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春拍:北宋初期木雕菩萨立像一对
发布时间:2024-02-23 02:41:05作者:金刚经全文网5月29日,佳士得香港春拍“梵华古韵”专场拍卖将呈献多件来源有绪、极具代表性的佛教艺术精品。领衔拍品为一对定年五代至北宋初期的木雕菩萨立像,此对造像有真人大小,姿态娴雅,雕工精湛细致、形神兼备。
如此来源有绪、规格硕大、保存良好而又成对的木雕佛像非常罕有,它们最初由日本知名古董商山中定次郎(1866-1936)收藏,1924年曾着录于山中商会的图录中,后由资深私人藏家收藏,逾二十载未曾出现于拍卖市场中。两尊造像均经放射性碳定年法检测,时代久远。
五代/北宋木雕菩萨立像一对观音菩萨:高 144 cm。 连莲座总高度:高 171.5 cm。
大势至菩萨:高 145 cm。 连莲座总高度:高 173 cm。
估价:港元 40,000,000 - 60,000,000
来源:山中商会,东京,大正十三年(1924)以前入藏
美国私人珍藏
香港苏富比(微博),1996年11月6日,拍品937号
著录:山中商会,《支那古美术大观》,大阪,1924年,图版149号
山中商会,《支那古美术大观》,大阪,1924年,图版149号来自五代和北宋的木雕作品寥若晨星,而此次拍卖的这对上乘木雕不仅幸存至今,且仍以配对之姿出现,更显难能可贵,是难得一见的艺术瑰宝。两尊雕像工艺考究、法相庄严,堪称中国佛教雕像的圭臬之作。二像均为古印度王子打扮,衣饰华贵,以菩萨造型出现。
观音乃阿弥陀佛的应化身,标志是其宝冠前的小化佛,而另一尊菩萨宝冠前的长颈水瓶(或饰以盖瓶)则象征智慧,亦点明其身份为大势至菩萨。 ”观音“出自梵文Avalokitesvara,意谓”观察世间音“,指观音循声救苦、有求必应。 ”大势至“是指”得无上力“,代表智慧之力量,而大势至菩萨能唤醒人们脱离轮回的愿望。
宋代之前,中国佛教造像以石刻或铜铸者居多。公元845年及846年初,由于朝廷大举禁佛,除了没收寺庙的土地财产,对佛门的税赋减免也大幅削减,并敕令大批僧尼还俗,所以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佛教势力大不如前。鉴于寺庙的累计财富和年度收入锐减,自九世纪末起,木材成为了造像的上上之选,因为它比青铜便宜,也比石刻更易于驾驭。宋代之前,虽然也有制作木胎佛像,但鲜能流传至今,所以存世的中国木胎佛像多半是十世纪以后的作品。
这对木雕菩萨立像跟绝大多数早期佛教石刻和木雕造像一样,原应饰以鲜艳的矿物颜料,一般来说,衣袍和帔帛多用橘黄、蓝和绿色,珠串璎珞大多鎏金,肌肤采用粉红或白色,头发则以黑色或偶尔用蓝色呈现。实际上,不少作品皆残留了彩绘及其白色腻子的痕迹。
二像的造型略显敦实厚重,例如颈项较短,按身躯比例来说其头部略小,且身形颀长(腿的比例尤为修长),从种种迹象看来,这对华美的雕像应是北宋甚或早至五代的作品。两位菩萨脸形方正,与大多数唐代雕像面如满月的形象截然不同,而且其宝冠样式及帔帛从腰间绕至手肘(帔帛或可当作双臂的枨子或支撑构件)的格局,也和十至十二世纪风格吻合。本拍品的”网状“璎珞比常见的唐代款式更为繁缛,但却与北宋木雕中的款式不谋而合。
两尊菩萨像早在1924年已见于著录,其造型雍容华贵,诚为中国佛教雕像的圭臬之作。
它们既完美地诠释了宋初风格,又印证了八世纪唐代雕像对后世的影响,也预示了新风格的诞生与嬗变。由此可见,这两件作品不仅是中国雕像史上的典藏之作,在世界雕像史上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