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和五伦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21 20:05:40作者:金刚经全文网主持人:很高兴大家来到这里做一个交流。今天早上我们邀请到中心的蔡礼旭老师,来跟我们分享《家教和五伦关系》的一堂课。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所面对的困难也相当地多,怎么样去解决现在世界上、家庭上的种种问题,蔡老师在这方面都有相当多的经验。人家都说蔡老师很辛苦,可是蔡老师说他非常快乐。他的欢喜是从哪来的? 因为蔡老师常常都是为别人演说。
蔡老师:尊敬的各位贵宾,早上好!
人生要练一个功夫:听到该听到的,听不到不该听的。人家骂我们都听不到,人家给我们的好话都记在心上,好好去努力。所以这个叫乐天知命。其实快乐绝对不是外在条件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内在的喜乐。当人时时都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都是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时时都是欣赏别人的心,那他每一天都会很快乐。
我记得在五年前——2003年9月15号,那个时候我刚好坐着飞机在我们祖国大陆——海口美兰机场落地。其实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到了自己祖宗住的这片国土上,有一种「慎终追远」的感受,「饮水思源」,好像把自己祖宗的源头接上了。
而那个时候,快要下飞机以前,我就想起我一个好朋友,他曾经给我讲过的一段话。其实我们假如每一天都跟身边的好朋友学习,把他们的优点学到——当然他们的缺点我们要引以为戒。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见贤」我们「思齐」;「见不贤」我们心里自己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了,我们把它改过来;没有的,我们继续鼓励自己要不断提升,这个时候就不把任何人的过失放在心上去难过、抱怨,这叫会过日子。人能「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感谢每一个人对我们生命当中的启发,那苦就不见了。人很多苦是把别人的不好、别人的错放在心上,在那里怨恨、抱怨。结果自己也很痛苦。
而且说实在的,当我们见到别人过失的时候,不要在他的结果当中打转。因为可能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他做了很多让人很难忍受的行为,这是一个结果,最主要的是这个孩子很可能在家庭当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学校当中缺乏了老师长辈的教导、引导,他可能是失教了十多年才变成这个样子。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做出不好的行为时,我们往往想到他在十多年前,当他从产房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烂漫,「人之初,性本善」。大家有没有去看过刚出生的婴儿,在那个婴儿房里面,大家有没有看过?有吧。我没当过爸的都看过了,你们还没看过啊?那就不负责任喽。在这么紧要关头,当先生的要守在一旁鼓励太太。那个时候我姐姐生了第一个男孩,我是当舅舅的,这个时候,我也是赶快到医院看望孩子、看望姐姐。而且还算准时间,因为婴儿房开放一天才几个时段而已。结果在那个时段,很多人都排在那里等着看。请问每个人先看的是谁?那一定找自己的孩子。一找到了:「哇,看吧,你看,眼睛最大的是我儿子」。没有那么大也是觉得很大。「那个是我女儿」,大家一起盯着看,看得很高兴、很欢喜。看到孩子,每个人都觉得生命很有活力。当我们看完自己的孩子之后,相信每一个人会不经意的被其他可爱、善良的脸庞给吸引,一定会旁边再多看几个脸庞,最后才离开。这是我们看很自然被吸引。
那有没有哪一个人,他去婴儿房看到这么多小朋友的时候,他突然说:「我告诉你啊,这个以后是杀人犯,这个以后是忤逆父母……」大家有没有看过刚出生的孩子,你一看他以后就是忤逆父母的,有没有看过这样的小孩?当我们对一个行为很偏颇的人,你把他跟一个刚出生婴儿的脸对在一起的时候,一个这么天真善良的孩子最后变成行为这么恶劣,原因在哪里?他愿意这样吗?
所以中国重要的经典《三字经》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对人都是信任他是善良的,可是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呢?《三字经》把原因告诉我们:「茍不教,性乃迁」。因为他没有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好的学校教育,没有好的社会教育。整个大环境有没有教给他这些伦理道德的观念?所以孩子堕落了,我们所有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长者,我们整个社会都要反省啊,而不是去责怪那个孩子。
当我们是信任人本善,了解人是因为失教了,所以才一直在堕落。这个时候,我们不只不会怪他,还会怜悯他。这个时候,人的仁慈心、那种宽大的胸怀就出来了。其实经典,我们只要相信一句,真的把这一句当作我们人生的心态,可能我们的人生就不一样了。这个时候对一切人心平气和,见好人,我们是效法;见不好的人,我们去协助他。甚至于见到不好的人,透过他,我们了解到现在的社会需要我们什么样的协助、帮忙,因为我们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整个大社会风气继续堕落下去。中国有一句话:「覆巢之下无完卵」。整个社会风气不好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说:「社会不好那是他的事,我的家庭好就好了」,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所以我们应该有这一份责任,一起让这个社会更安定、更美好。
所以刚刚讲到,其实我们生命当中随时都可以跟一切人、事、物学习。讲到这里我就想起我在台湾桃园,有一次在一所高中跟大家交流中华文化。有一位女校长,她带的是初中。我们都清楚,所有的年级,哪一个年龄层最难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最难带的就是初中。那个时候,这些年轻人情绪特别不平稳,一般都有很多孩子没有去读书,有时候根本找不到他。结果这位女校长她们学校没有一个辍学生,台湾叫中辍生。其实我们都可以感受得到,这一位女校长她花了多少心血啊,才让她这个学校没有中辍生!很多是他们这些老师、校长去到网吧,用爱心把这些孩子带回学校学习,那背后所付出的心血,真的跟他的父母没有两样啊!当我了解到这位女校长她学校里面没有任何中辍生时,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她是体会到这些家长的不容易。当家长找不到孩子,孩子都在这些网吧流连忘返,父母每天是提心吊胆。这个校长也是人家的母亲,她可以感同身受这些孩子家长的心,设身处地。一个人能设身处地了,他的爱心就特别宽广,所以统统找回来了。
孔夫子的教诲,圣贤人的教诲,其实离不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所以夫子的学生说,夫子的教诲很重要的是忠恕之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实这个校长她就做到了忠恕,她尽心尽力为孩子、为学校,也是为我们的社会。这些孩子都是社会未来的栋梁、重要的主人翁,她尽力了。一个人一生尽力了,她就没有遗憾。遗憾在本来我们帮得上忙,结果我们没帮忙,到最后就看到事情越来越不好,自己心里有遗憾。尽心、尽忠则没有后悔了。
这个「恕」,我们老祖宗文字把人生的哲理含摄在里面。我们看这个「恕」——「如其心」,就是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这叫感同身受。这个女校长真正感同身受孩子的痛苦、他家长的痛苦,所以她能够尽心竭力地把孩子找回来。这个女校长是在真正落实夫子的教诲,夫子的教诲绝不是供在书柜里面的。
你看这个文字,我们一看到「恕」道——常常去体会别人的心情。还有一个跟「恕」很像的,叫「怒」。你能稍微设身处地转一下,就从怒变什么?变恕了,心胸就宽阔了。但是我们看这个「怒」字很有意思啊,一个奴一个心,代表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心已经变成什么?奴隶了。你看现在人说:我要自由,我要自由。什么叫真自由?自己的心不会被坏脾气牵着走,不会被坏习气牵着走,这个人才有真自由啊。现在的人都误解什么叫自由?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全部被自己的坏习惯牵着走,哪是自由。所以这个字也是启发我们,人不把坏习惯改掉,全部一辈子当奴隶。
这个女校长的这一份用心,我们佩服。所以人与人贵在交心,学习她的心境,要「慕贤当慕其心」。我们面对这些朋友们他们宝贵的人生态度经验,我们好好地跟他们学习,尤其要把他们忠恕的心、仁爱的心、设身处地的心,我们要体会到。包含我们每一次上课以前,在教室里有挂着孔老夫子的像,每一次给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我们学习孔夫子什么人生态度?夫子的心是念念为天下,所以夫子他希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他希望小孩都能有好的教育,老人都能有美好的晚年享天伦之乐,时时都是想着人民。那我们既然跟孔夫子学习,那我们的心境也要像夫子的心境一样。
那个时候夫子为了把仁爱的大道推展开来,周游列国,吃了不少苦头,可是夫子有没有退缩?那我们现在能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哎呀,我不干了」?所以夫子的精神是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个精神。「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所以你看夫子那个时候这么多困难,后来夫子有没有实现他的理想?没有。他也没能够当官把这么好的政治理念,这么好的圣贤教诲铺开来,他没有那个机会。可是问题是,夫子那一份百折不挠的精神传承了两千多年。而且夫子坚持把我们两千多年前尧舜禹汤那些智慧教下来,承先启后。夫子虽然当时候没有受到政治界的认同,可是往后我们两千多年所有朝代的盛世,所有每个家庭的安乐全部因为有孔夫子那时候的教诲,我们的家和人乐、社会安定、国家昌盛,没有一个时代离开了孔夫子的教诲。所以并没有失败啊,夫子的精神是真正承传下来,所以「莫以成败论英雄」。
我们真正努力了,纵使在我们这一生没有呈现出好的结果,可是我们这一份精神承传给了身边的人,承传给了我们下一代,我们的家庭社会一定有好的发展,这个就是我们要坚持夫子的德行、夫子的存心。所以这一位女校长,她第一句话就让我们非常感动。她说:社会越乱,我们越应该站出来,没有难不难做的事,只有该不该做的事。我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听到这句话都很震撼,人家女子都有这样的胸怀,我们再没有这样的胸怀,那就可惜是一个男子汉了。
刚刚跟大家提到我要到大陆的时候,想起我一个朋友的一段话。每一个人诚心流露的言语都值得我们学习。我那时候着陆到海口的时候,我想起那位大我五岁的朋友。他走过很多国家地区,他每一次在这个国家地区要离开的时候,他就会拾起这个土地上的一把泥土,然后装在一个小瓶子里面带回家,他住在哪里就把小瓶子带到哪里。他每一次看到这些土壤:「啊,这个是在英国、这个是在法国、这个是在美国……」他就会想起那一段岁月当中,这一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他的付出、关怀,他时时记在心上。而一个人时时记住父母,记住亲朋好友对他的爱,他就会有感恩的心,而且他不愿意让这些爱他的人失望,他那个源源不绝的动力就从这种感恩心当中出来。而一个人时时活在感恩当中,那他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而一个家庭当中时时都是互相感恩,这个家一定和,时时念着家人对我的恩德、对我的付出、对我的情义。所以家是感恩的地方,是付出的地方,是温暖的地方,那家绝对不能是计较的地方、对立的地方,那就不对了,就不能和了。那我们要问哪里是家?真的都懂得感恩,都有爱的地方,走到哪都是家。
在《论语》当中有说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我们对人都是爱心,对人都是恭敬的心,走到哪都好像亲如家人一般。我记得第一年过年的时候,我们走出去跟这些老百姓拜年。走在路上并不相识,可是迎面而来,我们马上跟他说:「新年好!」结果一鞠完躬,他马上往后看,他不确定是不是对他,后来确定后面没人了:「噢噢,新年好。」人哪,你恭敬他,他就很恭敬你。结果当他行完礼,突然若有所思就跑掉了,跑得很快,我们一看他跑到他的屋里去了。我们也不知道他要做什么,继续走,走了几十公尺,突然听到后面说:「等一下,等一下」,一看,他跑到家里面,把家里的糖果端出来:「来来来,吃颗糖 吃颗糖。」我们在社会当中时时都能恭敬,对人是很热情的,那整个社区、整个社会都像一个家庭一样,大家彼此问候、彼此尊重。
我自己走入这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其实是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小学老师……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一代不如一代」,这个是不理想的。因为所有为人父母、长辈的人,他们内心最希望的是什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希望下一代比自己更好。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这个努力在做。有没有哪一个爸爸:「儿子啊,我告诉你,你这一辈子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超过你爸」,然后这个爸爸说:「啊,我太高兴了,我儿子赶不过我」。其实都是希望他更好,给他最好的教育,不管自己再怎么苦都愿意。
所以当我自己在小学工作,看到的现象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的问题,是每一年进来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我又是小学老师,诸位朋友,假如你是我,看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我们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学生一年不如一年这样下来,以后都是社会的主人翁。细细想想,现在的教育比较着重知识跟技能,道德、德行的缺失比较多,不太注重孩子德行的教育,所以他一直往下堕。你教得少,外面的诱惑多,哪有孩子不往下堕的道理?所以孔夫子告诉我们:「见义不为,无勇也」。我们看到学生这样一直掉下来,那我们就变成袖手旁观了。
说实在话,我在台湾当小学老师是公务员,公务员领的是谁的薪水?是政府发下来的。政府的钱从哪里来的?从人民纳税的。所以一个公务员要为谁负责?要为所有的人民负责,这个才是一个公务员的心境。但我们是负责把孩子教好,又看到往下堕了,那我的薪水领得安心吗?那不安心。所以又了解到是伦理道德、德行教育的缺失,这是我应该尽的道义,我再不去做,那我是「无勇」啊。所以那个时候到了澳洲,跟随我们师长释净空老教授学习。之后刚好有机缘在五年前到了海南海口,开始推展《弟子规》、推展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所以应该是为整个社会民族的心境来经营这个家。
我们很受老教授的启发,师长跟很多国际人士接触,甚至于是我们很多海内外的华人,人家问他:「你是哪里人」?其实这么一问的时候,一般人都说:「哦,我是哪里出生的。」一般人都是这样先说自己的故乡。师长说:「我是地球人,我们两个是同乡」。你看,多亲啊,我们就是同乡啊!你们怎么不露出同乡的微笑给我看看,我讲得这么高兴,我们都是同乡哦。其实当师长这么说的时候,我感觉:哎呀,太有道理了。记得在念小学的时候,就读到一个名词叫「地球村」。因为科技发达了,地球的另外一端,你坐二十四小时就可以飞到了,跟一个村差不多了。就是一个村,那是多么密切的关系呀,那我们起心动念怎么能不为自己的这个村着想,为自己的故乡、这个地球村着想哪?所以我们整个地球人应该团结起来,都为我们整个地球的安危、未来、幸福着想。
所以师长很会启发我们,光是人家问他,「你是哪里人?」都能让我们扩宽心量。一个人的学问从哪里看出来?看他的心量有多宽广,就是他真实的学问。我们为地球着想,为整个民族的这个大家庭着想,我们有这么远大的志向。
老祖宗也告诉我们「登高必自卑」,你要爬很高的山,要从山下一步一步爬上去。「行远」,你要走很远的路途,也要从眼前这第一步跨出去。所以我们希望民族、希望这个地球好 ,首先也要从我们自己最近的家开始做好。因为整个社会假如是一个器官,每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细胞。每个家庭都好了,这个社会一定安定;这个家庭不好了,这个社会也不可能安宁。你纵使有很多的警察,家庭不安定,社会还是会乱。
我们很冷静来看,现在的法律是越来越严格,假如法律可以根本解决问题,应该是法律越严密,犯罪的人越少。可是我们看现在犯罪率怎么样?是越来越高。而这一些犯罪人他知不知道他的行为是错的?他知道,可是为什么还干坏事?因为他没有一个家庭的温暖跟教育,他已经控制不住他这些错误的行为了。所以要平天下,要让社会安定,根本的家庭要先安定。
家庭的安定是整个社会的基础。而这个家庭的安定就离不开我们老祖宗教诲的核心,两个字,叫「道德」。道德这两个字,我之前还没听师长教诲以前都觉得:哇,那是好高的境界,那个都是供在书架上面的《道德经》、《论语》。但是其实都是跟我们所有生活、工作、处世待人融在一起的。
我们看:「道」,伦常之道。五伦就是道:夫妇、父子、君臣、兄弟、朋友。而「德」就是人能顺着人与人天然秩序,不逾越地去做人,他的行为就是流露德行。而且这些行为不是谁规定的,是一种天性。有当过父母的人,看到自己孩子降临的时候,内心很自然的提起来:这个孩子太可爱,我一定要尽力的把他抚养长大,好好爱护他。有没有父母看到刚出生自己的孩子,然后说:好啊,我养他二十年,他每个月一定要给我两万块?父母是不会这么想的,因为那个爱是自然的,不是有条件的。所以父慈子孝,天性。父亲能慈,这个就是父亲之德。当孩子很自然地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子就孝,孝就是子的德行。
「君仁臣忠」,仁慈是领导者的德行;忠诚、尽心尽力报恩是臣子之德。其实这个都是很自然流露的。就好像一个领导者,他看到员工信任他,他看到员工的家庭信任他、依靠着他,他有一份使命感:我底下这一百个员工,一千个员工,我们是道义之交,我要照顾好他们,因为他们的父母把这么年轻的孩子送到我们公司服务。而臣子也时时想着:我都没什么工作能力,都是领导、公司栽培我,爱护我,而且让我的家庭经济生活没有后顾之忧,那我要回报这个恩德,这个忠就出来了。
「夫义」,当丈夫的人对妻子有情义;对父母有恩义,回报父母的恩;对孩子有一份责任,有一份道义。
「妇德」,妇女的德行流露,给孩子当好榜样。
所以妇德有四德:妇德、妇言、妇功、妇容。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家庭最重要的关系是夫妇关系。而夫妇关系要分工,所谓「夫妇有别」,这个「别」也是德,别在负责家庭的工作不一样:「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外是负责经济收入,让这个家庭的经济没有后顾之忧;女主内就是相夫教子,把下一代教好。一个家庭假如下一代没教好了,那这个父母中晚年都很苦了,都要担忧这个孩子了。所以有一句俗话讲的「至要莫若教子」。一个家没有比把下一代教好更重要的事了,排在第一位。那最重要的事就要最重要的妈妈、女人来做。所以这个分工是这样来的。
而真的,大家要很冷静,看得很远。当一个家庭没有了母教,这个家庭、甚至这个民族堕落的速度会吓死你啊。我们看我们整个华人社会,没有母亲教育才短短二三十年,结果在大陆的现象,从一个最悠久的民族,因为没有母亲的教育,一下子掉下来,现在变成什么?会为了几百块钱、几千块钱伤害自己的父母,这是我们民族要警戒的地方啊。
所以不能忽视了一个家庭当中下一代的教育,而教育当中最重要的:身教,给孩子当榜样。 言语是家庭里面接触最多的,言语假如很粗鲁,那整个家庭氛围就很不好了;或者动不动就骂人,那家的氛围就很压抑了。女孩子总不能看起来漂漂亮亮的,一开口就让人昏倒,所以妇言很重要。其实现在社会要很冷静,统统都在强调外面的样子。你看以前女人没有打扮那么多,可是很健壮,体力可好了,带三四个孩子都没问题。现在女孩子看起来都很漂亮,弱不禁风,体力都很差,一大堆毛病都有。不能只看外面好看不好看,要看体质好不好,要看内在美、修养好不好?可是现在男人不懂,都只看外面,所以娶回去……
再来妇功,把一个家庭管理好很重要啊。你没有妇功,全家乱成一团,像打仗一样;然后三餐都没得吃,统统出去吃,不得了啊。外面的那些东西盐又很多、糖又很多,又不卫生又一大堆抗生素、荷尔蒙的东西。结果一吃下来,家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好。说实实在在话,当家里的人身体状态都不好的时候,那花的钱更多啊。所以我姐姐她怀孕的时候就辞职了,后来我一发觉:她丈夫的身体好、孩子的身体好。孩子的身体好,光医药费省了多少?省了不少哦。不然你看现在只要天气变化比较大,看那个小儿科医院排得很长,很多时候一进去,一天有看到两百多号都有啊。而母亲能够用心地照顾孩子的身体,照顾孩子的德行。孩子懂事了,懂得孝顺,懂得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那个补习费又省多少啊。
接下来妇容,因为一个女子的威仪直接影响到小孩子。假如妈妈化的都是浓妆,往后脑勺一拍,整个妆掉下来了。那孩子就受影响,就化得很浓;但母亲比较含蓄内敛,化的淡妆,那孩子就比较含蓄,影响很大。而且这个妇容不注意,一大早起来,都没有打扮一下,都没有把头发梳一梳,结果一看到先生,「啊」,吓得先生昏过去就麻烦了。这个妇容也是给家里面下一代带一个好的榜样。这个是夫妇。
兄弟,我们看兄友弟恭。友爱弟弟、妹妹这个是兄之德,恭敬哥哥长辈,这个是弟弟、晚辈之德,兄友弟恭。
再来「朋友有信」,这个就是朋友之间的德,有信誉。
所以其实都是五伦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是我们在这个五伦大道当中流露出来的德行,所以道德随时都跟我们的生活完全结合在一起。而我们看到有夫妇而后有父子,一定是结完婚之后生小孩,这个才是正常的。结果现在麻烦的是还没结婚就有小孩,整个伦常都颠倒了,这种颠倒以后,人的生活乱了。所以这个伦常,这些真理不可以乱颠倒。有夫妇而后有兄弟,他生了很多的孩子这个就变成兄弟关系。而夫妇同一个房间,同室,其他三个伦常都在家庭里面,同家。
我们很冷静来看,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态度,他的人格在哪里形成的?有谁的人格不是在社会形成的?这个孩子一出生:「我要出去打拼了,你们别管我」,那是不可能的。三年都没有离开父母的身边,最起码教育到十几岁才离开家里。俗话说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社会当中很多行为不妥的地方,往往在家庭中就形成了。现在企业界很多人难过:哎,我找一个很忠诚的下属、员工都不好找。为什么?因为假如家庭里面缺乏孝道的教育,孩子对父母都不孝了,他会不会对领导很忠诚?不可能,因为他那种感恩报恩的心,是从对父母引发出来的,一个人善的原点是对父母的爱,是对父母的孝。老祖宗说,人这一份爱心的原点,就从父子有亲这一份天性的亲爱,延伸到对一切人的爱心、恭敬心。所以老祖宗说一个好的忠臣从哪里来?孝子之门哪,是从孝子里面找到的。这个道理是很能理解的。感恩父母了才能够感恩领导,不感恩父母了不可能感恩领导,所以现在很多教育希望他对国家尽忠,其实根源要先教他孝顺,不然尽忠国家变成什么?口号了,它没基础啊。
再来看兄友弟恭。兄弟友爱,他把这一份友爱、互相关怀帮助已经内化成他的心境了。一踏出自己的家门,看到同学,他会友爱自己的同学,看到同事他会友爱同事。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家庭的影响非常重要。而好的德行影响,要从夫妇给孩子做出榜样来。所以我们都谈教育,教育好下一代。
中国有句对联:「父慈子孝双亲乐,兄友弟恭满堂春。」孝是整个家庭和不和乐的一个核心点。我们曾经刚好坐飞机遇到了一对老夫妇,结果这个老人家第一次坐飞机,安全带不大会用,我们老师看到了,赶快去帮忙一下。因为《弟子规》说:「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弄好之后,老人家很高兴,我们就聊起来。聊着聊着就看她,奇怪了,天气已经这么温暖了,她怎么穿这么多件衣服?「老太太,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你穿那么多不热啊?」她说:「不热,不热。外面这一件是我儿子买的。」说完翻到里面第二件,「里面这一件是我媳妇买的」,讲完之后再翻一件,「另外一件是我女儿买的」。大家了解一点,有一种牌子的衣服冬暖夏凉,叫「孝心」牌的衣服,大家可以去买啊。这个给我们感触就很深,你看那老人家这么欣慰。到了机场,那个老人很关心我们:「你们有没有人接啊?我儿子、我孙子会来接,我送你一程」。「不用了不用了,谢谢老人家的好意」。因为我们行李比较多啊,他没什么行李就往外走。结果我们就远远听到有小孩子喊道:「奶奶,奶奶」。这个叫三代同堂,天伦之乐。
我另外看到一件事,给我的感触特别大。是在美国有一个报导,有一个老妇人去世了,她去世以前写了一个遗嘱,说到:「我死后,请把我的骨灰洒在我们家对面超级市场的楼顶上」。我假如是那个老板一定不肯。可是后来了解为什么她会要求这样哪?原来她有四个孩子,四个孩子常常到对面的超级市场去买东西,就是不愿意到对面来看看老母亲。这个老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进来,那个心可能都是像刀割一样。所以真的不管哪一个民族都需要孝道,人老年都需要子女的那一份关怀,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那我们希望我们的孝悌传家,首先就要夫妻做榜样。我们老祖宗的「教」字——上行下效,光是在字上面就把道理告诉我们了。
(板书:小篆「教」字:)
我接触很多家长,他们跟我说:「我都跟我孩子讲过多少遍了,他们就是不听」。后来我体会这个「教」字,原来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身教。「上所施」,第一个叉是父母老师长辈画的;第二叉,孩子小时候模仿能力特别的强,自然而然跟着效仿学习,这个上行下效的身教就达到了。我们自己回想,父母从来没有把我们叫到跟前:「孩子,爸爸今天教你孝道」。没有这一幕,可是为什么孝很自然的成为我们人生的态度?原来父母在潜移默化当中,所有好吃的东西一定是先拿给爷爷奶奶,一定是想到爷爷奶奶,我们很自然的觉得应该要想到老人、想到父母,所以这个潜移默化就上去了。
而家长们都说:「我都讲了多少次了,他都不听」。把教育偏到哪里去了?言教上面去了,达不到效果。老祖宗说「身教者从」,被你的德行感动了,自然而然就做了;可是你只说不做,「言教者讼」,他就不服你了。你说一套做一套,他跟你吵架,他不服你啊,他说你五十步还笑我百步,你凭什么说我?你比方说孩子,你教他孝顺,「爸,你对爷爷也不好,你干嘛叫我孝顺?」那我们父母年龄比较大,孩子年龄还小,你压他压得可以;等到他十五六岁了,你怎么压?这个时候你只能用德行才能影响他,不然儿子身高跟你一样高了,拳头还比你大一点点。这个时候他说:「爸爸,人的忍耐是有限的,我可是先提醒你了」。
我们看到一个导演他六十多岁,他也是老人了,可是他每一次回到家里,他说他最幸福的就是一进家门还可以喊一声「娘」。每一次回去恭恭敬敬给他妈妈泡脚,因为拍戏时比较多在外面,泡完脚以后,亲自给他妈妈剪脚趾甲。一个六十岁的老人戴着老花眼镜,专注的那个表情让人看了都很感动。结果他的儿子看到自己老父亲对奶奶这么好,主动在爸爸出外拍戏的时候,儿子自自然然:「爸,这个给奶奶剪脚趾甲包在我身上了,您不用担心了。」你看这个教育的身教自然而然。
我们来看这个「教」字,一个手拿着一个小树枝,这个意思就是耳提面命、耐性,不厌其烦,也是一份信任。虽然我们是在提醒孩子,在要求孩子,可是我们内心绝对不怀疑他可以更好,是信任他。你不能越提醒他、越教训他,越不信任他,那到最后一定效果越来越不好。真的,我们对孩子那一份耐心,对他人那一份耐心要能保持。
我们自己想一想,孩子现在可能十几岁、二十几岁了,我们对他的耐心跟他小的时候,是现在比较有耐心还是他一两岁的时候有耐心?(答:一两岁。)那我们是不是退步了?人生应该要进步哦,老祖宗说要「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经典当中说精进,哪里精进?心要精进:耐心要提升、爱心要提升、谦虚要提升、恭敬心要提升,这个才是进步啊。不能说:「嗯,我读经读五年,我进步了。」那个是形式啊,实质就是心境的提升。
你看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你看我们多有耐心。他踏第一步都不知道跌了多少次,我们都耐心地把他扶起来:「孩子你一定可以,你很棒的,加油、加油、加油。」当孩子踏出第一步的时候,父母怎么样?欢天喜地:「你太棒了!」那一份信任的眼神跟鼓舞,孩子很自然地从第一步变成什么?第二步、第三步……最后会走还会跑,有没有?那不都是耐性鼓励出来的嘛。假如我们这个耐性一直保持,我相信不管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都会被我们的这份真爱给感动回来。
所以要解决青少年问题,最重要的是父母把这一份真爱真正发出来,这才能根本解决啊。有没有哪一个父亲,孩子在学走路,第一步跌了三五次了,这个爸爸说:「儿子啊,我为你好,我怕你继续跌,膝盖摔坏了,我买个轮椅给你坐吧?」那不可能的,一定耐心陪他成长。所以我们今天面对自己的小孩或者学生,或者我们的下属;领导人也有教育下属的责任哪,我们是人家的长辈 ,我们也有责任教育晚辈。不能把他教育好,一定是这个教字的精神做得还不彻底,「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一看我的身教不够,德行还不能感动,虽然我落实得还不错,但是也要有耐心等待他的成长。人成长又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有时候一急起来了,「欲速则不达」。你一急了,有情绪了,那他也有情绪了。一定是身教跟耐心还有不足的地方,我们赶快再要求提升自己,慢慢地很多问题都能够化解掉。
好,时间到了,我们先休息一下,下一堂课再跟大家做交流,谢谢大家。
刚刚讲到道德,就是伦常大道,五伦八德。而家庭的核心在夫妇,所以夫妇和,家道成。家道成了,每个家庭都和乐了,社会就安定。我们从这里就可以感觉到夫妇结合,这个不是一件小事,是大事。中国人特别重视婚礼,就是这个道理。
而每一个人走上婚姻,其实很受到自己父母夫妻关系的影响。所以我们说父慈子孝,父母的慈爱表现在哪?表现在透过夫妻做人做事的榜样,成就下一代健全的人格,这是真慈爱啊。因为那个正确的人生态度,影响他一辈子,而不单是留很多钱给孩子,那不见得是慈爱啊。所以我们很冷静来看,留钱给子孙,老祖宗告诉我们这个钱字怎么写:「錢」——有金子的时候,两把刀就打起来了。你看现在谁跟谁打?不只兄弟啊,父子都打了。
上一次我们新加坡几位校长、老师过来,他们也很忧心。他们在谈的时候,我们都感觉到一个教育人员那种使命感。虽然他已经是退休校长了,我感觉到这些长辈现在的努力,不亚于他在学校的态度。他观察到很多现象:爸爸去世了,妈妈跟儿子打官司就是为了财产;妈妈去世了,姐妹都是医生,那很有钱,就为了那栋房子,姐妹告上法院。这个钱要注意啊。所以司马光先生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积钱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于冥冥当中积阴德,以备子孙长久之计。这个阴德就是你的福气庇荫后代,以至于是你德行的榜样庇荫后代。
我们看范仲淹先生已经离我们一千年了,他一千年后的子孙已经几十万了。所有的子孙心目当中都有他祖宗的那一句教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很宝贵啊!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走了以后,一千年之后还记得我们的教诲,有没有这样的气概?你们怎么无辜地看着我?这个我帮不上忙哦。一个人要立定大志,他学习才能够更勇猛,有这个志向的推动。
孔夫子两千多年了,他的榜样都留在他两千多年之后子孙的心中。所以家和不是和三年、五年,是和几千年都不衰,这值得我们效法学习。人有这样的志向,那一言一行都谨慎,我现在这个pose(姿势)能不能传一千年?所以这个时候讲话都谨慎啊,「谨慎为保家之本」,保护好这个家优良的家道、家风承传下去。
我们很熟悉清朝的林则徐先生,他就提到了「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这个子孙的素质还比我好,你留财给他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他本来还蛮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结果你留一大堆财产给他,他说,「啊,我已经够花了,不努力了」。「贤而多财,则损其志」,他每天衣食无忧了,他那种毅力、耐心、耐力、坚毅的态度从哪里磨练?磨不出来了。多财了,他的志气就开始因为他的富贵而消磨掉了。
我认识一个大企业家,大家都应该听我谈过卢叔叔。他挺有钱的,可是他培养他的孩子是很节俭的。节俭到他儿子出国留学,他钱都给他算好好的,「你乱花钱,自己负责任,自己去赚」。结果这个儿子很清楚父亲的作风,知道他假如回国来,他父亲一定说:「你已经读书毕业了,从此以后自己自力更生。」锻炼他儿子啊。他儿子知道回来我爸爸一定让我自己打拼,心里想:那回来不留点钱没有周转的余地啊。所以他就给他妈妈打电话:「妈,我没钱买飞机票了。」其实他的钱刚刚好,只想留一点有个转缓。结果他妈妈一听很担心,一接完电话,皮包拿着就要去汇钱。这个卢叔叔马上,「等一下」,把他太太找过来:「你们当妈妈的,孩子只要怎么了,就急得不行了。来来来,冷静一下,算一下,他刚刚好买机票回来啊。他其实是知道‘知子莫若父’,知道回来我一定不给他钱。他想留一手,才比较宽松一点。不用给他汇了。」打电话回来两次三次,知道他爸爸如如不动。
之后真的飞回来了,果不其然,他爸爸说:「你已经读书读完了,自己出去打拼。你以后要组家庭,现在就要锻炼。」在大台北生活不容易,费用很高。他儿子出去找工作也是因为父亲都是这样锻炼,所以面试的时候还写了一份计划书。后来这个老板说:「这个计划书真的是你写的吗?」不相信他有这么高的能力,(老板就)跟他对应,他对答如流,因为从小就被他爸爸给磨炼。后面还有很多面试的,那个董事长说:「后面的通知他们都回去了,就他了。」结果面试到最后说:「你的薪水要多少,你先开。」希不希望自己孩子面试的时候薪水自己开?你们都不希望哦?当然他有好的家教,他也不会乱开。其实老板这么说,是充分表现他那种惜才的态度。其实这么有家教的孩子怎么会开啊,他一定是说,老板您开,当然也要看看我努力的状况。
因为到大台北租房子很困难,第一个月钱不够,所以卢叔叔交代他身边那些好朋友:第一个月你们把钱借给他,不能借太多,借五千就好了,新台币。结果就跟两个朋友借了一万块钱。第一个月熬过去了,从此以后就没有再借过钱。而且(父亲)还交代:「他给你借,那一天你们一定要去给他要,不能让他拖」。看起来这个父亲很严格,有没有?可是那个严中有真正的慈爱,要悲智双运,慈悲要跟智慧一起用,不能溺爱。溺爱以后,孩子很多锻炼的机会都被父母给断送掉了,那孩子依赖我们要依赖什么时候?「贤而多财,则损其志」。现在卢叔叔的孩子都是自立自强,根本不用操心了。
「愚而多财」,他的素质没有我们好,他又有很多钱,那更麻烦,骄奢淫逸都来了,「益增其过」。他没钱还不会乱来,越有钱越乱来。
这些圣哲人的家风、这些话都是很宝贵的。
所以父慈子孝那一份慈爱,并不只是给他很多经济的财富,更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把德行给孩子看,父母的德行就变成孩子一生的里程碑啊。他一想,我父母很恩爱,一辈子没有红过脸,他自己在夫妻相处当中一想到,我要效法父母,这是父母对他的慈爱啊。今天他在工作当中遇到一些挫折,想要打退堂鼓,一想到自己的父亲一肩扛起家庭重担,母亲那种任劳任怨从来不皱眉头,默默地承担起家庭那种刻苦耐劳。突然浮现在孩子的脑海里面,孩子就突破了一个瓶颈了。所以我们现在到底留在孩子心目当中是什么样的里程碑呢?
我们曾经到村里面访问一位好媳妇,对她婆婆很孝顺。而我们访问她的时候 ,她自己也当婆婆了,她的儿子也结婚了。结果刚好他们一家人都在,大儿子、大媳妇,还有其他两个孩子,三个小孩。刚好我们访问了她的孩子,她的一个孩子说到:「我们小时候,十口人住在一起,刚好有一天煮了九颗鸡蛋……」诸位朋友们,最后的结果谁没有鸡蛋?妈妈没有啊。你看母亲的爱不是轰轰烈烈,都是表现在生活这些很细微的地方,可以看得出来,妈妈都没有为自己着想,都是为家庭着想。所以自己的丈夫一看,只有自己的太太没有,马上这个丈夫就很心疼,把这个鸡蛋夹给太太。太太一想:你一天工作这么辛苦了,你要多补一点,又夹给她先生。就这样数十回合,夹来夹去,突然之间「咚」,那个鸡蛋掉地上去了。结果她的儿子一谈到鸡蛋掉地上的那一刻,一个大男人眼泪就掉下来了。我们就可以感觉到他父母的恩爱深深刻在谁的心中?刻在她儿子的心中啊。她的儿子已经结婚了,她的媳妇都说:「夫妻相处,我们要跟我婆婆我公公学习。」他们夫妻的德行不仅感动儿子,连他娶进来的媳妇都感动。不怕家不和,就怕自己的德行不够。所以这个「慈」真正把人生的德行演给孩子看,成就孩子。
有一个母亲带着七岁的儿子一起看电视,刚好看到电视里面演一段夫妻相处的过程。刚好先生从朝廷下来,下班了,走进家门,这个太太马上上去:「老爷,你辛苦了」,结果赶快倒杯热茶给丈夫喝。这丈夫拿起茶来,「你慢慢喝,慢慢喝,别着急」。突然间这七岁的小孩说:「妈,他们不是夫妻。」他妈吓了一跳,「现在就是演夫妻了,他们是夫妻啊」。他的孩子说:「不像。」七岁的孩子为什么觉得说这么相敬如宾不像夫妻?请问七岁的孩子觉得什么样才像夫妻?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在影响孩子?随时随地。他才七岁,他的脑海里觉得什么样子像?
我在成长过程当中,记忆很深刻,我父亲有四个兄弟,我的叔叔婶婶相处从来没有吵过架。所以我母亲说:「你们蔡家的人不会跟女人吵架」。这是我母亲讲的,我印象很深。我自己念高中的时候,当我知道我同学他们父母离婚,我都感觉不可思议:这个世间还有离婚的?你看一个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他都觉得离婚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现在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敢结婚?一看父母现在这样吵吵闹闹,不如不结婚,婚姻恐惧症。
现在夫妻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大家知不知道大吵要三天、六天、九天?因为发一次大脾气,要调养两天,元气才恢复得了,这个有养身概念哦。
有两对夫妻住对门,一对是相敬如宾很和乐,另外一对是真正每天吵吵闹闹。其实这对吵闹的夫妻,他们也不愿意这样,忍不住。后来这一位常吵架的太太,就偷偷请教另一位太太说:「你们家到底怎么把夫妻关系经营得这么好?」结果对方跟她讲:「你们家都是好人,我们家都是坏人」。
她一听,听懵了:我们家都是好人,每天吵;你们家都是坏人,相处得这么和乐?听不懂意思,皱着眉头。对方一看她可能没听懂,于是打比方说:「我给我先生倒了一杯茶,我先生走过去的时候,不小心把它撞倒了。我一看到,马上拿着抹布过去:‘哎呀,先生,对不起,对不起。我茶没有放好,害你给撞倒了,我赶快把它擦干净’。先生一看:‘哎呀,太太,我自己走路不小心,把你的心意都给糟蹋了,来来来,我来擦’。‘是我不对’,‘是我不对’。」
两个夫妻在那里抢抹布,「来,我来擦,我来擦」,这样的情景有没有在我们的家庭里面出现?有没有抢抹布抢破的经历?那这个家一定兴旺。一遇到问题都是「我错,我是坏人」,那这个家和乐了。你看当下夫妻彼此在互相的认错当中,彼此更尊重对方的德行。你看擦好以后,那个气氛多好。太太说:「来,我再去泡一壶乌龙茶,今天我们好好聊聊。」那个气氛比六星级的饭店还要好,那个是钱买不到的气氛。
「可是在你们家同样一杯茶撞倒了就不一样了。你可能马上对着你先生就说:‘你走路不长眼睛是吧?要喝自己去泡。’先生马上不甘示弱:‘你这个女人放杯茶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
你看,一杯茶的事情,到最后吵起来,火冒三丈,这个「烽火」一烧会烧多久?可能一烧,烧好几个月,最后烧到离婚去了,有没有可能?那个情绪都控制不住就麻烦了。所以你看老祖宗提醒我们:「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都是反省自己,很多事就化解掉了,彼此更尊重,天清地宁。可是互相指责,那就天翻地覆了,没事都变有事了,小事都变大事了。所以不能掌握情绪,掌握不了自己的未来,也掌握不了自己家庭的未来。所以修养处还在能平息自己的怒气。怒气能平息了,家才能够和乐。
夫妻相处如是,我们孔老夫子讲到,举一要反三。听说现在反三来不及了,要反一切,在所有人与人的关系当中都是这样的态度。
比方说我们君臣关系,我们同仁之间的关系。今天办完了一件事情,大家开会检讨,因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办完一件事,大家能够讨论好,大家都学到经验跟智慧。所以这个开会假如第一个上去的说,「都是哪个部门没干好,谁的错」,第一个就开炮了,第二个上去:「哪是只有我们错,他也好不到哪里去。」哇,那个会,开会开会,开成批斗大会。为什么?「各相责」,越开越误会,这样就不好。但是第一个上去,马上说:「这一件事我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对大家很抱歉。」他一讲,第二个上去:「哎哟,你已经做得很努力了,是我这里做得不好,是我们不对。」下一个……全部都把自己不足讲出来,都是去欣赏别人付出的部分,「各自责,天清地宁」。
虽然我们今天是谈父子关系、谈夫妻关系比较多,但这些都可以放诸四海,都可以用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中。
刚刚我们讲到的,父母夫妻关系是孩子德行的里程碑。刚刚那一位母亲一听,这个儿子七岁就说不像夫妻了,她的心里有点警惕了。结果又有一天,她刚好接完电话,把电话这么一挂,旁边的儿子说了:「妈,刚刚是爸爸打来的。」这个妈妈一听:怎么儿子一听我讲电话的语气就知道是爸爸打来的?突然静下来一想,平常客户打来的、朋友打来的,那个语气都是:「哎哟,今天跟你谈话真愉快,下次我们一起喝咖啡,拜拜。」假如是先生打来的:「你有完没完?烦死了。」就挂了。
突然更警觉了,原来举手投足,孩子都在看,都在学啊。结果当天她先生又打来了,她一看手机:哎哟,先生打来的。调整一下心情,一接起来:「喂,你找哪位?」她先生说:「对不起,我打错了。」结果过了几秒钟以后,她先生又打来了,一听:「啊,真的是你吗?」其实我们听到当先生那一句「真的是你吗」,他的内心是什么状况呢?「上天啊,我的太平日子来了吗?」其实我们很冷静,「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所以夫妻能走在一起,彼此那一份初心都是互相成就、互相信任对方的,才能走在一起啊。那时时能想到夫妻那一份真情意,哪有什么困难不能突破掉的!
有没有哪一个女子出嫁的时候说:「好啊,终于让我等到这一天了,我非搞他个鸡犬不宁不可」?不是这么结婚的。今天在结婚的过程,代表家族去迎娶,父亲给儿子敬酒:「儿子,你已经走上婚姻了。你要为家庭负责,你要为祖宗承先启后的家道负责。你到了新娘家,又是人家岳父、岳母亲手照顾这么久的女儿托付给你,你也要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岳父岳母的信任啊。」都是一份责任走入婚姻的。所以夫妇关系处好,有这一份初心,能够反省自己,时时能忍让就不会对立了。
有一对夫妻,结婚六十多年了,老人家都几十岁了。然后看他们相处得这么好,没红过脸。就请教了,要跟有智慧有经验的人请教,就问这位老先生:「你们是怎么经营夫妻关系的?」这位老先生说:「我们夫妻当初结婚的时候约法三章,只要有一个人发脾气了,另外一个人赶快出去散步,就吵不起来了」。结果这个老先生讲到这里笑得更开心,对着他们说:「这六十多年来都是我先出去的。」
其实你看,当夫妻一方脾气上来了,另外一方马上是想到要维护好彼此的关系,都是为大局着想。当这一方走出去的时候,另外一方留在那里是什么心境?更佩服对方的德行:「你看我都动不动有情绪,另外一半时时都想着要维护好夫妻的相处。」
所以留在家里是更佩服、更反省自己。所以先生出去绕了十几分钟回来了,这个太太马上倒杯茶来,这时候先生能不能说「你看都是你错」,可不可以这么说?不行哦,要留面子给人家,纵使她先发脾气了,你也要留面子给她。不然她倒这杯茶过来,(先生说)「怎么样,知道错了吧?」她马上那杯茶(泼过来),「给你喝了」。所以处世要厚道,时时给人留面子,留台阶下。
包含兄弟关系,兄弟处好了,也给后代子孙留个好样子看。而且兄弟是跟我们生活最久的亲人。所以「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现在我有感觉了,我现在步入中年了,一不小心就到中年了,我都还以为我是年轻人,才二十多岁,一下子四舍五入都四十岁了。「一回相见一回老」,我姐姐都快四十了,真的每一次看她:「姐,你白头发变多了」。就想到小时候,我身体不好的时候,姐姐熬药熬几个小时,然后从校园外走进大学校园,最靠近围墙的就是男生宿舍,跑这么远来,很谨慎把药端给她弟弟喝。那个喝下去,姐弟的情感很浓啊。可是又看到姐姐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他们又是兄弟,你要把兄弟友爱表演给他们看,「留与儿孙做样看」。
那我们再以一个对父母的那份感恩心对待我们的领导;以兄弟的心对待我们的同仁、对待我们的同事、同学,相信我们走到哪,哪都是家,哪都有我们带动的家和万事兴。祝福所有的长辈、所有的贵宾,家道能承传千年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