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无限生命
发布时间:2024-09-26 02:38:56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各位法师、各位同修、各位义工,今天观世音菩萨的成道日,大家冒着酷暑来参加法会,发心非常的殊胜。那我们早斋开示很久没有讲了,借观音菩萨成道日,我们今天要讲一堂课了。这个课的主题是“无限生命”。
“无限生命”在我们道场当中,大家耳熟能详,可能也经常讨论这个话题。那究竟我们怎么来认识、来体会、来觉悟无限生命的宗旨,就显得非常重要。无限生命不仅仅是说我们能有前生、有后世就叫做无限生命。一个人说有前生有后世,另外一个人说没有前生没有后世,那他这个话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你没有办法证明你是有后世,还是没有后世。那么无限生命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它呢?是说人的生命没有局限性。没有局限性的生命就认为说是无限生命。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说什么叫“生命”、什么叫做“无限”,那我们才能够知道说什么叫做“无限生命”。生命,你说在六道轮回中属于哪一道,它没有一个词说是哪一道。六道当中有一个人道,人,或者就是六趣、五趣,在佛经里边都说是人。那到我们中国以后,我们就叫做人生,我们常常讲人生,然后我们就讲生命。这个“命”在佛经里边就有“命根”,受暖识三种和合,名为命根。那么人生也好,生命也好,那这个“生”字就非常重要。《中论》里边讲“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我们没有讲生,没有讲无生。诸法不自生,如果这个法存在的,他就不需要生,它不自生;那不可能说这个法又去生另一个法,所以也不从他生;自己不能生自己,别人也不能生自己,所以两个加起来也就不能生这个法,所以不共生;但这个法又不能说无因而生,它都是有因缘的。那佛说法是有因缘的,我们人说话、做事也是有因缘的,只是说我们是因缘观察不出来,所以我们非常容易把“人”、“人生”、“我”这几个概念搞混淆。
你说“我”,在六道里边他就没有一个道名为“我”。那“我”实际上面就是你的身体,你的身份的代表,这个“我”就是代表你的身体,你的身份。那人在世间上边有各种各样的身份,有老师,有学生,有公务员,有老板等等,男女老少等等有无数种身份。那人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社交群体当中,他是根据身份来行事的。在佛教里边讲到“无我”,那我们怎么来认识自己呢,怎么来认识“我”?那我们讲今天坐在这里很热,而且是说坐这里口很渴,还有人说今天心情不错、今天的心态很好,还有的人说今天我心态很烦躁、很烦恼,还有的人说很气愤……可能你就认为说这是我的状态,但此时此刻你的状态你能不能跟昨天的联系起来考虑?你能不能跟前天的你联系起来考虑?你能不能跟上个月、上两个月、跟去年、前年、从小到大……,就是说我们现在这种状态,你能不能放在我已经活了几十年的,这样一个既非长又非短这样一个状态上面来考虑?
我们常常只是说,要活在当下。那活在当下是在我们这一生的前面几年以及我们过去无量生、无量劫的基础上,你才能够活在当下的,而不是说我们活在当下自己的感受,那这个就会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当下的自己只是考虑到我自己的感受,不去管别人怎么感受,那别人怎么感受我也不管,那这个就会有问题。你就忽视了别人的感受,我们只是考虑到了自己的感受。那我们人只是活在感受当中,人,色受想行识,你只是活在“受”当中。这个“受”是无常的,这个“受”是没有意义的,这个“受”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其实自己人身,人有感受,它还有思、记忆,人还有思想、人还会思考、人还会创造、人还会劳动,人还有各种才能、人还有各种潜能。那么我们只是活在我们的感受当中,那么这本身不是我们佛教要的,恰恰是我们佛教告诉我们要对治的。那我们要把对治的东西、境界当成我们要得的这个结果,那我们的修行就修错了、修偏了,就不知道会修到哪里去了。那么修行、修行,“行”——佛经里面讲行如芭蕉,芭蕉,你一叶又一叶剥开最后没有了。它假合、假名,那我们一生一世、多生多世、无量生、无量世,我们所有的行为、所有的业,它都是一种力量。佛教里边讲这个人,它佛语叫“数取趣”,什么叫“数取趣”?就是经常在六道当中轮回的这个主体,那他才是人的本意。
那我们为什么还在六道当中轮回呢?都是因为一种业的力量。我们常常讲业感缘起,业障、业感缘起,业感缘起是我们佛教里边常常听到的这个名词。“诸法从缘起,诸法从缘生”,缘起、缘生,那都跟缘有关系,都跟自己造的业有关系,才能有业缘,跟别人的业缘也有关系。那我们讲缘起,建一个房子,就要钢筋、水泥、沙子,做一顿饭菜,需要米、油、盐等等,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么联系一起,那个谁不知道?这个叫做分,对事物的分析法,你就需要分析它,需要这些种种的条件。那这个意思,世间上面科学家比我们搞得更清楚。
这个东西它怎么组合的,心理学家、科学家非常清楚。那个水怎么回事,氢气、氧气多少怎么比例。不是这么来认识,不是这么来认识佛法,不是这么来认识缘起的。这个缘起是我们人内心对诸法,对一切事物的一种观照力。那什么样子的一种观照力呢?缘起,所有的缘起,最后都要趋向于成佛,成佛就是“涅槃寂静”。寂静是什么东西?我们内心要有寂静。那么怎么样能做到寂静呢?不生不灭,就是烦恼你不让他生,那么你就不需要去灭。你这个烦恼一生那么你就要去灭,那你不断的生烦恼,那你就必须不断的灭烦恼。你如果说内心不寂静,内心是动荡的,那么你看到的外界的境界就是颠倒的、就是在摇晃的。这种是不稳定的、不安定的、是一种混乱的。那比如我们的大海一样,他必须非常的平静他才有力量。如果说大海江河,水一直在那边滚动,那么人也好,船也好,在里头都很危险。那我们人的心态也是一样,我们内心只有非常寂静,那我们才知道说“起心动念”是什么,这个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大乘佛法里边讲六度,六度我们就拿第一度来讲,布施度来讲,财施、法施、无畏施。你一个人、福报大的人,不是说他福报就大,他忽然福报就大起来,不是那么回事情,他多生多劫,屡生屡劫都是修财布施的;智慧大的人,多生多劫修法布施;健康长寿的人,多生多劫修无畏施。那我们在一个僧团当中,我们在一个团体当中,财施也好,法施也好,无畏施也好,他都是对人、对其他的众生的份上修起来的。这个财施不是说我一定要给你多少钱才叫财施,这个法施也不是说你坐这里我给你讲它才叫做法施,这个无畏施也不是说这个气功都要去?气功才叫无畏施。你时时刻刻、心心念念有没有为人着想的心,不只为一个人,为所有的人、为非常多的人,有这种心,然后人家有这种需要,这种因缘到了,然后我们自己去做。那可能他一个人,小孩,他晚上不敢回到宿舍里边去睡觉,你给他送到宿舍里边,这个就是无畏施。能够让他不害怕,这就是无畏施。你能够安慰他,就是无畏施啦。你跟他简简单单,那你跟他讲几句话,他不起烦恼,他身心安稳,你个就是说法啦。而不是说我们拿一套佛经的东西来套它,这样的话人家越听越迷糊、越听越困惑。这个不仅仅是说法,可能我们就是给你乱开药。那么财施呢,它什么意思呢?我们有这种力量,随份随力去成就。那比如我们去扫地、供花、供水等等,所有这些劳动,都是能够算的。
所以说整个的佛法,你如果说没有从内在当中来理清楚,你在外在是理不清楚的。如果从内在当中,从心里我们自己就感觉到我们自己要做什么,今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未来要做什么、过去怎么走过来的、下一步怎么办,就是六道轮回一个主体,那么对我们自己的主体,对我们自己主人翁,对我们自己生命的本质,我们也会非常清楚认识和了解。
那么刚才仅仅讲说是我们前面的一段,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四十五年,五十年,活到现在,那么更主要的就是说我们人生还有后边的一段。你今年三十岁了,你活到八十岁,还有五十年。这八十年跟过去、跟未来,跟前生、跟后世还有连贯,他这样整个加起来叫做生命。那么生什么意思呢,《周易》里边讲“生生之谓易”。生,他是一种活力,他是一种动态,他是一种希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状态。不是说:唉呀,这辈子做人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办法了。晚了,后世再来吧。那你这个理解人生就错了,那你这个不叫“人生”叫“人死”。虽然人还会说话,但你这个心已经死了,你没有人生了。就是你没有希望,自己不抱希望,你就没有人生,就没有未来,甚至从无到有呢。
我们心心念念都是在变化,那么变化的过程当中能不能把握住自己的这种心念的变化的整个过程,就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在庙里面来,修行也好,学佛也好,都是要来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然后我们内心才会有力量,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来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那么我们常常都会在人的一种感受当中,人的一种想象当中,我们自己会想象以后会如何如何,别人会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很多情况下都是想象,自己的想象跟你这个人生是两回事情,你自己的人生是你自己的生命状态,你现在的生命状态,昨天、前天一直以来,那么我们人能不能认识自己的生命状态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自己对自己生命的状态充不充满希望?抱不抱希望?然后我们怎么改变自己的人生,让我们的人生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好,那么这一生就是很重要,这是缘起无自性,缘生法,他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不是一种常态,那我们如果以一种常态来理解,那你的生命就受局限,所以我们无限生命,就说这种生命的主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掌握在自己的心里,因为不受局限,都在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能够当下,下午,明天就让他越来越好,那就是说明你内心当中缘的是一个什么东西,我们内心当中如果缘到这个佛法的力量,那么你就会不同,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没有缘到佛法的力量,那也有可能我们是世间的知见,世间的心,而且说是佛学的理论,这个内心当中是没有力量的,是没有用的,是不能长久的,因为这些事情谁都可以干,谁都能够记得住,但是你不能产生力量,你不知道怎么来抉择,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所以对自己的人生不能观照清楚,我们常常迷惑就无明吗,所以他就需要智慧,那智慧从哪里来?就从闻思修,闻了以后我们要去思惟,不是闻了以后当成耳边风,那么闻,我们从经教上闻,从善知识身边闻,为什么要从经教上闻呢?你只有通过这个经论告诉我们的这套方法来思维,我们这种散乱、无序、狂妄,傲慢的心才不会出错,就如我们这个科学上的操作程序上一样,你就根据这种操作程序一步步来做,最后我们这个实验才能成功,哪如果说你不照说明书这种原理来做,你又不听别人有经验人的指导,那么我们自己在那里胡想一通,最后绝对是没有结果的,我们每一个电器,盖一个楼啊,那么你就去照这个原理,照这个说明书去实用,要么就请教专家,那是肯定的,那么修学佛法更是如此,所以这个闻不是自己看到一句,诶!然后自己一边想象,然后自己就去做去,这个不是佛法。就跟我们搞一个建筑一样,你看到窗户怎么装啊,门怎么装啊,这就是建筑,那么整个建筑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吗?做一个门,做一个窗户就可以了?他是整个整体的,系统的结构,他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修行也是一样啊,你自己怎么调心?你怎么跟人相处?又是怎么一回事?大家怎么来议事?大家怎么来共事?大家怎么来和合?大家怎么来包容?怎么来互相体谅?那你都要去学啊,你没有去学,熟视无睹,旁若无人,那人都是出很大的问题,那这个心态都是不正常,所以我们这个学佛法的人,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内心应该是非常敏感,应该是非常敏锐,这个事应该怎么办?所以说不是凭人的一种兴趣、爱好、感受你就能搞得出来的,而兴趣、爱好、感受会变化的,他慢慢就会退了,他真正需要对佛法信念的把握,对这些道理坚信不疑,然后这个佛法的种子才能够在我们内心里扎根,如果说你这些最基本的道理一直在动摇,那我们整个人生状态绝对是成问题的。
修行最后都要在行持,行持就是说你内在有这种智慧观照之后,然后你怎么行?就决定了你现在和你的未来,你未来包括你今生的未来和来生的未来,不能说是你就坐在那里不劳而获,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你是成佛也好,成菩萨也好,什么叫菩萨?就是为人民服务,给大家做牛马,替大家办事,我们人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而不是说我们天天就坐在这里谈空说有,谈玄说妙,那就是佛法,那是理论,跟佛法没有关系,那是一种哲理,是佛教的一种哲理,它不是生命当中的一种境界。你这哲理它是需要的,哲理不能让人开悟,哲理不能让人觉悟。那我们学佛法要转凡成圣,转凡成圣要破无明。我们说要有正见,什么叫正见呢?你把所有的邪见去掉,你就是正见了。你只要有一个邪见在你的心里,你就没有正见。所以不是说我要去安立一个什么正见,就是把你自己心里面这些胡思乱想颠倒,所有这些邪见妄想全都去掉,然后你这个佛法的种子、你的正见就树立起来了。而不是说我们内心当中另外再去安立一个什么概念,然后说说我这个就是正见,这都是头上安头,肯定是不对的。我们常常都是邪见、边见一大堆,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去观照的。
无限生命没有局限性,没有局限性就是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希望。生命,“生”是在变化的过程当中,“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命是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在自性中求,去我们心里边求。然后我们外在的就需要广结善缘,广行善事。广结善缘,广行善事是我们内在佛法力量外化的一个表现,就是你外面能够承担那么多事,就是你内在有佛法的力量你才能够承担。如果这些做不了,就说明说我们内在佛法的力量微弱,或者说我们对佛法的认识是机械的,是执着的,是我们内心没有办法来面对外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境界。对这个境界你就没有办法,就是说我们只有投降,只有躲避。
我们大家在法会当中来承担一个组长也好,部长也好,你就是说这个很难办,这个人这么讲,那个人那么讲,那是你用行政命令是没有办法的,你必须从法上面来统一,从知见上面来统一,引导到大家佛法向自己的内心当中求,然后慢慢每个人才会去反省,才会去反思自己的不足,每个人才真正意识到说,同别人的配合,同别人的合作,众缘和合的一种重要性。然后你认识到了,他认识到了,第三个人认识到,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自然而然这个事情就好办。你认识不到,这个事情就办不成,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在法会的过程中需要去历练的地方,这各不是说你听了一次你就能够做到了,你可能要几十年去历练,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同样如此,我们在下位我们怎么来配合我们上面的人,也是会很辛苦。你可能觉得上面人怎么这样子差,真正轮到你去做的话,你就更是一塌糊涂。你只有自他相换,将心比心,你才知道说里边的难处,里边的苦处,才知道说人世间有多苦,要做一件事情有多么不容易,然后你慢慢慢慢这种包容心就有了,慢慢慢慢人就越来越走上轨道了,对佛法的体会和认识就会越来越深刻。所以大家在庙里边,一定要内心当中有所收获、有所得,才不至于说在这么热的天到庙里边白跑一趟。以此祝福大家。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