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妙祥法师:出家修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方为真正的清净沙

发布时间:2024-10-17 02:41:40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妙祥法师:出家修道,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方为真正的清净沙

上妙下祥法师讲述:

◎解无为法为沙门

【上午讲了忍辱,下面讲:诣会于沙门。】

“诣会于沙门”,这句意思就是“参访沙门或圣人是吉祥的”,就是说当你去礼拜和请教沙门和圣人——沙门代表什么呢?是代表出家人的意思。不管你问题多少,你有一个恭敬心就是吉祥。因为通过参访接近他们,我们会获得功德和加持,这是吉祥的事情。

“沙门”是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望证悟涅槃的出家修道者。“沙门”在古印度是对佛教以及其他宗教所有出家众的通称,为有所区别,佛教弟子一般都称为“释子”,“沙门释子”或者“释子沙门”。因为中国原先没有这个称呼,所以佛法传过来以后,就成为佛教出家众的一个专称。比如有的比丘自称为某某沙门。特别是写牌匾的时候,写什么字的时候,什么惭愧沙门等等,都是对自己的一种称呼,也表示一种谦虚。

《四十二章经》说:“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辞亲”,我们都知道是告别亲人。“出家”就是出了你过去俗人的家。“识心达本”,什么叫识心达本?就是你知道这个心是怎么产生的,而不被这个心所迷惑,因为外境一切相都是心所生。你知道心所生出的现象是怎么生出来的,而且通过它了解了我们本来有一个根本,那就是佛性。这个就叫什么呢?识心达本。通过这个识心达本,最后你所修的、你所看的、你所思惟的,叫“解无为法”。

这个解无为法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就是说我们通过文字,说明什么叫无为法。但作为一个真正证悟的人,就是识心达本,开悟的人,他的每一言、每一行,想不站在无为法上也不好使。虽在世俗,心是出家,这叫菩萨行为。什么叫解无为法?就是说,凡是有为法到他这里都变成无为法了。

比如说吃饭,我们为了贪吃,好的坏的,他吃饭只不过是为了养活这个身体,同时他又知道这个吃和饭都是虚幻的。我们就不是那么认为了,我们认为呢,不得不吃,饭也是实在的,吃也是有感觉的,认为这个是很真实的。这是我们普遍认识。

而解无为法的人不是那么认为的,他只不过是随顺众生,他也吃。他所谓的吃等于没吃一样,所谓的有和没有一样。我们看到馒头是馒头,在他看来馒头就是幻境,就是空相。

人也是空的,馒头也是空的,吃的感觉也是一种虚幻。有人可能不太理解,说这个吃的感觉怎么是虚幻的?因为我们的定力不足,所以我们感觉是一种实有。因为这是五蕴里的一种,受、想、行、识,这是什么在起作用呢?是一种触的作用,触在起感觉的作用。再加上行的作用——不断地吞咽,我们觉得馒头通过嘴进到食管、进到胃,浑身有劲儿等等这些现象,这种生起,实际上都是一种幻境,包括食物也是一种幻境。

你看看我们吃饭的时候,比如说现在水果下来了,我们要吃个梨得上树上摘,从树上摘到梨,然后一口一口嚼着吃,我们认为这是吃。这是我们世俗的想法。佛在世时,曾经用这个问题考一个外道,就问那个外道——这个外道认为自己是天下无所不通、无所不懂的。佛就问他:你知道这个吃有几种吃法吗?后来他想了半天没弄清楚。佛就给他讲,有段食、有触食、有想食。鬼神是触食,触一下子它就等于吃了;等到我们人类就是段食,嚼碎为吃,你看一口一口地嚼,我们觉得这叫吃饭。

有些天人就不是这样了,天人是什么呢?是想食,一想就完了,一想这东西就吃进去了,不用食物现前。说“这个食物现前我们再吃”——只要是他这一想,这“东西”就现前了,这个形象已经现前了,他一想就吃进去了。比如说他想吃桃,他会满口的桃香,也不用咀嚼,也没有核,一下子从口腔就入到胃里了。那种感受比我们吃那个桃要方便多了、好多了,好受多了,特别地清凉,味道也非常好,而且吃完了以后那种饱的、暖的感觉也是存在的,都胜于人间这种饮食。所以说一旦生为天人,特别是从人间去了以后,他都不想回来、不想下来了,不想回到世间。他一看世间那种吃法认为太埋汰、太脏。所以说想食比段食要高档。当然了,我们虽然在世间,如果我们有修行的话,定力增加的话,也会出现想食这种现象。所以说出家修道,识心达本,认识了心的本性,解无为法叫沙门。修到这个时候才叫真正的清净沙门。

换句话说,我们平时说那个入门,净土宗有一句什么话来着?叫一门深入。净土有“一门深入”,这句话应该怎么解释为最正确呢?我的认为,一门深入,你必须进入这个门才能深入,如果这个门你都找不着,怎么叫一门深入?有的说我就念佛,用念佛的法门来达到一门深入。表面说得通,实际上说不通。因为法门哪,它只是一个方便、一个方法,它并不是真正佛法的门,只是一个方法。就像人走道,我上北京去,但是我腿不好使,怎么办?我就拄着拐棍去。什么是拐棍?念佛方法就是那个拐棍。

那什么是门呢?也就是识心达本,也就是你开悟了以后才能找到修行的门,开悟才能找到门。开悟了以后这叫一门深入,你进这个门了,你的心不管睡觉、散乱、吃饭,换句话说,你所有的行为,想不进去都不好使。因为你的行为——心是无为行,所以你的行为是无为的行为,不管什么事情他都能进行无为。

这叫什么呢?解无为法。他真正把无为法解了,不是我们这个理解了叫解,实际上我们那只是理解,并不是“解”。解是什么意思?没有束缚了叫解。有的说:“解无为法,我也懂得解,这个事我也能说明白。”你能说明白,但心做不到。另外,你这个事说明白了,那个事说不明白,这叫什么呢?这是理论,这是表面的理论。解无为法就是再没有这种有为法的束缚,就是心已经见性的人。解无为法,这叫沙门。所以说这个沙门哪,佛在世的时候很多,像开悟啊,识心达本哪,见性的人很多。过去祖师开悟的也很多,现在也有,但是不太多了。

我们有时候不了解,我刚学佛那时候啊,我的皈依师是楞严寺的上体下清老和尚。我刚皈依,他告诉我去参话头。过了一个多星期,我又去了。他说你怎么样?我说正在努力呢。第二个星期去了,他说你怎么样?我说正在努力。“哎呀,”他说,“你咋这么笨呢,那么点事弄吧弄吧就完了呗,你干吗呀,这么长时间?” 两星期他叫我开悟。他说我笨——也确实笨。才两星期,还没到一个月呢,他说你怎么还没开悟呢?你弄吧弄吧就完事了,这点事还弄不明白?那时候什么叫禅宗?什么叫密宗?什么叫净土?我都不清楚,我都不知道。什么叫念佛我也不知道。光知道皈依以后,师父让做啥就做啥。

老和尚可有意思了,有时候想起来,他那种自信,很自信。就说过去这些老的出家人,开悟的人挺多挺多。但他们从来不说,从他们的言语、话里,他们见性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没有把这个看成一种非常难,而做不到的事情。现在有一种说法,说现在末法时期,你想见性太难了,不可能的事。这话你要跟体清老和尚说,他肯定不同意,他说有什么难的,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就完事了,这什么事弄不完?就这么点事弄不完啊,就这么快。

有时候我们听外面一些语言和他说的差距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他说不可能。体清老和尚认为就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或一个月、两个月。但我的想法,你怎么也得一年吧,是不是?还得认真修,说要见性也不是不可能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离开了世俗的家庭,出家修道,认识了心的本性,通过无为法这个法性,叫沙门。所以这叫真正的沙门。

《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沙门名息心,”就是心不再往外跑了,心不再乱合计了叫息心。“诸恶永已尽。”恶在他这里永远断除了,你叫他做,他也不可能去做。“梵志名清净,除去诸乱想。”从修梵行来讲这叫清净,他已经除去胡思乱想了。我们没见性的人一会儿想到了发财,一会儿想到吃好的,一会儿想穿好的。而且想到的时候那种渴望,那种追求,那眼睛都放光,为了钱财就拼了命了。在这些修行人来讲,太没有意思,太愚痴的一件事情,所以说他不会那么乱想了,不会像世间人那么想。这叫沙门。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