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仰大家想吃斋礼佛还是得道升仙?
发布时间:2024-04-13 02:39:01作者:金刚经全文网近些年来国人越来越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与发扬。但是,对于基本与传统文化绝缘的多数国人来说,传统文化仍然是一个未知的领域,甚至是一个充满误解和歪曲的领域。国内至今对我们的传统观念影响力最深刻的两种大众宗教就是道教和佛教,佛教与道教虽然在文化上存在着差异,但佛道文化的融合也一直是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佛教与道教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各自富有各自的特色,但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融互补的。通过对佛教与道教的思想特点、起源等的分析,探讨佛教与道教的文化差异。
一、佛教与道教的起源
这两种宗教信仰之所以可以在中原大地上各自获得不同范围的接受力,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这两种宗教起源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思想需求。
关于佛教的起源,在学术界很多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我国著名的学者季羡林先生在他发表的《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就主张佛教来源于土著民族;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大多数认为佛教是从婆罗门教蜕变而来的;还有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其实佛教真正起源于尼瓦尔民族,因为释迦牟尼的民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尼瓦尔民族。佛教是在西汉末年的时候才传入中国,真正大量传入中国是在隋唐时期,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直持续到当今。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已经有大约 1800 年的历史,是中国主要宗教中最为久远的宗教派别。道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鬼神巫术崇拜,道教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之间也开始了潜移默化的交流借鉴。隋唐佛道并重,奉道教为国教,道教达到鼎盛时期,这也是道教发展的转折时期。
二、佛教与道教的思想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之间也开始了潜移默化的交流借鉴,佛教与道教之间存在着很多思想文化的异同点是值得探究的。
道教长期占据着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主导地位,它以“道”为最高信仰,尊崇“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贵生济世”的道义。能体现道教思想文化的作品有很多,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伏羲写的《周易》和道家老子写的《道德经》,这些作品以文字形式具体展现道教的文化内涵 ,被奉为道教的主要经典。道教的核心思想是效法自然的“道”:“道”是宇宙的主宰和本原。以此来解释宇宙万物变幻的规律,突出其永恒延续的特点,所谓“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以“无”为基础 ,衍生出世间万物,“无为”最直接的解释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由天道而人道,由自然而社会;。正如《道德经》“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 , 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 , 福兮祸之所伏”。
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便是“戒、定、慧、空”。由戒生定、由定发慧。鸟巢禅师把这三个字通俗易懂地表达成十六个字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可以对人心都有着更高的提升,。其中“空”是最为核心的,空中有大智慧,空中有大法力,当然要做到空是不容易的。佛教很多的经书都是阐述该如何实现空的,并逐渐的发展成为 执念体系,最为熟悉的有《金刚经》、《心经》、《观音经》等。释迦牟尼最具有代表性的话语:“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这句话可以用到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坦然的面对一切吧,不要埋怨社会、抱怨社会。
三、修炼上存在差异
在修炼目的上的差异:佛家重“心理”,道家重“生理”。佛教用“心能生万法”来教导我们如何找心、安心、静心,从心的角度概括世界万物的一切,并对人的行为问题进行根本性的探讨与阐释。佛教的教义几乎都在谈心,在诸多经论中随处可见。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功夫。效法自然、追求长生成仙是其终极理想和目标,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在修行方法上的差异:佛家靠“诵经”,道家靠“炼养”。佛家的修行方法较为多样化,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佛教徒口念“阿弥陀佛”就是一种修行方法,叫做“念佛法门”,这种方法也是当今最流行的方法。道家的修行靠的是“修炼,也就是着重心性的磨炼和自我把握。道家的修行多选择在深山清净之处。道教提倡并从事炼丹、服气、守一、存神等多种道术的修炼,为了实现长生成仙的人生目标。比较普遍的就是炼丹,在道教中占有很重要地位的金丹道,视“修丹与天地造化同途”,还有就是注重”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能与天地自然一样永恒长久。
四、结语
由以上的探析可以看出,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同时佛道在生活中扮演者必不可少的角色,现在中国提倡的是信仰自由,因此我们在生活和事业中对道教和佛教的理解和运用一定要保持着客观的态度,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永恒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