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疏钞新白话版10
发布时间:2025-01-06 02:39:40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第二个名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唐朝三藏法师玄奘译的。二经比较,大同小异。时尚流传的,都是鸠摩罗什的秦译本。
所谓玄奘法师,是唐朝洛州缑氏人,姓陈氏。年少遭遇患难,随兄长腱法师,在净住寺出家。十一岁,诵读《维摩经》《法华经》,卓越独立不同一般人,不追随时尚。二十一岁,讲心论,不看经文,滔滔不绝,当时称为神人。贞观三年,前往西域取经,经历各种险难,游历一百五十国,然后到达舍卫国,取经六百多部。贞观十九年回到京城,在玉华台翻译经论,总共一千三百三十卷。后来病倒,见到大白莲华,以及佛相,身体向右侧卧而逝。两个月后,面色如生。先是西行的时候,抚摸着灵岩寺的松树而发誓言:“我向西去,你向西长。我向东回来,你向东长。”法师去后,松树向西长到几丈高。有一天忽然回向东,弟子们欢喜说:“师父回来了。”后来果然如此,当时号称摩顶松等等。按法师誓言应验,是一点不差,真语实语,也是罗什师舌根不坏,诸佛舌相广长的意思啊。他译的这部经,怎么可以不信?所谓比较,就是先后重译中啊。所谓大同小异,就是梵音稍有差别,以及语言有繁简不同。如恒河与殑伽,六方与十方之类。而大意没有一点违背啊。所谓时尚流传,就是《法华经》有三个译本,秦本最盛行。这部《阿弥陀经》二个译本,也是如此。
(2)明释
说明解释这部《阿弥陀经》的,论就有天亲菩萨的《无量寿经论》,解就有慈恩的《阿弥陀通赞》,海东的《阿弥陀经疏》,孤山智圆法师的《阿弥陀经疏》,以及大佑的《阿弥陀经略解》等。
天亲菩萨,常入日光定,升到兜率天宫内院,亲见慈氏弥勒菩萨,造《无量寿经优婆提舍》(《往生论》)。所谓优婆提舍,意思是分别义。慈恩法师,就是窥基,姓尉迟氏,是尉迟敬德的侄子啊。奘师度他出家,学佛通达大小乘,造的疏统计有上百卷。解释《弥勒下生经》时,笔锋下得到舍利十四粒。又开示西方净土要义,有《阿弥陀经通赞》一卷。海东法师,名叫元晓,他的《阿弥陀经疏》,大致是依据《往生论》为主。孤山智圆法师,有十部疏流通,这部《阿弥陀经疏》排第一。义渊,净觉,越溪等,历代法师,对《阿弥陀经》有种种解释,大多散失了。到了元朝大佑师,才有《阿弥陀经略解》。现今只有海东、越溪、大佑的解还保存而已。世代久远人已亡故,经已残破教也松弛,于是这样广大深远的法门,不能人人知晓,难道不可悲吗?
至于远承佛的旨意,弘扬阐述玄秘的净土宗,有论有文,有集有录,有传有偈,有赋有诗,交相赞扬,那壮丽不止万亿。莫不是叮咛恳告,感慨悲歌,普劝迷途众生,同归觉醒的路,一旦经过眼目,能不刻骨铭心?
上文专指注释这《阿弥陀经》,现在说其余的赞咏净土,所有言辞,不可完全记录。关于论,如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飞锡法师的《念佛三昧宝王论》等。关于文,如王龙舒的《龙舒净土文》、无尽居士的《求生净土文》等。关于集,如王古的《直指净土决疑集》、大佑法师的《净土指归集》等。关于录,如无功居士的《净土自信录》等。关于传,如慈云忏主的《净土略传》等。关于偈,如善导大师的《劝化径路修行颂》等。关于赋,如永明延寿大师的《神栖安养赋》等。关于诗,如各家的《怀净土诗》等。所谓恳告,就是真诚的话,希望众生信受并且奉行啊。所谓悲歌,就是凄楚的辞语,或能感发而兴起啊。丽,就是数啊。所谓不止万亿,这亿是不能说尽的数字,是说多啊。这都是净土圣贤,千言万语,不厌其繁,就是要在生死海中,尽情带领救度众生到彼岸而后已。我们应当感恩报德,刻骨铭心,展转流通,相互劝导。如果放在一边不看,看了不信,不说是愚蒙的训诫,就说是寄寓的谈论,那又怎么办呢?
(3)明诵
接着说明诵读《阿弥陀经》的瑞相,如舌根不坏的,有天乐从西边来迎接的,刚解冤就往生的,没读完经就往生的,往生时如入禅定的,临终看到白莲花的,银台变为金台的,先来粗乐后来细乐的。
所谓舌根不坏的,《大智度论》说,有比丘诵读《阿弥陀经》,命终的时候,对弟子说:“阿弥陀佛,与诸大众,都来迎接我。”后来火化,舌根不化成灰,面相从容自如。所谓天乐从西边来迎接的,是宋朝的唐世良,诵读《阿弥陀经》十万遍。有一天对家人说:“佛来迎接我了。”说完,对佛行礼坐着往生了。当天夜里有利行人,在道味山上,梦见西方有异光,旌旗鲜华缤纷,音乐嘹喨,空中有声音说:“唐世良已经往生净土。”所谓刚解冤就往生的,是宋朝上虞的居民冯珉,少年喜欢游猎,见到巨蛇,他要拿长矛去刺杀蛇。当时蛇在岩石下,想咬小黄牛,冯珉推岩石压蛇,蛇就死了。蛇屡次来作怪,冯珉修忏念佛多年,蛇不能害他。有一天冯请同社的净宗伴侣,念诵《阿弥陀经》,就合掌往生了。所谓没读完经就往生的,是晋朝的智仙法师,名号真教,住在白莲寺。十三年向着西方十念念佛,十二个时辰不间断。有一天晚上有微弱的病
,让观堂行人念诵《阿弥陀经》,还没有念完,就安然往生了。所谓往生时如入禅定的,是宋朝的释处谦,精修净土。有一天晚上,念诵《阿弥陀经》后,称赞净土,告诉众人说:“我以无生而往生净土。”于上如入禅定,安然往生了。所谓临终看到白莲花的,是宋朝嘉禾郡的钟老太,每天诵读《阿弥陀经》十遍,念佛不断。有一天对她儿子说:“见有白莲华无数,众圣迎接我。”于是端坐纵身向上往生了。所谓银台变为金台的,是怀玉禅师,是台州人,穿粗布衣吃一顿饭,常坐不卧倒,精进念佛,念诵《阿弥陀经》三十万遍。有一天见到西方圣众,多得如恒河沙,一人托着银台,从窗户进来。怀玉说:“我一生精进,誓取金台,为什么是银台?”银台就隐没不见了。怀玉感激,更加精进,二十一天后,见佛充满空中,就对弟子说:“金台来迎接,我往生净土了。”说着偈语含笑往生了。郡守段公很惊异,作诗赞美,有“枝低只为罣金台”的句子等等。所谓先来粗乐后来细乐的,是元朝的子华禅师,大历九年,在润州观音寺,念诵《阿弥陀经》六个月,忽然得病。夜里闻到香气音乐声,空中告诉说:“粗乐已过,细乐接着来,您当往生。”良久念佛往生了,异香连着几天不散。又如书写的度化苍生,讲演的感应白鹤。
所谓书写的,就是唐朝的善导大师,凡是得到供养,就用来写《阿弥陀经》十万卷,劝人受持念佛。也有读诵到十万遍的,五十万遍的,信众归依敬仰,甚至有感动至极焚身供养的。得到念佛三昧的,不可完全记录。所谓讲演的,就是宋朝的沈三郎,晚年回心念佛。因为病了,请僧人讲解《阿弥陀经》,换了衣服就寿终了,但缩起膝盖想起来。二个儿子受限于名教礼节,换成装龛感到为难,就拉直他的腿。要入殓时,沈忽然抬头伸出衣被,猛然坐起来。全家大惊,二个儿子急忙上前扶助,他就用肘节捶打,儿子说:“帮助父亲往生了。”沈就竟然坐着往生了。火化时,有白鹤二十九只,在空中飞鸣,很久才向西去。
现前感应,就是宝地遥观。克取往生,就是涅槃非比。这样的感应,古今屡见不鲜。
所谓宝地遥观,是唐朝的大行禅师,最初修普贤忏法。后来入大藏经,随手取一卷,得到的是《阿弥陀经》,日夜诵读。到了二十一天后,看见极乐世界琉璃地上,佛以及二位大士现前。唐僖宗听说这事,诏他入皇宫,赐号常精进菩萨。后来琉璃地又出现,当天就命终。异香经过十天,肉身不坏。所谓涅槃非比,是梁朝的道珍法师,讲解《涅槃经》。天监年间,住在庐山,仰慕远公的净业。在禅坐中,忽然见到海上数百人乘宝船向前,法师问去哪里?回答说:“去极乐国。”法师要求搭船,有人回应说:“法师虽然善于讲《涅槃经》,也很不可思议。但没有诵读《阿弥陀经》,怎么能同去?”法师于是不讲《涅槃经》而念佛,诵读《阿弥陀经》达到二万遍。将要临终前,夜里四更天,见到西方银台来了。空中皎洁如白天,有声音说:“法师应当乘这个台往生。”当时众人都听到天乐闻到异香,很多天香气还不散。当夜峰顶寺的僧人,远远看见谷口有几十个火炬,彻夜通明,第二天才知道法师往生了。如上面记录的事例,都是修因证果,这里有感那里有应,层出不穷。从古到今,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