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外在形象如小乘
发布时间:2024-10-25 02:42:19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小乘,并非是自私自利只度自己,而是先度自己,净化自身的缺点和我执,再尽其所能去帮助别人。当藏区的所有喇嘛师父和小乘的出家人一样身披黄色袈裟时,就是在用这身法衣约束自己,提醒自己严守戒律,清净修行。通过一个人较之因果的细致程度,就可以判断他修得好不好。
平常我们经常听到佛教里有小乘、大乘、金刚乘的说法。“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普度众生,象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
西方有句俗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不管是佛教的何乘何宗何派,殊路同归,按照佛陀传授的修行次第都能到达彼岸。
小乘,并非是自私自利只度自己,而是先度自己,先把自己身上的缺点毛病和我执净化,然后尽其所能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初创佛教,追随佛陀修行的弟子们很多都成就了罗汉。所有的佛教宗派必须以小乘为基础,所以,小乘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共同乘。
一个没有受皈依戒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修行人,闻思修需要基础,就好比没有锅碗等容器,想要盛水是不可能的一样。藐视基础,一切只是空中楼阁。
很多人讲:“我不需要皈依,我足够聪明,有慧根,可以自学自修《金刚经》、《地藏经》等等。”要知道,会念经的,不全是修行人。
无皈依者,谈何受戒?无受戒者,谈何修行?皈依了,就有皈依戒,以不杀人为基础。小乘佛教很多出家人都是吃荤的,居士们也经常供养荤的食物,杀了其它动物,虽然犯了杀生戒,但不至于完全破戒。但如果故意去杀人伤害别人,就连佛教徒都不是了,当然这样在世间上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莲花生大士讲过:外在形象如小乘。告诉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待因果,对自身戒律的要求一定要严格。所以当佛陀涅槃的时候,特别强调:以戒为师。
不管你是出家,还是在家;不管你是大师,还是凡夫,如果口谈经律论三藏,身口意不检点,你就不是真正合格的佛教徒。通过一个人较之因果的细致程度,可以判断他修得好不好。
外在形象如小乘,我们要谨慎再谨慎。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都要谨慎,比如戒律中对吃食物的器皿,轻声问安的方式等都有良好的规范教育。为什么佛陀讲了那么多“律”?就是告诉我们实修身口意的规范。
外在形象如小乘,内在思想当然是大乘慈悲度化众生,发菩提心。密法中还强调要有清净见,知道自他具备成佛的条件。
规范有时候看似会有冲突,比如有疯子要杀人,你该怎么办?两者衡量,取其轻。作为佛教徒,不能杀人,但作为大乘佛教徒你对他没有任何恶意和嗔恨心,为了慈悲挽救别人的生命,如果不能降服他,只能杀了他救人。
佛陀在小乘的戒律里,没有刻意强调这一点,但佛陀做了一个比喻,犹如清甜的甘蔗需要粪便来滋润一样,尽管你觉得粪便肮脏,它却是甘蔗清甜之源。所以你认为的肮脏丑恶,并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是密法如何看待呢?不管是疯子还是你要救的人,他们都具备佛性,两者皆是未来佛,只是现在无明将他们的佛性遮蔽,你不得已要把被无明遮得更严实,已经快因他的恶业堕落到地狱受苦的这尊未来佛杀了,制止他继续造业,这就是清净见的看法。
讲到小乘佛教,你们不要老想着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国家,藏区各寺院和佛学院在法会时,当所有喇嘛师父们穿起黄色的袈裟,其实就是和小乘佛教出家人们一样的角色,时时提醒自己,安守清净的戒律,有助于他们清净修行。这件僧袍在约束他,就像警察穿着警服,军人穿着军装不敢在外面招摇撞骗一样。衣服的约束,是戒律约束的表现方式之一。
2500多年前从佛陀流传下的穿衣规范,我们至今在遵守。印度天气太热,穿着裙子,披上披肩,很方便修行,现在东南亚印度全部都穿这样的僧服。
我们在藏区这么冷的地方,也要沿袭这种穿法,到了冬天虽然冻得很辛苦,但不能把佛陀传下来的法衣袈裟丢掉,一旦换下僧袍,很多时候无法约束自己,这是一种传承,有巨大的加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