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和慈悲理解“四无量心”
发布时间:2023-11-21 02:04:23作者:金刚经全文网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大势至菩萨代表大喜大舍,分别表示了菩萨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也就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一、慈无量心:给予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发愿不但今生,乃至尽未来世,都要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随着愿力给予一切众生快乐,因为众生无量,所以菩萨行也是无量,起这种慈心,就是修慈无量心。
二、悲无量心:救拔一切众生的苦,名悲无量心。众生有种种的苦,要尽我们的力量,用自己的悲心,想办法把众生的苦除掉。不但这一生要去做,生生世世都要去做,起这种悲心,就是修悲无量心。
三、喜无量心:见人行善或快乐时,心生欢喜,名喜无量心。见众生有种种的成就或得乐时,心生喜悦,心量广大,念念如此无有间断,就是修喜无量心。
四、舍无量心:对一切众生,不论是冤或亲,都能一律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能舍内在种种心境、外在种种境界、物质等,而不起分别、憎爱,就是修舍无量心。
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这种爱国爱民之心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慈悲吧。但若要生起真正慈悲心的话,必须要依靠舍无量心,故《圆觉经》说:“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由此可知,四无量心虽缘众生相,但若不能与般若空慧相应而执着于众生相,则是以爱为本,而非大乘佛教慈悲的真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