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网

大悲心

发布时间:2022-11-11 15:16:32作者:金刚经全文网

  大悲心

  悲,是哀伤的意思,包括了恻怆与悲悯的心怀;教下言悲,是指对世俗众诸有情,见其哀苦和忧伤,生出测怆悲悯之心,而发心予以利乐;所以,智度论中说:

  「夫言悲者,意有饶益,善顺物情。」

  悲,在佛陀的经论中有很多的解脱,如地持经说:「哀伤是悲」。涅槃经说:「恻怆是悲」。依其功能,智度论说:「悲名愍念众生受五道中种种身苦心苦。」又说:「为除众生恼觉故。」涅槃经说:「悲止瞋恚」又说:「悲止害觉」;地持经说:「悲能拔苦」。梵语中说悲,叫做「跛里泥 」其意是「悲怆他人之苦,而生救济之心。」成实论说:「观众生苦,怜愍心生,便与深乐。」像地藏王菩萨,观世音菩萨等,便是如此大悲心愿的菩萨。

  悲心,乃四无量心之一,因为悲心在菩萨的愿力中是无量的,地持经说:「一切无量,名为大悲。」也就是说大悲心本具无量;俱舍论说:「言无量者,无量有情为所缘故;别无量福故,感无量果故。」像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不成正觉。」像观世音菩萨:「千处祈定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前者乐居地狱,

  哀愍二字,在教下的解说中:「哀者悲哀,愍者怜愍,见人苦而起之慈悲情也!」事实上「大悲心」即是哀愍之心,举凡佛菩萨尽皆具有此心;因佛菩萨的本愿,是以大悲为基础,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这可后者常住娑婆;试想,业海茫茫,众生无边,何时才能度脱?这种悲愿无量的大菩萨,甘愿舍弃佛位,常沦一菩萨阐提,莫说是人天所不能及,纵二乘五果中人,亦不肯行道于「阐提」世界中!所以,地持经中说:「如能成就如是功德,即哀愍菩萨」!见于四无量心分别「慈、悲、喜、舍」,究竟其目的,无不是拔众生苦与众生乐;因此,肯定地说,四无量心尽都是大悲心。

  佛教中说大悲心,不同于世俗的或者是他教的,因为佛教的大悲心精神,不单指「人」类,扩而至一切的众生;所谓「同体悲」的表现,便是这种扩大一切众生的胸怀,其愿力,其深度,其作为,尽皆以「无量」为最终目的;像佛菩萨的本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如此的希望,如此的精神,如此的理想,除了具有佛菩萨大悲的心愿;有谁能弘立如此誓愿?有谁敢做如此的誓愿?要知道,无边的众生,启目竖耳,何处没有哀苦悲怆的生命?如果欲立愿去度脱他(它、它)们,岂是凡夫俗子可愿承担的事业?纵然是佛陀座下的弟子,如果没有具备大悲的心愿与精神(愿力),同样是不能成办的!

  不过,说到佛弟子与大悲心,无论是于情于理于法(佛法),似乎是一种不可分割的事实;有鉴于佛弟子是为「学佛」而皈投佛陀的座下,深知佛陀之教,本以「大悲」为中心思想,其目的就是「拔众生苦,予众生乐」;既然是学佛之教,

\

  便该学佛之言,学佛之行,才算学佛之教;基于这种道理,学佛弟子与大悲心,必然是与皈依而应该同时生起的,除非根本就无心于佛陀的言行,自然也就无心于佛陀之教了;如此的人,便不算是佛陀的弟子!

  时下教界,学佛弟子,皈依立愿之时,四弘誓愿,承先启后,不曾有所改变;但是,有几许是在学佛之行,而虔诚不易的禀承佛陀之教?当然,会有人说:「时正末法,必然现象」;或者是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果,这些话是出自教外人士,可以称之为同情的说法:倘使是出自教内人士,则未免太消极了,几乎是一种失去立场,不负责任的说词,甚至可以贬之为魔说!

  众所周知,学佛是一种自动自发的行为,从来无人勉强;成佛是个人学佛的功德,更无人分羹些许;何况学行佛菩萨的课题,本来就是以「大悲心」为基础!舍此,遑论济世救人,拔苦予乐?您说是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