第四,我们吃饭要拿它当药来吃,它能治我们的饿病。我们的身体像机器似的,你给它吃点东西,它就做一点工。好像汽车,你给它买一点汽油放在里头,它就可以跑;没有汽油它就不跑了。现在(一九七九年)汽油缺乏,汽车也没有那么多,你看那公路上,汽车比以前少了很多。这也是很好的事情,汽车少了,就没有那么多车祸,就不会死那么多人。什么事情都有好有坏,往好的地方说就有好处;往不好的地方说,现在听经的人都少了,因为汽油缺乏之故。但你往好的地方说,他们在家里不会有车祸啊!很平安的,那不是很好的吗!所以什么事情都有两面的。这个“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吃东西就是真正的药,真正治我们饥饿的病。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我们吃饭是为什么呢?要修行,成就我们的道业因为想要修道、成道,所以要吃食物。因此在受饮食的时候,就要有上列五种的观想。
“于好于恶,勿生增减”:对于色香味都非常好的、美的食物,看了就生了食欲。一看菜青青、绿绿的,真是好吃,贪心就出来了,好像在喉咙里伸出一只手来,想去抓好吃的东西。这是于好,生了贪心;于恶,恶就是不好吃的,看得也难看,很难看的样子,一看就作呕了,不要说吃,就要吐了,这就是恶。你不生分别心,对好吃和不好吃的都要平等,不分别好、不好,不分别好丑。所以修行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这一点上就不容易修行,你说那一个老修行能在饮食上不分别?能在饮食上不生贪心?不生贪心,这就是如法;你生出贪心,这就没有功夫。
所以吃东西时,见到不好吃的,你若是能吃,那就是有点功夫了;好吃的,你能少吃一点,那是有功夫了。不过这要真正有这种境界,而不是说我故意造作,我装出来的。好吃的,我故意在大家面前表示我是老修行,我不吃那么多,等没有人的时候,我就拚命来吃,把肚子都撑得爆开。
修道的要点就在这个地方,有人、没有人都是一样的。不是说人多,就做出一个假面具来,装模作样给人看:“你看,我是老修行,我不愿意吃好东西,好东西留着给你们吃;不好吃的东西,我故意多吃一口,教你们好认识我是个老修行。”这都不对了。你故意造作出来的,故意勉强弄出这个样子,那又错了,那和贪是一个样子。所以于好于恶,勿生增减,也不生想要吃多一点,也不生对那不好的想吃少一点,就是吃饱就够了。所以什么事情不要特别造作,不要故意装出假面具给人家看,修道是给自己修的,不是给人家修的;你给人家看,那不论修到什么时候,也不会有所成就的。
“趣得支身”:就是你能得到支持身体活着,就可以了。“以除饥渴”:能把饥渴的毛病除去。“如蜂采华”:就好像蜜蜂去采蜜的时候,它采这花上的粉。“但取其味”:它只取一点点花上那种粉的味道。“不损色香”,它对花的颜色也不损害,对花的香也没有损害。“比丘亦尔”:比丘吃东西也应该这样,不贪好的,也不要吃得太多,结果屙肚,拉得一天就去了一百趟厕所,你说这多麻烦?“受人供养”:你受人供养的时候,“趣自除恼”:只要是把自己这个饥饿的烦恼除去,就对了。“无得多求”:不需要贪着好味、好饮食。“坏其善心”:你贪吃的多,就把你的善心所坏了,生出一种贪心,那就有过。
“譬如智者”:再举一个譬喻,就好像有智慧的人,“筹量牛力”:看这头牛有多大力量?它能载一吨的东西,你若是给它两吨,它就拉不动,它没有那么大力量。若你的肚皮只能吃一碗饭,而你吃了十碗,把肚皮也撑得不舒服了。所以筹量牛力,是你知道这牛有多大力量,“所堪多少”:它所能负担的有多少力量?“不令过分”:不令它太过分了,它负担不了那么重的分量。“以竭其力”:令牛都给累死了,它拉不动了嘛!拉不动就竭力,力量都没有了。所以修道的人对饮食这方面特别要不执着,不执着饮食的滋味。不但饮食不执着,穿衣服也不要执着,不要贪华美和不华美,不要执着这个。睡觉也不要贪得一天二十四钟头,我要睡二十五个钟头,总要贪多一点。
恭录自《佛遗教经》浅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