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发布时间:2023-03-30 08:06:14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鬼等众生宣说微妙法义。当时,有一人舍去了家宅、妻儿,来到精舍求见佛陀,希望能于佛陀座下出家修行。佛陀慈悲应允后,为其剃度,并且教他于树下禅修静坐,思惟佛法义理。比丘领受佛陀的教诲后,遂前往离精舍有百里之远的深山中精进用功。

  就这样,比丘独坐树下修道三年,因不见任何成就,不禁起了怀疑与退悔:「我舍弃了家宅、妻儿,不就是想要成道吗?但三年了,看来是毫无所成,再这样下去,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生命。我倒不如回家和妻儿团圆,再享天伦之乐。」想毕,便准备下山回家。

  此时,佛陀以神通力观察,得知此人应可得道,只因一时愚昧而想放弃解脱之路。于是,佛陀化成一位寻常沙门,并以神足通来到比丘修行的山中。果然,一到该地,只见比丘行色匆匆地往山下走,沙门即向前问道:「对不起,我恰巧从这路过,见您所来方向,请问您可是从山中而来?这边刚好有一平坦草地,不如我们坐着休息一下,也可藉此因缘向您请法。」

  比丘点头答应,两人坐下之后,比丘感叹道:「不瞒您说,三年前我一心求道,舍离了家宅、妻儿,来到这深山修行,但几年过去却一事无成。所以我想与其在这吃苦、浪费生命,倒不如趁早回家与妻儿重温天伦之乐,然后再做打算!」两人在谈话之际,发现有一只老猕猴竟然离开树林,在平地生活。沙门问比丘:「这老猕猴真是奇特,为何会出现在这儿呢?这附近并无大树可供它栖止、休息,为何它乐意这样做呢?」比丘回答:「我很早以前就注意到这只猕猴了,根据我在山中的观察,它选择在这儿生活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妻子眷属众多,就算日夜辛苦奔波,所得饮食仍不得饱足众口。第二、为求饮食,每天都要上下攀爬树木,不仅脚底容易磨破受伤,也难有片刻空闲。所以老猕猴选择离群索居,住在这个地方。」

  两人才刚讲完这番话,却发现老猕猴竟然又爬回林中的树上。沙门问:「你看到了吗?这只老猕猴又回到树上,和同伴一起生活了。」比丘回答:「这只老猕猴实在太愚痴了!既然能远离喧嚣,又不用再为三餐奔波劳苦,为何还要舍弃这样自在的生活,回去自找烦恼呢?」沙门听了比丘的话,便说:「其实您与这只老猕猴又有何差别?当初您也是因为两个原因而舍家修行:一是妻子、家庭犹如牢狱一般,令人不得自由;二是儿子眷属如同枷锁,为其奔波,难有喘息之时。所以您出家求道,就是为了了断生死轮回之苦,但今日您却想要舍道归家,犹如将枷锁再套回身上,走入牢狱之中。所以贪恋不舍的情执,将会带您走向地狱之路。」沙门说毕,即还现佛陀丈六金身,光明普照,大地震动,飞鸟走兽皆循光来到佛前,忏悔过往的罪业。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如树根深固,虽截犹复生;爱意不尽除,

  辄当还受苦。猕猴如离树,得脱复趣树;

  众人亦如是,出狱复入狱。贪意为常流,

  习与憍慢井;思想猗淫欲,自覆无所见。

  一切意流衍,爱结如葛藤;唯慧分别见,

  能断意根源。夫从爱润泽,思想为滋蔓;

  爱欲深无底,老死是用增。」

  比丘见到佛陀的光明瑞相,又听到佛陀所说的偈语,不禁惭愧汗颜。于是,比丘恭敬地顶礼忏悔,不再起诸恶念、妄想,并且一心思惟佛陀教法,当下即证得阿罗汉果。诸天人众亦听闻佛陀说法欢喜不已,所以散花供佛,同声赞叹佛陀无量功德!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

  省思

  《四十二章经》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本为生死轮回之根,欲脱轮回之苦,当先断除情爱枷锁。倘若不能透得此门,则终日劳碌,难有成就,犹如水上落叶,随波逐流,一旦情浪翻至,又复沉没生死苦海。修行之人但舍情爱执着,将其转化为对无尽众生的菩萨悲心,于种种方便化导中,自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菩萨行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