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丹居士:不谄富贵,不嫌贫穷
发布时间:2024-07-03 02:44:50作者:金刚经全文网不谄富贵,不嫌贫穷
——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佛度有心人2》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世时代,印度社会人民的宗教情操浓厚,对于修道沙门都有供养的习惯。因此,比丘在早晨太阳还没出来前就得出去托钵。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叶每次外出托钵,都专找贫穷人家乞食,为的是让他们有机会种植福田,以度脱贫穷。须菩提则刚好相反,为了不增加穷人的负担,会到有钱人家乞食,让富者能够继续广种福田,未来才不会穷苦。佛陀知道这样的事情之后,有一天特地召集大众开示:“佛法应该建立在平等上,托钵乞食应当不分贫富,不计贵贱,不分精粗,次第乞食。”所以,托钵乞食要依照次第,即挨家挨户去乞,不能因为这户人家比较贫穷,没有好东西吃,就不去托钵;那户人家比较富有,吃的比较好,就到那家去托钵。
在当今这个拜金主义盛行的世道里,人们或多或少地有些嫌贫爱富,人们通常都会看重富贵之人,而轻视那些贫穷者。在信仰上,更多的人都会认为富贵的人的信仰虔诚,而忽视贫穷者的虔诚信仰。其实,佛陀的大慈悲心是平等的,他没有贫富分别地救度一切众生;佛法是平等的,信仰的虔诚与否关键是一颗心,而不能以人的贫富贵贱来衡量。
从前,有一个很穷的女人,她将自己仅有的两文钱供养三宝,道场里的方丈和尚亲自为她回向。世易时移,后来这位穷女人因为布施的功德做了皇后。一天,她坐着轿,在随从的前呼后拥下来到寺院修大供养。她本以为方丈会亲自到寺门口迎接,并且亲自为她主持诵经祈福。出乎她意料的是,方丈和尚只让徒弟去为她诵经回向,并没有亲自主持。她就觉得很奇怪,去问老和尚说:“从前我很穷苦的时候,到这儿来才布施两文钱,你却亲自为我回向;今天我带这么多财富来供养,你怎么让你的徒弟来为我回向?”老和尚就说:“那时的两文钱,你是真心,那是你全部的财产,我不能不替你回向;今天你做了皇后,拥有亿万财富,你拿的这点钱是九牛一毛,我的徒弟给你回向已经足够了。”
佛法是平等的,佛门不会以贫富和你布施财物的多少而对你或趋或避,关键看你的一颗心。
信佛关键是一颗虔诚的心,若心虔诚,贫穷者虽布施一文可当万金之粟;心不虔诚,富贵者虽布施千金也难得片刻功德。一个贫穷的人,即使给三宝以微薄的供养或者根本无力供养,但只要对三宝有一颗恭敬的心,其的信仰同样是虔诚的。
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号称“论议第一”的迦旃延尊者,经常利用各种时机,采用一种善巧的方法,来度化那些处于痛苦生活中的穷人,让他们仰仗佛力得以离苦得乐。
有一次,迦旃延尊者看到一妇人坐在河边哭泣,想投河自杀。迦旃延问她:“为何要自杀?”妇人说:“我是富人家里的奴隶,成年累月的劳动,非但衣食不周,没有自由,还要经常被主人无故打骂。想想活着真没有意思!”迦旃延说:“贫穷是可以出卖的,你把贫穷卖给我好吗?”妇人听后十分惊异地说:“贫穷能够出卖,你要买贫穷,真新鲜!但不知怎么卖法?”迦旃延说:“富人前世布施修福,才能享今生的富贵;贫穷者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修福。你现在对我行布施修福,不是等于将贫穷卖给我吗?”妇女听后,知道发财致富之道,“但我现在一贫如洗,怎样行布施?”迦旃延将钵交给妇女说:“你盛一钵水给我不就是行大布施了吗?”妇女盛一钵水给迦旃延,以此功德,得升忉利天享福。
可见,供养三宝财富的多少,不能作为判断一个人信仰虔诚程度的标准。这位贫妇没有任何财物供养三宝,仅仅布施了一钵水,就有很大的功德,修来很大的福报。
《佛说四十二章经》说:“贫穷布施难,富贵学道难”。
对于一个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穷人而言,让他牺牲用来的活命衣食来供养别人,的确很艰难;但如果他们能不考虑自己,毫不犹豫地倾其所有供养他人,的确是令人赞叹的。对于富贵之人来说,让他们布施一些钱财,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你让他怀有一种平等心、平常心来对待信仰就很难了。现代寺院之中,特别是一些有名的古剎,常常会有很多的大护法,他们为护持寺院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当中不乏不计名利得失的虔诚信仰者;但同时,我们也不应当忽视那些默默护持三宝的贫穷小人物,也许在他们中间,还会有将来的佛、菩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