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过程中有益过自己渐悟的善知识和小感悟
发布时间:2024-10-31 02:44:13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缘聚美景,缘散则消,梦幻泡影,了不可得。莫执无常的为常,应珍惜光阴离妄归真啊。离点滴妄即见点滴真实,离一切妄即见一切真实。住真实慧即自然锲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自在境界。
阿弥陀佛
若没有需要守护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时,那就守护好自己。道德之心充满,贪欲之心不生,这才是人生意义所在。
阿弥陀佛
我们为什么不能解脱?因为当你在忍受时,用一个“我”。不可以用“我”,要用观照的“无我”。佛教最高的境界是“无生法忍”,不是用忍耐,要用无生,本来不生,何其有灭啊!这个世界是无常幻化的,花花世界抵不过我们的“清净心”。———慧律法师开示
透过批评的眼睛看,世界充满缺陷过失之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低贱愚痴之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和学习。不圆满是自己有烦恼,不清净是自己有业障。心有慈悲,没有看不起的人;心有智慧,没有看不惯的事。
印光大师认为,观世音菩萨的普门救度,犹如一月投影万川,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也皆现全月。但如果水昏暗波动,月影便不能分明。众生的心如水,如果心不志诚,便难蒙救护。
观世音菩萨是无所住且无所不在的。
莫把野心当志向,这完全两码事。
野心是和攀比欲望相感应,
志向是和上进愿望相感应。
野心是私欲,志向是无私。
野心是情欲,志向是理智。
用心不同,作用不同,天壤之别。
阿弥陀佛。
恒常不变而无生灭,谓之常;
寂灭永安,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
心安理得,得大自在,毫无拘束,空我两忘,谓之我;
无烦恼,解脱一切垢染,谓之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远离欲望,安于寂静,最为殊胜。
罗素说过:“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
有时候,自以为是的善良,往往比恶更可怕。
为什么说自以为是的善良比恶更可怕?
就像慈母多败儿,慈母对孩子无尽的慈悲确实是伟大而又值得赞叹的,可是慈悲里若没有智慧,就如同在慈悲净水里增加了愚痴这一致命的毒药啊。尤其是有强迫症的,那好心帮倒忙的悲剧那是时常上演。
身边有个真实的悲剧,自古以来婆媳关系就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能处的好虽有但不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有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妈妈向我吐苦水,倾诉她婆婆好难伺候,她本性善良,感觉不照顾又不行,照顾了又不心甘情愿难受的想哭。一问前因后果,才知道还是由于往昔的悲剧导致的心结。
朋友本来应该是有一个弟弟或妹妹的,只是因为朋友的母亲不小心错吃了老鼠药,差点一尸两命。朋友的母亲需要安胎药,让自己的丈夫去买药,刚好婆婆也就是朋友的奶奶想要买老鼠药毒死老鼠。朋友的父亲买来了老鼠药和安胎药,药的包装又差不多,粗心大意,把老鼠药给了自己的怀孕的妻子,把安胎药给了自己的母亲,结果悲剧上演了。朋友的母亲身体受损,接受不了丧子之痛,心中从此有了心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若这位奶奶一念心慈,不动恶念杀生想要毒死老鼠,而是怜悯老鼠只是饿了,寻口饭吃,用和善的方法让它们走,那这悲剧确实不会发生。老鼠药毒死了自己的子孙,婆媳从此不和,看似是阴差阳错,实际上是人祸啊。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人和人成长环境天差地别,每个人也各有各的三观和苦衷。
其实,每个人做好三件事就够了:
知道什么是对的;
去做;
不强迫别人去做。
每个有情众生的潜能都是无限量的、平等的,可开发出来的潜能因心量、善根、福德、因缘而有所不同、不平等,这就是平等里有平等,不平等里有平等。谁都可以用自己浅薄的智慧,做一些力所能及、量力而行的善事。上求无上智慧,自度度他,求真实永恒的安乐。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若一国之主,一念恶,发动侵略核武战争,那带来的负面影响无可估量。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所承担的责任就有多重大,若心性跟不上能力,那是灾难。可惜的是,大部分都是对他人的德行或环境有诸多要求,总有抱怨,却没有反观自省提升改善自己。殊不知,久而久之,自己已经是个灾星。不想痛苦,痛苦却一个接一个降临,想要快乐,快乐却像仇敌一样被灭掉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剧,很多到死都没醒过来,空过一生。要引以为戒啊。
学而不能知,与不学同。
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真正的修行学习,是深入灵魂,自然而然的流露,不是刻意,不是心计思维。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