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净慧法师:哲学之真、伦理之善、美育之美能否取代宗教信仰

发布时间:2023-01-26 18:05:48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第五十九问:“于现代史中,有人提出用哲学之真、伦理之善、美育之美取代宗教信仰,当然包括佛教在内;佛教可以被取代吗?这种人趣向一阐提吗?”请为方便释解。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答:佛陀时代,就曾预见,末法时代,世俗世论破坏佛法。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也为世智聪明之祸,理由相似雷同,结局都很悲惨;对人类与社会安全危害巨大,又殃及自身与子孙后福。佛教形成因缘与存在价值,是经过二千五百多年,不同时代的人,反复验证共认的真理,在人心中铭刻下不可抹灭的烙印;各种宗教也是如此,具有真实存在的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在人类发展中,取消了历史信仰传承,取消了传统文化,等于取走了民族的灵魂,取消了发展的根基。当然,不论是什么理论,都不能取代宗教信仰,也不能取代佛教义理。古往今来的这种观点,都是将佛教视为一种理论存在,空无实际;将宗教信仰视为精神枷锁,麻痹人民;将天灾人祸归罪于人民愚昧,思想奴化;将封建落后归罪于宗教信仰,阻碍发展。古往今来的这种人,皆不信因果,否定轮回,缺少敬畏,藐视史实,对宗教信仰以封建糟粕否之,对佛教传承以迷信活动灭之,对传统文化以过时落后取代之,邪知邪见蒙蔽心智,狂热嚣张失去理智,自命不凡助长世智,若不知醒忏,必自取灾祸,心行可趣向一阐提。

  哲学之真,其宗质是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所认识的世界本质是物质决定精神,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人的思维与存在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研究对象是现实存在、客观存在、学术知识、价值观念、理性分析、心灵沟通、语言艺术;将各种规律归类于自然法则与必然法则。哲学中所揭示的一些真理,在此世界是相对真实存在;但不全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佛教所揭示的依一切自然法则而超越一切自然法则,依一切因缘法则而超越一切因缘法则,无法相互比较;差距在于一方是一个星球的相对科学,另一方是无垠宇宙的绝对真理。世间若失去佛教智慧,再失去宗教信仰,必将导致社会变态,产生失去道德约束的政治博奕,产生失去人性善良约束的科学滥用,产生失去社会责任约束的贪婪享乐,产生失去平等自由约束的个人崇拜。

  伦理之善,其实质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结构的基本原则;所认识的是指导人行为的观念,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应符合普遍的道德标准,形成一种行为准则;研究的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伦理范畴,道德范畴;内容包括人生道理、人生情感、人生意志、人生观念、人生价值、人生活动等;将伦理归于客观他律,将道德归于主观自律。伦理中所揭示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积极的进步作用;但有缺失,具有一定的狭獈性。与佛教所揭示因缘法则中的慈悲喜舍、众生平等、六和五敬、大孝感恩、心存敬畏、利乐有情等大因缘观与法轨戒仪,无法相互比较;差距在于一方是人间的道德规范,另一方是遍法界的戒仪轨则。世间若失去圣人道德,再失去信仰支撑,必将导致人心变态,产生失去佛教仁心约束的道德滑坡,产生失去人性敬畏约束的强势规范,产生失去伦理秩序约束的知识伤害,产生失去关系平衡约束的结构失常。

  美育之美,其本质是关于人生完美人格为核心的审美境界;所认识的是通过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增强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美好理想、美丽情操、美尚品格,提高美德素质;主要研究的是美学艺术教育;内容包括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学教育等,由形式美转向实质美。美育中所揭示的一些核心理念,具有时代鲜明的积极意义;但过于抽象,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与佛教所揭示心性美、善行美、圣德美、戒仪美、境界美、实相美等世与出世清净美观与脱俗美感,无法相互比较;差距在于一方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另一方是以人心净化升华的道德文明。世间若失去人心净化,再失去道德文明,必将导致人文思路过窄,产生失去因果规律约束的私欲膨胀,产生失去自我良知约束的贪求名利,产生失去公德正义约束的骄奢淫逸,产生失去善行操守约束的腐朽堕落。

  若要国家昌盛、民族和谐、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就应让人类有信仰,人心有希望,人人有美德,人间有正道。2016/1

\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