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这样布施,就是舍一分钱,福德也无量无边

发布时间:2024-12-05 02:43:57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宣化上人:这样布施,就是舍一分钱,福德也无量无边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这一分经叫“妙行无住”。“无住”,不要执着;没有执着就是解脱;解脱就是自由;自由就是无所拘束。

“复次”:在前边哪,讲这个菩萨要离一切相,不着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如果着这四相呢,就不是真正发菩萨心的菩萨、发菩提心的菩萨。“复次”,那么现在,再来一次,把这个道理呀,再往明显的说一说。

佛说,“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这个菩萨不单要离相,要不着相,而且呀,要于法、于这个布施这种的法呀,“应无所住”,不应该有所执着,不应该放不下。

你这个布施要三轮体空。你能三轮体空,这就是,不着相布施,不住于相的布施。

怎么叫三轮体空呢?

布施不应该存一个有布施的心。说是,“喔!我做了布施了,我做了功德了,我是一个能施。

”那么所受者呢?是个所施。中间哪,就又有一个东西来布施,你的钱,中间有个钱,或者物质,中间有个物质。这都叫没能离开相。

要怎么样子呢?

要布施而不存着布施之相。做了就像没做一样。不要心里说,“哦!我做了什么功德了,我又,或者造了庙了,我或者呀,造了塔了,或者造了佛像了。”有所执着,这不观空,这就叫没能无所住。那么要无所住呢,就是三轮体空:我布施而无布施之相,虽然做布施,离开布施相,这才是,真正布施。

你要布施着相,那根本就没有功德,那功德呀,是一点都没有!你要不着相呢,无相布施,那功德是无量的。所以呀,这个“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单这个不着相,而且也不住这个色布施。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对六尘的这个相,你都要空了。你要是着色布施也有所执着,你着声香味触法布施也有所执着。有所执着,这个功德就是有限度的。你要无所执着呢,这个功德是无限度的,没有限量的。

“须菩提”:须菩提呀,我怎么教你,说发菩提心的菩萨要不着相布施呢,“菩萨应如是布施”:须菩提,所有的菩萨都应该呀,这样布施,怎么样布施呢?就是不着相。虽然布施而无布施之相。

不要以为,“哦!我在某一个庙上,我捐了五千块钱!我大约这功德不小了吧!或者我在某一个地方慈善的团体,我捐了十万块钱,我的功德呀,是很大的。”你就捐一百万块钱,你心里总记着有这一百万存在,那只是一百万而已,不能增加。而这一百万没有了的时候,你的那些功德也就没有了。

你要不执着相布施呢,你就是舍一分钱,那个功德也无量无边。

所以呀,我们虽然做布施,要明白布施的方法。你不会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去,你修到尘点那么多的劫,就像微尘微尘那么多大劫,也不能成功的。

为什么呢?

就好像你煮那个沙子,这个沙子,你想要它成饭一样的,那么你煮多久,那沙子也不会成饭的。

所以,“不住于相”:菩萨,做布施要不着相上。

“何以故”:什么缘故要不着相呢?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假设菩萨要是不执着于这个相上来做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他所得这个福和功德呀,是不可思量的,是你想不完那么多,你想不出来那么多,不可思量那么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菩提,在你的意思里怎么样子呢?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为什么说不着相的布施它的福德不可思量呢?我现在给你讲一个比喻。“东方虚空”,这个东方啊,单单的,仅仅东方那个虚空,你说它有多大,有多少?“可思量不”,你可以想像它有多少吗?

这个须菩提,听释迦牟尼佛这样问,他说:“不也。”说,不可思量,我想不出来那么多,“世尊”,须菩提这样说。

“须菩提”:他说,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说这个南、西、北方和这个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释迦牟尼佛又问须菩提了,说:那么你说东方虚空不可思量啰,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这个虚空可思量吗?

“不也。世尊。”须菩提又答说,不可以思量啊,世尊。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说:“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菩萨,不执着这个相来做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他这个福德,也就像,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个虚空不可思量那样的多。

如果你要是住相布施呢?

住相布施,就有所穷尽,而不能永远的存在的;你要不着相布施呢,这个功德就是永远的,这福德就像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虚空不可思量,一个样子。

“须菩提”: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须菩提,说:初发菩提心这一些个菩萨,“但应如所教住。”就是,应该像我所教你这样的去修行去,去修行,去行止去。

那个布施,应该做;做了之后又应该把它忘了,这就是不着相。你做了之后,是永远都忘记了。你要不忘,佛就把它忘了;你要能忘了,佛就把它想起来了。

所以,为什么这个样子呢?这佛,知道一切众生的心。因为他知道你没有忘你这个布施,没有忘你这个功德,所以佛也就不需要想它。等你忘了的时候,佛呀,替你想起了。

所以,你想你自己把它记住好啊?是佛给你记得好呢?说是,我怕我忘了,佛也忘了,那怎么办呢?那我岂不是就没有功德了吗?嗯,那你不要担心,不要害怕。你要忘了,佛,是永远记住。为什么呢?这个《金刚经》上,后边就有讲,说:“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你这心里想的什么,佛,都记得,佛都知道。

那么你尽想着你有了功德了,这佛、菩萨一想,你自己既然有了功德了,我就不需要把你这个功德给记下来。你自己想着就好了,这就是这样。

那么我们做好事,在心里记得;你做那不好的事,你记得没记得呢?你做了不好的事情,你总想把它忘了;做好的事情,总要想记住。你做好的事,不应该记得;做不好的事,应该记得。应该记得,以后不要再做错事了。那么你做好事,不要记得它。那么你忘了,应该又做多一点。因为以前那个你忘了,现在应该再做多一点。

恭录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