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业:《法华经》七喻
发布时间:2022-09-20 11:26:08作者:金刚经全文网《法华经》七喻
张竞业
《妙法莲华经》在大乘经典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它具有独特深远的哲理和文学艺术般的语言。所以自传人中国后,几乎所有研究佛学的人,无不对《法华经》另眼看待。《法华经》共有三种译本,最初公元286年西晋的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一百二十年后的406年,后秦的鸠摩罗什重译出《妙法莲华经》。最后是隋朝的阉那芨多再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三种译本因鸠摩罗什译的语言流畅,文意贴切而为后世广为流传。《法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古来的注释家多把它分为前后二部分。以天台大师智颉为例,将前14品称为迹门,将后14品称为本门。迹门的主题是开三显一,即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等三乘不过是实现一乘(佛乘)的方便手段,也可以说一乘真实三乘方便。本门的主题是佛身常住。即展现在众生面前的度过人生80年的佛陀,实际上在很远的过去就已经是佛陀了,佛身永远常住。作为人间的佛陀,不外乎是常住佛陀在这个世上显现的化身而已。
《法华经》中。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方便品)。所以经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明甚深难解的哲理。被称为法华七喻,这七个比喻是:比喻品中的《火宅之喻》、信解品中的《长者穷子之喻》、药草喻品中的《药草之喻》、化城喻品中的《化城之喻》、五百弟子授记品中的《衣珠之喻》、安乐行品中的《髻珠之喻》,如来寿量品中的《良医之喻》。这些比喻在经中的出现,不仅体现出《法华经》的文学性,而且用这通俗易懂的故事,来说明经中开三显一的思想。
如比喻品的《火宅之喻》:燃烧的宅院代表了众生居住着的迷悟世界,老人代表了佛陀,孩子们代表了众生。羊车,鹿车、牛车,则分别代表了声闻、独觉、菩萨等三乘。大白牛车代表了佛乘。佛陀根据众生不同的素质,施以方便手段,先以三车(三乘)引诱众生走上佛道,最后交给众生究极的优秀的大白牛车(佛乘)。巧妙地说明了三乘和一乘的关系。
以下分别将经中七个比喻写成白话文,有兴趣者不妨一读,可以从中领略经典的奥妙,同时也欢迎一起来探讨《法华经》中之深意。
佛告舍利弗,在某国城镇附近的一个村落中,有位老人,年迈力衰,但财富很多,有许多田地和宅院以及侍僮和仆人。老人居住的宅院非常大,却只有一扇门可以进出,家中人口众多,一百、二百甚至五百人都居住在里面。因堂屋楼阁失修的原故,墙壁坍塌,柱子的根部也已腐朽,栋梁随时要倾倒,宅院四周也是同样。某天突然起了大火,焚烧了房屋及宅院,老人的孩子们十、二十甚至三十人正在这宅院中。老人看到四处尘起大火,非常惊恐万状,马上想到,自己虽然可以从这燃烧的大门中安全地出去,可孩子们在着火的宅院内高兴地玩耍着,对于大火没有察觉,不惊惶也不恐惧,一旦大火逼近身边时,痛苦的是自己,但心中不厌烦灾难,更无求救逃出的意思。
舍利弗!这时老人想,我尚有力气,可以衣襟或用小桌案从火宅中出去。但又一想,这个宅院只有一扇门,而且狭小,孩子们年幼,还没有意识到火灾,加上迷恋游戏,一旦房子倒塌,将被大火所烧。我应当向他们说明火灾的恐怖。这所房子已经燃烧,抓住时机迅速出去,不要被大火烧掉。想后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孩子们。你们迅速离开此.地。父亲虽然怜悯孩子们,好言劝诱,可孩子们却沉迷于玩耍,不肯相信亦不肯接受,不惊慌亦不畏惧,并无离开的意思。更不知道什么是火,什么是火烧房屋,有什么损失呢?仍旧四处奔跑,只是看看父亲而已。
这时老人看着眼前的状况想到:这所房屋已被大火所烧,我和孩子们如不及时出去,一定会被大火烧掉。我现在应当想一个好方法,让孩子们免除灾害。父亲知道孩子们的心中各有所好,各种珍稀奇异的宝物必能使他们感兴趣,因此对他们说,你们喜欢的东西,极为少见而难得,你们如果不取,过后一定后悔,这样多的羊车、鹿车、牛车现在就在门外,可以玩耍,你们从这火宅中快快出去,任你们的喜好,都给你们。这时,孩子们听父亲说有珍稀的东西适合自己的意愿,心尘勇气,互相推搡比赛着向门外奔跑,争着跑出了着火的宅院。此时老人见孩子们安全地出来,都在十字路中席地而坐,再没有什么障碍,于是放下心来,欢喜跳跃。这寸孩子们对父亲说,父亲刚才答应的好玩的东西,羊车、鹿车、牛车等,希望现在就给我们。
舍利弗,那时老人给了孩子们每人一辆大车。这车高大宽广,有许多庄重的宝物,周围有栏杆,四面悬挂铃哨,车子上端张设了幡盖,也用珍奇的宝物装饰,宝绳交织成网,垂吊着华丽的缨子,车内重重迭迭,柔软的座位上安有红色的枕头,驾车的是大白牛,肤色光洁,形体美好,有很大的力量,步伐平正稳当,奔跪迅速如风。还有许多仆人在左右护卫。为什么会如此呢? 老人财富无数,各种珍稀宝藏都很充溢,于是想,我的财宝没有极限,不应该把劣等的小车给孩子们。这些幼小的儿童,都是我的孩子,不能因爱而有所偏向。我既然有无数的七宝大车,应当平等地每人各给一辆,而不能有任何差别。为什么呢?因为以我的财产,施给一个国家也不会贫穷,更何况是我的孩子。这时,孩子们分别登上大车,得到了他们从未有过的,不敢奢望的珍宝。
世尊啊,我们现在高兴地用比喻说明领悟的妙法义理,比如有个人,年纪很幼小,就舍弃了父亲而流浪在外,长期居住在异国他乡。十年、二十年直至五十年以后,年纪逐渐增大,依旧生活贫困,经济困难,四处奔波,以谋求衣食,这样到处飘泊,渐渐又踏上了本国的归途。他的父亲先回到国中,不见儿子归来,中途停留在一个城市中。父亲的家是首富,财宝无数,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存放宝物的各个仓库都已堆满,又有很多僮仆大臣、官吏和人民?象车、马车及牛、羊更是无数,出入赢利,施与周边各国。商人贾客亦多是他家常客。这时穷子游历了许多村庄,经过了许多国家和城市,才来到父亲所住的城市。尽管父亲思念儿子,与儿子有五十年的离别,却从未向人说过此事,只是自己思索考虑,心中感到无限悔恨。自念已经衰老,虽然家财万贯,金银珍宝仓库中已堆满,而自己却无一后嗣,一旦寿终逝世,财物散失,无人可以委托,所以常常苦思远离的儿子,父亲经常想,如果找到儿子,把家产委托给他,那就坦然快慰,再无后顾之忧了。
世尊,那时贫穷子辗转飘泊中以当雇工为生计,恰好来到父亲的住处。伫立在大门一旁,远远看见父亲坐在狮子床上,脚下垫着镶有宝物的案几,婆罗门,刹帝利和居士恭敬地围绕着他。他的身上挂着价值千万的真珠项圈,官吏、百姓和僮仆手拿白尘拂,站在左右两旁,狮子床上罩着宝帐,垂吊着华美的彩带,地上喷洒丁香水,摆放着簇簇名贵鲜花,排列着各种奇珍异宝。一切财物的收入付出,是取是予都有严格的管理,种种情景威德显尊。穷子看见父亲如此有力有势,马上怀有一种恐怖,后悔来到这里,心中暗想,这一定是国王,不然也是与国王地位相等的人,不是我做工谋生的长久之地。不如前往穷人居住的里巷,那里有干活的地方,容易得到衣食,若长久呆在这里,一定会遭到逼迫,强行让我干苦活,想到这儿,跑着走开了。
这时,坐在狮子床上的大富长者,一眼就认出了远处的儿子,心中非常欢喜。他马上想到,我的财物和宝藏现在有人托付了,我常常思念这个儿子,却无缘寻到,现在突然自己来到面前,正合我的心愿。尽管我已年迈体衰,却依然贪爱怜惜自己的子女。于是立刻吩咐侍从,马上把人追回来,那时使者奉命跑出去追赶,穷子万分惊愕,直呼冤枉,大声说道,我没有侵犯你们,为何无缘无故捉我。使者捉人心切,强拖硬拉把人带了回来。穷子心想,我无罪而被囚禁,必定免不了一死,于是更加惊恐惶怖:终于气绝昏迷,跌倒在地。父亲远远看见这种情景,赶紧对使者发话,不要再抓此人,切勿胁迫前来,用冷水洒脸,让他醒来,醒后也不川再对他说什么,为什么呢? 因为父亲知道自己的儿子见地狭小低劣,自己如此富贵尊显,他当然一时难以相信。审视后知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就让使者对他说,现在就放了你,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穷子喜望外,立刻从地上爬起来,跑到贫民街区,继续干活而求衣食。
这时,长者为了引诱儿子回来,没计厂一个巧妙的方法。他暗中派遣两个人,装扮成潦倒瘦弱的人,并对他们说,你们去找穷子,找机会告诉他这里需要雇工,工钱可以加倍,如果他答应就带他一起来。如问及干什么活,便可告诉他是清除粪污,你们也一样子这活。两个使者奉命后立刻四处寻找穷子,找到后就把长者要他们说的话告诉了他。这时穷子听完后,先索取了工钱,随后就和两个使者一块干起了除粪工作。父亲见了儿子,心中既怜悯又责怪,一天,他透过窗户远远看见儿子的身形憔悴,瘦弱不堪,身上全是粪秽灰尘,肮脏污浊。长者即脱下亢珠项圈及轻软柔细的华丽衣服,摘下其他用作装饰的贵重珠宝,换上粗陋破旧,污浊油腻的衣服,弄得满身尘土,右手还拿着除粪工具、畏畏缩缩地对做工的人说,你们要勤奋工作,不能懈怠偷懒。用这样巧妙的方法他终于接近了儿子。稍后他又对儿子说,喂,那位男子,你天天在此除粪,就不要离开,我会增加你的工钱,需要什么,比如盆器,米面,盐醋等,不必犯疑作难,老朽自会派人随时给你送来,把我当成父亲吧,别再忧心忡忡。为什么呢:我老衰年迈,你却盛年气壮,你每天做工,欺骗懒怠。嗔恨埋怨等恶习你身』::都没有,从今以后你就如同我的亲生儿子。即刻长者就以儿子来称呼他。那时穷子虽庆幸自己的好遇,但仍认为是为别人干下等活。山于这个缘故,干了二十年的除粪工作。穷子终于能与父亲交心,彼此沟通,信任不疑,在父亲家中随便山人,但是所住之处,依然在原来仙贫舍。
世尊啊,那时长者有了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对穷子说:我有众多的金银珍宝,仓库也已堆满,其中究竟数目多少,收人支取,你全都要心中有数。我的这一点心意,想必你能体会。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我既已把财产委托给你,那就是把你当作一家人看待,你要用心管理,不要让财产漏失。这1时穷子立即接受了嘱咐,清点了全部家产,金银珍宝及仓库中的宝藏。再没有仅为谋求一顿饭而做工的想法,但所居住仍在原来的地方,低劣卑贱的心志,还未全部舍弃。又过了一段时间,父亲知道儿子见地已逐渐通达泰和,成就了伟大的志向,自己以轻视先前的心态。长者临终之前,召集儿子与亲族、国王、大臣、刹帝利、居土等。大家到齐后,长者当众宣布,大家可曾知道。这是我的儿子,亲生儿子,他在某某城市舍我而去,一直孤苦零丁五十余年,他的名字本叫某某,我的名字则是某某,过去满心忧愁,四处寻觅,不意竟安然在这里找到,他确实是我的儿子,我确实是他的父亲,今后我的一切财物,统统归儿子所有,一切财产的收支;都由儿子掌握决定。世尊啊,这时儿子听完父亲这一番话后,万分欢喜,一种从未有过的欢喜,心中暗想,我原来没有奢望希求,没想到今天宝藏自然从天而降。
如来能洞见一切法的趋向,也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深处的行为,通畅无阻碍,推究明尽诸法而向众生明示一切智慧。
迦叶,比如在大干三千世界中,山川溪谷大地平原,生长着花卉、林木、药草等品类万千,名称颜色不同。当天空浓云密布,遮盖了三千大干世界,接着时雨纷纷落下,滋润万物。无物不平等,一切花卉、林木、药草,不论小根小茎小枝小DI十,或中根中茎中枝中I十,或大根大茎大枝大叶,总之一切树木无论大小,随上、中、下三种不同的状态而各得滋润。同是一云惠施的雨露,万物依其种性而得到生长,开花结果。虽然在同一块土地上生长,同受一样的雨露滋润,而一切草木仍各个显露出种种差别。
迦,真卜你当知道,如来也是这样,如来出现于世上就象天空中的大云,以宏亮的法音遍告十方世界的天神世人,阿修罗,就像大云遮盖了三千大干世界的一切国土。在一切众生中发出伟音,我是如来,是应供,是正遍知,是明行足。是善逝,是世间解,是无上士,是调御丈夫,是天人师,是佛,是世尊。凡未超度者使其超度,未解脱者令他解脱,未享安乐者令他安乐,未得涅槃者令他得涅槃。无论现在未来我都能真实了解,完全洞悉,我能知道一切,看见一切。我能知道真理,揭示真理,宣说真理。你们天神、世人、阿修罗等众,都应到我这里来,听我讲经说法。
各位比丘应该知道,如来是以方便善巧,深入众生根性。如来知道众生心志,乐于接受小法,执着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为了解救众生,在近涅槃时开示解脱之法,众生一旦闻法就真心信仰,精进修行。
比如有一长达三千五百公里的艰难险道,旷野茫茫,绝无人迹,惊骇恐怖。有众多人要经过此道,去珍宝所藏之处。有一导师,聪慧超群,明达干练,很清楚险道关卡,可以引导众人通过这一险恶之路。但这许多人行至半途,全都灰心泄气。不愿再往前行,并对导师说:我们都已疲惫不堪,加上一路惊惶恐怖,实在不能再往前行.前途即然迷茫遥远。我们不如现在原路返回。导师有许多善巧的手段,心里想,这些人真太可怜,为何舍弃前面的珍藏中途而退呢?想到这里,他就以善巧的神力,在险道中途约一千七百公里的地方,变现出一座城市,接着告诉大家,你们切勿惊恐,不要轻易退回,前面不远就有一座大城市,可在那里歇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进入城市后,很快就会得到安稳、想要继续前去寻宝,也可从那里再出发。这时,疲惫已极的人们,无不万分欢喜,出乎意外。我们现在就能脱离险路,很快就得到安稳。于是大家纷纷进入化城,无不认为已脱离了恶道苦难。这时导师知大家在城中已休息好,没有了疲倦。于是又化灭了城市,对大家说,你们应当继续前进,宝藏就在附近,刚才这座大城是我变化出来让你们休息用的。
各位比丘弟子,如来也同这位导师一样,现在为你们指路作导师,他知道一切生死烦恼,恶道艰险难行而且遥远,知道如何通过险路,如果有些众生一旦听了一佛乘,反而不想见佛,不愿意亲近佛。那是他们认为佛道遥远难求,要花很久的功夫勤修苦习,才有成就佛果的可能。佛陀当然知道他们怯弱心志和下劣的愿望。所以用方便力,于修行中途,为他们安置了暂时休息的处所,分别说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如众生居住在变现的国土和佛的真国土,则如来即对他们说,你们尚未成正果,现在修行的程度,已接近佛的智慧,应当仔细观察,认真筹量,你们所得的有余涅槃,并非真实的妙境。如来用方便力于一佛乘中分别说三乘,好象那位导师为了众生休息,化作一座大城,当知道休息好时,即告诉他们宝藏在附近,这座城不是真实的城,是变化出来的。
世尊,我们常自以为已证得了究竟涅槃的智慧,今天才知道自己毫无智慧可言。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本应得到智慧,然而稍有小得便白以为满足。
世尊啊,比如有人来到亲友家,酒醉而倒卧,这时亲友正好有公事需要外出,便以无价珠宝系在醉汉内衣中,然后才离去。醉汉一点也没有察觉,清醒后就起身漫游他国,为了衣食尝尽了艰难困苦。稍有所得便自以为满足。一天又与亲友相逢,亲友吃了一惊说,嘿,你这堂堂男子,何故为了谋生求食弄到这种地步,我过去曾为了让你得到安乐,色声香味触样样满足,特意在某年月日把无价珠宝系在你的内衣中,今天为何你们不知道。勤苦忧愁,谋生活命,不是太痴愚了吗,你现在可用这无价之宝换来生活所需之物,以后称心如意度日,再也不会贫穷匮乏了。
如来也正像这位亲友一样,在菩萨地时就以大悲心教化我们,使我们获得佛的智慧,然而我们自寻废忘,不知不觉竟离开了大乘正法。所以证得阿罗汉小乘果位,还以为进入了涅槃智慧境界,稍有所得便认为满足,幸而求取佛的智慧的心愿,还未丢失。现在世尊启发我们迷途知返,循循善诱地说,各位比丘,你们所证的,并非真正的无上涅槃智慧,纵然我很早就为你们种下佛性智慧的善根,以方便法门教化开示涅槃相。可是你们却误以为真得到了究竟涅槃的无上智慧。世尊啊,今天我们才知道人人的真心本体都是菩萨,我们能获得无上正等正觉授记而成佛,皆是因缘所成,非常高兴得到未曾奢望的正果。
文殊师利,比如强大有力的转轮圣王,想以自己的威德和势力降伏各国,而各国小王并不顺从他的命令。这时转轮圣王就发动种种军队前往讨伐。圣王看见立有战功的士兵,立刻欢喜万分,根据战功分别赏赐。有的赏给田宅、村庄、城镇、有的赏给衣服及威严的穿戴用品,有的赏给各种珍宝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以及象车、马车、奴婢、人民等。唯有自己发髻中的一颗珍贵明珠从不赏赐给别人。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圣王头上有这样一颗明珠,一旦赏给别人,他的眷属一定会万分惊异。. 文殊师利啊』口来也是一样,运用禅定和智.慧的力量;获得了佛法国土。如来作为法王虽统管了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但魔王并不肯顺从,如来则派各位贤将与魔王交战,对立下战功的也满心欢喜,在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四众弟子中,广说一切佛经妙理,让他们欣乐喜悦,并赐予禅定解脱,断尽一切烦恼的根源以及种种佛法的财宝,还赐予涅槃的城池,告诉他们得了灭度解脱,引导他们的心志使他们无不欢喜,只是没有对众人讲说《法华经》而已。
文殊师利,如转轮圣王见士兵立战功,心中万分欢喜,那颗难以置信的珍贵明珠,尽管久藏于发髻从不轻易予人,现在还是赏赐给了士兵。如来也是这样,他在欲、色和无色等三界中为大法王,川佛法教化一切众生。见贤圣三军和五阴魔,烦恼魔、死魔互战,立下大功勋,根除了贪瞠痴三毒,脱离了欲.色无色三界冲破了魔王罗网。这时如来也万分高兴,将使众生得到通晓一切佛的智慧,一切世人常抱怨难以信奉的《法华经》,原来从未演说,现在也为众生演说了。
文殊师利啊,这《法华经》是一切佛陀的第一妙说,在所有经典中最为深妙,最后才赐与众生正如强力的转轮圣王长久守护明珠,现在才赐予士兵一样。
文殊师利啊,《法华经》是一切诸佛如来不传的秘密宝藏,居所有经典之首,日夜守护从不轻易宣说,直到今天才向你们演说。
各位善男子,如来所说之法为了救度众生而说的法,全都真实而不虚伪。比如有位优良的医生,他智慧聪颖,通晓一切药性,善于医治各种疑难杂病。这位良医子女众多,有十二十乃至上百人。良医因替人治病,远涉其他国度。子女们留在家中,一时误饮了毒药,药性发作后,无不闷绝狂乱,满地打滚。这时恰好父亲从国外回到了家乡,喝下毒药的孩子,有的已失去了理知,有的尚且清醒,远远看见父亲,,JL,中万分欣喜,大家一起叩拜问候说,父亲平安归来,身体无恙吧!,我们一时糊涂,误饮了毒药,恳请父亲救治我们,再给我们一次生命吧。
父亲见孩子们如此痛苦,于是按照各种医经中的药方,寻求最有效的解毒药草,药草色香味美,无不俱足。又经过捣碎筛选,仔细拌合,让孩子们吞服。父亲对孩子们说,这是最有效的良药,色之香,味之美,一应俱足,你们服下之后,痛苦很快就能解除,再不会留下什么病患。孩子中尚未失去理知的看见良药颜色味道都不错,于是马上吞服,立刻药到病除。其他失去理知的孩子,看.见父亲归来虽也欣喜问候,央求父亲治病,然而一旦拿到良药后,却拒绝吞服。为什么呢,这是因毒气太深,失去了自心本有的理知的缘故。如此色香味美的上好良药,却误认为不美。于是父亲想,孩子们实在太可怜,中毒太深,理性已迷乱而颠倒,尽管见到我回来很欢喜,央求我为他们治疗。但是如此好药他们却不肯服下。现在我应设计方便法门,让他们服下这良药。于是父亲立刻对孩子们说道,你们应当知道,我已年迈体衰死期将近,这些特制的良药,现在留在家中,你们可以随时拿去吞服。不用忧虑病症不能痊愈。说完这番话后,父亲又再次远走他国,接着派使者回来对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啊,已经在异国去世了。
孩子们听到父亲逝世的消息后,心中万分忧伤悲痛。于是想,假如父亲健在,他会因慈爱而怜悯我们,救护我们。现在父亲舍我们而去,在异国他乡逝世。如今我们孤苦零丁,无所荫庇,心中悲戚伤感,反而逐渐醒悟,方知这解毒良药色香味美。于是取出服用,病毒立刻驱除。父亲得知孩子全都恢复健康的消息,不久也从国外返回故乡,使孩子们重又得见他的慈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