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疏钞新白话版5
发布时间:2025-01-08 02:41:36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六是尽摄利钝各种根性全都度脱。其余法门,高的下等根机没有分,低的又不是上根修的。所以听华藏如聋如盲,萤光小智反增罪结。唯有这一法,上下根都兼收,可算是万种病都用阿伽陀药治好,千种器具都用大冶炉炼成。难道不是慈门广大,普度众生没有遗漏吗?
所谓如盲,就是如来在逝多林中,讲演大华严,那时上德声闻,舍利弗、目犍连等,如盲如聋,听不到看不到。甚至修行很久的菩萨,也很困惑,说明高的法是道理太大,根机小不能修。所谓增罪结,《净名经》上说,有二比丘犯了根本戒,发露求忏悔。优波离根据戒律定罪,二比丘疑心不解。净名说:“你不要按常法扰乱他们的心,加重这二比丘的罪。”永嘉比喻为萤光,认为不能开启他们的迷暗,反而更增他们的迷暗啊。说明低的法是根机太深,教理浅不能修。人如果不清净错用方法,数息就不利于守坟人(舍利弗教徒弟的故事)。彼此虽然相通,也各不相同,而深浅大小,实在不能兼修。惟有这念佛法门,三辈九品,都能度脱。对于上根,那就三心圆发(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直入无生。对于下根,那就十念成功,也能往生极乐国。所谓不离念佛一法,巧度众生,豪杰(上根)没有降格的羞耻,庸愚(下根)却有高攀的利益。因为无机不收,有情都摄取啊。所谓阿伽陀,就是西域的药名,能用一种药总治所有的疾病。比喻只要持念佛名,五欲三毒,无量烦恼,甚至偏乘外道,一切疾病,全都断除。所谓大冶炉,就是一炉之中,能铸造万物,各种各样的器具。比喻只要持念佛名,随众生的根行,九品往生,都不退转。所谓广大,就是《周易》的乾叫大生,坤叫广生。如今没有不度的,比喻天的覆盖地的承载,并育兼容,慈悲至极没有选择,名叫普门啊。
七是护持多罪障的修行人不遭堕落。末法时期的修行,有很多障难,一旦丧失了正见,就陷入群邪。阿弥陀佛的愿力威神加被修行人,在大光明中,不遭遇魔事,能被护念,直至道场。所以知道泽图能退辟鬼怪,宝镜能使妖魔逃遁,正念分明,没有能扰乱的。
所谓多有障难,就是修行人在禅观中,引发阴魔。如《楞严经》开示的五十种阴魔,都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所以知道正见稍有亏失,邪魔就强盛,没有利益更有损失,想求提升反而下沉,因此浅根众生害怕修道不学。今天念佛的人,因为佛的大愿摄受,大力匡正扶持,威力强大,神妙不可测量,虽然有魔事,自然消退。又有经上说:“念佛的人,有四十里光明照耀身体,魔不能侵犯,因为阿弥陀佛,以及十方佛,常常护念。”从今发心,直到成佛坐道场,从始至终,没有不吉利。实在是因为正念分明,纵然魔来了,也容易识别容易排除。不像沉溺静、执著空的,心中没有主宰,遇到魔不觉察,于是魔就入心了啊。所谓泽图宝镜,用这二个比喻,说明不只是佛力,也有自己的念力啊。有神兽名叫泽,能说人话,能辨别万物的情状。邪魔望见泽的影子就逃避,所以家中有白泽的图像,必定没有这样的妖怪。又有山精野魅,能变换种种形像,迷惑人们,但不能改变镜中的形像。比喻念佛的人,正念现前,智照精朗,一切天魔心魔没有办法扰乱。
八是确实说明有念心能入无念。心本来没有念,有念生起就是错。而众生无始以来,妄想习惯了,不容易彻底排除。如今教他念佛,这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病好了寇贼平定,那么舍了病体更没有自身,原来寇盗就是我的赤子。
《大乘起信论》说:“心体离念。”而起念念佛,难道不是反而扰乱那心吗?《佛藏经》说:“无觉无观,名为念佛。无想无语,是名念佛。”而起念念佛,难道不是背离佛了吗?这里说灭除觉观,是实相念佛,理上确实是对的。只是心虽然离念,而无明染污心,念念相续,如七年的病,扰乱很久了,所以说习惯了。那么想要勉强压制,马上达到空寂,而止住动、归到静,越止越动。纵然粗念暂时平息,细念还在,便以为是相应,错谬不小。既然在凡夫地,没有能绝虑忘缘,为什么不就着缘虑而作修进?所以用念再去攻念。念一佛名,换那百千万亿的杂念啊。而妄是从真心生起,波是随着水生起,这个念就是空,就是本体,不是念外另外得到菩提。所以说“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见到的都是菩提了。比如病体康复时,就叫做健体,乱民平定后,就是良民。去除念而求心,这是医生必灭身而治病,将帅必屠国而安民啊,哪有这个道理呢?
九是巧示因在往生实在悟无生。七地是仅名现相,八地才证得无生法忍。而急迫想灭生求无生,那是越求越远。如今求生净土,就是悟到无生,入有门证得真空,凡夫成圣,可以说是通达玄妙的秘诀,脱胎换骨的神丹。
所谓仅名现相,《华严经》十地菩萨每一地都是无生,而真正证得无生的是八地。那七地说的是,清净无量的身口意,证得无生法忍光明相。《华严疏》说无生法忍,八地证得。如今这七地,那无生法忍光明相现前,不是真的证得。如《观经疏》说,无生就属于初住,意思差不多。到了八地,离一切心意识的分别,才叫做真得无生法忍啊。所以知道无生,圣人尚且很难证到,何况凡夫辈呢?所谓越求越远,就是厌生是祸患,急迫想灭生求无生。而灭不是真灭,只是更辛劳,终究成为轮转。如牛撞坏车,古人明明有比喻。现今专门念佛,发愿往生,生到极乐国后,华开见佛,识悟本心,本自不生,往生又有什么妨碍?所谓炽烈求往生,而不违背无生的道理,整天往生而未尝往生的,就是真无生啊。有往生而悟到无生,所以说入有门证得真空。往生属于凡夫,因往生得到无生,所以说凡夫成圣,就路还家。潜超密度达到无生,真是难思难议,所以说通达玄妙。忽然转变,如平地升迁,平民突然成为贵人,所以说脱胎换骨。舍秘诀而讲空理,放弃神丹去服狂药,难道不是太可怜吗?
十是说明径路修行是捷径中的捷径。这有二个意义。
一是,学其余法门,万里遥远,念佛往生,古人称为捷径。而念佛一法,又有多种门路。现今这持名念佛,是捷径中的捷径。捷径而又捷径,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速就很快,不走路就到了,是捷径中的捷径了。所谓二个意义,一是比较多种净业修行方法。二是区别本部大本《无量寿经》。所以说是捷径的捷径啊。所谓径路,就是路小而快捷名叫径。小比喻念佛用力的简易,捷比喻念佛成功的迅速。善导大师的偈说:“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就是啊。所以说,学其余法门,名叫竖出三界。念佛往生,名叫横出三界。如虫子在竹节中,竖着出来经历多节难通,横着出来就是一时透脱。其余法门比起念佛,那念佛最快了。所谓念佛又有多种门路,如后文中所开示的实相念佛四种,以及万行回向等。实相的佛,虽说本来具有,但众生的业障深重,解悟的很少。以下数门,观像念佛,就是像离去就没有了,因此成了间断。观想念佛,就是心粗境细,妙观难成。六度万行,就是作的繁多,重要处偏废退堕。
唯有这持名念佛一法,简要直捷,只要能继念,便能往生。古人说“既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就是不期望实相而实相契合了。所以念佛是修行的捷径,而持名念佛又是念佛中的捷径啊。鹤的冲天飞起已超过凡鸟,哪里如大鹏的展翅?千里马的奔驰虽然超过群马,赶不上龙的飞舞。都是上比喻念佛,下比喻持名念佛啊。所谓不疾不行,《易经》的系词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有感应于是通天下,不是天下的至神,谁能做到如此?唯有神的感应啊,不疾速就很快,不走路就到了。意思是疾速然后才快,走路然后才到的,是物体的常态啊。蓍卦的本体,寂静无思无想,而有感应就通灵,这是不疾速就很快,不走路就到了,妙万物就叫做神啊。用这个说明其它念佛,虽然同样说往生,而用力稍微难一些,用时间稍微久一些,是须要走路须要疾速,才到才快啊。如今却是不管岁月,不借助作为,七日一心不乱,就往生极乐国,这是多么的神妙啊。所以《普贤行愿品钞》说:“大藏中数百余本,或经或论,说修的那个因,但是都要勤奋积累,才能往生。”现今只要称名念佛,便登上不退菩萨,难道不是捷径中的捷径吗?二是,《无量寿经》,广泛陈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完备记载了修持方法。现今这部《阿弥陀经》,简单不繁琐,简约概括广博。更没有说别的,单指持名念佛,只要能一心,便往生极乐国。可算是又简又约,又妙又玄,是捷径中的捷径了。
《无量寿经》,详细的见部类译释二门。相对《阿弥陀经》,世上称为大本。因为部类相同而广泛简略不同啊。《无量寿经》是为喜欢广泛的众生说的,《阿弥陀经》是为喜欢简略的众生说的。但是辞简略而道理更明白,事修简约而功效倍加殊胜。如大本《无量寿经》广谈各种福,而这部《阿弥陀经》说只要持佛名号,就是多福多善。大本还分三辈,而这部经说只要往生到极乐国,都是不退菩提。这不只是种种念佛门中的法要,又在本部中更加是法要。可以说是妙中的妙,玄中的玄,捷径而又捷径的了。
如上面别中的十种意义。又以前面的九种为通,最后一种为别,兼有前面的总义,是这部经教起的因缘。
所谓通,就是通通说明净土的经典,都是同念佛这个因。所谓别,就是特别说明这部经专重持名念佛,以持名念佛为因。所谓总,就是总体说明一切经典,都是一大事因缘。那么佛说这部经,是为了教众生念佛,为了教众生持名念佛,为了教众生持名念佛而入佛知见,因而了结这一心大事而已。合起来就是这部经教起的因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