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礼敬诸佛之(三)
发布时间:2024-11-04 02:40:55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礼敬有种种不同的方式,《华严疏钞》中,清凉国师依宝意三藏法师所说的七种礼,再加上三种,清凉国师把它合为十种礼。
第一种是我慢礼,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我慢礼,就是拜佛的时候,身体象舂米的碓具一样一上一下的,没有恭敬心。志公禅师说:“行道犹如推磑,礼拜恰似客舂”意思是说,修行就像推磨,礼拜恰似舂米,这是呵斥这种礼拜的方式。以这种我慢礼的方式来拜佛,虽然看到外表是在拜佛,而内心是毫无恭敬心的。憨山大师在《费闲歌》中说:“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所以这个我慢礼是不合礼仪的,只有身体上的行为,而且也不恭敬,在心里上丝毫的恭敬也没有,大家在拜佛的时候,千万一定要注意。
第二是唱和礼,又叫求名礼,看外表是在礼佛,大声的唱念和跪拜,实际上也是没有恭敬心的。我们不是说批评谁,只是说现象,有些拜佛拜的特别的花哨,动作像跳舞一样,比杨丽萍跳得还美,但是特别的飘,一点的恭敬心都没有,纯粹是为了显露自己,而不是谦卑下来心去礼拜佛菩萨。不是忏悔心去顶礼佛足,他只是一种华丽的动作,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个人的名利。不是批评,这种现象非常多的,非常非常多的,当我拜佛的时候,我也始终在警告自己,不能这么拜佛,你再庄严,也是罪业众生,也要好好地忏悔。我们比佛的功德、比佛的庄严、比佛的等等的一切,我们简直是差得太远太远,我们唯有真诚忏悔,顶礼佛足,来消除我们的我慢心,消除我执,这才是真拜佛,一定要恭敬心,不要自高自大。
拜佛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我们的内心忏悔、内心恭敬的一种折射,在我们动作上反映出来,也不要为了个人的贪欲、为了自己名闻利养而礼佛,否则的话,不仅是骷髅磕破也徒然,而且还会增加过失,我们想想,这是更大的更增加我执、自以为是。
第三是恭敬礼,据《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印度敬礼的礼法有九种:第一是发言慰问,第二是俯首示敬,第三举手高揖,第四合掌平拱,第五屈膝,第六长跪,第七手膝踞地,第八五轮俱屈,第九五体投地。这九种礼法中,第九种五体投地是最殷重的,佛教也沿用这种礼法,表礼敬为最上者。《离垢经》中讲,五体投地时一一发愿,我们要学着一点,“愿我右膝著地之时,令诸众生得正觉道,愿我左膝著地之时,令诸众生于外道中不起邪见,愿我右手著地之时,犹如世尊坐金刚座,右手指地之时,震动现瑞证大菩提,愿我左手著地之时,于诸外道,以四摄法而摄取之,令入正道,愿我头顶著地之时,令诸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五体投地是属于身业恭敬,发愿和称名赞叹属于口业恭敬,以最尊之顶叩三宝最卑之足,恭敬之至,这是发起殷重心属意业恭敬。以殷重心称名赞叹、五体投地,身口意三业恭敬,这是恭敬礼,十种礼法的恭敬礼。
第四个是无相礼,就是深入法性,离能礼和所礼之相,也就是说,要以智慧来观能礼佛的人和所礼之佛,都是缘起性空如幻如化。《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有为法,包括了十法界圣凡依正诸法,不仅世间的现象界是有为法,就是二乘人所住的化城,甚至菩萨修因诸佛应化,都可以说是有为法。简要来说,除了如如不动的真如自性,其他十法界圣凡诸法,都是属于有为法。既然一切有为法都是虚幻不实,幻妄不真,那么能礼之人和所礼之佛都属于有为法,也都是缘起性空幻妄不真的,那么能够深入法性,离能礼和所礼之相,这样来礼佛就是无相礼。
第五个是起用礼,上面的无相礼是空观,观能礼和所礼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空无自性。我们刚才讲了,能礼所礼都是有为法,起用礼就是依体起用,依性体而起大用。由前面空观,知能礼所礼空无自性,不可执著,诸法有一成不变的法相,因此观能礼之人和所礼之佛都是虚幻的影像。而这些影像它是怎么来的?又都是法性的缘起,既然是法性的缘起,法性遍一切法,那么能礼之人和所礼之佛也随法性遍一切法,也没离开法性。正如礼佛偈中所说:“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释迦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皈命礼”,修这种礼的,就是这种起用礼的,能够从空入假,依体起用,这些都是菩萨的修持。
第六是内观礼,只是礼敬身体内的法身真佛,不向外求。《起信论》中说:“离念相者等虚空界”,离念相就是离空假之念,既不执著空性也不执著假有,空有不执,就能直见本觉真性,所以称为法身真佛。如果背觉合尘,攀缘外境,就是不礼敬;心不攀缘外境,背尘合觉,才可称为归依礼敬。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第四无相礼、第五起用礼和第六内观礼这三种礼,无相礼是空观,礼真谛佛;起用礼是假观,礼俗谛佛;第六内观礼是中观,礼第一义谛佛。
第七是实相礼,就是非空非不空,非礼非不礼,非取内真佛,非弃外假佛,如果能这样不住于法,自然常冥法界,常礼诸佛,所以称为实相礼。清凉国师在《华严疏钞》中,这样解释实相礼:“若内若外,同一实相”,若内是指上面的第四无相礼和第六内观礼,若外指的是第三恭敬礼和第五起用礼,无论是内在的礼敬方式和外在的礼敬方式,如果能做到非空非不空,非礼非不礼,非取内真佛,非弃外假佛,那么若内若外,当体即是真如实相。这里讲的是实相礼,礼真如实相。
第八是大悲礼,以上四种礼,虽然观智圆明,但是未显大悲利物,这怎么能称为菩提萨埵的敬礼呢?也就是说以上四种礼,从无相礼到实相礼是观智圆明,只有菩提之义,未具萨埵之义,就是没有慈悲之义。所以这第八种大悲礼,是代一切众生礼敬。众生,未来佛,一切众生未来佛,本具佛性,与圣人圆证的真如体性无二无别,所以这里以同体大悲,普代一切众生礼敬。我礼敬了,一切众生就都礼敬了;我离我慢了,一切众生都离我慢了,能礼人一具一切,所以称为大悲礼。
第九是总摄礼,在礼拜时,总摄前面从第三恭敬礼到第八大悲礼,这六种由浅至深的礼法于一观,在这一礼当中,前面所讲的六种通通具足,由有相礼到无相礼,由内观想到外观想,使有无内外圆满无缺,也就是事事无碍的境界。圭峰大师开示总摄礼说:“欲礼敬者,先须五轮著地,捧足殷重,深入法性,离能所相,普运身心,礼不可礼,但礼内佛,不向外求,若内若外,同一实相,随一一礼,普代众生,方称普贤行愿礼也”,就是说,在这一拜当中,总摄所有礼敬的意义,所有的礼敬意义、境界全都总摄在内,才能称为普贤行愿礼。
第十是无尽礼,能礼之人和所礼之佛重重无尽。如偈中颂曰:“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这样来礼敬诸佛,能礼和所礼都重重无尽,那么礼敬的功德是无可测量的。
这十种礼,我们就这么简单的介绍一下,前面的两种礼,我慢礼和唱和礼是绝对不如法的,大家以后拜佛的时候,千万不要以我慢的心,或者求名利的心来礼佛,后面的八种礼都是如法的,值得我们由浅至深的、按次第来修学。
--------摘自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