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参禅悟道的?
发布时间:2024-09-10 02:43:39作者:金刚经全文网参禅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初参,重参,破参,保印.
一般禅堂参念佛是谁?或狗有没有佛性?等等.历劫以来,不论那一尊佛参得都是参佛法的真谛,世间万事万物莫不是缘起性空,缘聚缘散.在禅宗参的这几关是生命关(方便说),冲破生命关是不是成佛呢?不是,是因地菩萨,观音菩萨是果地菩萨,有些因地菩萨是果地菩萨再来;因地菩萨有神通不能用,佛在世时命令禁止比丘诈显神通,而果地菩萨可以运用神通.在此,为了讲课的方便和顺利,我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花开花谢,怎么参一枝花的花开花谢.
一,初参
昨夜一枝带露开,
惟恐芬芳无人知.(缘)
初参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的想法能改变这个世界,很多人的烦恼就来自于此.初参时可以允许你保留一点自私,欲望,妄想,痴迷等,这些都是正常的.
二,重参
花开千树遍山香,
人间春意又盎然.(起)
一枝花开给人间带不来春意,只有花开千树才能遍山香,人间才能春意盎然.重参的思想是破自私,欲望(权力,财,色,名利的诱惑),妄想,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在初参的基础上继续往下参,破除那点自私,欲望,妄想,等等,达到一个随顺大众,容于大众,一个人如果活在一个小世界里,这个人一生能大方到哪儿去呢?要使自己的思想,有小到大,心胸开阔,心纳须弥,心包太虚,最后大而化之,与大众与虚空不分彼此,众生是一不是二.
三,破参
花谢花开原有意,
恰如窗下梦一回.(性)
一枝花的性是什么?是空性.爱也空,恨也空,情也空,仇也空.参就是思想,即前思后想,让自己的思想由小到大,然后大而化之."年年荒郊添新坟,每每荒坟无人扫".大道空空,目无一人.不是目中无人,在师父眼里,这个世界很平等,叫作动物世界,天下万物都平等,满马路跑的都是兔走鸟飞.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聪明人比比皆是,世间万物莫不如此,都带有一种空性,任何人都过不了这个百年之关,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健康向上的世界观 .勇敢面对一切的人生态度.人生最大的陷阱就是爱错人,恨错人.因此,人这一生要学会忘记,该忘的一定要忘掉,爱也忘,恨也忘,情也忘,仇也忘.人这一生谁也摆脱不了生老病死,到头来一无所有,一火化之,了无踪迹.每个人都是如是如是,如是而已.人的真正生命是跟众生联系在一起,把自己跟大众融合在一起的人,他才是无量光,无量寿.怎么不被生老病死所困?怎么不被一无所有所恼?参自己就是众生一员,佛是觉悟的众生,两个众生是一个众生,无二无别,把胸怀放大.
四,保印
就是明了一世因缘,保住明了这个心态,把明了之心保住.
是花非花谁在意?
万物原本是一家.(空)
谁在意?没人在意,天在意.在金刚经里,后半部分提出了一合相,有你有众生,无你无众生,只有随顺大众,认同大众,有了大众才有了你,没有大众也没有你,你容纳大众,大众才能容纳你.悟就是明白,明白以后去做就是了,剩下的就是修持,就是保印.这个印就是你的法身慧命,这个慧命永远不增不减,你的就是你的,当然也是大众的.保住这个心态以后,心胸博大,目光长远,认识到一合相才是本来面目,就是果地菩萨.
附佛教公案一篇:有一佛教信徒,问赵州禅师: “请问禅师,参禅怎样才能悟道呢?” 赵州禅师被他一问,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说: “我要去小便了!”说后走了几步,又回头对那个信徒说:“你看,小便这样的小事,还要我自己去,别人不能代替。” 意思是说如何参禅悟道,这是你自己的事,怎么来问我呢? 像这样暗示的教学作风,多么活泼,多么高明,又多么透澈。 佛教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生死大事,参禅悟道需要自己去实践、体证,父母手足,亲人朋友,谁也替换不了,从禅学来看,每个个人都是卓然独立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