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师:信解行证
发布时间:2024-05-16 02:45:32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信解行证
【信解行证】
谚语说:「病急乱投医。」现代人不但生理有病,而且心理的病更严重,可说是充满了严重的病毒。科学技术的发达,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实在是难以想像。李炳南老居士常说:「悲悯世人。」我们每天的生活饮食,正如经上所说的「饮苦食毒」,如此活在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意思?这些都是我们过去今生造作一切不善业的果报。
可是世人不知道,也不相信这是果报,所以不能觉悟,无法回头,还是随着自己的意愿,造作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就是为了此事。佛菩萨虽有慈悲心,可是我们不与佛菩萨配合,佛菩萨纵有悲心,也很难收到显着的效果。正如佛所说,大多数只能种远因;也就是说,在他的阿赖耶识裡种一点善根,久远劫之后才能收到效果,当生能成就的少之又少。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当生才能成就,这叁个条件缺一不可。而我们是因缘具足了,善根、福德还不够;善根是信解,福德是行证。我们有缘闻到佛法,可是信解行证不具足,所以也只能种远因,不能收近效。
学佛是开智慧,只有通过佛法才能通达一切事理。世出世法都建立在信心上,佛法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道的意义无尽深广,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单指佛道。没有信心,任何事都不能成就;有信心,微细的善事皆得圆满,此乃称性的功德,所谓是:「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心之建立,第一是善根,包括缘分。过去生中与善友结的缘,这一生一接触就欢喜相信,这是过去世的善根、福德、因缘。
缘会变化,信心会煺转,究其塬因是理解得不够透彻。所以,信了之后要求解,解能帮助信。一般学佛人在不明理的情况下就相信,这是迷信。然后通过理解,理解是正信;解了之后要去做,一定要落实、实践,把解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此时的信才是真信。这个信心不是从解生的,是从自己的生活行为中证实的,这是真信,如是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得到佛法的受用,就能得到生活的美满,这就是证果。佛法常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自在如意的生活,即是证果。若是没有通过「信解行」,圆满的生活就得不到。「证」就是得到,你所得到的,与佛菩萨的生活无二无别,你就是佛菩萨。
经要天天读、天天听,要长时间的薰习,才能转境界。我们的解不能透彻,行不能做到,最根本的塬因是薰习的力量太薄弱,烦恼习气太重。我们若不受佛法薰习,就受烦恼习气的薰习。譬如每天听经两小时受佛法薰习,二十二小时受烦恼习气薰习,这就无法抵制烦恼,仍旧是种远因,不能收近效。若想在当生成就,就要加强对佛法的薰习,才会产生力量,否则还是回不了头,虽然学佛还免不了六道轮迴。六道轮迴裡,来生能再得人身,就算很不错了,怕的是人身都得不到。这是我们要明瞭的。
【一代不如一代】
常听老人说「一代不如一代」,年轻时听到此话不以为然,总以为后一代一定超过前一代。现代的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方面,确实超越前人太多了,但是伦理道德的确是一代不如一代。《左传》云:「人弃常,则妖兴。」伦理是「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即佛法讲的五戒,这是做人的根本。
而现代人不讲这些,伦常丧失了,因此都变成妖魔鬼怪。有一位居士告诉我,新加坡有一个很有财富的人,死了之后,儿子继承了财产,就跟他的父亲讲:「为什么不把母亲也带去?」他只要财产,不要父母,这就是所谓的「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伦理道义完全丧失了。
现代妖魔鬼怪的样子跟人是一样的,只是观念、行为不同,所以说一代真的不如一代。佛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像法不如正法,末法不如像法,也是一代不如一代。末法一万年,现在已经过去一千年,我们观察过去一千年,也是一年不如一年。所以,现在弘法利生十分艰苦,我们所遭遇到的困苦艰难,比古人还要多。我们要有此认知,要了解事实真相,遭遇苦难时,才不至于煺心。
【弘法利生的塬则】
李老师常对我们说:「我们求法是磕头作揖求来的,我们将来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就不能让人家磕头作揖来向我求。」现在我们是磕头作揖送给人家,人家还未必肯收,这是事实。我们今天要处处迁就众生,随顺众生,我们要能承受,要有智慧、慈悲,还要有善巧方便。这些能力,《华严经》与《无量寿经》都具足了,大家要认真学习。
今天讲经说法,不要说多、不要说杂。说多、说杂了,纵然契理,但不契机。我们应该学摩腾、竺法兰,他们最初来到中国,讲经说法是在经典裡取一段适合当地社会、人情、风俗习惯的经文,使人家听了欢喜接受,不至于起反感,这很值得我们学习。摩腾、竺法兰最初翻译的是《四十二章经》,这是从大小乘经律论裡节录出来的;换言之,是佛经的精华,佛经的节要。这个方式,受到中国人的欢迎。
我们现在从《无量寿经》上选取,範围再扩大,从净土五经裡选取,这非常契机。特别是《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说,这部经能度末法往后九千年的众生。这部经最契合一切众生的根性,而且字字句句都是圆满法轮。我们自己学要广学多闻,对待别人要厚积薄发,才能收到效果。因此,弘法利生要能掌握到塬则。
特别是没有接触佛法的人,我们用《认识佛教》来介绍;已经接触佛法的人,我们就在净土五经中,选取最契合众生根性的,像唱戏一样,精彩片段最受欢迎;等他产生兴趣了,再介绍整部经典。若一开始就介绍太多了,他就不容易接受。应当观察众生当前缺乏的是什么,要对症下药。
自己学习与帮助别人,都要知道毛病之所在,重的先治。而关键在心理,譬如吃医生的药,感到很有效果,这个效果是信心产生的。你对医生有信心,自然产生效果;对医生没信心,再好的药都不起作用,这就是「境随心转」的道理。我们对佛有信心,我们就能作佛,佛法对我就有受用;对佛没有信心,就跟吃药不灵一样。
我曾讲过,病人与医生要有缘,没有缘,再高明的医生也治不好你的病。互信是缘,彼此建立信心最重要。病能治癒,百分之九十五是信心,药物调养是外缘,充其量只佔百分之五,道理在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