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感受、思维与直观

发布时间:2022-11-26 08:47:31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感受、思维与直观

  学佛发生信心,大约有三个层面,修行也是如此。哪三个层面?一是感受,二是思维,三是直观。因“感受”而发心与修行,比较肤浅;因“思维”而发心与修行,比较深入;因“直观”而发心与修行,最为透彻。

  如何是“感受”?眼观色相庄严,耳听音声美好,鼻嗅气息香洁,舌尝口味清雅,身触法衣清凉。诸如此类,通过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之攀缘,来认识佛法,体会佛法之殊胜高洁,因而发生信心,甚至付诸修行,这些都属于“感受”的范畴。像这样学佛,比较粗浅,难以深入,尚停留在“攀缘心”的缘故。

  阿难尊者最初就是如此,他之所以发心出家,是因为:“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这就是通过“感受”来认识佛法,进而发生信心。

  许多同修,尤其是一些女众,她们对于佛法的体会,基本属于跟着感觉走,在修行上也是如此。她们念经不注重思维经义,只关注念得舒服不舒服;坐禅不懂得观心,只在意坐得感觉好不好;参加各类共修活动,不论有没有法益,只看活动方是否能够让她们感动或高兴;听经不肯认真抉择法义,却格外关心法会现场的环境,以及法师相貌气质如何,谈吐音声如何,等等,这些都属于“感受”。

  总之,依赖“感受”来学佛,基本属于“着相”,难以深入堂奥。如何克服?唯有持戒,通过“持戒”来淡化“五根”对于“五尘”的攀缘,方才可以超越“感受”,而逐渐深入法理。

  “持戒”的表面现象在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其本怀则在于护持修行者减少攀缘,进而超脱“感受”与“业力”,抵达不思议法性。

  众生为何要“造业”?只因贪图“感受”。贪图美好的画面,贪图美妙的音声,等等,许多人因此喜欢看电影,没事儿就找两部片子看看,美其名曰“享受”;其实他们就是古人所说的“声色犬马”,被声尘和色尘拖累而“造业”。为何叫做“造业”?因为,加深了“五根”对于“五尘”攀缘之“根结”的缘故。

  大家不要以为只有“做坏事”才叫做“造业”,其实,只要是在不停地加深“根结”,那就是“造业”。反过来,只有淡化生活,超越种种“感受”,那才叫做“解缚”,也就是给自己“松绑”。时常给自己“松绑”,才有利于明心见性。

  在所有加深“根结”的行为当中,男欢女爱最严重,所谓:我垂涎你的秀美,你憧憬我的帅气;我享用你的娇喘音声,你爱恋我的雄浑声响;我嗅着你的淡淡芳香,你痴迷我的霸道气息;我尝着你的细腻,你品味我的粗犷;最终,“身根”的“感受”最刺激,男女身体的“触觉感受”,历来被人们表述为“肉欲”,乃至于所谓的快感等等,无非都是“触觉感受”而已。

  人们普遍痴迷于此,他们五根攀缘五尘的那个“根结”便会越来越加深,这就是“造业”。我并不认为男欢女爱是什么“坏事”,或者是某种“罪恶”,人类的繁衍生息都来自于那里;但是,无论佛教还是其它各个宗教,以及许多文化高哲们,都共同认识到一个朴素的道理:“万恶淫为首”——淫欲是一切罪恶的发源地。

  为什么?因为:“你敢抢老子的女人,看老子宰了你!打不过你也要和你同归于尽。”每个有血性的男人都这样。“你竟然勾引我老公,看我抓破你的脸!”多数女人也都如此这般。“情爱”向来使人执迷与偏激,一旦受到刺激,就会爆发出可怕的毁灭能量。于是便会发生诸如“阉割老公”,或“杀妻后自杀”之类的惨剧。

  看懂了这些,就会充分理解,为什么佛陀会把“断除淫欲”作为持戒的根本,作为出离生死轮回的第一步修行。因为,要想破除“五根”对于“五尘”的攀缘,并彻底摧毁其“根结”,必须从这里入手。

  如何是“思维”?通过念经闻、思、修,或听经等等,以第六意识思维心来认识佛法,体会佛法的妙分别智慧,因而发生信心,甚至付诸修行,这些都属于“思维”的范畴。

  阿难尊者发心出家之时,不仅有“感受”的力量,同时也有“思维”的功劳:“……常自思维,此相非是欲爱所生”等等,这就是通过“思维”来认识佛法,进而发生信心。

  对于大家来说,在“持戒”淡化“感受”的基础上,能够时常随着经文思维佛法教义,自己那混乱的第六意识心便会趋于清晰、宁静,法义也将随之明了于心,那就叫做“正念”或“正思维”。此时,学佛便会深入。

  如何是“直观”?仅有“正念”和“正思维”是不够的,修行者通过“思维修”深入经藏教义,便会发生极大的信心,誓愿超越生死轮回。

  如何做到呢?唯有“直观”心性。

  所谓“直观”,就是不用前五根的“感受”,也不用第六意识的“思维”,而是直通通地观察自己心性的“本来面目”之所在。毫无疑问,这就是“反观观自性”,也是禅宗门下的“参悟”。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于第四禅当中经过了一系列思维观察,在“十二因缘”等等法理都明朗之后,并未获得觉悟。于是,他放弃了“思维”,开始运用“直观”。如何“直观”?那就是:既然我已经发愿“不成正觉,不起此座”,那么,如何才是“正觉”呢?

  请注意,这不是在“思维”,而是在直接寻求答案,故名“直观”。像这样“直观”久了,当某个清晨的启明星生起在东方,那一点光明把太子内敛的禅修之心,引导到了当前境界,于是,太子用“眼根”忽然看到了遥远的启明星,而豁然大悟。

  太子觉悟了什么?依据《楞严经》之开示,毫无疑问,太子乃是充分觉悟了当前遍在的“妙明真心”。太子看到的不仅仅是那颗“启明星”,更是那包容着“启明星”,也包容着无尽世界的如如心性。

  虽然无相,却现出了“启明星”之相,也现出了山河大地之相,它就在那里,也在这里。

  只要时常运用这样的“直观”,各位同修也能够觉悟“妙明真心”。只是,由于福慧资粮不充足,大家的觉悟与悉达多太子相比会有很大差别,不是本质差别,而是器量差别。换句话说,觉悟的透彻程度有差别,所显发的功德妙用有差别。

  佛陀足指点地,大地顿时可以显现为琉璃净土。即便您觉悟了,您暂时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就算是历代祖师,也没听说谁做到了。

  做不到不要紧,“能”与“不能”都属于因缘生灭之法。只要觉悟了“妙明真心”,便可以开始超越生死轮回,开始享用心之自在。

\

  淡化“感受”,挣脱“思维”,“直观”心性如如。如此学佛修行,才会不虚此生。六祖云:“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我信,信而奉行。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