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 欲是诸苦之因

发布时间:2024-04-14 02:38:25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净土法门法师: 欲是诸苦之因

《会疏》曰,「欲是诸苦之因」。这个人一定要知道,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这么苦?总的原因就这一个字,欲望。人要把欲望放下就没有苦,有欲望得不到,苦;得到之后放不下,更苦。这个字是祸害之根,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清净心里头也没有这个东西。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叫性德,如来智慧德相没有欲这个东西。欲是总的名词,细分贪瞋痴慢疑都属於欲。「施」,布施,「戒」,持戒,「能离之」。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施是布施,多给别人,好,为什么?心里没有罣碍。有罣碍就有烦恼,供养多了罣碍,布施给大众就没有了。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才晓得怎么个做法。跟大众的缘,结得愈多愈好、愈深愈好。不必自己享受,自己生活苦一点好。我们怎样苦修,跟佛比还差很远!佛是每天沿门托钵,这我们没有干过。吃饭是修行,穿衣是修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是修行。

你修的是善行是恶行,是净行是染行,是出世行还是世间行,都要知道,这你才能明了修净土人的心。他心里有没有这些东西?没有,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每天念的只有这一部《无量寿经》,除这个之外他什么都没有。

「正念是善护助,如著铠入城」。这是比喻,就是有正念是保护自己的,不受外面境界干扰,这就好比穿铠甲进入城市热闹的地方,不受染污,不受诱惑。外面一切人事物对我们都是诱惑,起心动念已经被它伤害,分别、执著,严重的伤害。真正放得下的人,不起心、不动念,他不受伤害,不受伤害他得大利益。得什么利益?看得清清楚楚是智慧,看了之后如如不动是禅定,他到这个地方来是修禅定的,是修般若波罗蜜的。《华严经》上鬻香长者,他就是用这个方法来修行,别人不知道。大修行人怎么天天逛超市?他不知道逛超市是修大行。看到这些东西琳琅满目,你问他,他什么都知道,这是智慧;如如不动,在这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真不执著,真不动心。没有见到,不动心,那是假的,靠不住;真摆在你面前,不动心,这叫真不动心。所以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正念是善护助,忍辱、禅定能为之。「净慧则是般若。精进一度,总通五故。」布施、持戒一直到禅定、般若,没有一样不精进。「是则菩萨六度」。「望西师稍异於此」,他的讲法跟这个有点不一样,他以离欲是布施、持戒、忍辱,正念是禅定。「总之皆谓离欲、正念与净慧,即是菩萨之六度」。这六个字,离欲、正念、净慧,包括菩萨六波罗蜜。「修此六度,能离贪瞋痴三毒,故曰梵行。」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见到六尘境界,在这里去练,练不生贪心、不生瞋恚、不生愚痴,这叫真修行。见色闻声,六根对六尘,只知道念阿弥陀佛,菩萨行就圆满了。决定求极乐世界,这个世间一切都可以随缘,没有丝毫执著,统统能放得下,这真念佛人。望西师又云:离欲就没有贪心,善正念就没有瞋恚,净慧就不愚痴。所以总而言之一句话,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要离贪瞋痴慢疑,要把这五大类烦恼断掉。不接触外头境界断不了,在境界当中就是磨炼这个。用禅宗的一句话,「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禅宗要觉,我们提起佛号就是觉。念头才起,什么念头?贪瞋痴慢疑的念头,才动,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不让这个烦恼念头相续,不让它相续,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你要这样子用功,你会很快成就。决定不随烦恼去,一定要跟定是阿弥陀佛,决定不能换题目。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五五集) 2013/4/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255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