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松:景区围圈寺院收门票 取消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25-01-14 02:43:41作者:金刚经全文网崇圣寺被有关部门围圈起来收门票,每票121元(图片来源:资料图)
云南大理被誉为 妙香佛国 、 文献名邦 。历经千年的崇圣寺三塔、剑川石窟凝固了大理这方佛土的历史痕迹;《南诏图传》、《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大理国写经》灵动地叙说着大理佛教法脉的传承;唐代樊绰《云南志》(又名《蛮书》)、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和李京《云南志略》、明代谢肇淛《滇略》等文献,均记载了苍山洱海间灵动、鲜活的佛教习俗。大理崇佛的传统历经千年,传承不绝,至今犹存。
2013年11月初,大理崇圣寺举办了 2013崇圣论坛 。国内学者、僧侣和斯里兰卡教界友人齐聚大理崇圣寺,共话云南佛教在中国及国际文化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苍山洱海,风花雪月,庙宇巍峨,人文荟萃 置身其中,令人心神云飞,忧乐俱泯。论坛期间,僧俗大众穿梭于崇圣寺里,有佩戴论坛胸牌的与会者,有身着僧衣的僧侣,有戴着太阳帽、拿着相机的游客 却不见一个本地身着民族服装的礼佛者。走出崇圣寺山门,偶见他们的身影:卸下背上的背篓,在山门外虔诚地叩拜,然后起身折返。笔者瞬间明了:这庄严肃穆的佛都,没有门票是不允许进入的。门票犹如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寺院与普通信众之间。
寺院卖门票是时下一种普遍现象。长期以来,中国大陆寺院大部分都收取门票,人们对此诟病已久。一些地方政府借佛教来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投入资金建设寺院,圈地建景区,寺院被圈在景区里,成为圈钱的工具。崇圣寺就是其中一例。为尽快收回投资,崇圣寺 被门票 ,而且是昂贵的门票 每票121元。不只门票,景区还经营香烛、放生等项目。更让人费解的是,身着民族服装的景区女性工作人员,却充当僧人角色,为游客购买用于放生的鱼苗念经, 满足 游客的信仰需求。不明就里的游客,对佛教会怎么看呢?寺院里不合时宜的商业化行为,无疑有损于佛门圣地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形象。
寺院门票阻碍了普通群众的信仰需求。一张薄薄的却昂贵的门票,拉开了寺院与普通信众的距离。经济困难的信众,根本无法进入寺院参加正常的信仰活动;即使经济能力较好的信众,也难以承受多次重复购买门票的负担。群众没有通畅的途径进入寺院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极有可能选择其他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信仰需求。此外,由于寺院门票的阻碍,群众因无法进入寺院寻求精神慰藉,很有可能误入邪教组织,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寺院门票有违佛教的教义。众生平等是佛教立教的一个基本教义,普度众生也是佛教追求的目标之一。寺院收取门票而把信众拒之门外,显然无法体现众生平等的理念,更谈不上普度众生了。《阿那律八念经》云: 求财以道,不贪苟得;不诈怠心于人。是为世间正命。 这里所说的 正命 ,正是求财时最重要的合法前提 不做直接或间接伤害众生的事以求财,其营生、事业必须合乎佛陀的教法。凡是非法得来的钱财,无论出于什么良好的动机,都是罪恶。《杂阿含经》亦云: 如是善修业,黠慧以求财,财宝随顺生,如众流归海。如是财饶益,如蜂集众味,昼夜财增长,犹如蚁积堆。 正信、正行,自然有好的回报。心量有多大,财富就有多大。人不能不依财物而生活,但钱财的获得,必须要如法如律,这才是以正业、正命获得财富的生活。佛教并不否定财富,但财富需由布施、修福、行善而来。景区卖门票,坐收渔利,显然违背了佛教的财富观。
取消寺院门票是众望所归。 门票经济 是短视行为,注定是要短命的,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应更多地着重于旅游产业的开发,而不是急功近利地盯着寺院门票,借教敛财。不依靠收取门票,寺院照样可以生存,而且发展得很好。国内也有许多寺院坚持不收门票。福建莆田的广化寺,自从恢复开放以来就没有收费。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也不曾动摇过。北京的广化寺道风日高,被称为模范道场,赢得海内外信徒的赞助,寺院的生存早已不是问题。河北赵县柏林禅寺,湖北黄梅四祖寺也不收门票。2007年,江西庐山东林寺也取消了寺院门票。
取消景区强加的寺院门票势在必行。对政府相关部门来说,要从景区、寺院建设中脱身,剥离景区与寺院的经济关联。政府是宗教事务的管理者,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主体,而不是寺院建设的实际参与者。同时,应创新宗教事务的社会管理,清理、杜绝承包寺院等乱象。中国大陆的寺庙大多与风景区旅游场所并存,于是就存在宗教局、旅游局、文物局等多头管理现象。因此,要从制度上理顺、厘清、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权限与职责,抛弃 宗教搭台,经济唱戏 的旧思路,斩断经济利益链条,使寺院恢复其宗教活动场所的本来面目。
从佛教自身来看,寺院完全可以找到好的自养方式,而无需政府的旅游部门 主动关心 。只要佛教界坚守本分,道风高尚,撑起佛教人文精神大旗,就能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寺院也不会有生存的问题,更不会有 商业化 的行为。河南洛阳白马寺坚守 农禅 的传统,在上世纪90年代,白马寺的黄豆种植面积有十几亩。2005年起,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以上。收获的黄豆除了满足寺院日常生活之需以外,大多都被送到附近的敬老院、孤儿院,以及进行包装之后作为结缘小礼物,送给前来参观、上香的信众与游客。有商家曾表示愿意高价收购白马寺的黄豆,却被拒绝了,因为白马寺并不想以此牟利。
让旅游回归旅游,让佛教回归佛教。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靠收取寺院门票来维系,寺院也不是可以合伙贩卖 佛、法、僧 三宝的集团公司。取消寺院门票,打通圣俗之间的这堵墙,才能使心灵安止,寺院清净,惠风和畅,社会和谐。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原标题:寺院门票:圣俗之间的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