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端午赛龙舟谈佛教“天龙八部”
发布时间:2023-12-18 02:42:10作者:金刚经全文网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据说是当年楚国人不舍屈原投江死去,人们划船追赶拯救,但追至洞庭湖仍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赛龙舟以纪念之,同时借龙舟驱散江中的鱼,避免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浙江地区,是以龙舟竞渡纪念曹娥;在江苏一带,赛龙舟是源于纪念伍子胥……
(本图片来自网络)另,关于端午节赛龙舟还有一说是为了纪念龙神。传说,很久以前,邹圩没有河流,因为缺水所以庄稼收成不高,后有一村民在小水沟里救起一条小蛇,后小蛇为感谢村民,幻化成一条神龙,并将小河沟变成大河,为纪念神龙,沿河村子改名为龙头寨,并在神龙升天这天,即五月初五,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同时,在闽广一带,至今还保留着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本图片来自网络)可见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关于祭祀龙神,请龙神庇佑,祈祷风调雨顺等宗教行为已成为端午节的主要内容。然,在佛教护法神体系中,关于“天龙八部”之“龙部”,是护持佛法与四众弟子的“善神”,在佛像举身光顶上一般都有盘龙图案。
(本图片来自网络)佛教中的龙源自印度的古蛇崇拜,原是居住在地下的蛇精,后来归依佛教,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主要是主宰水族的龙和龙王。佛教传入我国后,与原有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龙王信仰。在佛教里面,“龙众”一般都居于地下或海中,同时,他们还是地下宝物或“伏藏”的守护者,如在藏传佛教体系中,当佛教遭遇法难时,高僧大德将经藏、圣物藏或识藏藏匿起来,待日后时机成熟,由“伏藏师”再次取出,而“龙部”在此过程中,护持“伏藏”。
(本图片来自网络)佛教经典中经常提到的有八大龙王,常被描述为某些怒相本尊或护法神的坐骑,或是被踩在脚下,作为他们的饰物。
(本图片来自网络)“龙众”作为佛教的护法神,其形象一般都与龙王相联系,而不是传统的龙的形象,如下图,八大龙王之一的婆迦罗龙王,也是观音菩萨二十八部众之一。
(本图片来自网络)难陀龙王,据《法华经玄赞》载,这位龙王擅长顺应众生的心意,还能调御风雨,深得世人的喜欢,故而有“喜龙王”这一称呼。
优波难陀龙王,常出现与佛陀说法集会中,其形象有七个龙头,右手持刀,象征着斩断生死轮回;左手持索,寓意着令众生心安住于正法。
阿耨达龙王,其德行与福报较另七位龙王最为殊胜,因福报而召感,故居住在阿耨达池中,并远离其他龙族常恐惧的三种过患。
婆迦罗龙王,为司管降雨的龙王,故古人祈请降雨时,常以其为本尊来供奉、祭祀。如《海龙王经》、《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佛为婆迦罗龙王所说大乘经》及《十善业道经》等经,皆是佛陀为此龙王宣讲的经典。
(本图片来自网络)瞿波罗龙王,因其前世心怀嗔恚,后转世为大龙王居于窟内,被佛陀教化后,止其毒心,并誓愿永护正法。
伊罗钵多罗龙王,其前世为一比丘,因“损伊罗树叶、午后乞食”二罪,转为龙身,后被佛陀教化,善心法院,于海岸自变其身为蛇桥,俾使人畜通过。
摩那斯龙王,主司降雨,降雨前先起云,七日后才降雨;其身长能绕须弥山七圈,故称“大身”。
俱利迦罗龙王,在藏传佛教里,该龙王有时会被视为不动明王的化身,修习其“本尊法”便可消除病患,一切遂意。
(本图片来自网络)综上,无论是佛教“天龙八部”之“龙部”,亦是民间信仰体系中的龙神信仰,从宗教的角度,通过声势浩大的赛龙舟,一方面欲使水中的神龙心神感应而大悦,从而焕发神性,庇佑一方水土风调雨顺;另一方面,也使赛龙舟的人们秉赋龙性,如龙一样强悍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