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故事:怕父母与人口角,受欺负隐忍不发(1)
发布时间:2024-08-27 02:42:41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印光大师法名圣量,字印光,别署常惭愧僧,陕西郃阳县(今合阳县)赵陈村人,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父秉纲公,年高德劭。母张氏,慈和淑慎,并为乡里所推敬。兄弟三人,长名折桂,字从龙;次名秋桂,字攀龙;师最少,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大师生于清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即公元1862年1月11日晨。
郃阳是古代的有莘国,为任圣伊尹躬耕的地方,父母给大师取名为绍伊,寄托了让儿子效法贤相伊尹的期望。大师初生六个月的时候,眼睛生病达半年之久,老人们都以为他不能见天日,结果还是痊愈了。大师性格果毅,天资聪慧,幼由父兄教授儒书。读书之外,亲自洒水扫地,学习干农活,继承勤俭朴厚的家风,养成肃恭仁让的素质。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毕后,村里必请戏班子演戏答谢神灵,这是村里的惯例。一天,戏还没有开始,大师提前拿一把椅子放在戏台前面数十步的居中地点,打算占个好位置坐下来看戏。村里同姓某人,性格粗暴,也要占中间的位置,他向大师厉声喝问:“这把椅子是谁放的?”大师回答说:“我”。话音未落,那个人就打了大师两耳光,将大师的椅子抛到几尺之外。大师顿时感到头痛欲昏,眼花乱灿。但恐怕父母爱子心切,与对方酿成口角,所以忍痛吞声,不敢告诉父母。大师从经历这件事情之后,更加懂得自我努力,待人接物更加谨慎,不敢稍有疏忽。过几年大师长大成人,由于品德优秀,很受村里父老乡亲的喜欢。那位脾气暴躁的人在路上遇到大师,也笑着招呼说:“请到我家来坐坐。”大师也笑着答应。
大师生平不曾告诉别人这件事。在1937年的时候,大师弟子彭孟庵在灵岩山寺避难,他的儿子与同宿舍姓郎的孩子因为小事闹意见。大师就把他叫到跟前讲了自己的经历。告诉他说:我固然示弱,示弱又有什么妨碍呢!希望你学我的示弱,不可以把新名词之竞争二字,奉为神圣不可侵犯。”不久大师又撰写了一篇《人字发隐》的文章,阐明人以赞天地之化育、继往圣、开来学为德能。人的德能有仁、忍、任、尽四个方面。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的事业,故名为人。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做到没有歉缺,故名为人。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见彭孟庵:印光大师轶事二.载《印光大师永思集》)
附录1:人字发隐
(民二十七年为一弟子说)
人为倮虫之长,身不过数尺,寿不过数旬,竟与高厚悠久莫测之天地,并称三才,其义何属。须知才者,德能之称。天以普覆万物,生成化育为德能。地以普载万物,含养滋培为德能。人以赞天地之化育,继往圣,开来学为德能。设无人之德能,则天地之德能犹有所憾。由得人参赞继开之德能,俾天地之德能,圆满充足,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人与天地并称三才者,此也。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忍也。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之事,故名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此八事,匹夫匹妇皆能为之。此乃参赞化育,继往开来,撑柱天地之大事。若一疏忽,或亡一二,或八字俱亡,则成冒名之伪人,非与天地并名三才之真人矣。若能类推,则希圣希贤,学佛学祖,有余裕矣。)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人之义,大矣哉。愿一切同伦,各各担荷人之四义,岂独吾国之幸,实天下万国之深幸也。或曰,汝作此说,汝能一一无憾否。答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悲我之一一有憾,冀一切同伦一一无憾,以免一一同伦,临寿终时,犹有如我无穷之深悲也。君不见未曾有因缘经,野干说法,天帝释拜听乎。使尽大地人皆为天帝释,亦不至不许野干开口,君何得固执人我相而责我乎。我知过矣,后不再说。(载《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
作者:余池明 摘自:
《印光法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