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千万、千千万万、无量无边的念头,最善的念头念“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3-11-20 02:03:34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摘自老法师《2014大经科注》第283集
【解】《会疏》曰:“非妄业所感,佛愿令然,故谓自然。”
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业力往生的。我们六道轮回,三善道是造三善业所感得的果报。
如果三业不善,三业都恶,他所感的是三恶道,地狱是嗔恚,饿鬼是贪欲,畜生是愚痴,它是业力感召的,这个事情真有。
我们在最近这段时期,同修当中往生的有不少人,有六、七个人,有一些通灵的人告诉我,大概这些往生人当中,只有一个情况比较好的,一个人,是“悟”字辈的,悟弘,他在哪里?在鬼道,在鬼道讲经说法,算不错了,为什么?在生的时候,收集不少讲经的这些资料,自己没有时间学,也不肯给别人。现在在鬼道,大概阎王叫他补课,把这课补出来,也不错,再去度饿鬼,度饿鬼有功德,将来可以生天,如果没有把极乐世界忘掉,可以从饿鬼道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有经典做依据,古时候例子很多,这算是好的。还没有把出家人忘掉,还知道讲经,这叫“自然化生”。
【解】化生,见前第二十四愿注。“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清虚”见汉吴译。《魏译》为虚无。其义同。义寂曰:“非饮食所长养,故虚无。非老死所殒没,故无极。”
这是说极乐世界生死的状况,极乐世界人不需要饮食,这个很重要,他怎么长养的?他是自然的,不需要饮食省很多事情,所以他不生病。极乐世界没有医生、没有医药、没有医院,它那里没有生病的人;同时他也不需要睡眠。极乐世界也没有夜晚,它是光明世界。甚至于那边没有年、月、日、时,你讲哪一天,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没有这些事情。
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华严》里面所说的华藏世界,在这个世界,娑婆世界修行,如果不求往生,修行证果之后到大彻大悟,统统都是生华藏世界。华藏世界状况跟此地讲的大致相同,生华藏世界是法性身、法性土,所以无量寿、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道力、无量寿命。
我们为什么要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容易去,华藏世界不容易去。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讲“断惑证真”,必须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能生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就不一样了,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就是六道;有方便有余土,就是四圣法界,但是每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很容易,换句话说,人人有份。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待遇不一样,待遇是什么待遇?最高的待遇,是实报庄严土的待遇。这就难信了。所以这为什么难信?人家不相信,实报土的待遇是法身菩萨的待遇,为什么?我们这个经本,四十八愿第二十愿,诸位读了就知道,第二十愿是什么?每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管是哪一土、不管什么品位,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
“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地位?法身菩萨,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是“阿鞞跋致”,就是“阿惟越致菩萨”,十方世界没有,只有极乐世界有,为什么?只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因地发了这个愿,十方诸佛,在因地都没发这个愿,所以它跟我们娑婆世界一样,修行人,必须经过同居土、方便土,再生到实报土。不像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阿惟越致的待遇,这太难得了!
在这个世界,我们要想得到阿惟越致,要无量劫,不是千年、万年,要无量劫才能成就;到极乐世界,一到达极乐世界就成为阿惟越致菩萨,不是你修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的。
那我们要问,那能加持得上吗?能。为什么能?《华严经》上说的“你本来是佛”,所以他加得上;你本来不是佛,他就加不上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华严经》上说的,所以我们的信心生起来了,对这桩事情不怀疑了,不怀疑就取得往生的身份。
念佛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的高下,你念佛有功夫,品位高;没有功夫品位低。这个不重要,像读书一样,我从小学一年级读起也很好,反正极乐世界是无量寿,何必要跟人去争地位呢?没有这个必要!
莲池、蕅益大师,有人问他们,你们往生极乐世界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足了?没想到他说,我只要下下品往生我就很满足了,好!真的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安安稳稳,到极乐世界扎坚固的深根,将来在那边成佛,果地上的成就,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是弥陀的本愿,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所以极乐世界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那个地方没有老师,所以叫无极。
【解】《嘉祥疏》曰:以神通无所不至故。
大到我们无法想象,“无所不至故”,六种神通都达到究竟圆满。什么时候达到?生到极乐世界就达到了,不像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地方,凡圣同居土六道轮回,可以修到什么阶段?可以修到小乘三果。小乘三果,从初果到三果都在色界天,四果阿罗汉他就超越轮回了、超越六道了,不在这个世间了;极乐世界不是。极乐世界在凡圣同居土,他享受是实报土的享受,换句话说,他的神通能力,可以分身无量无边。咱们《西游记》里面,孙悟空才七十二变,微不足道;极乐世界下下品往生的人,他的分身能分无量无边。
他分身干什么?看到佛分身,他就想试试看,佛分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人,诸位要记住,一定是阿弥陀佛来接引,为什么?阿弥陀佛不会违背他的本愿,他发的这个愿——要接引众生。
我们求往生的同学要记住,在临终往生的时候,一定看到阿弥陀佛来了才可以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不能跟他去,你跟他去就错了,不是极乐世界,错得太离谱了,为什么?那些佛不是真的,是妖魔鬼怪变的,来引诱你,妖魔鬼怪不能变本尊,变本尊,护法神不答应他的,马上就抓走了,变其他的,护法神不管,这些事要牢牢记住。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来接引,肯定不错。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跟阿弥陀佛走了。
十方世界,不能说每天,时时刻刻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所以阿弥陀佛要放无量的分身,一个一个去接引,这是佛分身接引没中断过,他的本身,在讲堂讲经说法也没有断过。
在讲堂里面这些菩萨,包括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菩萨都有能力分身。分无量无边身去干什么?供佛。十方世界诸佛无量无边,去供佛,供佛去修福;听佛讲经说法是修慧。换句话说,福慧***,他断烦恼证无上菩提,快!缘太殊胜了,缘太好了。
可以说极乐世界,你所接受指导你的人,统统是诸佛如来,不是菩萨,等觉菩萨都是同学,亲自接受诸佛如来。少诸佛如来?无量无边无数,阿弥陀佛是带头的。所以受圆满的佛陀教育,进步当然快速,他没有留级的,他没有退转的。进步快慢,各人不一样,但是都证得不退转了。不但保证你一生成佛,保证你一生快速成佛。
净土要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你的信心生不起来,这个世界你不肯放下,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彻底放下,这个世间一无所求,完全放下了。对极乐世界一丝毫疑问都没有,怀疑没有,真信、真愿,阿弥陀佛真来接引,这个一定要知道。
【解】无极之体色如光影,
色像什么?像电光一样。“影”,我们现在看电影,电视也是影像。“色”是物质现象,就像光,就像影一样,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体”是无,“色”是有,从“有”当中看到“无”,从“无”当中看到“有”,“有”、“无”是一不是二、是平等的,这是实相,大乘教上常说的“诸法实相”,真相,为什么?所有一切法是自性所生、所现的,自性什么都没有,自性里头没有物质现象,没有起心动念的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能现一切现象。能现不能说现象“有”,不现不能说现象“无”,说“有”、说“无”都错了,遇缘就现,缘尽了就不现了,所以它有隐、现,它不是生灭,它没有生灭,不生不灭,这是真的,真相。
极乐世界现的是这个相,在净宗称之为“常寂光”。“常寂光”就是法身。常寂光能现一切相,缘尽的时候一切相就不见了,所以常寂光里头有隐、有现,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不能说生,不能说灭。所以叫“虚无之身”。
【解】“故云虚无之身。”又《会疏》曰:“有而若无,纵任无碍,故名虚无之身。一得受生,无有终期,故名无极之体。”
“无极之体”就是无量寿,你的智慧无量、神通无量。
【解】憬兴云:“虚无、无极者,无障碍故。希有故。如其次第。”意谓:无障故曰虚无。希有故称无极。诸家之释,可合参。
都可以做参考,第二段。前面这是这一段,体质同佛。
我们这个地球上障碍太多了,什么事都有障碍,极乐世界没障碍。
【科】庚二、享受极乐
科题好!
请看经文:
【经】不闻三途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解】右文为第一“国无恶道愿”,与廿八“国无不善愿”之成就。
这两个愿兑现了。
【解】小本云:“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恶道,地狱、饿鬼、畜生叫“三恶道”。要严格的来说,三善道也是恶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寿命都不长,不能跟无量寿比,寿命到了不能向上提升,就会向下堕落,出不了六道轮回,换句话说,六道轮回跟极乐世界比,六道都是恶道。不但六道都是恶道,再提升,十法界都是恶道。
你看声闻法界,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断;缘觉法界,习气断了,尘沙、无明没断;十法界里面菩萨法界,尘沙断了,无明没断;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无明没断,出不了十法界。无明一断就超越了,十法界没有了,他到实报土去了,到实报庄严土,到一真法界。实报庄严土就叫做一真法界,那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这个“真、假”怎么说?有生、有灭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实报庄严土不生不灭,有隐有现,没有生灭,这个要知道,你说它有多殊胜
经要多读,一定要多读,古人劝我们“读书千遍”,我后头加一句“利益无边”,你得的利益无量无边,为什么?真的清楚了,真的明白了。真清楚、真明白了,你信,真信了;愿,真发愿了,你必定得生净土。如果自己“信愿”真诚,不读经可以,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一句佛号就行了,他就一句佛号,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就念了九十二年,未曾一日丢失。九十二年不间断,一句接着一句,睡眠时候间断了,醒了之后又接上了,人家是这么念的。我们今天念佛怎么?常常间断,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绵绵密密的,口里不念心里念,心里头佛号不间断,这功夫。这叫什么功夫?“功夫成片”。
念到“功夫成片”就肯定往生,你一点都不必着急了,在这个时候,通常绝大多数,几乎没有什么例外的,阿弥陀佛一定给你送信息来,或是在定中,或是在梦中。你看到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来告诉你、来鼓励你、来奖励你,告诉你:你的寿命还有多久。还有十年、二十年,到命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你,你就踏实了,极乐世界那边注册了,那有你的名字,到时候你一定会去,你看你就真有把握了。就在这个时候,就有不少人(古人),遇到这个机会难得,跟阿弥陀佛见面,他就抓住,就不放松,向阿弥陀佛请求,我的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阿弥陀佛很慈悲,一定答应你,跟你约时间,三天行不行?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于跟你预约二、三个月。
早年我在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往生,他就三个月前知道,那肯定是阿弥陀佛通知他,预约三个月。他把那个日期(他八月几号往生的忘掉了)在一张纸上写了十几个,没有人敢问他那什么意思,就是那一天往生的,三个月之前知道。
宋朝莹珂,我们同学都知道这个人,这个人也是念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拼命,感动阿弥陀佛跟他见面,告诉他,他还有十年寿命,十年之后佛来接引他。他发了个狠心,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走。阿弥陀佛跟他约定三天,好,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果然三天往生,这都是非常聪明的人。
极乐世界太好了,你不到那地方去,你在这个世界留了干什么?在这受苦受难,事事都不能称心、都不能如意,何必在这里受罪!何必跟这些人过不去!统统放下。早生净土,早享福,早成就。这不是妄想,不是谎言,千真万确的事实。佛怎么可能说假话?!哪有打妄语的佛?!哪有害众生的佛?!我们要相信,这就是福报,这就是善根。
半信半疑,善根福报薄,未必能往生,往生的人善根福报要多。小本《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生到极乐世界善根、福德要多,不怀疑就多了,肯念佛的人多,一切念头当中,念“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是第一念,千万、千千万万、无量无边的念头,最善的念头念“阿弥陀佛”。
最不善的念头是念“贪、嗔、痴、慢”。那是什么?那是三恶道。那个念头不好,贪图这个世间财色名利、七情五欲,贪这个东西,这个东西不好,这个东西把你抓得紧紧的,你脱离不了六道轮回,生生世世苦不堪言。
极乐世界,《小本》说,极乐世界恶道的名称都没有,“六道轮回”这个名称听不到,“十法界”这个名称也听不到。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只有天道跟人道,而天道跟人道的待遇,生到它那边天道、人道的待遇,待遇是“阿惟越致”,这个可不能忘掉。“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萨,也就是说你生到极乐世界人天身份,你的享受是法身菩萨的待遇,到哪里去找?!我们自己要牢牢记住,时时刻刻说给别人听、劝人,也加深自己的意念,决定不能够放弃。
【解】又曰,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人,他有没有苦受?没有。什么是苦?执着是苦。这个世间最严重的执着是情执,世间人欢喜,情很深、很糟糕,生生世世脱不了关系,什么关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情执”叫爱情,这个爱情有夫妻之情、父子之情、兄弟之情,可麻烦了,佛法说这是烦恼、是生死、是六道轮回的根,这个根必须要断掉,断掉是不是无情了?不是,断掉之后是真情。为什么?自性里面流出来的大慈大悲,换个名称就是爱情,爱情变成慈悲了,慈悲是什么?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觉而不迷。世间人是迷而不觉,佛菩萨是觉而不迷,他那个“爱”是平等的爱,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平等的“爱”,那个“爱”就像世间人迷、迷到极处那种情执,但是佛菩萨是理智,不是感情的。他知道事实真相,真相是什么?相有体无,事有理无。从心性上看没有,从现象上看有,但是现象跟心性是一不是二,有中他看到无,无中他看到有,不一样,他得大自在,他没有障碍。我们不行,我们有障碍,我们会起心动念会分别、会执着,这些一扫而光,完全没有,就对了。
念佛的人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除这一念之外没有第二念,他就成功了,他就圆满了。他的眼目当中,像海贤老和尚常说的,他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而且是一切都是阿弥陀佛。妙!这个话是不是真的?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跟谁在一起?跟佛在一起。他一生遇到的,有人对他很恭敬、很好,称赞他;有人跟他开玩笑,很不客气,甚至于毁谤他、陷害他、侮辱他。他怎么应付的?满面笑容、满面春风,阿弥陀佛跟我开玩笑,骂几句是开玩笑,打几下也是开玩笑。他有没有放在心上?没有,他心上还是“阿弥陀佛”。所以他住在哪里?他住在极乐世界,他只有乐没有苦,我们就明白了,只有乐没有苦。
我们在眼前能看到,看到大修行人,什么是大修行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是大修行人。他待人是平等心,待人是恭敬心,待人是清净、一尘不染的心,这就是极乐。“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解】又《往生论》,永离身心恼,受乐常无间。
这两句话说得好,《往生论》上的,永远离开身的苦恼、心的苦恼,心里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心的烦恼没有了,心的烦恼断掉了,身的烦恼也没有了,身有,有也不在乎了,事上看到好像有,理上没有。海贤老和尚一生表演这个表演得很多,常常表演,我们要能看得出来,我们要能学习。佛法在哪里?觉了,哪一法不是佛法?要是迷了,哪一法是佛法?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也不是佛法,为什么?你去不了。你要真去了的时候那就是佛法,去不了那不是佛法,还是搞六道轮回。人要学聪明一点——“放下”。
什么是聪明人?“放下”是聪明人,“放下”是有大智慧的人,没有智慧他不肯干,有智慧他干。
【解】故经云,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这个“音”字广义的,眼见的快乐;鼻闻的快乐;舌尝的快乐;身触的快乐;心里起心动念念念都是快乐,这叫极乐世界,“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喜悦、不快乐。
中国孔老夫子也有这个境界,没有极乐世界这么圆满,从哪里看出来?《论语》上头一句,孔子的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之乐,乐在哪里?他天天学,学了之后怎么样?统统落实在生活上,把所学的变成生活,落实在工作里头,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确实,他像海贤老和尚一样,一切时、一切处,你看他满面春风、欢喜快乐,从来也没有想到生活清苦,没想到,生活艰难都没想到,想到什么?圣人的教诲。
圣人教什么?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的尧、舜,尧、舜做国君的时候(这很早,在三代之前,夏、商、周之前),舜传位给大禹,这就是后面所讲的“三代”——“夏、商、周”,“夏”四百年;“商”六百年;“周”八百年。一千八百年,也就是说,在孔子之前一千八百年,尧、舜就重视教育了,也就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尧跟舜帝看到人民,人民都很朴实,但是不知道人跟人的关系,不知道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当时有一个人懂得教育,这个人叫“契”,尧王召他,跟他说,现在天下人民不懂得规矩,希望你好好的教导他们。教什么?教五桩事情,叫“五教(五种教育)”,就是“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社会就安定了,正常了。做国君的叫垂拱而治,没事情,人都是好人。
人是教出来的,懂得“五伦”这五种关系了,我们怎么样做人?把这五种关系处好,这就是“德”。“德”就是五个字,“仁、义、礼、智、信”。
“仁者爱人”,是从“父子有亲”这里衍生出来的。父子的亲爱,把这种亲爱引申到爱天下人,这是中国人,太伟大了,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天下人,庄子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
不但爱天下人,爱树木花草,爱山河大地。为什么?它跟我们同根。本是同根生。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就是宇宙,整个宇宙从哪来?自性是真心,我们的真心变现出来的,这个身也是真心变现出来的,那就是普遍要爱,这是爱自己的自性,爱一切众生如同爱自己的身心一样,没有两样,中国古圣先贤教学第一章、头一堂课。
“义”是讲理、讲道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跟道理相应;跟道理不相应就是“不义”。
有礼貌,礼貌是规矩,要懂规矩。
要有理智,理智就不是用感情。所以五常里头有“智”,这个“智”是现在讲的理智,不可以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理智用事是觉,你看不一样。
最后一个讲“信用”。人与一切人交往,信用是第一,不能欺骗人。人欺骗我,我不能欺骗人。为什么?我懂得伦常大道,他不懂,他骗我是可以的、应该的。我骗他就错了,我是知法犯法;那个人是不知道法,他犯法,纵然犯法要原谅他,没有受过教育他不知道,所以要原谅他,自己要做好榜样教他,影响他。
这种教育,在孔子之前一千七八百年,世世代代都用这个教学,只是现代没有了。
清朝亡国的时候就没有了,民国年间,军阀割据,社会动乱,大家对这个疏忽了。也是社会动乱造成的,只是图我怎么样能活下去,“教”就忘掉了,没有再想到“教”了;想到我们到哪个地方平安一点,咱们就逃难,如何去谋生,苦不堪言。中国近代这一百多年的历史,非常痛苦,我们亲身经历的,我们幸好是遇到佛法,要不遇到佛法,可能寿命早就没有了,活不到今天。
这实际就是,中国古圣先贤重视教育。那么佛呢?佛重视。两千五百年前,佛的普世教育,“普”是普遍,“世”是世界。对全世界的众生普遍的教育,是“三归”、“五戒”、“十善”、“六度”、“十愿”五个科目,也是五教。这个“五教”跟中国古圣先贤的“五教”,几乎是相等。首先教我们“三归”,归依佛、法、僧,这是什么?这是教育的根,教育的源头,要把它抓住。这个源头是什么?这三个根,佛是自性觉,法师自性正,僧是自性净,清净的净。觉悟,正知正见,清净不染,这是总纲领、总原则,不能离开这个三条,离开这三条不是佛法。觉、正、净,这是三宝,这是三归,三归之后学什么?学五戒,不杀生,仁;不偷盗是义;不淫欲是礼,不邪淫,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你看看,那个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中国的圣人跟印度的佛陀,所讲的是不是一样?一个道理,从五戒,必须遵守,然后扩展到十善,先把五戒做好,十善自然成就。十善身三业,前面跟五戒是一样的,不杀、不盗、不淫。“口”就说详细了,“口”说了四样,为什么?最容易造业,所以叫“守口如瓶”、口的四种: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再加上“意”三业,不贪,不瞋,不痴。“十善业”。
“十善业”这个标准,比儒家就讲得详细了,都是很简单,总纲领。菩萨把这个“五戒”、“十善”用在哪里?用在六桩事情里面。菩萨做的六桩事情““六度”,度众生、教化众生,”布施“里面有”“三皈”、“五戒”、“十善”,持戒里头有三皈五戒十善,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统统离不开这个,离开这个,世上没有了,那是个空理,要落实在生活,生活当中做到,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真得受用。
最后提升,把你自己生活工作,所学习的伦理、道德向外扩展。扩展到什么?扩展到整个世界,对一切众生,那就是“普贤十愿”。你看第一条,“礼敬诸佛”,一切恭敬。《礼记》里头头一句,“《曲礼》曰:‘毋不敬’”,就是“礼敬诸佛”,“儒”跟“佛”说的完全相同。记住,这个时候,佛教没到中国来,中国人讲“毋不敬”,没有不敬的;佛教是更具体的,把佛举出来,你最尊敬的是佛,把一切众生都要当做佛一样看待,要当做佛一样的恭敬,这才符合“礼敬诸佛”的意思。
“称赞如来”。
“礼敬”是平等的,不分善恶,不分贤愚不肖,不分这些,只要是人,像《弟子规》上说的,“凡是人,皆须爱”。
“称赞”,这就有条件了,善行、义行,符合道义的这种行为,赞叹。善业的行为,赞叹;恶的,不符合道义的,不称赞。这就有条件了。赞善,不赞恶;赞叹和谐,不赞叹斗争,甚至于竞争都不能赞叹,没有竞争。
“广修供养。”这就是说要常常存心,量力去帮助别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那没有办法;有这个能力,看到人有困难,就要援手,就要帮助他。他没得吃的,我还有一点点,我要分他一点;他没有穿的,我衣服有多,要供养他一件。无论大事小事,人家需要帮忙的时候,尽心尽力,这供养,果报我们就不会缺乏,我们自己知足常乐,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就快乐了。有争有求那是没有止境的,那会很痛苦。
“忏悔业障”。“业障”不但这一生有,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业障,不知道有多少。现在明白了,要忏除。忏除怎么忏法?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是“真忏悔”。没有断恶修善的念头,没有断恶修善的行为,你没有忏悔,口说的不行,假的,要真干,贪嗔痴慢疑,七情五欲,要真放下,要真的把它舍掉,这叫“忏悔”。“忏悔”之后才真正能随喜功德,别人做好事欢喜赞叹,需要帮忙的时候尽心尽力,没有条件,这功德;如果有条件的了,那就是生意买卖了,那不是功德,福德边上的事情。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