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佛住世之六

发布时间:2024-11-12 02:45:38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请佛住世之六

可是末法时期,全德的善知识真的是难求难遇的,但是修学佛法又绝对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世尊以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作为学佛人入圣流必备的四大条件,这四大条件,其中亲近善士居于首位。在《优婆塞经》中,佛指出发心学佛的五件要事:“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恚心,三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悯心,五者勤修精进。”这里也是以亲近善知识为首要。

可以说学佛的人,不论增长一分功德或者是损减一分过失,都是由善知识的教导而来的,所以说亲近善知识、请善知识住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现在是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机漏劣、障深慧浅,感不到十德具足的善知识,所以不要看善知识的过失,是因为我们的业力深厚感不来。你的业力,你的智慧深根机好,我们感得的是佛、佛来住世;现在我们的善根太浅薄,能感来善知识这都是非常好的了。

我们因为自己的障深,感不得具足的善知识,但是要修学佛法,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没有善知识是不行的,没有善知识的引导真的很麻烦的。我们说净土宗的三资粮信、愿、行,信愿大家都能好理解,信极乐世界、愿生净土,这个行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我们认为就是多修善法、多做善事。其实这里的行不是这个行,这里的行是念佛,是称名号,六字洪名,称念六字洪名为行。这个一声名号万德具足,这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一定不要忘了。所以没有善知识的教导,我们会落入我们的意识心,认为这个行我就去多做一些修桥补路的善事,这个行叫助行,不是《弥陀经》当中所说的行。我们以助行来帮助我们的慈悲心,长养慈悲心,长养慈悲心更好的生起信愿行,信极乐世界、愿往生,信愿行,这就是发菩提心。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善知识的教导,没有善知识我们就容易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经上说,若有八分之一功德也可亲近,所以即使是有少分功德的善知识,只要他具足正知正见,在佛法的解行上,他能有一分超过自己,我们也不妨去如法的亲近。末法时期,能遇到正知正见的善知识也是很难的,如果真的遇到了,说明你真的有善根,一定要如法亲近,因为不如法亲近善知识就不能受益。

怎样才是如法亲近善知识呢?就是要多观察善知识的功德,不要去观察善知识的过失。你平时注意我们是以善知识的长处而修学,这样我们是学善知识的长处,这样虽然是少分功德的善知识,你也可以得到法益。反之,如果是专门注意善知识的缺点,这样的话,用分别心来看,不用清净心去对待善知识的话,那这样善知识虽然、即使具足这十种德相,但是因为你是带着分别心,我们社会上说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你也得不到利益。所以我们一定要会修学,别人的一点点的优点我们都把他学过来。

所以大乘经中说到亲近善知识,让我们对善知识作佛想。我们前面讲过,文殊菩萨教导善财去五十三参,在五十三参前,文殊菩萨教导善财童子,对善知识不要生疲厌心,不要生厌离心,对善知识的教诲要生起恭敬心,对善知识的善巧方便不要有过失的想,于善知识善巧方便,不要有这种过失的想法的。这里说,我们对善知识要作佛想。只有对善知识诚心诚意,恭恭敬敬,我们才能常常增长善法的功德,得到殊胜的法益。当然为了我们自身和利益众生,我们要请善知识住世,劝善知识度化有情众生。这个不是等到善知识躺在床上,即将圆寂了的时候你再苦苦的哀求,不是这样的,是在平时就要对善知识生起恭敬心,尽自己的力量去护持善知识。比如衣服、饮食、卧具,还有疾病的及时治疗,让善知识的精神饱满、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去度化众生。

我们总结一下这段经文,普贤菩萨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让众生能有机会见佛闻法、供养三乘圣众、或者能有机会亲近善知识而发愿劝请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乃至一切诸善知识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微尘数劫,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下面是总结请佛住世之行愿无有穷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即使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普贤菩萨请佛住世的弘愿也无有穷尽,而且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摘自宏圆法师《普贤行愿品》讲义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