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解脱的技能 僧侣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27 08:39:07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僧侣生活

  为什么佛陀对世间升起厌离心? 因为他问自己:“我们生于这个世界,有什么真正令人满意的?父母?亲戚?仆人 ?朋友?财富?这其中没有哪个真正令人满意。这种情形下,为什么要忍着活在世上?”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出家,给自己找到不再轮回这个世界的法子。

  *

  我们出家,如果想无愧于释迦之子的称号,必须依照佛陀订下的训练法则进行修持。佛陀真正的后代是四类圣弟子:入流者、一还者、不还者、与阿罗汉,是那些依靠心力,一步一步从杂染与心漏中解脱出来的人。这些才是佛教真正的亲戚、才是佛陀的子女、无疑值得接纳他的遗产。这样的出家,人人做得——男众、女众、沙弥、任何人。这是内在的出家。至于削发着袈裟的比丘,那是外在的出家。如果同时经历内在、外在的出家当然更好。

  *

  每当你有喜乐时,应当转化它,不让它在你心里败坏。好比市上卖水果的女人,看见自己的芒果熟透、吃不了、不能过夜、又卖不出时,就拿来削皮切块、做成果酱。这样可以长期保存。果酱味道好、卖得上好价钱。这就称为有智慧,不让熟透的东西败坏。同样地,我们有喜乐时,不应当自满。要把那个乐感磨成粉,变成痛感,揭示出不变、坚实、持久宝贵的内在喜乐与安宁。

  例如,有的比丘与沙弥,得到生活用品供养充足,不需要像居家人那样辛苦劳作——肩挑重担与职责、开荒、日晒雨淋。他们只要“收集煮好的米饭”,就能吃个饱。这是来自出家的喜乐。但是如果这样的比丘执着于物质用品——僧袍、钵食、居处、药品,却不能做到行为端正,对得起人们为他们所作的奉献,那不是真正的行者。那只是在利用他们的供养者。

  因此,当你看到个人生活需要得到良好的照顾,应当把那种自在、愉快感,磨成粉末,成为痛感,也就是用功修行,牺牲你的乐感,以佛陀为榜样,修习头陀行。这样,你会理解拥有一个色身必然带来的痛与苦。

  你应当观想受人供养的乐感,了解那里没有什么持久的精髓。有持久精髓的喜乐,必须是你自己培养起来的。这个意思是,你必须修持忍耐、抵制色身的苦与紧张。你能做到这点时,心会稳定、坚实、强大,一步一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最后你会了悟真正的喜乐与安宁,佛陀把它称为至高的喜乐。

  *

  无论你在哪里住,应当照料它,把它当成你的家。无论你在哪里睡,应当照料它,把它当成你的家。无论你在那里吃,应当照料它,把它当成你的家。这样,无论你住哪里,无论你去那里,都能找到喜乐。

  *

  把你的耳朵、眼睛张得大大的,才能帮助照料寺院,把事情做好。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大大的眼睛。你住在这个寺院时,眼睛就得如寺院那么大,耳朵也得有那么大。

  *

  那些对自己估计甚好、行为却不怎么好的人,累赘、沉重,住在哪里,哪里开裂。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说智者如猫爪一般轻盈: 柔软、多绒,把爪子藏在安全处,真正需要时才拿出。走在地板上不出声、不留足印。

\

  至于蠢人,他们在行为上不知操持,人们说这样的人如狗爪。爪子沉重、走在地板上有声响、留下足印。

  *

  我们作为团体在一起生活时,相互接触时必定会有多种声响。打个比方,我们跟一个乐队没什么不同,有双簧管、锣、木管,有强音弱音、高音低音。如果所有乐器发出一样的声音,听起来就没乐趣了,单声乐队一点不中听。同样,许多人住在一起时,必定有好声音、坏声音。因此我们每个人,必须照顾自己的心。不要让你自己对坏声音感到生气、不乐,因为当有许多不乐时,必然转为嗔意。有许多嗔意时,必然转为恶意。有恶意时,便导致争吵与纠纷。

  因此,我们应该对上、下、同等层次的人们传播善意。下属对我们有不良言行,应当原谅他们。我们能这样做时,就是在对团体的和平、宁静做贡献。

  *

  无事不要与一群人闲聚,否则你浪费禅定的时间。闲聚的危险是: (1)如果你们的行为不在一个层次,会升起恼怒。(2)如果你们的观点不一致,会有争论、升起杂染。好比梯田里的水,高处往低处流,会发出大声响。水沿着平地流,很少出声。

  与众闲聚好比把菜浇在饭上,很快就坏,不能保存多久。如果把饭与菜分放在两个盘里,不那么容易坏。人们自处时,很少出麻烦。

  *

  作为一位比丘,出家却不曾有过野外生活的经历,好比知道饭的滋味,却不知菜的滋味。去丛林里觅地隐居的比丘,必然了解法的滋味;好比就着菜吃米饭,滋味必然不同。拿鸡做例子。野鸡与家鸡是很不同的,它们眼神快、尾巴短、啼声急、翅膀长。它们需要连续保持警惕、必须得这样。而那些家鸡,尾巴长、眼神慢、翅膀弱、啼声长。这样一来,必然成了豹子的猎物。这说明林居生活,滋味必然不同于定居村镇的生活。

  曾经有人批评我进入丛林,不过我只是对自己笑。他们说我胆小,不能应付世人,因此逃走躲起来。我在心里暗笑,最后只得说:“住在城里好,不错,但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本事。为什么? 我从来没见过城里人在丛林里能呆上多久,可是在城里,别说比丘能住,鸡狗到处都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