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之人,仍受人轻慢,该如何对待
发布时间:2024-10-29 02:41:03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当今社会,学佛的人很多,讲解佛经的人也很多,满口佛言佛语的人更多。在这些人当中有些人受人敬仰,有些人遭人轻贱。
都是学佛,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呢?
佛在《金刚经》中不是说,要是有人受持此经,就可以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所应供养 ,并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吗?
如果真如佛在《金刚经》中所说,那为什么还有人诵读经书时还会遭人轻贱呢?
佛说的这个话,道出了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现实当中确实存在很多学佛的人不能得到世人的尊敬供养。为了解答这个疑惑,佛专门在《金刚经》中有过解释。
佛的解释是那些受到人轻贱的原因是前世或累世的罪业所造成的,当然这样的解答是说给众生听的。
佛为什么要对众生讲这样的道理?因为佛在《金刚经》里有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之说,就是说此经原本只是对于那些“大乘者、最上乘”的人说的,不是对于众生所说。
因此在这个地方才要转过来再对众生说,因为众生也在听佛讲说此经。但佛对“上乘者”说的,与对于众生所说的,是不一样的。
对“上乘者”只说无相,对众生则说“先世罪业”。佛教讲因果报应,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众生因此于六道中轮回,唯有觉悟成佛才能解脱受持此经的人,若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敬,那是因为这个人曾于先世或前世作恶思业,本该于此世受恶报,但因受持此经,所以在受人轻贱时,其先世罪业就同时消灭之中,何时不再受人轻贱,其先世罪业就消失净尽了,也就可以觉悟成佛了。
所以受持此经面仍遭人轻贱,并非此经的原因,而是自己先世罪业所致。
因此佛所讲的这个道理是专门说给众生听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佛众生在遭人轻贱时,仍能对此经坚定信心。
佛当年于五百世中做忍辱仙人,为歌利王制截身体,他那时也在受持此经,却不仅不得尊重,还受辱遭难,且长达五百世。那么佛是做了何等大恶之事而要得此恶报呢?
所以业报之说是着相之言,本不应出于觉悟者之口。因为善道、恶道、罪业、我、 他人、尊敬、轻贱,等等,都是有相之言。可见这是佛为解着相之人的疑惑,而不得不借用一个有相概念为众生所说。
其实对于我们人生来说,一个人在世间是受人尊敬还是遭人轻贱,与受持此经并无关系,只与所遇之人有关系。
即使你真觉悟了,你也只是改变了自己,并没有改变他人,他人也未必会因为你的改变而待你有所不同。他若待你不同,那是他的改变,并不是你的改变。所以受持此经是自己的事,而受人尊重是别人的事。
如果一个人受持此经而欲得人尊重,那他就不是在受持此经,而是在求世间利益了。有所求学,也就有俗世的交易了。
如果一个人还在乎他人的尊敬或轻贱感到荣辱,他就并非真能受持此经,他的“先世罪业”就还没有消灭,也就是说他还没有觉悟。因为真能受持此经者,不再着有相,故对他人的尊敬或轻贱皆不受,
所谓“先世罪业”也不受。所以佛说受持此经即可消灭先世罪业。这个说法的深意是什么呢?其实佛是要将一个人在世间受荣辱的原因引向人的内在,而不是人的外在。因为唯有使人于自心深处求解,才能使人觉悟。
此外,“先世罪业”这句话本身,也含藏着另外的一层深意:“先世“喻本心,“罪业”喻有相。悟者无相,才不会受荣辱,也无所谓罪业,也就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善提:味者有相,才会有荣辱的分别,因而罪业未清,所以不得阿耨多罗三载三提。
一个人何时无相,不再有荣辱的分别,他的“先世罪业” 也就消灭了。
心若有相,荣辱才会永久相随,则“罪业”永在。所谓的“罪业”其实也是一个业,但这个业由“罪”而成。那么什么样的“罪”可以成此业呢?答案是心执有相。有相是一个虚幻不实的妄想,所以着有相就是造罪。造罪不止不休,也就成了罪业。
所以人之“罪业”,唯心执有相。若心能无 相,“罪业”便如日出冰消,化解于空无。
所以众生听闻此经,若能心中无相,则一切罪业便即消灭,并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就是此经功德。
所以佛对众生讲的此经功德,虽有尊敬轻贱、善道恶道、先世罪业等等有相,却并非虚言。因你着相,所以一切皆有,并且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能无相,则一切皆无,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读佛经闻佛法,关键在于看佛是在说什么,是对谁说。佛要普度众生,就不能不对众生说,乃至对着相者说,对乐小法者说,而且要让他们在艰难之时仍能对此经抱持信心。而这是发大乘者、发最上乘者所不应该听信受持的,否则就堕人有相,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