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有”和“无”是什么?须菩提的这2句话,说得真到位
发布时间:2024-01-12 02:39:51作者:金刚经全文网研究经典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很多教派的观点都很类似,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或者说解析程度的深浅不同。
佛像如“有”和“无”这两个概念,有道家当中非常重要。但要佛教中,也同样有着类似的说法。
那么,佛教中“有”和“无”是什么?
在《金刚经》的后半部分,须菩提用了2句话,说得很彻底。
他说的第1句是:“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不说是微尘众"。这句话说的是”有“,实际表达的是”无“,
第2句是:”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 是名微尘众“。更是把”无“说到了极致。
为了方便解读,特把这2句话的前后原文引用如下: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 是名微尘众。日本佛寺在这里,佛问须菩提:如果把三大千世界都打碎变成微尘,所得的微尘多不多?
须菩提答:甚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微尘是实有的话,那就非常多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佛说的微尘多,并非是真的微尘多, 而是称名为微尘多。
以上佛说的“三大千世界”并非是世界只有“三大千",而是无数,因为古印度人没有数字的概念,因此用这个来比喻很多。
这次对话的背景是:须菩提到岸后,佛再一次试探他。但这时的须菩提已悟及佛境,已得自在,因而并没有随着佛的往下走。 因此我们看到佛问和”他自问“的问题,他已不需要佛来解释,而是自解(自问自答)。
他说佛问的这个问题若是以”有相分别“来计,那就很多了。但他说这句话以后,便立即否定掉,以示自己不着有相,所说的微尘并非实有。所以他说:“若是微尘众实者,佛不说微尘众”。因为实有(无相)是不能被说出来的,能说出来的都是有相,说出”有相“来的那个人也是着”有相“之人。
但须菩提此时已觉悟,已悟及无相,已不再是着”有相“之人。于是他说:“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以此来展现”如来“的境界:见其本来,见实除妄。
这就是须菩提以”有相“回答而不着”有相“, 破”有相“而不落于”有相见“。
能到达如此之境,也就觉悟成佛了。
在有相的世界,众生所说的多,都是由"聚"而成。这里的”聚“是说微尘因聚而有,不聚而无。
而微尘本来就没有,再什么聚也都是无,就好比一万个零相加依然等于零一样。
因聚而有相,因而被人所见,于是人们把所见之”幻相“当成”有“。
所以实际上并”无微尘“,而人所见的”有微尘“,是人心中所见的微尘,只存在于人的心中,因此也称之为”心中之相“。
因此佛教所说的”有“,是说”有相“,而”有相“其实也是”无“,是”无相“。因为所谓的”有“其实只存在于人的心中,并非真的有。