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这种感觉的人,前途无量光明!
发布时间:2024-06-21 02:45:18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凡是有这种感觉的人,
就是有智慧,前途无量光明
各位!修道若是不能改过,就等于没有修道;学佛法不能知过必改,等于没有学佛法。所谓:
“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
知道以前所行所作有不对的地方,凡是有这种感觉的人,就是有智慧,将来的前途也是无量光明。
若是不知以前之非,这个人就要糊涂一辈子,终日图虚名,被客尘所迷,这种人多么可怜!
我们不要把佛性寄托在四大假合的物质上,只知求享受,不知修真道。为什么弃真逐妄?为什么舍本求末?都是因为不知道反省,有了过错也不肯改。
因为不认识自己的自性是清净无染,没有一切的尘垢,所以对自性没有丝毫的把握,于是同流合污,将自性染污了,把本有的智慧也埋没了,这样就更难明心见性了。
我们住在万佛圣城,要把心中的黑暗除掉,令自性的光明现出来,用正大光明来处理事情,不用手段来压迫人。
我们要谨记“是道则进,非道则退;择善而从,不善而改。”能这样,一定能达到贤圣的地位。
-02-
这样诚心来忏悔,三业才能清净
净是清净。清净什么?清净身、口、意三业。三业清净,便是圣人;三业不清净,便是凡夫。三业合乎标准就是善,不合乎标准就是恶。先说三业的十恶,翻过来就是十善。这是每个佛教徒所应该了解而遵守的,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壹、身有三恶:就是杀、盗、淫。
(1)杀:就是杀生。世界为什么会有战争?就因为杀生太重。互相残杀,前世你杀我,今生我杀你,循环报应,因果不爽。
古德说:“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夜半声。”这就彰明战争的起因。
道理虽然浅显,但人人不注意,所以造成世界的浩劫。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这样看来,我们伤害一个众生,等于伤害一位佛,所以佛教戒杀。不但戒杀生,而且提倡放生,因为众生皆是过去六亲眷属的缘故。人人不杀生,人人不吃肉,那么,世界一定和平。人人和平相处,慈悲相待,就是人间极乐世界。
(2)盗:就是偷盗。凡是不告而取谓之偷,强抢财物谓之盗。古时廉洁的人,就是“一芥不以予人,一芥不以取诸人”。就是一棵芥草,也不随便赠送给人,也不随便接受人所馈赠。这是廉洁自守,清净淡泊的表现。
(3)淫:就是性行为。出家人戒淫,在家人戒邪淫。从无始劫以来,这种淫欲心,不容易清净。在《楞严经》上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果淫心不断除,想修行是不会成功。好像“煮沙成饭”,无有是处。修行人,一定要清心寡欲,断欲去爱,才算真正清净,三业才没有过失。所谓“身无失,口无失,意无失”,这是十八不共法中前三法。
贰、口有四恶:就是妄言、绮语、恶口、两舌。
(1)妄言:就是说不真实的话。信口雌黄,没有根据,无中生有,虚妄不实。
(2)绮语:就是说不清净的话。好谈男女事,有的用口说,有的用笔写,令人想入非非。
(3)恶口:就是爱骂人。出口伤人,令人生烦恼。或者说些刻薄的话,所谓“口中无德”。
(4)两舌:就是传播是非,也就是挑拨离间,令双方发生误会,或者冲突,专门搬弄是非的人,一定会堕地狱。我们所造的恶业,多数是由口业所造,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是至理名言,也是经验之谈,当奉为座右铭。
叁、意有三恶:就是贪、瞋、痴。
(1)贪:就是贪欲。贪而无厌,越多越好,没有知足的时候。
不知足常忧患,能知足常快乐。世上的人,不是贪名利,就是贪食色。各有企图的欲望,这就是贪心在作祟。最后导致身败名裂,或者国破家亡。
(2)瞋:就是瞋恚,也就是发脾气。贪之不得,便生瞋心。
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要知无明大火,能烧毁功德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修行人,切记!不可发脾气,要修忍辱法门。忍人所不能忍的事,那才是修行人的本分。
(3)痴:就是愚痴,也就是痴心妄想,不该想的去想,不该得而欲得。
例如爱观花的人,就想“好华常令朝朝艳”。
爱赏月的人,就想“明月何妨夜夜圆”。
好喝酒的人,就想“大地有泉皆化酒”。
好用钱的人,就想“长林无树不摇钱”,这都是愚痴人的妄想。
在〈大忏悔文〉中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这样诚心来忏悔,三业才能清净。
所以修行人,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基本法门。
行是行为。每天要反省,在一天内所行所作,是否清净?
如果清净,更要努力,令其更清净;若不清净,要改过自新。
在商汤的盘铭上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就是说,假设今天把污垢洗清净,以后天天要洗清净,要继续不断洗清净。不但身清净,就是心也要清净。
我们修行人,就是令身心无烦恼,也就是三业清净。
西天第四祖,优婆毱多尊者,遵守师父商那和修尊者的教诲,每天反省,用黑白小石来作标记。
起恶心下黑石,起善心下白石。开始时,黑多白少,渐渐黑白相等,七天后,只见白石,不见黑石,这是修清净行的方法。
这一品净行品,是菩萨所修的法门,也是我们修行所遵守的法门。
在前边所讲的是信解门,现在所讲的是行证门。
光信光解,不去修行,就得不到证果的成绩。
佛教是躬行实践,以身作则的教。要实事求是,依法修行。
知多少,就去行多少,所谓“知行合一”,真知才能真行,真行才能真知。
修行人,要注重在行。如果注重在理论,讲得天花乱坠,地涌金莲,但不去修行,等于说食数宝,最后一无所得。
所谓“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
好像银行的出纳员,天天数钞票,结果自己没有半分钱。
-03-
修净土的人,一定要这样做
其实修净土的人
十六观经 有很多人修了
一直观 观 观 观
观到最后有很多殊胜的境界
按照十六观经来观的话
有的人见佛
有的人见到这个琉璃地
很多
有的功夫够的人
但是在这个楞严经讲
就是不能住着
完全不能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