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之旅 第十一讲 最后的想法和为禅修营做准备
发布时间:2022-05-10 16:11:17作者:金刚经全文网第十一讲
最后的想法和为禅修营做准备
如你所知,我谈了许多事先准备,准备非常重要。如果你认真思考,我们一生中很少做准备,许多事情的发生只是偶然,这不是我们过生活的好方法,有许多事会意外的发生,我们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通常你若去想:我知道会发生某些事,或「会发生某些事的可能性」相当高。在我们一生中肯定会发生的是什么事?是死亡。死亡是必然的,我们有为死亡做准备吗?
通常我喜欢说正面的、鼓励人的话,好激励人们做好事,而死亡是非常大的动机,是一门大学问。
我知道许多人曾经非常接近死亡,我带他们到医院,所以我知道他们的感受,他们病得很严重,几乎病死。我带他们到医院,照顾他们,我发现:凡是深深体验死亡的人,他们出院后,变成不同的人,这非常重要,即使知道我们会死,但是我们不知道是否今天会死,还是50年后,可能今天会死,谁知道﹗最好能事先准备。
之前,我们知道这个禅修营将开始,所以我们有事先准备。你的禅修最好能事先准备,要知道你的禅修并非禅修营的第一天才开始,很久以前就应开始禅修,禅修营只是整个禅修过程的一部份,在禅修营结束后,你应该继续禅修,直到去世,直到最后一刻,这是我一直在准备的。
我想知道最后一刻的感觉如何,会发生什么事?在我去世前的最后一刻、最后一秒,我的心识状态如何?我想知道,然后很有正念的去世,这是死亡的最好方式。
所以我真的在准备死亡,如果你已经做好准备,你的工作已经做了一半。大多数人读过几年书,有些有大学学历,你知道有些人书读得不好,他们不好好上课,也不去做实验,他们不认真解决问题,当快要考试时,他们怎么办?他们心慌,担心,非常忧虑,以致于失眠或吃不下。在他们进入教室考试前,他们会发抖,在教室里,他们看了试卷,说道:「这个我会,那个我不会。」因为太焦虑而无法做任何事,没有时间去思考。
当我是一个学生时,我充分准备考试,这是我人格的一部分。有些人会准备,而有些人只想碰运气,碰运气其实并不好,如果你碰运气,只有非常小的或然率。当我年轻时,我认真读书,准备考试,当我进入教室时,我拿铅笔、钢笔、尺和我的身分证,就这些了,没有笔记和书本,不需要再读了,太迟了。如果你仍然必须读书,对你来说太迟了,你只是让你的心更焦虑和疲倦,这是你需要放松的时候。
走进教室后,我没有立刻看试卷,试卷放在桌上,我坐在那里禅修五分钟。当心非常平静时,我看那些题目,发现:「这是我会回答的题目。」然后慢慢的写答案,不急。如果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它给你相当大的鼓励,让你更有自信,也让你平静下来。写完后,我看另一个问题,「这是我会回答的。」然后写下答案。当我发现题目太难时,「稍后我会回来做这题目。」然后回答另一个问题。这是我们过生活应有的方式。
在一生中,即使我们已做好准备,我们无法让每件事「心想事成」,我们也必须为突发状况做准备。
如果我们已经准备得非常好,我们确信它不会太坏,至少会令人满意,所以事先准备非常重要,在我们的一生中,在某些方面我们总是一再准备,准备是没完没了的。事实上,准备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份,我甚至为下辈子做准备,因为我知道它会发生。如果你知道如何做准备,你会非常自信,而且事情很可能按照你事先准备的方式发生。
佛陀之所以能成佛,因为他有所准备。至于波罗密(parami),什么是波罗密?波罗密是完成、完美,是准备。修行修到完美的地步,即是波罗密;事实上这是一种准备。没有完成波罗密,指你没有好好准备,没有让你自己尽善尽美,所以无法圆满波罗密。如果我们想要心想事成,我们必须事先准备,做好万全的准备,然后我们会非常轻松愉快,甚至很乐意被测试。如果你现在必须面对非常困难的外境,如果你有所准备,你会非常愉快、兴奋;如果你没有准备,你会害怕、忧虑、担心;虽然我们已经准备很久,我们仍然必须继续准备。
以下所引用的经文是非常美的偈颂,这偈颂对禅修者颇有鼓励作用。佛说︰
Atitajnanvagameyya, nappatikavkhe anagataj. Yadatitampahinantaj, appattabcaanagataj Paccuppannabca yodhammaj, Tatthatatthavipassati, Asajhirajasajkuppaj, Tajvidvamanubruhaye.Ajj’evakiccamatappaj; Kojabbamaranajsuve ? Na hi no sajgaran tena Mahasenenamaccuna. Evajviharimatapij Ahorattam atanditaj Taj vebhaddekaratto ti Santo acikkhate muniti. ~ MN iii.187
在巴利大藏经《中部》第三册187页的中提到Atitajnanvagameyya:「不要一再的回想过去。」这并非指我们必须完全忘记过去,它的意思非常清楚:「不要一再的回想过去」,如果过去有有益的事,你可以记得并利用它。我们必须记得许多电话号码、地址和许多事;我们必须记得我们已经做的,或过去已发生的事;记取那些有用的经验,并善用这些经验;但是一再的回想过去,让自己不开心,这是我们不应该做的。
回忆过去已发生的事,并善加利用过去的经验,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佛陀也会谈论他的过去世,因为谈论它对他人有益。对于过去,不要想太多,不要让它成为一种习惯。当你发现你正在打妄想,仔细观察这个妄念,观察你的心,你为什么一直打妄想?是害怕还是执着?当你害怕某种东西时,你会想很多,你无法忘记它。当你对某些事物非常执着时,你会一直想;有很多原因让人们一直想某些事情。深入观察你的心,观察你为什么老是想它,首先观察你的念头,然后观察你对它的执着︰你为什么对那件事或那个经验如此执着?
Nappatikavkhe anagataj:指不要在未来中迷失自我,这不是正确的翻译,但是相当接近原文。去想是否会发生某些事,担心未来是无益的,这并非指你不应该为未来计画。很多人一再问我:「佛陀说:不要想过去,不要想未来。那么我们要如何过生活?」他们不了解正确的意思。佛陀没有说:完全不要想过去;也没有说:不要计划未来。回想过去时,要从中记取教训,但是不要一再的想过去,让自己不开心,如果你因此变得不快乐,你会无法做有益的事,你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对禅修者而言,这不是应该做的事。当你想时,深入观察你的执着,是你的执着让你一直想。我们会为未来计画,例如:我们为这个禅修营计画,我为回新加坡的行程计画,我们必须事先计画,不需要担心,担心太多没有用。谨慎的计画,尽力为所应为,别担心太多。
Yad atitam pahinan taj:指过去已不再。我们当然知道过去已不再,但是我们仍然执着过去,回忆过去,并且使过去的事如在目前。我们想我们喜欢的和已经发生的事,使它历历在目;如果我们不去想,它只是记忆而已。
Appattab ca anagataj:指未来尚未到来。这是我们所知道的,所以我们为未来做准备,或许会发生意外之事,而我们也有心理准备,我们准备随时有突发事故,这也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份,如实的观察生命现象。
「如实的观察生命现象」,生命什么意思?并非七十或八十岁,因为年岁只是一个概念。如果你仔细观察生命现象,你会发现:真正的生命是活在当下,是我们现在所看到,听到,嗅到,尝到和我们身体的感受,以及我们现在所想的。
真正的生命是活在当下,生命不只是一个观念或概念,而是我们此时此地的感受和知觉。当我们禅修时,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感觉。
今天我想要厘清sensation(感觉)这个字。你了解我所说的感觉的意思吗?我的意思是︰当你感到冷时,这是一种感觉;当你感到热时,这也是感觉;当你的身体任何部位感到痛时,这也是感觉;当你感到愉快时,当你看到某些事物时,这也是感觉;当你听到,嗅到,尝到时,这也是感觉。这是我所谓感觉的意思。
禅修时,我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感受,因此,你现在应该知道禅修的要点是什么。当我们观察冷的感受时,冷有形状吗?没有,冷的感觉没有形状。当我们观察冷的感受时,我们不会想到形状,我们只注意感觉。
因此,直接的经历是不可想象的。你们有疑问吗?直接的经验是不可想象的,你只能想一个概念、一种观念。每当你想过去时,这不是你的直接经验,它是一个概念,是已经在你心中形成的想法,是你对过去经验的诠释。
未来亦然,你只能想未来的计画,而非想直接的经验。当我们禅修时,我们全神贯注于身心的生灭现象,这是直接经验。每当有念头生起时,我们直接观察生起的念头。有时没有念头,心是平静、宁静的,此时你也观察你的心,没有念头,非常清楚、平静、平和。
当我们禅修时,我们不做任何事,我们只是如实观察当下所发生的事,这是非常重要的,深入观察生命现象,只深入观察,不做任何事。许多人问:禅修时要做什么?只是专注的观察生灭现象。大多数人对我的答案感到惊讶,他们认为他们必须做某些事,「做」是我们的习惯;然而当我们禅修时,我们不做任何事,我们只是专注。这非常简单,对许多人而言是非常难的,我们有让事情变得错综复杂的习惯。当我们做某些事时,「自我」会碍事;在禅修时,你必须放下,专注于禅修,没有自我,不做任何事,只是全神贯注,这非常重要。
就在当下,如实的深入观察生命现象;此时此地没有故事,你能编造一个发生在此时此地的故事吗?此时此地没有「故」事,只有生起和消失的感觉,只有直接的感受。《一夜贤者经》中所提到的这首偈非常清楚,如果你了解每句话,它是很好的指导。
「就在当下,如实的深入观察生命现象,修行者住于安稳和解多之境。」就在当下,如果你能让你的心全神贯注,此时,你的心是安定的。这指你的心不在过去,不在未来,因此能安住于当下;如果你在想过去或未来的事,这表示你的心不稳定。当你的心安住于当下时,观察你身心的生灭现象,此时你的心是安定和解脱的,因为当你全神贯注时,不会有任何念头。
事实上,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念头,当我们全神贯注时,心中无贪,贪是一种念头。当没有任何念头时,你能让你变得贪婪吗?试试看!
如果不想任何事或任何人,我们不会变得贪婪,因此贪欲是随着念头生起的。愤怒亦然,如果你什么也不想,你不会生气,所以此时此地,你的贪心和嗔心生不起来,这是解脱。无贪无嗔,完全专注,此时也没有痴,而是具足正念。
Ajj' evakiccamatappaj; Kojabbamaranajsuve ? Na hi no sajgaran tena Mahasenena maccuna.「今天我们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明天死神可能意外的降临,我们如何与死神讨价还价?」这使我想起一首歌中的句子:「等到明天已经太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首歌是谁唱的?我不记得了。我们现在一定要精进,等到明天已经太迟了,因为机不可失,时不我与。死神会突然降临,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我们相信我们可以活很久:「我十分健康,我要再活至少20、30或40年。」我甚至希望能再活50年,我想工作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刻。无论何时,死神可能意外的降临。
许多人意外的去世,而有些人知道他们将过世,因为他们病了很久,这些人很幸运,因为他们可以在数月前或数年前做好准备,所以他们非常幸运。有些人告诉我:「我想要立刻死,以免受苦。」我观察那些会慢慢去世的人,刚开始,他们非常悲伤和沮丧,但是如果他们是禅修者,很快的他们不再沮丧,他们会禅修,他们充分利用每一刻,每一天。每天一醒来,他们感到非常愉快:「我仍然活着。」他们善用他们的时间;每当他们遇见某人或与别人相处时,他是真正的关心,关爱和慈悲,因为他们知道:他们只有几天或几个月相处的时间,然后他们将去世,不会再看到他们的家人、亲友。
为什么要想一些让自己灰心的事,而非想好的事。我们都能做好事,例如:互相帮助,真诚相待,互相尊敬,仁慈,诚实和开明,非常真(不虚假),这也是我试着去做的。我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多年来,我觉得我不真,我只是扮演好一个角色,扮演得非常好,所以每个人都相信我。然而只要你继续扮演,假装,你觉得不真实,你会对你的生活不满意;但是我想要「真实」,我想要做我想做的事,我觉得如何?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当死神出其不意的降临时,我们如何与它讨价还价?没有商量的余地﹗
Evajviharim atapij Ahorattam atanditaj Taj ve bhaddekaratto ti Santo acikkhate muniti.:「贤者说过︰知道如何日夜保持正念的人,他知道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贤者指像佛或阿罗汉一样有智能的人,或任何睿智的人。
如果我们日夜保持正念,这意味着正念是我们的家。
「知道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的人。」,「较好的方式」表示有另一种方式;有许多方式可以独自生活,例如:在森林里造一间小屋,独自住在那里,周遭没有人。这不是独居的较好方式,对某些人而言,在某个特定时间行得通,但是你不能一辈子独自住在森林里,你必须与他人来往,即使是出家人也必须与其它僧侣、师父、村民、护持者来往。「知道较好的方式去独自生活的人」是什么意思?大多数人感到寂寞,但是他们并非独居;他们只是感到非常寂寞,他们并未独居。
你可以独居而不会感到寂寞,这是禅修者应该学习的;学习「独居而不会感到寂寞」是非常有用的。
这是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我们独自住在森林里的一个小地方,但是从未感到寂寞;在这里,大部分时间我待在房间里,我极少出来,我独居却不会感到寂寞,我与他人有联络、有来往。你如何独居呢?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禅修者应该学习「独居而不会感到寂寞」,这表示你不会想太多过去或未来的事,当你不贪不嗔时,当你的心平静而有正念时,这是独居的较好的方式。在周遭可能有许多人,在禅修营里,我们一起打坐,但是每个人是各自独立的,因为我们在禅修,我们非常有正念,不会起心动念。
当我们没有贪、嗔、骄傲、嫉妒等念头时,我们是孤独的;当我们有这些念头时,我们不再孤独;当我们起了贪心嗔心时,我们不再孤独。
当你有正念时,你没有贪,不会想太多有关过去或未来的事;有时你会想过去或未来的事,如果有用处,倒也无妨,在心理上我们是独立的。「心理上独立」非常重要,我在许多方面倚赖他人,但是在心理上我不倚赖他人,我不期望你使我愉快,我自得其乐。但是当我需要某些东西,或我想要去某处时,我希望你们帮助我。在这方面,我必须依靠他人, 你们帮助我,我深深感激,但是在心理上我不倚赖他人,我是独立的。当你倚赖他人时,即使那个人离你很远,你不是独立的。禅修时,要培养这些特质,让你变得独立而非孤独。试着去了解其差别,两者大不相同。
佛陀鼓励僧众去隐居,但是不鼓励僧众完全与世隔绝,佛陀不会鼓励这种事。当你禅修时,你的心很平静、平和,无贪无嗔,没有骄傲、嫉妒,此时你是独立的,但是你与其它人有来往。你每天到村子里获得你的食物,人们亲近你,为你做事,征求你的意见,你给他们建议,在心理上,只要你不依赖他人,你是独立的。独立是非常好的,而感到孤独寂寞则不然。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三祖僧璨着)
这是很久以前我读过的偈颂中的两行。是非常长的偈颂,长达三页,我只记得前两行,非常美的两行,我以这两句为生活的准则,这是我所做的。我的生活像诗,我的生活成为一首诗,我试着如此过日子。
偏好(拣择)并不糟,而「需要」非常糟,我们常说:「我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或「我要这个,我要那个。」;「缺乏」不糟,「需要」更糟,因为当你说:「我需要」,这表示你活着不能没有它。
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的不多,我们真正需要的非常少,只不过少许米饭,一些青菜,相当少的豆子,这就够了,足够填饱你的胃,你的胃十分满足,只有你的舌头不满足。至于衣服,你看我穿相同的衣服,如果需要换洗,我早晨洗一件,晚上变干,然后我再穿那件衣服。我每天穿相同的衣服,不需要改变,只需换洗,我可以一再的穿同样的衣服,没有问题。我的身体十分满足,有时我的眼睛会感到不满意;那只是我的眼睛不满,而非身体不满,只要天气暖活,我的穿著是非常舒适的。因此,现在我变得聪明一点,我不听我的眼睛和舌头的;但是当我走路时,我会听眼睛的,以免掉进坑里。
当你说:「我需要它」时,请深入观察,并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它吗?我不能把它放下吗?」你确信你需要它吗?如果你问那个问题,或许你的答案会是百分之九十九:「我不需要,而是想要。」所以请务必诚实,「我想要」是非常诚实,最好你说:「我比较喜欢它。」可见它不是必要的,你可以改变你的喜好。「没问题,我可以改变,我比较喜欢这个,但是当我无法获得时,我会对我所获得的十分满意。」尽管如此,「如果你根本没有偏好(拣择),你会非常平静和解脱。」
你为什么让自己不开心,这么不解脱?当我们去禅修营禅修时,你可能得不到许多你习惯有的东西:食物、饮料和许多其它东西。因此准备你的心,让你的心奉行这两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你不会在禅修营中去世,佛陀说:即使你会死,一直工作,努力工作,即使你的身体瘦到皮包骨,努力工作。然而,我担心你们没有足够的运动,因而越来越胖。 在这里别担心,你们有很多东西可以吃,可以填饱你的胃;不要满足你的舌头,只满足你的胃的需要,它会十分满足,无论你吃什么,只要是一顿健康、新鲜的素食,你的胃会十分满足。这些是为了让你有正确的心态。
心理建设和创造心境非常重要。如果你有正确的心态,在好心情下,事情会变得非常容易。
此外,在禅修期间,不要彼此交谈,当真的需要时,你可以讲话,你可以与我交谈,可以问我问题。如果你不希望口头发问,你可以把问题写在纸上,然后把纸条放在我的位子旁边,我会阅读和回答问题。你不需要写上你的名字,如果你不想写纸条,而想亲自与我交谈,想谈论你的问题,我会抽时间。目前,我不知道谈话的地方在那里,或许可以在禅堂讨论,禅堂是禅修的地方,根据时间表,在早晚,我们各经行一个半小时,这是长时间的经行。此外,我们必须走一小时和坐一小时,当别人在经行时,如果你有问题,我想我们可以在那时讨论问题,不然我们可以另外安排一个问与答的时间。
在禅修期间,我们不能彼此交谈,如果你不知道别人的名字,现在可以互相认识;我想知道你们的名字,以便知道你们是谁。我知道你们的长相,因为我见过你们很多次,但是我不记得某些人的名字。我觉得我们是朋友,觉得我们好象是兄弟姐妹。这种感觉非常重要,只修有正念的毗婆舍那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修慈心禅,而悲心是伴着慈心来的,两者非常相近。
此外,我们必须修「佛随念」,忆念佛陀的美德,修佛随念让我们的心变得非常平静、平和、清净。当我们想到佛陀非常清净时,我们的心也会变得清净,我们会放下很多的执着。当你想到佛陀的解脱、清净、智能和慈悲时,你会想要跟佛陀一样,放下妨碍你的事物,所以在禅修时,我们会修几分钟的佛随念。
当我们修慈心禅(metta meditation)时,我们观想特定的对象,并散发我们的慈心和祝福,此时,我们会感到非常友善、安全和轻松。我想:你们大部分已经彼此认识,所以我们已经是朋友,或者你会觉得我们好象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这种感觉也让你感到非常安全、轻松。
一次的禅修有助于另一次的禅修,「正念」让你变得更有正念、更平静、更敏感,让你变得更有爱心、更仁慈、更能体谅别人。我们必需体谅他人。
这九天来,有那么多人在相同的地方共同生活,如果你的心没有准备好,会有许多磨擦和挫折。即使两人共住在相同的地方,你必须非常有耐心,能原谅和体谅他人。可能时常发生一些会激怒你的小事,你会想:「噢﹗那个人,我希望他没来禅修,他说他要来打坐,然而看他每分钟都在动。」许多诸如此类的念头会生起。
我知道许多人没有正确的用餐,我们一起用餐,如果某人很不如法的用餐,他们会告诉我:「那个人非常贪婪,他拿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又吃了整盘的点心。」诸如此类的事,是非常普通的。很多事情会发生,包括关门,用力关门,有时我们会忘记,包括我自己,有时,我用力关门,这样大声的噪音让我感到惭愧,非常没有正念,虽然附近没有人。
我们必须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这是非常重要的。每天禅修时,我们修几分钟的慈心禅,我们散发慈心、悲心给一切众生,让彼此感到安全。如果你做错事,你知道:「噢﹗没有人会因此而不安。」
现在可以彼此互相认识,并且想我们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这是慈心。修习慈心并非只是想着:「祝一切众生快乐,除了某人。」在缅甸有一首诗偈,我忘记整首诗:「除了那些恶趣的众生、蚊子、身体上的虱子和乌鸦,愿所有其它众生快乐。」就是这样。
我希望你们已经了解有关禅修的基本技巧,现在你仍然有机会问问题。如果你对基本的禅修技巧、方法或指导仍然有疑问,请发问。
问与答︰是的,我们有小参时间,你可以问问题或表达你的禅修经验和获得一些指导,你可以私下问问题,我会尽可能的帮助你们。
事先准备,让你能充分利用这九天,因为这是非常宝贵的九天,每一天是如此珍贵,你不是一直在禅修,所以这是非常稀有难得的机会。我要你们充分利用这九天,真的喜欢禅修,并觉得来这里禅修非常值得,而且事后你会想:「我非常高兴能去禅修。」有机会去禅修是很难得的,在以后的记忆中,你会对禅修感到满意,而这次的禅修经验将使你继续禅修。你会学习禅修,会获得深的观智,这深的观智会帮助你度过有生之年,我想,即使对下一生也有帮助,因为每一个深的观智有惊人的力量,它会影响你许多世。
如果你了解:这只是身心的生灭现象,深入、清楚的了解会影响你许多世,每当你听闻佛法,你会知道:「是的,这是对的。」因此它有惊人的力量,智能有非常强的力量,而智能、正念、清明是我们所缺乏的。我们无法知道,以前,我们活过多少生,多少世;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在过去世,我们没有经常禅修,或许我们修了许多福,布施,护持他人,帮助他人,持戒,和做了许多善事,我们可能修了许多福,但是我们极少禅修。
当我们禅修时,我们深入观察事物的真相。如果你回想过去,你想要做的或许是你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未来,我也想要禅修,长期禅修,15天或20天。如果有这种长期的禅修营,当我回来时,我会非常乐意帮助你们。如果可能的话,我们会举办;但是我们真的无法确定是否能举办更长的禅修营。如果我们真的发心去做,会如愿以偿的。
问与答︰许多人因为他们的职位而非常骄傲,他们的职位显示他们的身分,例如:有些人告诉我:在某些办公室,如果你进去这办公室,办公室的大小可以告诉你这是谁的办公室。如果你看见一盆植物在室内,非常稀有昂贵的盆栽会告诉你这人是谁︰上司。如果有更多和更大的盆栽,那么他是更大的上司,整个房间充满盆栽,没有剩下的空间。
我们也以穿著、我们习惯坐的位子或睡的床为荣,我们透过不同的职位互相歧视。「你不应该坐那张椅子,那是特别给某人坐的。」当我们受持八戒时,我们刻意的使自己谦逊,我们不炫耀我们的穿著和职位,所以没有高而豪华的座位,因为它会影响我们的心。我很高兴你提这个问题。
八戒并未剥夺你的生活必需品,受持八戒帮助你禅修,使你的生活更简单。
如果你不习惯受持八戒,你会认为:「受持八戒好难。」如果你愿意受持,即使你不习惯,你会发现两天后便习惯了。只有在第一天,你觉得好象少了某些东西,你必须过午不食,你可以喝许多饮料。如果你习惯持午,你甚至可以不喝饮料,只要喝水就够了。你可以喝饮料,这是许可的,有丰盛的早餐和午餐,晚上只能喝饮料。喝饮料有助于禅修,液体使你不会感到沉重和疲倦,它给你许多精力,让你觉得非常轻,让你的生活非常简单,也节省时间。想想看:我们花多少时间吃饭。当我用餐时,大约花15分钟,我给自己20分钟,但是我在15分钟内吃完饭。当我知道人们为烹饪花许多时间时,我想:「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烹饪?只是煮,放相当少的盐和油,就可以吃了。」
有足够的精力是好事,保持健康,但是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吃的方面,也不要老是想吃的。我以前也这样,当我年轻时,每当我们相遇时,我们谈论这个那个,我不知道话题如何转到食物上,一再的谈论食物,例如:今天早上我们吃的东西。过了一会儿,我们会发现:我们谈论其它事情,最后谈到食物。这是我们生命中的一大部分,我们的身体需要食物,我们不会苛扣自己,或借着绝食来破坏我们的健康,我们吃得够。事实上乳制品被视为一种食品,只有果汁和蔬菜汁可以在午后饮用;淡茶或浓茶可以饮用,蜂蜜、甘蔗汁、椰子水、柳橙汁、香蕉汁可以饮用。
问与答:让你的生活非常简单,这是重点。我们不花时间去烹饪,主要目的是让你的生活非常简单,只是为了放下你所渴望的食物。
你知道弥兰陀(Milinda)国王吗?他是问那先比丘(Nagasena)许多问题的人。这个国王的名字叫做Milinda或Menander,巴利文是Milinda。你知道弥兰陀王多么小心和聪明吗?有时他会受持八戒,在他问那先比丘之前,他会受持八戒约一星期,并且住在非常简陋的房间里,而非住在装饰过的宫殿里,他穿简单的衣服,甚至把他的头发盖住,让它看起来不美。他先受持八戒和禅修一段时间,然后再问那些问题。如果你像弥兰陀王这样准备,你的心情和观点会改变,你不再觉得你是国王,你觉得你是想要追求真理的人,你为追求真理而准备你的身心,这非常重要。如果他认为他是国王,并以国王的身分来问问题,他会问一些愚蠢的问题,因此,他刻意的使自己暂时舍离国王的角色。他没有放弃权力,只是停止到朝廷,他禅修约一星期,并受持八戒,然后问那些问题,他有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问题要问。
这些是我们应该记得,应该学习和应该做的事,如果我不禅修,我要谈禅修是非常难的。如果你不禅修,你要问有关禅修的问题也很难。如果你有禅修,而且有这些准备,那么你知道要问什么;如果我必须开示,我知道要说什么。此外,不要带昂贵的东西,它会给你带来许多烦恼。
问︰当我们观察感受时,我们还知道呼吸吗?答︰如果你只观察出入息,你尽可能的跟着出入息,当身体上的其它感觉变得非常强,并引起你的注意时,你的心会一再的跑去那里。此时,观察那个感觉,尽可能的跟着那个感觉,至于你所观察的是何种感觉,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紧紧跟着你的感觉,并且观察它的性质(指无常、苦、无我),观察它只是自然的生灭现象,没有形状,不属于任何人。
问与答︰是的,疼痛可能消失,有时可能不会消失,通常会消失,当它消失时,再回来观察出入息;有时甚至出入息也消失,只剩下非常清明、平静的心。然后你再观察这平静的心,此时,没有身体的受觉,没有出入息,虽然你仍在呼吸,但是它变得非常细微,以致于你无法再觉知它的存在。你的身体从你的心中消失,你不再有觉知,你对身体不再有任何感受,你只感觉到你的心非常清明、平静,有时有点像涟漪般生起,你看着它,它会消失。但是这只出现在较高的观智。
问与答︰尽可能的跟着它,如果你能跟着一种感觉,尽可能的跟着它,呼吸也是一种感觉,我们选择出入息为所缘境,因为它持续不断。有时,有其它的受觉;有时,没有其它的受觉。当念头生起时,观察这些念头。如果你能彻底的观察受觉,这是相当好的。当你观察出入息时,这也是一种受觉,当你吸气、呼气时,你所观察的受觉不是气息出入的方向,因为出入息没有形状。
当呼吸的过程持续时,你没有想出入息,你只观察受觉的生灭,你感受到气息的出入,这是一种受觉,当你吸气、呼气时,你观察你的受觉,这是许多受觉中的一种。因为它是如此自然,而且持续不断,所以我们把它作为观察的目标。但是当另一种受觉生起时,我们观察这个新生起的受觉,如果你能跟着这个受觉,只要它持续,一直观察它。我们不说这个比那个好,因为修习止禅,你必须紧紧跟着一个所缘境;而修习观禅,你可以从一个所缘境转到另一个,只要你不去想它或想任何事。你可以观察任何受觉,并且尽可能的跟着它,当它消失了,再回来观察你的出入息。
有时,它不会消失,例如疼痛,会越来越痛,过了一会儿,你想:我再也不能忍受,太痛了,痛得让我浮躁不安。有时,有些人甚至痛得发抖,他们一再的忍受,过了一会儿,他们想:我撑不下去了;有些人痛得直冒汗,有些人非常勇敢。当你认为这是极限时,慢慢的、很有正念的改变你的姿势,即使只移动一公分,你你的受觉会大不相同,好多了!
慢慢的改变姿势,观察它的改变,慢慢改变,疼痛会慢慢消失。然后,你换另一个你感到舒服的姿势,你也可以观察你的心变得更轻松;当你感到痛时,你的心会紧绷;当你的心非常轻松时,再观察出入息,整个过程十分自然。
问与答︰请观察念头,有关食物、家,有关工作、朋友的念头。你只观察念头,当这些念头消失时,再回来观察受觉。在禅修时,当念头生起时,你可以紧紧跟着那个念头。对初学者而言,如果他跟着念头,念头仍会不断生起,不会停止;在你培养一些定力之后,如果你观察你的念头,你可以非常清楚的观察它,每句话在你脑海里生起,它看起来像在心里交谈,你甚至可以听到一句接着一句。
如果我们准确的观察所缘境,它会停止和消失,此时,没有任何念头。当没有任何念头时,你可以观察没有念头的心。例如,你正在看电视,节目结束了,或者你转向没有节目的频道。当没有节目时,有什么?没有图片,但是有东西在那里,是空白和明亮的屏幕;心也变得空白而明亮。明亮表示你在那里,有觉知,心有所警觉,而且非常平静,没有念头,没有图像,没有声音,没有话语,非常安静、清楚;你可以感觉到,并且观察它,这是心最清明的状态,这成为你禅修的所缘境。如果你能跟着这个所缘境越久,则大有助益;如果你能保持清明、平静的心越久,当其它的所缘境生起时,它会变得更清楚。
你从观察出入息开始,几分钟后,你也观察你的身体,过了一阵子,当你培养一些正念和定时,你的心变得非常平静、平和;你观察你的心,一个念头慢慢生起又消失,另一个念头慢慢生起又消失。你观察它,就在你清楚观察的当下,念头消失了,你的心突然变得清明,不再有念头。你可以观察那心,没有念头,一颗非常清明的心;如果你能保持正念、保持觉知,这种清明的心会持续,你可以保持无念状态,你可以调整你的心,并且保持清明的心很久。
你的正念变得越来越强,以此为基础,你可以观察任何生灭现象。当一个声音生起时,你不会失去这种清明的心,你会观察这声音,它会立刻消失;如果有任何受觉生起,你会观察它,你不会失去清明的心。从清明的心中,你观察生起的受觉,它会消失,这是更高的观智才有的现象。
你观察任何生灭现象,包括苦受或一些干扰人的问题。干扰人的问题也会生起,同样的问题会一再生起:「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现在我要做什么?」如果你观察这个问题,过了一会儿,它会消失,你会想:「不需要问任何问题。」无论什么生起,只要观察它,它会消失;当另一个所缘境生起,注意观察。如果你愿意,请继续观察所缘境,不要做任何事,只观察所缘境的生灭。凡是在身心生起的任何现象,都必须观察,如实的观察,如果你做得到,你的心会变得非常平静,你不做任何事,这是一种定,非常平静。有时,一切止息,心非常平静、清明。你可以观察心越来越清明,非常平静,你再次入定。此时,心是光明的,看起来像火焰,像深洞里的蜡烛,没有风,非常静。你点一支蜡烛,烛光明亮,而火焰是如此静,看起来像是用画的。
有时,你可以观察你的心非常平静,如如不动;有时,你觉得你的心非常轻安,清爽,非常平衡;有时,你充满信心(saddha),想一直禅修,你不想起来,你不想出去,不想做任何事,你只想继续禅修。有时,你会告诉自己:「我现在可以永远像这样坐着。」如果住心一境,你真的可以永远坐着,只是有时定力会再度变弱。
问︰当我们昏昏欲睡时,我们知道不会有任何进展,起来经行是不是比较好?答︰在你想睡前,观察你的心的生灭现象,这也是禅修的所缘境。在巴利文这叫做昏昧心(savkhittaj)。Savkhittaj指心跑掉,不是跑出去,而是进入,这不是定而是心越来越昏沉;有时,觉得想睡和懒洋洋的,当你想睡时,事实上是懒惰,因为没有活力、动力。因此,当你昏沉时,首先观察你的心,观察当下的生灭现象比克服它还重要,因此,当昏昏欲睡时,更专注的观察。有时,透过专注让自己警觉:「现在我会更专注。」,这会让你清醒,有时,当你越来越专注,只有短暂的几秒钟,之后,你睡着了,你不知道任何事情。当你醒来时,你发现:「噢﹗我睡了一会儿。」当所缘境生起时,你注意到了,你又继续观察所缘境,先试试看。
因为坐禅只有一小时,如果你试着打坐,你可以坐一小时,之后,你经行一小时。几天后,你会发现你越坐越久。虽然我们没有安排更长的打作时间,在禅修的第五、六或第七天,如果你想一直坐下去,你可以一直打坐,不去经行。因为我们有许多次的经行,四或五次,如果你不想经行,你可以继续打坐,但是要非常小心,不要为了证明你能坐很久而打坐,如果打坐真的对你有益,去坐,你不要为自己或他人证明任何事,不是为了证明我能坐两小时,你不需要证明。无论打坐或经行,最重要的是要有正念,要很专注的观察身心生灭的现象,我没说打坐比经行好,不一定。有时,行禅时,你更有正念;有时,打坐时,你比较有正念。
有正念比坐很久或经行很久更重要,事实上,时间的长短不重要。坐禅和行禅交替进行是非常好的安排,也有益健康;如果你坐太久,有时,你的身心会变得非常迟钝。几天后,如果你喜欢坐久一点,这是好的。早晚各经行一个半小时,这是长距离步行,你可以去经行,此外,也有许多经行的时间。早上七点到八点十分,是长时间的经行;十点到十一点,经行一小时;一点到两点,经行一小时;三点到四点,经行一小时;然后喝茶与经行一起共一个半小时,你花五分钟喝一杯茶,剩下一小时又25分钟去经行;过了一会儿,很自然的,你会越坐越久,你变得非常平静、平和,你整整坐了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
有时,有些人在禅修期间的末期,特别是当他们参加长期禅修时,他们可以连续坐三个时段,如果他们不起来,在行禅的那个小时继续坐,共坐三小时。有些人可以一次坐三小时,你不需要这么做;有些人喜欢这么做,他们也有本事坐三小时。
从七点半开始,坐或站着;有时,立禅也很好,也有必要。这里早上九点到十点,是坐禅或立禅时间,你可以修立禅,一样好。修立禅时,站在某处,全身尽可能的放松,你的手臂非常轻松,保持站立的姿势,像坐着时一样禅修。刚开始,你会觉得很难站半小时,所以只站了15分钟,然后准备坐下,当你准备好时,慢慢的、安静的坐下,你们可以试试看。
如果你行禅时非常有正念,在经行一小时后,如果你去打坐,你会坐得很好,因为你行禅时所培养的定力和正念,会让你坐得更好;所以无论行禅或坐禅,都要定期的做,不可偏好其中之一。首先试着定期打坐和经行,试着按时禅修,看看结果如何?
问︰我们在禅修营结束后怎么办?因为我们隔天必须上班?答︰我原先想在最后一天谈论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现在谈论。你问这个问题非常好,如果你现在不问这个问题,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吗?你会在禅修期间思考这个问题,这不是禅修期间该做的事,这是我想现在谈论它的原因。如果你越来越专注,在第一天后,你变得更平静、平和,或许你会想东想西一阵子;过了三、四天后,你的心定了下来,变得非常平静、平和;在八、九天后,你会想:「如果我不必离开,该有多好,我不必回到那忙碌的生活。」这是很自然的现象,而且你的身心也变得非常敏感,当你突然出去时,你会无法适应,每个人都很匆忙,你会无法适应快速的生活步调。在禅修营结束后,留在那里一会儿,和别人交谈,以便你能习惯交谈,并且将自己调整回正常步调。
你禅修的动力和力量会持续好几天,星期一你必须上班,你会不想说太多;甚至你做事的方式变慢了,这是十分自然的。如果能够的话,告诉你的朋友:这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当你回去工作时,你的朋友会知道:今天和往后几天,你会安静些,动作也会比较慢,而且不喜欢说话。有时,你不想听别人在谈论什么,因为听许多人谈论许多事是如此令人疲累,你会觉得:「噢﹗实在很累。」因此告诉他们:「如果我没有很专注,请体谅我、原谅我,过几天,我会恢复正常步调。」
也和你的家人谈论这种状况:「我要去禅修,当我回来时,这些是很自然的现象。所以不要以为我变成一个木讷呆板的人,不要以为出了什么事,这是正常的现象。」过了几天,你会逐渐恢复你以前的生活方式。或许你会比较「舍离」(detached),有时这种「舍离」会持续很多天,有时好几个月,如果你继续禅修,这种现象会继续,然而,你仍然可以继续做你的工作,甚至做得更好。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好,因为你不会有太多的响应,如果你能保持觉知,当某人交谈时,你会全神贯注的听,并且充分了解对方的谈话,然后适当的回答,而非不加思考的回答。
有许多人抱怨说:当你很有正念时,你会失去自发性,你不再自动自发,你变得更刻意,在你说话前,你会多想几秒钟;然而以前,你会不停的说而没有思考,甚至不知所云。禅修后,你越来越有正念,在你说话前,你会先思考;有时你什么话也不说,因为不必要。因此,有时,你周遭的人会想:「他好象要说什么,我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你知道你想要说什么,当你观察时,你想:「不必要,不说了。」这些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事,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这会成为问题。当你信心十足的继续禅修,稍后,它不再是问题,而你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更有条理,更有纪律,焦虑比较少,较少浪费时间、精力。
你不会对太多事情感兴趣,也不会到处跑;你不感兴趣,因为这些事真的不必要,而且没有用。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认为他们必须做某些事,他们让自己忙个不停。事实上,这是一种陷溺,一种疾病,你为什么需要做那么多?近年来,许多人,尤其是西方人,当你不忙时,他们会说你有问题,他们会想:「什么,你什么事也没做?」,「你在周末做什么?」,「没什么,我只是待在家里。」,「你什么也没做吗?只待在家里吗?你有毛病。」你没有毛病,他们喜欢到处跑,你没有,你头脑清醒;他们忙疯了,他们认为你疯了,但是务必非常有耐心和友善,请谅解他们。
当你培养正念、定力和更深的观智时,你的世界变得不同,你也变得不一样,因为你是正在培养和增长观智的人,你需要更有耐心,并且要谅解、友善和原谅他人,即使别人不了解你,要谅解他人,原谅他人。很多人告诉我:「你试着了解我们,我们会知道你了解我们。你不想要我们了解你吗?」我说:「如果你们了解我,我会非常高兴;如果你们不了解我,我也能谅解。」我们需要彼此了解,误会是令人痛苦的。既然我们来禅修,我们必须有正念,要仁慈,并试着去了解他人。由于有观智,你的生活不会有问题,刚开始,他们可能无法适应你的行为的改变,因此你可以以某种方式帮助他们。
问与答︰是的,禅修结束后,最后一天,我们可以谈论一些事。最后一天的最后一次打坐后的时段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讨论,厘清一些问题,这像做结论,有开始,有结论。当你做事时,要把它做完,像画一个圈一样,把它画成一个完整的圈;如果你画一个圈,留下一小部分没有连在一起,当你看它时,它看起来不美;当你把圆圈画好时,它是完整的一个圈,把它完成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下决心也非常重要,决意(adhitthana-parami)是十波罗蜜之一,adhitthana是什么意思?巴利文的单字非常有趣,非常深奥。当我查阅巴利文时,每个单字都非常深; Adhi指强大;tha指立场;Adhitha指立场坚定。你立场坚定:「这是我要做的。」你表明立场。在西方的语言里,他们用这个惯用语「to take a stand」,即采取坚定立场。因此,不要优柔寡断或漠不关心,当你想要做事时,首先你仔细了解它:这是我有兴趣做的;当你已经深入了解,你会决定:「我要做这件事。」在你下定决心后,不要改变主意,因为如果你一再改变主意,会成为一种习惯,特别是当事情变得很困难时,人们往往会放弃:「噢,它不再行得通,不再有用。」
有时心会变得复杂多端,它给你非常好的理由,越来越多的理由,有时它会说:「它有害健康,放轻松!」或「停一会儿,稍后再做,休息一下。」 心如此复杂多端,因此下定决心:「我要做这件事。」然后去做。
这九天内你不会死,不会发生什么事,事实上,你会感到更健康,安适,快乐和平静。只有最初几天,因为不习惯坐那么久,你的背或膝盖可能会疼痛,轻微的痛。我有椎间盘突出的毛病,但是我仍然能坐好几小时,没问题,当椎间盘突出的毛病第一次发作时,非常疼痛,即使如此,我仍然禅修,疼痛慢慢消失,这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总之,我们所能做的超过我们所认为我们能做的。
让我们礼敬佛陀
藉此导致解脱的修行,我皈依佛;
藉此导致解脱的修行,我皈依法;
藉此导致解脱的修行,我皈依僧。
第一观智:名色分别智(Nama-rupa-pariccheda-bana)
第二观智:把握因缘智(Paccaya-pariggaha-bana)
第三观智:思惟智(Sammasana- bana)
第四观智:生灭随观智(Udayabbaya- bana)
第五观智:坏智(Bhavga-bana)
第六观智:怖畏智(Bhaya-bana)
第七观智:过患智(Adinava-bana)
第八观智:厌离智(Nibbida-bana)
第九观智:欲解脱智(Mubcitukamyata-bana)
第十观智:省察智(Patisankha-bana)
第十一观智:行舍智(Savkharupekkha-b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