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位自残身体的苦行僧教出来的弟子建造了重庆最伟大的石刻
发布时间:2024-08-17 02:41:27作者:金刚经全文网走过五孔瑞相桥的时候,桥下的河水宁静悠然,微风佛过碧水,圈起阵阵涟漪,这是一座舒适的城,时光每日在水面缓慢流淌,人们的生活慢而简单,让人不禁觉得,幸福是看得见和摸得着的。
公元701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大足,57年之后,她的曾孙唐肃宗在巴蜀之地建立大足县城,寓意大丰大足。自古印度石窟艺术传至中原大地的时候,引起了中国石窟文化的盛行。直到唐天宝时期石窟文化逐渐衰落的时候,也许是看中了武则天对佛教的支持,也许是看中了大足这个称号,也许是看中了大足的地质特点,大足和尚赵智风打造的石刻雕塑群异军突围,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把石窟艺术向后延续了几百年。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是继敦煌莫高窟之后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也是经国家批准的5A级景区。
据说建造石刻的赵智凤自5岁出家,原因是母亲生病,四处求医不治,他到寺庙发愿,假如谁能治好母亲的病,他便昄依佛门。当寺庙里的师父治好母亲病的时候,他果然便出了家。由他带动开凿的大足石刻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兴盛于两宋,历时1200多年,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最后一座丰碑。
如今的大足石刻遗址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尤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最富有特色。目前,景区开放的宝顶山石窟造像由赵智凤于公元1174年至1252年历时78年开凿而成。走进大足石刻,走进宝顶山石窟,便仿佛走进了佛学的殿堂,仿佛打开了一本佛学教科书,让人在参观的同时,总会不自觉地沉浸在佛学教义当中。
佛不语,石窟不语,它们静默无语,或坐或站或卧或笑。即便无语,赵智凤却用石窟艺术把佛想给世人说的话表达得淋漓尽致,当你走进石窟凝望佛像的时候,内心里总会涌出安宁和祥和。
走进祈福殿,敲过12生肖钟,再步上几步台阶,眼睛便会被华丽的石窟艺术深深吸引。佛教分为显宗和密宗,宝顶石刻属于密宗,它的开创者------大日如来作为大彻大悟功德圆满修成正果的智慧佛,被安排在宝顶石刻群的开端。大日如来的头顶上,坐着两尊小佛像,其中之一便是赵智凤的老师-----把密宗引入巴蜀之地的柳本尊。
石窟的打造是充满智慧与技术的,这种智慧足以让现代人对古人的创意佩服得五体投地。
12圆觉菩萨向大日如来问法的圆觉洞,便是智慧与技术结合的完美体现。圆觉洞门外立着一只大狮子,据说狮子可以守护道场,狮子作为百兽之王,佛陀作为人中至尊,因此,佛说法常被称为狮子吼,起着震慑醒悟的作用。圆觉洞是大足石刻最大的洞窟造像,被雕刻在一块大石上,技术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假如仔细观察,可见洞中跪坐在三位菩萨面前的12圆觉菩萨化身位置光线最亮,这是由大门的天窗斜射进来的光线而造成的,一下子便点亮了整个雕刻的主题。在左面的墙壁上雕有一位托钵僧,高高的钵口上方有一个龙头,龙头的上方开有暗沟,当渗水的时候,水从暗沟流入龙头,再由龙头流入钵中,游人只听见水声,却不知其奥秘。所有雕像衣着均飘逸如仙,仿佛来一股轻风便能让他们的衣衫飘起来,更是衬托了道法的气场之强大。
这种排水的智慧,在整个石刻造型中,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摩崖造像------九龙浴太子。
九龙浴太子是释迦摩尼佛的太子身悉达多接受洗礼的雕像。据说九龙浴太子图最上方是一个水池,如何让水池的水不影响到雕刻的效果,大师们也是想尽了办法。他们把水引入九龙之中最大的龙头之中,水从龙头流出的时候,流经一个弧形小槽,经过布局之后的水流到释迦摩尼佛头上的时候,一部分水流从额头前方流下,一部分水流从肩膀两侧流下,这样的操作有效的对佛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让虽然经过了几百年的水流洗礼,释迦摩尼佛的面容却依然清晰可辨。
游览佛雕石刻,是欣赏艺术之美,也是一种领悟的过程。石刻是智慧,也是佛语。
牧牛图虽然从表面看是牧童放牛的雕像,一副田园风光的感觉,其实在佛教里,牛代表着人心,世人常用牛脾气来表达一个人的心性,牧童驯服牛的过程,便是悟心的过程,牧牛图一共有十副,逐渐展现了人心由混沌到开悟的过程。在欣赏这些石刻图案的时候,连自己也会变得有智慧起来。
中国所有寺庙的入口大殿,通常设有左右护法,宝顶山石窟同样雕有护法神像,虽然面目狰狞可怕,其实他们都是佛和菩萨的化身,守护着道场的安全。
佛法精深,佛义深奥,要开悟,并不容易,但佛教的基本教义可简单概括为八个字:业力果报,轮回转世。六道轮回图由一只大鬼口衔轮盘,双手扶住轮盘两侧,轮盘中央坐着一位佛像,身后佛光把轮盘分为四层六个部分,一切众生按照生前所做下的业,一世世轮回,由业生果,或入佛道,或入人道,或堕畜道。
千手观音是宝顶石刻的镇山之宝。观音身长千手,每只手里均长有一只眼,四周大放金光,整个造型金黄闪闪耀眼夺目,千手表示菩萨法力无边,千眼表示眼观众生,千手千眼普渡如你如我一般的凡夫俗子、芸芸众生。望着菩萨慈悲的面容,只想端坐在佛的面前,聆听菩萨教诲,愿你我心似莲花,不忘初心。
释迦摩尼佛涅槃卧佛像被称为佛祖修行的最高境界,位于大佛湾正中,涅槃,代表释迦摩尼佛已经修行到不生不死,常、乐、我、境和大彻大悟的地步。
释迦摩尼佛29岁出家修行,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传教45年之后于80岁在古印度为弟子们说法时圆寂。此长达31米的雕像人物中,除了弟子们悲伤的神情,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则是天空中的释迦摩尼佛母亲,听说了释迦摩尼佛涅槃之后特来迎接他,卧佛面前弯曲的河流为九曲黄河。世人皆知佛、拜佛、求佛,可佛的本义是什么?不过是教人向善。佛在道场传法、说法,为迷茫的人找到开悟的出路,毗卢道场便刻画了毗卢讲经说法的道场,倾听者痴迷的模样,形态神情被雕刻师刻画得活灵活现,让人步入近前,便以为自己也是聆听佛法的一员,忍不住凝神静气,暗自感悟。
佛教从西汉时期传入中国之时,被道教和儒家抗议过,后来经过皇帝的推动,才渐渐被人所接受并被推广开来。人常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石刻刻画着天堂与地狱,天堂里的人欢喜,地狱里的人恐怖。人间造下的业可通过业称称出来、业镜照出来,造下什么样的业,便会承担什么样的果。
父母恩重经变相的精华之处在于把儒家的孝道思想体现在了里面;观无量寿佛经变相称西方极乐世界由黄金铺就,尤如天堂,被称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修成的唯一方法便是一心向善;天堂与地狱之间的一念,由锁六耗图呈现,六根不清净之人便会徒生贪嗔痴。
佛虽无语,可佛雕石刻却构成一副副活生生的故事,让人虽眼观图,却同时在审视着自己的内心。不得不说是佛教的力量,更是石刻的力量。
据说柳本尊是四川乐山人,他是一位苦行僧,修行时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挖掉自己的一只眼睛,断掉自己的一只胳膊,最终修得圆满。赵智凤16岁时来到当年柳本尊创立的寺院学习,学得密宗真传之后,回到家乡大足在宝顶山建立道场宏法,并最终开凿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大足石刻。很多年过去了,石刻尤如一个道场,在默默宏扬着佛法,引导着人们向善,当望着那一尊尊佛像的时候,突然理解了重庆人为什么生活得如此简单而随性,这个被江水环绕的城市,人人心中皆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