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心和用心的训练
发布时间:2024-07-12 02:42:30作者:金刚经全文网作为一名纯网络学员、网络辅助员,能够传递给师兄们的确实有限,彼此都只能听声音,比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有很大差距。
但有幸在模式中先行一步,也应该把积累的一点经验分享出来,如果能对其他师兄有所帮助就太好了。虽然上岗已经两年多,我在看到“如何带好小组共修”这个主题时还是有点不知从何说起。我想了想,其实不仅体现在当天那两三个小时,更是和师兄们在一起的每一天。而修学和做辅导义工的整个过程就是对两套模式、八字方针的践行。所以就从这两方面来分享吧。
首先是修学。个人自修永远是基础,不论做学员还是做辅导员。刚开始做辅助员时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才知道对法义的理解可以有新的高度和完整的把握。后来更是学着辅导员如何带班引导,小组共修的最后也经常应师兄们的要求,串一遍整期法义。这对我自己的修学也有很大帮助,从学习方法到思路训练,都是不做辅导义工体会不到的。同时,随着自己修学的加深,也能给新的师兄更优质的引导,尤其在八步骤的运用上。
然后是服务。这方面对我来说改变甚至更大,虽然表现上可能不如修学那么明显。因为我本来就很爱学法义,但说到为他人服务就是软肋了。我过去性情非常冷漠,第一轮做辅助员的时候,还因为班长让我在小组共修前提前上线给某位师兄“开小灶”而心生不满。当时我心想,需要加班我自己主动可以,被要求算什么。那时真的很缺乏利他心,总觉得自己的时间特别宝贵,根本不明白修学和服务为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破除我执,成就智慧和慈悲。
其实,修学成就智慧,服务成就慈悲,说起来是两方面,根本上是密不可分、互相增上的,服务不是为别人,实际是成就自己。过去总觉得智慧够了才会更懂得要慈悲,也才慈悲得起来,后来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智慧不够,而是慈悲不够。因为有了慈悲的发心,才能看到问题,进而想到办法,反而是激发了智慧的产生。
最近还有一个经验是,带组时间长了,对法义的理解和如何引导师兄们都愈发轻车熟路,就容易出现用心的缺失。比如目前这个组,在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师兄们的修学习惯就比较稳定了,几乎个个都很精进,另一方面,我也和每位师兄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就觉得,这已经非常不错了,至于需要提升的部分来日方长,就没有花更多的心思去思考,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在哪里,我还可以做些什么。
当我终于发心要去思考的时候才发现,从前一直很重视的第三步到第四步,这个几乎人人都在说的关键,也就是书本道理变成自己观念的部分,其实并非目前的症结所在。师兄们的问题更在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过渡,就是搞明白法义到底要讲一个什么道理,是怎么讲透的。
因为不够用心,习惯了以自己为出发点,总觉得师兄们笔记已经做得那么全就ok了。实际上,没有经过长期训练,完整、准确的只是笔记,而不是师兄们自己的认识,所以小组共修时离开笔记就不太知道说什么,分享也经常是对一个个点的认识而不是面,对段落章节之间的关系也很模糊。没有get到完整正见,自然会影响后面的运用。
这都是因为我疏于引导。因为我自己早就习惯了复述笔记,小组共修时也会注意分析每道大题、小题之间的次第联系,就想当然地以为我引导到了,师兄们笔记也做到了,理解和记忆应该就差不多了。其实并不是。
于是最近开始做更细致的引导,比如摘出几个段落发到小组群里,跟师兄们分享这几段其实都是为了说明XX问题,但角度层面不一样,分别是什么,以及之间的关系。跟大家强调要带着问题去看法义,知道每个章节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每个段落又是怎样说明的,其实通常就是总-分-总的关系,是论点和论据的论证过程。
这么一引导,有师兄马上表示,乍一听确实费劲,但习惯了就能更准确地理解导师要给我讲什么,而不是停留在我自己比较有感觉的部分,并且与人交往时也更能正确理解对方的意思。我一听真是欢喜,太有慧根了!早点用心引导多好!
总之,师兄们有什么问题,根源一定在我。正确的用心永远不嫌多,而最大的受益者绝对也是我。做好辅助员带好小组共修,与其说是对新师兄进行引导,不如说是自己发心用心的训练。
再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跟辅导员的学习。每次班级共修都是模拟的机会,特别珍贵,尤其是这次智贤师兄带班让我特别受益。所以,多做几轮辅助员再做辅导员,多积累些经验,我觉得非常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